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小论文——吴越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影响
吴文化与越文化的融合及其文化意义

吴文化与越文化的融合及其文化意义中华大地上,有吴越两大民族。
吴越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两个重要文化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
吴文化和越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之处。
在历史的长河中,吴越文化经历了深刻的融合过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吴文化,是指浙江、江苏、上海一带的地方文化。
它的特点是源远流长、灿烂多彩、包容开放。
吴文化在文学、音乐、美术、戏曲等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风格。
其中,苏州园林、杭州富春山居等历史文化景区,是吴文化的骄傲之一。
吴文化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南音、黄梅、越调等优美的音乐艺术,闻名于世。
越文化,是指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方文化。
它的特点是反抗意识强烈、开放包容、深厚内敛。
越文化同样在文学、音乐、美术、戏曲等方面拥有独特的风格和历史底蕴。
越剧、粤剧、闽剧等著名的地方戏曲,正是越文化的代表之一。
曲艺、民歌等音乐领域也在越文化中得到了精彩的传承。
两种文化的融合,既有因历史因素而产生的相似之处,也有两种文化单独存在时所不能表现的独特魅力。
吴越文化融合的过程,充满了创造力与包容性,既有相互影响,也有相互吸纳。
两种文化的深入融合,为中国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吴越文化的深入融合,很多领域产生了新的文化技艺。
比如逐渐盛行的江南水墨在创新中逐渐洋溢化,其中集合了越绣、刺绣、嵌花、金银线织绣艺与吴墨相融的水墨画即源于深厚的吴越文化。
此外,吴越文化中精美的建筑设计和仿古建筑,在欧美等外国乡间庭院之中的广泛运用,为国际建筑史留下了独特的足迹。
吴越文化的深入融合,是吴越文化的一大魅力。
没有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无法得到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美妙场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融汇于一起。
这种融合不仅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营养成分,也为两种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文化意义与传承价值。
走进吴越文化的世界,我们会发现里面依旧蕴藏着驰骋在古老历史上的情怀。
吴越文化及其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新价值

吴越文化及其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新价值吴越文化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文化,源于吴越两地的先民,历史悠久,涵盖面广。
它既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一些元素,独具特色。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吴越文化不仅在传承中焕发着新的活力,更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新的作用和价值。
吴越文化的历史传承吴越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吴、越两个城邦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历史上的正式确认。
从先秦到明清,吴越文化不断地融合、吸收和创新,涌现出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传统。
其中,著名的文化代表人物有孔子、曾国藩、文天祥等,代表作品有《易经》、《论语》、《红楼梦》等。
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文化瑰宝,对中国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越文化的文化元素吴越文化的特点很多,其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文化:吴越文化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地方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吴越文化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人文因素等的影响。
2)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孝、敬、仁、信、义、礼、智、信、勇、博爱、力行等,这些优良文化元素是吴越文化最重要的精髓。
3)艺术文化元素:吴越文化的艺术文化元素非常丰富,包括文学、音乐、戏曲、舞蹈、美术、雕刻等。
代表作品有吴门派的小令、南音、越调、水调歌头等。
4)民俗文化元素:民俗文化是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的有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吴越文化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新价值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吴越文化不仅仅在传承中焕发着新的活力,更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新的作用和价值。
1)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是一种文化现象。
吴越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地方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身份。
通过吴越文化的认同,人们能够在儒、释、道等多元文化中找到自我认同感,更好地塑造人的文化自信。
2)跨文化交流: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体系。
浅谈吴文化的源流及其影响

( 江苏省 常州技师学院 , 江苏 常州 2 3 1 ) 106
摘要 : 吴文化起 源于春秋时期吴国, 既有地域特点, 又受中原文化影响, 形成了 自己的特 色。但 在六朝以前 , 中国文化史上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 , 在 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 系统性的 文化 形 态。相 比 中原地 区 , 吴文化 的 落后 是 明显 的。永 嘉 南渡 是一 个转折 的关键 , 随着代表 正统 的 政权 南迁, 政治、 文化 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 吴地文化实现转型。具体表现为形成今天的吴语语 系; 由 尚武变为崇文; 当地 隐逸文化与主流文化互相渗透。唐宋以降, 吴地名人辈 出, 成为文化发达地 区。 南宋 时中 国的政 治、 济、 经 文化 中心 移到 了江南 。 当早 期 资本 主 义 萌 芽 时, 南一 带是 市 民思 想传 江
荆楚 文化 带到 吴 国 , 吴 国迅 速 崛 起 , 盛 一 时 。 使 强
现在 , 江苏人 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 7 0 0 人以上, 人杰 地灵 。吴 地 自泰伯 奔 吴 、 札 开 埠 延 陵 以 来 季
收 稿 日期 :0 20 -7 2 1—7 2
作者简介 : 耿健钢( 92 16一
关键词: 吴文化 ; 地域 ; 源流 ; 型 ; 转 崇文 ; 实 务
中图分类 号 i 2 G1 7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3— 8 7 2 1 )4— 0 1 0 1 7 0 8 (0 2 0 0 0 — 5
一
、
吴地 的历 史 衍 变
即人才 辈 出 , 引人 注 目。
), , 男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教师 , 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2
常' 学 院学报 ( 科版 ) Nq - 社
吴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吴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吴越文化,是指历史上吴越两地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的瑰宝之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现在需要去探讨的话题。
I. 吴文化的传承
A. 文化传统的保存和继承
在吴越地区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把文化传统的保存和继承作为至高无上的使命。
吴文化的祭祀、音乐、戏剧、绘画、书法、建筑、服饰、美食等传统在留传和发展中,不断地受到尊重和保护,更好地推动了吴文化的传承。
B. 文化名人的崛起
在历史长河中,吴文化还孕育出了一批批文化名人,他们的杰出成就为吴越文化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如陶渊明的诗文、文天祥的文化丰碑、杨仪的绘画、张岱的为官清廉之风等等,大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
II. 吴文化的发展
A. 地域文化的交汇
在中国的长江与钱塘江的交汇处,众人交流的频率日益增多,不断产
生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吴越文化也随之发展上升为全民文化,为中国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内容文化的丰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越文化的内涵不断地进行着拓展和重运。
比如说
在老虎洞文化中,明朝永乐年间的浙江建造万里长城,为全球闻名的
文化奇观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另外山水画、花鸟画、宗教雕塑等领域
的领先地位,也使得吴文化的发展更加繁荣。
在今天的世界里,吴越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世界文化的一
部分,是没有归属的,因此,文化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
对后人的负责任。
吴越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吴越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与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传承在文化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吴越文化和越南文化展示出了这种传承的影响。
吴越文化的传承对越南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影响。
此外,吴越文化与越南文化之间存在的联系,也反过来促进了越南文化的传承发展。
本文将探讨吴越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一、吴越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吴越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
自开国吴越国至今,吴越文化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不同的文化形态,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
吴越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时期。
在那个时期,越南地区属于汉朝的一个省份,部分地区受到了吴越文化的影响。
在之后的历史发展中,吴越文化逐渐渗透到越南的宗教、文学、建筑、服装、食品和饮料等各个领域,并对越南的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宗教方面,吴越文化与越南文化之间的联系最为明显。
越南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吴越文化时期。
吴越国侯吴堡是一名知名的儒学家,为越南的儒学传承奠定了基础。
此外,吴越文化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影响也在越南广泛传播。
在文学方面,吴越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也同样明显。
越南古典文学以诗、散文和小说为主,其中很多作品都受到了吴越文化的影响。
例如,《大越史记全书》是越南历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大量介绍了吴越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在建筑方面,吴越文化也对越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越南历史上的许多古建筑都显示了吴越文化对越南建筑的影响。
例如,许多越南寺庙和皇宫都有中国式的飞檐翘角、琉璃瓦、大门和窗户等等。
在服装、食品和饮料等方面,吴越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越南的传统服饰“ao dai”也受到了吴越文化的影响,并借此促进了文化传承。
在食品和饮品方面,越南菜和茶文化也受到了吴越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交融。
总的来说,吴越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处不有。
吴越文化的传承对越南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吴越文化的传承与越南文化的发展吴越文化的传承对越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吴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吴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变化,各地的传统文化也在逐渐消亡。
但是,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文化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有着光彩照人的表现——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始于吴越两国的交流和融合。
它不仅包括了吴越两国的历史文化,还吸收了南粤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众多地方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吴越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婉约风情”。
这种风情包括了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且贯穿了整个吴越地区的历史发展。
婉约风情落实到各自的表现中,如婉转悠扬的古琴声,舞蹈中女性柔美的姿态,以及诗词中宛转动人的语言等。
吴越文化还包括了多种传统习俗和节日,如东吴邵丘之战纪念日、越王盐铁城文化节、闽南历届名士联谊会等。
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不仅有助于加强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还有助于促进地区文化交流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演变,吴越文化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一些人们开始关注并挖掘吴越文化的价值,通过传承和创新,让吴越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弘扬。
例如,建立吴越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吴越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等。
此外,吴越文化也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更多地展示和应用。
诸如京剧《越城春秋》、李斯特的《婉约曲》等皆是吴越文化元素的代表。
这些作品的出现为吴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的来说,吴越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表现形式,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吴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充分利用吴越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为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吴越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及其作用

吴越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及其作用“吴越之地,东吴之心”,吴越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之一。
位于今天浙江省南部和江苏省北部的吴越,历史上曾是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交融的地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贡献丰厚,其文化特色居多。
本文深入探讨吴越文化的独特性,强调它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以及对整个国家的影响。
第一部分:吴越文化的独特性吴越文化是中国文化特征的一部分。
尽管南北差异十分明显,但吴越文化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思想传统,同时又融合了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更为开放、多元化的地方文化。
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尊崇孔子、尚重文化、推崇礼仪等,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在吴越王国的历史中,诸多政治家、学者、书法家、画家、音乐家等有着比外来文化更多的创造性成果,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吴越文化由此也拥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首要的,是南国文化的早熟和南方水乡的生活文化。
吴越人处在水乡,对于河流文化、水乡文化特别崇尚,水乡生活也成为了吴越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也是中原地区所不具备的。
其次,吴越王国的领土境内经济繁华,商贾繁荣,为海外文化的流入打下了基础,使得吴越文化拥有了外来文化的精髓,同时注重本地文化的培养。
吴越的文化特点不仅存在于文化上,而且深入到地理、经济、民间文化领域,甚至影响到了的吴越人的价值观及其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部分:吴越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吴越地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立的民族地区,始终保留着自己的特殊文化。
站在中国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吴越王国的影响力与其它其他的王国相比,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弥久弗绝的。
吴越王国虽然只历时一千年,但它的独特性、影响力和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却与其他传承千年的王国毫不逊色。
1.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中国文化自中国封建王朝时代起,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经济繁盛,各地文化呈现出很大的差别性。
然而,吴越王国的文化与中原王国有着一些不同的文化特色。
吴越王国注重本土文化革命,尊重越南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使吴越王国在地方文化的层面上扮演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的角色。
吴越文化的魅力与影响

吴越文化的魅力与影响中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华夏文明开始形成。
其中,南方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核心,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以吴越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化魅力和影响也非常深远。
一、吴越文化的形成和特点公元前吴越地区是以越国和吴国为代表的两个小国家。
这两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成果相对较为突出,因此产生了吴越文化。
其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文学艺术。
生产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催生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吴越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新诗,如南朝六朝、唐宋诗歌和曲艺等。
2. 建筑艺术。
吴越地区的建筑艺术,主风格为南方特有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和装饰,非常精美繁复,同时也充满了艺术性和浪漫性。
3. 饮食文化。
吴越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如杭州的丝绸瓦片鸡、宁波的大马石鱼和舟山的海鲜等。
4. 纺织业和制造业。
吴越地区的纺织业和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声誉。
吴越婺绣、宁波霞浦雕刻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传统产业。
二、吴越文化的魅力吴越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中国古代文明打造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种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文化的统合性。
吴越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前沿,地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其传统文化包含了多种元素,这种统合性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吴越地区与国内外多个地区建立了长久的文化交流关系。
无论是与中原地区还是与海上世界的交流,吴越地区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样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还为吴越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3. 传统文化的发扬。
吴越地区的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婺剧、南屏山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
这样的文化传承,促使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地域间的发扬。
三、吴越文化的影响吴越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东南亚文化和海上世界的文化传播,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越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影响【摘要】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吴越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区域文化,创造出许许多多为世人瞩目、令今人骄傲的优秀文化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独有贡献。
今天,在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吴越文化的发展轨迹以影响,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吴越文化发展影响一、吴越文化的基本认识从一般意义上说,吴越文化包含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文化,泛指吴越地区即吴语地区的文化,包括吴越两国之前的古越文化,也包括吴越两国之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在该区域内存在发展的文化。
但这仅是对吴越文化认识的一个层面,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吴越国的文化。
对于前者,人们比较熟知,相关分析研究也相对透彻。
就其时间跨度而言,包括原始先民生活的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基本成型;就其地域分布而言,主要包括今天江苏的南部、上海、浙江的东南部,在这一范围内,形成了与其它文化有明显不同、内涵丰富的区域文化,它直接影响着这一区域文化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
对于后者,相对来说了解的人较少,主要在于先人对吴越国的了解程度较浅。
唐朝末年,中央政权权威进一步下降,各地纷纷出现地方性的割据政权,形成所谓“五代十国”,其中有一国即吴越国,他由临安人钱镏创立,存国近90年,其历三世五代,统辖区域共十三州、一军,范围包括今天江苏的南部、浙江全境与福建的福州这一带。
吴越国时期,也形成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措施、方针,并造就了较为灿烂的地方经济和区域文化。
因此,所谓的吴越文化,实际上是指在浙江这块土地上所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是我们的先民在漫长了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灿烂文明,它成为我们今天不断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深厚精神积淀。
二、吴越文化的起源所谓吴越文化,由吴文化和越文化构成。
吴文化,主要指以江苏无锡梅里为核心的环太湖区域的吴地文化;越文化,主要指以浙江绍兴为核心区域的越地文化。
越文化的兴起要早于吴文化,它的前身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
越文化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越文化阶段,即旧石器时代末到新石器时代的以绍兴会稽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并沿着海岸向南向北发展,沿着长江水系向西、西南、西北发展。
二是中越文化阶段,这是长江下游文明时代的开始阶段,以4000多年前大禹在绍兴会稽召集诸国大会、以先越文化中最先进的“越”部落为基础建立“夏后之国”为标志。
三是后越文化阶段,即春秋时代的越文化。
吴文化较之越文化,发展相对较晚。
河姆渡文化繁衍稳定于越地,少有北移。
后来的良渚文化才越过钱塘,抵达长江。
3000多年前,太湖流域仍以渔猎为主、农耕为辅。
后来泰伯奔吴,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从而使吴地超过了越地。
历史上,越国一直比较弱小,在数百年中基本上为吴国所控制。
这期间历经争斗,终以勾践灭吴改变了格局。
但当时吴文化毕竟在总体上高于越文化,所以不久吴强越弱的态势又复萌。
到了汉代,“吴越”已经基本上是连称而不分彼此。
三国时期,东吴割据江东,与魏蜀成鼎足之势,越地是其稳定的后方。
吴文化和越文化同属江南文化,除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在政治上相对立外,更多的是相统一,共性大于个性。
它们同宗同源,具有很大的相容性。
这种相容性既体现在两地相通的吴语体系,又体现在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相近的社会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
吴文化与越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统一,从而形成吴越文化这一区域文化,并成为江南文化的主体。
在五代十国时期,这里正式成立了以钱镠为国王的吴越国,从而实现了吴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一体化。
三、历史上的繁盛如果说中华各地的区域文化是一群兄弟姊妹,那么,吴越文化则更像是一对双胞胎。
几千年来,吴越文化推动着江南发展,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
在历史上,吴越两地的文化出现了几次大的融汇,并在融汇中兴盛繁荣。
东晋、南朝时期的繁盛。
东晋时期,大批北人涌入江南,中原文化遍洒吴越。
随着人口的繁衍,吴越两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凸显,必须精耕细作才能收获足够的粮食和物产。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渗透于吴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催生出心思的细密、技术的精巧。
在心灵手巧的吴越人中,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能工巧匠,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比肩而立,群星璀璨。
唐、宋时期的繁盛。
唐宋两朝,吴越两地文风鼎盛、人文荟萃。
在初唐与盛唐之间,吴越涌现出一批风流倜傥、个性不羁、有名士风采的文人,以文词俊逸扬名于京城的“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旭和张若虚是他们中的代表。
到盛唐、中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几度流连忘返于金陵、浙东一带。
从钱塘江畔的渡口西行,穿越浙东运河,经萧山到绍兴鉴湖;顺浙东运河向东至上虞,南入曹娥江、剡中,再到天姥山、天台山,有600多位唐代诗人行吟其间,留下1000多首诗。
唐诗之后的宋词,又为吴越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观、柳永、辛弃疾、姜夔、吴文英、陆游、王安石、苏轼等诗词大家,咏足了吴越山水的秀美,也尽显了吴越人的刚毅慷慨与柔情缠绵。
元、明、清时期的繁盛。
这一时期,吴越文化已比北方文化更为兴盛繁荣,并开始向北方汩汩渗透。
这种渗透已不是吴人或越人的分别行为,而是以吴越作为一个整体向北方辐射的。
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还包含了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元素。
“东南财富地,江浙人文薮”。
从南宋到元明清,科举考试的主体也是吴越人。
吴越在当时俨然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块高地。
明代中叶以后,西学东渐,吴越得风气之先,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萌芽几乎同时在吴越两地发生。
近代以后的繁盛。
近代以来,吴越两地文化多在上海交汇,且北承京津、南通港粤、西接巴蜀,广纳湘鄂、齐鲁诸路名流英才,兼收东洋日本、西洋欧美的新思潮。
吴越文化在嬗变中提升,在兼容并蓄中走向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吴越文化在曲折中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迅速崛起,使吴越文化重焕青春。
四、吴越文化的独特气质先人在《宋史地理志》中曾概述浙人的性格气质“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厚于洋味,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
这尽管是概述浙人的民风民俗,但它所表述的却是积淀深厚、渗透最广、生命力最强的东西,是吴越文化的核心内容。
无论是表层的物质文化、还是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乃至深层的精神文化,都体现了这一总的特质。
这一特质具体表现为:(1)鲜明的“善进取,急图利”的功利主义色彩。
我国文化向来以伦理本位与重义轻利的特色著称于世,有“礼仪之邦”之学,但在某些时期、某些地区,功利也是很受重视的,吴越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
(2)“崇尚柔慧、厚于洋味”的人文关怀。
中国社会发展到南宋,儒家礼教日益成为世人必须遵守的伦理纲常,“存天理,灭人欲”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导向,但在局部地区、局部文化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自然人性论,吴越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文化。
它首先要看能否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欲望,因此,宋人将此概括为“厚于洋味”。
(3)深广的大众化倾向。
这种大众化,包括四层意思,一是价值取向上的世俗化;二是城乡差别不太悬殊;三是文化设施高度分散;四是民间民俗文化特别发达。
这四方面相互作用,使吴越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大众化性质。
(4)顽强的生命力与开拓冒险的精神。
从原始先民以来,吴越文化是屡经磨练与挑战,炼就了一身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为我所用的本领,因此,它的生气来源于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来源于浙人特有的柔慧性。
五、吴越文化的特色区域文化的认定,主要取决于区域内的地域特色、环境特色和人文特色共同孕育的文化风格。
吴越国版籍相对稳定,北界长江天险,东濒大海,西有天目、龙门、千里岗屏障,南揽仙霞、雁荡、括苍诸山,跨越闽东丘陵深入福州,自成天地。
其中平原和盆地合计约占四成。
江南、浙北的水乡泽国,盛产鱼米丝绸,士女彬彬,秀服软语,市镇密集,商贸兴旺,自然成为吴越国精华所在,也为长三角的哺育提供了有利环境,太湖流出水量的百分之八十利于本区域的灌溉与水运,江海交汇更便于“沪渎”的兴起。
除此以外,八大天自然水系、两大人工运河,翼庇钱塘江两侧,沟通星罗棋布的湖泊,小型盆地多受其益。
浅山丘陵土特产丰富,民间习于精巧工艺,茶叶果蔬驰名内外。
特殊的山水地理环境,养育着吴越文化的独特风格。
吴越文化的勃兴还主要得益于人文与天时,提供出特殊的历史机遇。
唐末四帝平庸柔弱,遭遇农民造反与藩镇割据,连年动乱;进入梁、唐、晋、汉、周的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几使百姓无处安身。
唯吴越钱氏坚持保境安民,在两浙营造一方乐土。
本地人安乐祥和,外来移民也可受到安置。
以杭州人口的增长而论,建州之初户籍仅15380户,经隋唐两朝三百年起起伏伏多次波动,至钱鏐接任杭州刺史时民户未满三万户。
而经钱氏吴越国施政未满百年,至纳土归宋时,杭州“当地住户十六万一千六百,客户八千八百五十七”,即住在杭州的总户数多达十七万余户,百年内增长了五倍多。
如此短期速效的“中世纪城市化”业绩,几乎史无前例。
钱氏吴越国靠什么获此成就呢?单从文化角度提一要领,即历来执政者非法家即儒家,而钱氏融通儒佛,推行一种以民为贵的“和”文化。
用当今流行的口号说是建设“和谐社会”,用钱氏的理想追求来说是缔造“东南佛国”、“地上天宫”。
五位钱王“武祖是绳”,贯彻始终,实践结果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后人认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是明证。
吴越国既成为中世纪城市化领跑者,自然会诞生前所未有的“城市文化”;吴越钱氏营造了“东南佛国”,“佛教文化”在吴越境内大为昌盛;吴越书市和雕版印刷启动较早,近在钱王黄妃所建雷峰塔中发掘到雕版印刷经卷量多而精美,足证吴越“印刷文化”已成全中国中心之一;茶圣陆羽在余杭著成中国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其年代与钱鏐几乎同时,当时径山茶、灵隐茶显露头角,引出后续的龙井名茶,吴越的茶文化由寺院、名士传播民间,甚至远播日本成为“茶道”;吴越寺院园林、王家园林蔚然兴起,民间相应催生了栽花、养花、插花的习俗,以及修饰庭院的风气,“园林文化”俏然兴起,并由钱鏐第六个儿子钱元璙出任苏州刺史时开始把杭州的园林文化移植到苏州,著名的沧浪亭园林即始建于吴越,至今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作之一;吴越贡品大量烧制秘色瓷,王室爱瓷,民间相习成风,茶具、餐具、甚至用具,都流行使用精美瓷器,至今出土文物中还发现有五代吴越瓷器精品,能令人想像吴越发达的“青瓷文化”,专家有言“四大越窑青瓷极品三件出在钱氏故乡”;钱王对杭州“五水”的大力整治,推广到举国兴修水利,尤其组合苏、杭、湖、秀、越各州形成大片鱼米之乡,“水乡文化”赋有特色;越州、湖州、杭州、苏州的丝绸织品始于晚唐而盛于吴越,成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贡品中之最佳者,尤以苏州吴绫与杭州柿蒂花名声最大,苏杭“丝绸之府”由此驰名中外;钱鏐至钱俶都大建寺庙佛塔,讲究建筑外形和建筑结构,对木雕、石雕、砖雕的每个构件都讲求精益求精,建成不少精致建筑,同时也造就了不少建筑人才,喻皓、王永明都成建筑方面的大师级人物,足见吴越时“建筑文化”的高超;钱鏐亲自主修钱氏宗谱,影响极为广泛,不少世家大族群相效尤,繁荣了江南的“谱牒文化”,钱氏后裔修订各支家谱数以千百计,至今据不完全统计还保存在各大图书馆中的多达209种,说明钱氏后裔历代修谱之风不息——可见吴越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派生出文化的大繁荣,塑造出中世纪一枝独秀的吴越区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