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

合集下载

手太阴肺经的作用功能主治

手太阴肺经的作用功能主治

手太阴肺经的作用功能主治什么是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经络,隶属于手太阴经络系统。

手太阴肺经从胸口起,向下延伸至掌心,经过手臂内侧,最后结束于食指。

手太阴肺经主要负责传导肺的气血,调节呼吸系统和水液代谢。

手太阴肺经的作用功能手太阴肺经具有以下的作用功能:1.主管呼吸:手太阴肺经是呼吸系统的调节者,通过传导气血和调节气机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2.调节水液代谢:手太阴肺经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防止水液积聚。

3.掌控气机:手太阴肺经通过传导气血,调节气机的流动,保持身体气血的平衡。

4.保护肺脏:手太阴肺经可以增强肺脏的功能,帮助排出肺部的湿气和病邪,保护肺脏免受外界侵害。

5.驱除寒湿:手太阴肺经可以调解体内的寒湿,消散湿气,增强体内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6.平衡情绪:手太阴肺经与情绪有关,能够舒缓紧张情绪,平衡情绪波动。

手太阴肺经的主治手太阴肺经在中医理论中有以下的主治领域:1.呼吸系统疾病:手太阴肺经与呼吸系统紧密相关,因此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时,手太阴肺经的调节非常重要。

2.水液代谢失调:手太阴肺经能够调节水液代谢,因此对于水液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如水肿、尿频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肺部疾病:手太阴肺经可以保护肺脏、驱除寒湿和湿气,对于肺部疾病(如咳嗽、肺炎等)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情绪调节:手太阴肺经与情绪有关,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手太阴肺经的保健方法除了治疗疾病外,手太阴肺经的保健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护和调节手太阴肺经:1.呼吸训练:通过深度呼吸、缓慢呼气等呼吸训练方式,保持呼吸畅顺,促进气血流动。

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肺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3.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清淡健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白肉等。

4.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手太阴肺经的平衡调节。

第一节手太阴肺经

第一节手太阴肺经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及其腧穴
一. 手太阴经络
(一) 经脉循行及其病候: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 ,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 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一. 手太阴经络
重点名词注释: [8]鱼:指大鱼际部,又称:手鱼。
[9]瞀:眼睛昏花。
[10]臂厥:前臂部气血阻逆所引起的厥冷、 麻木、疼痛等病证。
[11]主肺所生病:肺经经穴所能治疗的病 证。
[12]欠:张口出气。 [13]溺色变:小便颜色异常。
(五) 主治概要:
主治胸、肺、咽喉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 部位的其他病证。
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系:属肺络大肠、与 肺系及胃联系。
二.手太阴肺经腧穴(11穴)
1.起止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2.腧穴分布:9穴—上肢掌面桡侧;
2穴—胸前外上部。 3.重点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
鱼际、 少商。 4.危险穴:中府、云门。
5.特定穴
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鱼际(LU10)荥穴
定位: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功效主治:
清肺泄热——咳喘、发热、咯血、咳血; 利咽止痛——咽喉肿痛、咽干失音;
其他主治——乳痈、头痛、掌心热、肘臂挛痛等。
操作:直刺0.5~0.8寸。
腧穴配伍:
哮喘:孔最、中府; 咽喉肿痛、失音:合谷、照海; 咯血:尺泽、太渊、膈俞; 肘臂挛痛:后溪、间使、尺泽。
太渊(LU)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前区,桡骨茎突 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 尺侧凹陷中。 功效主治:

针灸学课件手太阴肺经

针灸学课件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诊断与治疗
手太阴肺经在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中 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针灸、推拿等手 段刺激手太阴肺经的相关穴位,可以 调节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的症 状。
科研价值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价值 日益凸显,为探索人体生命科学和医 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手太阴肺经研究的展望和挑战
高生活质量。
05
手太阴肺经的现代研究
手太阴肺经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现代医学对经络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经络的认识逐渐深入,手太阴肺经作为针灸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与 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
手太阴肺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与现代医学中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相呼应 ,进一步揭示了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标本兼治
针灸治疗需兼顾标本,既要缓 解症状,又要调整根本病因。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 患者所处的环境、季节和个体 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手太阴肺经相关疾病,如咳嗽、哮喘、胸闷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肩颈痛、肘 臂痛等上肢疾病。
禁忌症
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针灸;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不宜针灸;精神疾病发 作期患者不宜针灸。
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 肌桡侧缘,具有调理肺 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侠白穴
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 肌桡侧缘,具有调理肺 气、通经止痛的作用。
穴位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云门穴
中府穴
适用于咳嗽、气喘、胸痛等肺系疾病,以 及肩臂痛等上肢疾病。注意事项:不宜深 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脏。
适用于咳嗽、气喘、胸痛等肺系疾病,以 及肩臂痛等上肢疾病。注意事项:不宜深 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脏。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二、手太阴腧穴
➢ (一) 腧穴概要 ➢ 1.腧穴特点 本经一侧11穴,2穴分布于胸前,9穴分布于
上肢内侧正中及手 。特定穴7个,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 穴。 ➢ 2.腧穴主治特点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肺、大肠、喉咙等相 关脏腑器官的病候,与外经病候,肩臂疼痛等。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上海:上海中医药大 学出版社,2005 2. 陈谟训.人体十四经和穴位断面解剖图谱.北京.纽约: 科学出版社,1998
肱桡肌 孔最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孔最穴的现代研究摘要
针刺孔最穴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30例 ,孔最穴
属于太阴经郄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善治急性病。
又“手太阴肺经起於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主气,司呼吸,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胃相连。故取
肺经郄穴孔最,施针激发精气,振奋脏腑阳气功能,使气血通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 上气, 喘喝, 烦心,胸满,臑 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之别, 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 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小便遗数。取之去腕 一寸半,别走阳明也。(《灵枢·经脉》)
蚓状肌
鱼际肌 鱼际
【定位】 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11.少商 Shaoshang (
少商 鱼际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正中 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之指背支和 拇主要动、静脉与第一掌背动、静 脉分支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
1.咽喉肿痛,失音,发热,咳嗽, 鼻衄。

手太阴肺经_百度文库讲解

手太阴肺经_百度文库讲解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

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

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

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

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

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

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少商LU11 少商 Shaoshang〔释名〕少,小;商,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与肺同属金。

穴属手太阴肺经,位居肢体末端,脉气细小,故名。

〔出处〕《灵枢·本输》。

〔位置〕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

《灵枢·本输》:“手大指端内侧”,《针灸甲乙经》补充:“去爪甲如韭叶”;《外台秘要》:“在手大拇指甲外畔,当角一韭叶白肉际宛宛中。

”《针灸集成》:“爪甲角距肉三分许,与第一节横纹头相直。

”即拇指指甲廓桡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局部解剖〕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出的第一支指背神经与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吻合支,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网,浅层触觉小体丰富。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可 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 体耐力。
心理调适技巧分享
保持心情愉悦
心情愉悦有助于调节肺气,保持身体健康。
学会放松
学会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调 节肺气。
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有助于 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05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 用
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研究
02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手太阴肺经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转化医学
03
转化医学的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提高了手太
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融合发展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手太阴肺经的现代 医学应用将更加广泛,与中医的融合发展将成为 趋势。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症状的轻重, 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 中药、西药等。在使用药物时, 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非药物治疗
如针灸、拔罐、刮痧等,可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 持舒适体位和避免过度刺激。
预防保健措施
加强锻炼
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预防手太阴肺经疾病的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目录
• 手太阴肺经概述 • 手太阴肺经穴位 • 手太阴肺经疾病诊断与治疗 • 手太阴肺经养生保健知识 •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手太阴肺经概述
定义与位置
定义
手太阴肺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肺经。
位置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 横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11个穴道)
肺为传导之官,肺藏魄(心藏神,肝藏魂)
肺是气之本:热气,蒸汽,有气才会出油。

肺主皮毛,皮肤毛孔是肺在管,皮肤病,在肺上治疗,肺开窍在鼻。

掉眉毛,魄不守,肺主忧。

木肝怒,火心喜,土脾思,金肺忧,水肾恐。

阴经,手肘一下,膝盖一下,井穴开始,井(木)荣(火)俞(土)经(金)合(水)。

脉是浮脉,晚上3-5点睡的很好,肺就很好。

云门:锁骨下方有个凹洞。

肺的募穴(俞募治疗)
中府:云门下一寸半。

下针,从中府透到云门,一针透两穴。

久咳,气喘。

顺(气)为补,逆为泻,虚则补,实则泻。

实拒按,虚喜按。

新病为实,久病为虚。

天府:弯轴与胳膊中间,鼻头黑点处,专治流鼻血,左鼻孔下针右边,对称治疗。

侠白:天府下一寸,治流鼻血,加强天府的效果。

尺泽:手肘大筋外侧,肺经的合穴,又称肺经的子穴。

肺实则泻,直刺没有所谓的补泻,肺气向下,逆向下针就是泻,引气到病人酸麻胀,再往下推一点,泻上加泻。

孔最:尺泽下三寸,专治痔疮。

郄穴,炎症下郄穴。

;针灸都可以。

经渠:手腕高骨之下
列缺:经渠后五分,主任脉,任脉的病可以下列缺,肺经的本穴(经穴),
络穴
太渊:靠近手横纹的地方。

脉会太渊,肺经俞穴,手太阴肺经的母穴,肺家的虚症在这治,久咳为虚,在太渊下针
鱼际:肺经的荣穴,乳癌
少商:肺经的井穴,点刺放血,扁桃体发炎,发烧(大椎,少商,商阳)。

手太阴肺经(LU)

手太阴肺经(LU)

手太阴肺经(LU)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经脉病候《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手太阴络脉《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

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阴阳也。

手太阴经别《灵枢经别》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

手太阴筋经《灵枢筋经》手太阴筋经,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肋。

其病:所过者支转筋痛,其成息贲者,胁急、吐血。

手太阴腧穴中府肺募穴,手太阴经、足太阴经交会穴定位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胸腔肌肉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血管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肩峰动、静脉神经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胸满,胸中热等胸肺病证肩背痛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云门定位在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锁胸筋膜、喙锁韧带胸大肌血管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神经布有胸前神经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主治咳嗽,气喘,心痛,胸满等胸肺病证肩背痛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府 Zhōngfǔ(LU 1) 肺募穴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距前正中线6寸,平第一肋间隙。 (云门下1寸)
• 取法: • 1.先取云门,再定中府。 • 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 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的云门穴。当云门直下1 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取之。
2.纵横两线定中府。 横线:胸骨角平第二肋骨,第二肋上为第一肋间 隙。纵线:男性以乳头到前正中线计4寸的骨度折寸, 取6寸;女性可以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计4寸来折寸, 取6寸。纵横两线相交处即为本穴。
缺”——治疗头项部疾患:头痛,项强,齿痛,口眼喎斜。 【操作】向上斜刺O.5~0.8寸。
列缺 列缺
(一络通两经 ) 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症。
肺经腧穴
9.太渊 Tàiyuān(LU 9) 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功用】宣肺止咳,活血通脉。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
无脉症(此穴为全身诸脉精气汇聚之处,又为肺脏 真气所注之处,故为治疗无脉症的首选穴。)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不宜疤痕灸。
10.鱼际(Yuji,LU10) 荥穴
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 侧,赤白肉际处。
功用:清热凉血,宣肺 利咽。 “荥主身热”,故此穴 可清肺热(如身热、咽 喉肿痛),泻火利咽, 是治疗咽喉痛,咳嗽痰 少的效穴。又是理气要 穴,主要理上焦气机。
手太阴肺经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目的要求
1.掌握手太阴肺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 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 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特 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经络:循行,尤其是有穴通络、属络脏腑 原文尽量记住。
腧穴:重点腧穴(上课所讲)、一般腧穴(上课不 讲,自学)
定位:重点腧穴的定位,叙述和点画 主治:掌握每经代表穴的主治(如合谷)
其他重点腧穴的主治特点 操作:掌握每经代表穴的操作(如合谷)
其他重点腧穴的操作特点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循 胃口,属肺,联系肺系 → 胸(外侧,中府穴)→ 上肢内侧前缘 →(列缺)
10.鱼际(Yuji,LU10) 荥穴
主治: (1)肺系热性病证:咳嗽,咯血,失音,喉
痹,咽干。 (2)热病:身热头痛,掌中热。 (3)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商阳
二LU 11) 井穴
【定位】在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
注:操作中一般只介绍毫针的常规针法,未提禁 灸的腧穴均可用灸法。
肺经腧穴
5.尺泽 Chǐzé(LU 5)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用】清泻肺热,和胃理气,舒筋止痛。 【主治】远治、特殊、近治作用 ● ①清肺热,多用于肺系实热病证:咳嗽,气喘,
咯血,咽喉肿痛,胸部胀满。 ● ②急症: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 ● ③肘臂挛痛。
经寸口→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食指桡侧端 (交大肠经)
肺系:喉咙、兼指气管
二、联系脏腑器官
属肺,络大肠; 与胃、气管、喉咙有联系。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 肺系疾患:咳嗽、气喘、咳血,咽喉疼痛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本经腧穴
本经左右各11穴。 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肺经腧穴
手太阴经脉循行简示
肺系
属肺
腋下
上膈
胃口 中焦
下络大肠
循臑内 (行少阴心主之前) 肘中 循臂内上骨下廉 寸口 上鱼际 大指 次指内廉 出食指端
毫针规 格
长短规格

1 1.5 2 2.5 3 4 5
毫米mm 25 40 50 65 75 100 125
针刺的角度
直刺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平刺(横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云门 中府
中府 (LU 1) 肺之募穴 【主治】近治作用
①肺部病症:咳嗽,气喘,胸痛;②肩背痛。
现代研究 (1)针刺中府穴,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中府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 痉挛的作用,可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 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不宜太深。
尺泽
尺泽 孔最
太渊
肺经腧穴
6.孔最 kongzuì(LU 6) 郄穴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功效] 肃降肺气,清热凉血。
[主治] 咳血,咯血(阴郄擅治血证) 鼻衄,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热病无汗, 痔血,
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避开桡动、静脉进针,以防出血。
肺经腧穴
7.列缺 (Leiqu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
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
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功效】宣肺疏风,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主治】远治、特殊、近治作用 ①肺系病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项寻列
【功用】清肺利咽,醒脑开窍。 【主治】特殊、远治、近治 ①泻热,用于肺系实热证:咽喉肿痛、
鼻衄、热病,昏迷,中暑等; ②开窍:癫狂。 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穴。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五、操作注意事项
中府、云门穴位于胸部,不可深刺或向内 斜刺,以免刺伤肺脏造成气胸;少商治实 证热证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尺泽、经 渠、太渊穴在关节、动脉处,一般不宜用 直接灸,针刺应避开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