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精修订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

作为一个影视专业的学生,看过很多电影也写过很多影评,《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我很早就看过,在艺术上自然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
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
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表现?1、思维障碍?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
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
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
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
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
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
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
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
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
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
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
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
牵连观念是指某些人或事对个体具有特殊意义。
就像纳什,他坚定不移的认为美国的所有报刊杂志里藏着关系到15万人生命的国家机密,并且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
美丽心灵作文

美丽心灵作文美丽心灵作文篇1天才与精神疾病只一步之遥,有出色优势时要防止负面问题的出现,不能戴有色眼睛看待生活中患有各类疾病特别是精神疾病的人们,要学会理解包容别人,要培养阳光思维。
特别是从事心理咨询的职业人员,要有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藏身。
这是我观看完《美丽心灵》这部影片后首先想到的。
我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的心理电影,并且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第59届金球奖戏剧类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8项大奖。
其出彩之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简要介绍。
首先是剧情方面。
《美丽心灵》是约翰-纳什教授生平的传记,或者说,一个真正的天才的故事。
是的,约翰-纳什正是一个100%的天才,27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
不幸的是伴随着他的成功,一种精神分-裂症已经与它如影相随,。
他是一个事业的强者,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弱者,不善交际,谈女朋友时往往出言不逊遭人侮辱与溪落。
更严重的是思维和感觉出现障碍,身体有被植入异物感,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幻觉、幻听与幻想。
当最初看到这些剧情简介时我没有信心看下去了。
这样一个剧情固然感人或者煽情,但实话说有点点平淡无奇,类似的电影一抓一大把,比如《汪洋里的一条船》、《典子》,基本上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除了感动之外没什么感觉。
我所猜到的情节是这样的:由于解密码工作过于复杂,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而妻子和朋友们对他不离不弃,帮助他与疾病斗争,最终病情好转,在学校任教还获了诺奖,大团圆结局。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纳什或许是不幸的但是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尽职尽责的医生们没有放弃他,挚爱的妻子没有放弃他,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没有放弃他,整个社会没有放弃他!爱情上他是幸运的!在他已经患上精神病但不很严重时,美丽姑娘艾丽西娅出于美女爱英雄的情愫,接纳并爱上了纳什。
从心理学角度看《美丽心灵》

爱的力量好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
看了本片,我想,这两者甚至可以毫无界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通过对JOHN的分析,可发现他所患的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病症。
在思维障碍方面,JOHN患有妄想。
JOHN会对身周的事物和人有一些奇怪的联想和逻辑推理,他是热情的数理学家,并把自己的这份热情和痴迷注入进了日常生活。
对鸽子行为的观察推理,对研友领带的思考以及对男女交往的本质的发觉,等等,无不有数理狂热的渗入。
JOHN妄想的内容比较固定,并形成了系统。
内容主要围绕国安局秘密事件展开。
而所有这些都在JOHN让人惊叹的广阔的幻想空间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致无形中形成了思维逻辑障碍,最终导致了妄想。
在妄想之外影片刻画得最突出的其他症状是感知觉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
对这些内在反应和外在表现的刻画可以让影片人物更加生动。
影片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这一效果。
JOHN的幻想是十分显著和真切的。
一般出现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幻觉内容于现实生活是怪异的,兼有听幻觉、视幻觉和触幻觉。
听幻觉为真性,声音清晰,主要是下达指令、威胁等,也有对自己有利的好的方面;视幻觉出现时,JOHN并不完全是旁观者,大多时候他都参加到了幻觉的场面;触幻觉在影片中比较明显的一处是国安局工作人员给JOHN手臂植入芯片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
在影片中,JOHN不主动参加活动,经常处于沉思之中;不与周围的人接触,闭门索居,不修边幅,孤僻,脱离现实。
同时伴随一些刻板、机械、不具实际意义的动作和姿势,如影片中僵硬地偏头和恐惧、防卫地抱着包等。
这些都是JOHN意志行为障碍的表现。
精神分裂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很难康复的精神病。
但JOHN却奇迹般地在没有坚持医学治疗的情况下康复了,这是爱的力量。
艾丽莎的爱是JOHN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也是JOHN与现实接触的桥梁。
要治愈一个已经分不清真和假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现实中来。
JOHN的幸运在于他一直有艾丽莎爱的支持。
电影《美丽心灵》-影视鉴赏论文

《美丽心灵》电影鉴赏一、电影简介《美丽心灵》是天才约翰纳什教授的传奇故事,主要讲述了生性怪癖的纳什拒绝与同学、周边的人交往,而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在数学研究上,尽管同学们的嘲笑和欺凌以及导师的失望使他无比痛苦和自卑,但他并未放弃心中的理想,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
他经常说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但由于对研究过于深入,而情感世界又过于贫乏,种种原因导致最后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顽强抗争,经过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获得诺贝尔经学奖。
二、幻觉形象在整个影片中,纳什出现的几个幻觉形象非常有代表性。
一个是纳什为了缓解内在对失败的焦虑创造出的第一个幻想中的人物室友查尔斯。
查尔斯与纳什拘谨的个性完全相反,在纳什遭到打击,陷入焦虑和绝望之后出现,他不停地鼓励纳什,承认他是天才,纳什无疑正需要这样的认可和鼓励。
因此,幻觉的出现一方面预示着纳什的病症爆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也正是纳什无意识的自我治疗。
查尔斯也无疑就是纳什本我意识的一种体现。
纳什理性的控制下,一切发于自我的感情都通过查尔斯的举止来宣泄。
纳什被捉弄时查尔斯骂人,纳什低落放弃时查尔斯不羁,纳什论文通过时查尔斯在门外欣喜若狂,等等一切,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个体构成了纳什的分裂性格,也是他精神分裂的原凶。
影片中纳什还出现了国防部官员帕彻的幻觉,这是由纳什的英雄情结产生,代表着罪恶的原型,他野蛮,粗暴,专横,破坏力十足。
不能不说,纳什的这部分构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扯不开关系。
普林斯顿大学里教授的关于苏联威胁论的讲解,两次出入五角大楼破译国家安全部拦截的苏联密码,英雄主义和精神分裂的双重作用构建出帕彻的原型。
对于一个密码破译专家来说,发现并解决迷惑事件是他的职业病,纳什破译了密码,但却并未弄清这些不连贯词语代表的含义,人性中天生的好奇心,促使他构想一个神秘人物,他带纳什去探究,赋予纳什神奇的身份与权力。
可以说,帕彻的出现,也是纳什本我的一种体现,是纳什英雄主义的原型。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美丽心灵》

这部影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讲述了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就在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蜚声国际时,他的出众直觉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扰,然而这并没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最高层进军的步伐,在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如愿以偿得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故事。
影片中纳什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而他的症状也正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偏执型。
影片中他表现出以下症状:(1)感知觉出现障碍。
他出现了幻觉,自己虚构了三个人物,并且幻想自己正在参与军事机密活动,自己是一个英雄,用自己深爱的数字和逻辑拯救世人。
(2)出现了被害妄想,感觉自己一直被前苏联的间谍组织所监视并企图将其抓走。
电影中当精神病院的人员将他强制带走时,他认为自己是被前苏联的神秘组织给抓走了。
(3)对待家人,他情感淡漠。
深爱他的妻子默默地为他奉献着,但他也从未想过要为其分担过。
影片中他抱着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儿子,即使儿子哭的再伤心,他也不以为意。
(4)他的认知功能出现了障碍。
患病的他,不能再思考数学难题。
在影片中没有直接说明纳什患病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是纳什的性格所致。
在影片中,学生时代的纳什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
他恃才傲物,不去上课,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甚至要求老板请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在窗户的玻璃上涂写繁复的公式,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观察鸽子的争食,画下谁也不明白的图案……后来工作后,他仍对大部分人瞧不起,讲课潦草,为了显示自己多牛还把教科书扔到了垃圾筒里。
然而不幸的是,他内向又不善交际的性格使得他:敏感、脆弱、神经质。
他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出人头地。
因此他就幻想出了幻想出了三个人物,而这三个幻视幻听的对象,表达了他内心的三种渴望。
美丽心灵作文450字(精品8篇)

美丽心灵作文450字(精品8篇)美丽心灵作文450字篇1人生路漫漫,曲折艰辛的人生之路要比登泰山艰难许多,虽然一路上有暖风相伴,游蝶为舞,但是任何人都无法保持同样一个心态走到最后,总会有高兴与伤心的情感起伏,总会有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感触。
因此,生活需要我们去感受,去调节;需要我们彼此的交流与沟通。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笑以面对,伤心失意时不宜卑微……在人生求索的路上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时,有时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
诚然,在《美丽心灵》之中,主人公纳什为何会出现精神分裂,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吗?显然不是的,而是因为他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却不会自我化解,从而他无法自我解脱这种压力,使这种压力远远大于自己心灵承受的极限,人的心理从而扭曲,结果就不言而喻了,自然对一个人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是的,我们都有梦想,无论是儿时仰望星空的梦幻,还是少年壮志凌云的豪迈,或是如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初的梦想,也是我们最高的理想,但是请相信:奋斗的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我们总是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与坎坷,走过许许多多的荆棘与泥泞,才能在最后关头体会到幸福与快乐。
而就在这漫长的拼搏路上,无疑懂得调节自己,放松自己的人,将成为一个成功者,即便他没有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也走过了历练的历程,收获了成功的经验。
所以,一路奋斗,一路坚持,更应该一路调整,一路放松,让这种状态伴随我们的风雨里程,不让梦想夭折,扬帆到达成功的彼岸。
彼此的关心会让你的心灵更加温暖,爱的力量会让你的毅力得到升华。
当电影结束之时,纳什终获得了他应有的荣誉,应有的赞许。
这里也有他妻子的功劳,因为是他的妻子对他不离不弃才使他慢慢走出虚构的空间,这就是关心支持的成果,这就是爱的力量……别让梦想夭折,别让现实的困难把你吓倒,与纳什相比其实我们都是幸运儿。
学会调节与解脱,未来的你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希望共蓝天一同飞翔!梦想与花朵一起芬芳!别让梦想夭折,学会关心别人,学会感动,坚持自己心中的梦想,克服身边的重重困难,美好的明天正向我们走来!美丽心灵作文450字篇2学校每周末影院会公映一场电影,去的人自然很多了,有点像是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气氛,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选择去的主要原因。
美丽心灵作文450字(精选6篇)

美丽心灵作文450字(精选6篇)美丽心灵作文450字篇1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奋斗不惜、孜孜不倦的追求。
很久以前就知道纳什的美丽心灵很不错,今天看了真的深有感触,不怕别人笑,我确实也有一阵想法很多,不断的想一件事情的n种解决方法,感觉有时像是疯人一样,但现在慢慢的对身边的事情的接触,已经基本上可以不必想的复杂了。
其实我觉得那是一种思考的习惯,一种态度,只是,我不是科学家。
小的时候经常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个科学家,但是我却考了体育,呵呵……但这样也很好,起码是我喜欢的东西,一个人的思想某中程度上是可以转载在其他事物上的,其实有时候换位思考是真的能够解决一些事情的,事物之间有很大联系的,就像每个事物都是又不同的分子构成,又由不同原子构成,虽然说形成了不同的事物,但是在毁灭的时候却又重新的变成了同样的质子、中子,以至更小的粒子。
电影的最后,纳什这样说:“我一直相信数字,不管是方程式还是逻辑学都引导我们去思考。
但经过终生的追求我问自己:逻辑学到底是什么,谁去决定原由,我的探索让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随后到了妄想症。
就这样我走了一个来回,在事业上我得到了最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得到了最重要的人。
”……曾经也看过纳什的故事,他是一个经历了艰苦人生,最终得到成功的人,最然这样评价很委屈他,因为他是天才,是科学家,是大智慧的人。
但我想,无论是谁,这样的精神是要有的,这样的思想是不能放弃的,也只有这样的坚持和忍耐才能叫做完整的人生。
美丽心灵作文450字篇2朋友向我推荐了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这是一部让我看过了第一遍还想再看第二部的影片,那股莫名的感动一直停留在心中,让人寻味。
这部描写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在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四项大奖。
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感受到爱情的力量,理性的光辉。
约翰。
纳什,一个智商过人的天才,在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就提出了均衡论,也正是这一理论,让他拥有了惠勒实验室。
美丽心灵作文(精品5篇)

美丽心灵作文(精品5篇)美丽心灵作文篇1也许天才和神经病只有一线之隔,很多时候他们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分明,而类似《美丽心灵》中的精神分裂在多数情况下更是智商超高者的专利。
电影需要戏剧化的矛盾冲突,而一个矛盾的人格无疑是姣好的素材,长期以来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乐此不疲的塑造了一系列类似形象来满足观众对高智商人群的窥视欲。
但是毫无疑问,天才也是人,他们人类的情感也需要得到满足。
因此,这一类型片也大多会在把天才吹捧一番之后回归人性,并最终在其救赎之路上实现影片的普世意义。
《美丽心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对名利的探讨,开场白就是一段《少年中国说》式的激昂文字,让在场的每一个祖国的未来都觉得如果自己在死前还没有开放过就是可耻的。
这种强烈的功利主义的暗示不得不说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地左右了纳什的人生轨迹,让他渴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他愿意竭尽所能,只要这个社会肯定他。
威廉帕彻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正是在纳什不甘心被五角大楼用完就踹的时刻现身的,是他让纳什感到受到重视、遇到伯乐,从此可以一马平川,青云直上。
这种VIP式的待遇无疑让他亢奋,让他的虚荣心得到空前的满足,虽然这也可以归因于他一直以来人际关系的失败。
所以不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服药时期,他最害怕的就是他睿智的双眼“失明”,这滋味就像打断一个运动健将的双腿一样,会让人痛不欲生,更何况这还是他拿出成果的基础。
就这样,纳什一方面满足于幻觉带给自己的愉悦,另一方面也被幻觉拖拽着越来越远离现实世界。
正因如此艾丽西亚的出现才真正表明了纳什没有被上帝抛弃,这一纳什身边唯一真实的存在才是他一切生命的源泉。
同样的,艾丽西亚的努力也需要正面的回馈,而这一****也只能是纳什,她的心情从此就随着纳什病情的阴晴圆缺而时好时坏。
还好她不是天才,不然她也要分裂几个幻觉出来了,呵呵。
“Mind”一词的中文含义不仅包括脑力,更包括心智。
它的这一双重意指使得影片“A Beautiful Mind”的名称也就变得意味深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作为一个影视专业的学生,看过很多电影也写过很多影评,《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我很早就看过,在艺术上自然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
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
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表现1、思维障碍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
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
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
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
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
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
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
除此之外,纳什
还有被害妄想。
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
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
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
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
牵连观念是指某些人或事对个体具有特殊意义。
就像纳什,他坚定不移的认为美国的所有报刊杂志里藏着关系到15万人生命的国家机密,并且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
那一个个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新闻、广告,在纳什的眼睛里同编排成一连串的密码,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这就是纳什关系妄想的表现。
2、感知觉障碍
在感知觉障碍方面,纳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幻觉。
幻觉就是指虚幻的感知觉,即患者感知到的刺激并不真实存在。
一般出现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幻觉内容于现实生活是怪异的,兼有听幻觉、视幻觉和触幻觉。
听幻觉为真性,声音清晰,主要是下达指令、威胁等,也有对自己有利的好的方面。
纳什能够听到他的三个“原型”——室友,小女孩和帕切尔的讲话。
室友的鼓励与玩笑,小女孩天真的笑声,和帕切尔的威胁、命令。
每一个都会让纳什觉得真实存在。
在影片的一个高潮中,纳什因为停止服药,又开始出现幻觉,甚至差点听信室友和帕切尔的命令杀死自己的妻子。
视幻觉让纳什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三个人,并且持续了30多年,一直到纳
什拿到诺贝尔奖都未曾消失,能做的只是视而不见。
除了这三个“原型”,还有一些场景也是纳什视幻觉的结果。
如那场激烈的枪战、帕切尔先后两次带他参观的秘密工作基地等等。
甚至于纳什因为停止服药再一次见到“室友“时,他还跟自己的妻子说室友是被注射了隐形血液,所以别人看不到他,只有他可以看到。
至于触幻觉在影片中比较明显的一处是国安局工作人员给纳什手臂植入芯片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
那种感觉应该非常真实,以至于纳什在精神病院时甚至要拿刀片把芯片找出来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
3、意志行为障碍
在影片中,纳什不主动参加活动,经常处于沉思之中;不与周围的人接触,闭门索居,不修边幅,孤僻,脱离现实。
同时伴随一些刻板、机械、不具实际意义的动作和姿势,如影片中僵硬地偏头和恐惧、防卫地抱着包等。
这些都是纳什意志行为障碍的表现。
根据以上的病症分析,可以推导出纳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
妄想和幻觉是这一类型的主要症状。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可围绕某一中心思想而逐渐发展,最初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妄想结构可变得松散而不严密,内容也更荒谬和不固定。
这跟影片中纳什关于国安局的妄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大致吻合的。
一开始纳什很自然地置身于国安局的秘密行动中,井井有条。
但在不断地深入中,谋杀、枪战等意外出现了,妄想不再严密,变得荒谬起来。
二、症状分析
在纳什的幻觉里出现了三个人物——浪子室友查尔斯、室友的小侄女马休和国安部官员帕切尔。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结构中,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本能和原型。
其中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最重要的成分,指人类通过遗传获得的一些原始意象或先验的心灵图示。
原型有很多种种类,其中比较具有广泛影响的有:人格面具、阴影。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等。
下面就用这几个原型来分析一下纳什分裂出的这三个人物。
1、浪子室友查尔斯
浪子室友的出场就是一副醉熏熏,吊儿郎当的样子。
这与纳什刻苦严谨的性格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我想,这个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生活放荡的室友正是深埋纳什心底最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所以室友应该是纳什的“阴影“原型。
他和纳什的相处非但没有产生任何矛盾,还在纳什最需要朋友的时候鼓励他,支持他,给纳什的生活带来活力。
所以荣格认为,虽然阴影反映的是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但是不应该压抑他,因为将这种卑劣的欲望和冲动投射给他人,也是减轻意识负担的一种方法。
2、国安部官员帕切尔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一种文化里面都有英雄意识,更何况是一个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公认的数学天才纳什。
当时年少气盛的纳什,在五角大楼里破译密码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
于是帕切尔作为纳什的英雄原型给他带来了一个关乎国家安危
的任务出现了。
这一原型也是后来一直最困扰纳什的。
3、小女孩马休小女孩马休最开始出现是在室友的转述中,一直到纳什妻子的出现,这个小女孩的形象才真正露面。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纳什对于和女性交往是很笨拙的,但是当他的妻子出现时,他很想了解这个女人,和她发展交往下。
所以代表阿尼玛的小女孩出现了,指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她可以帮助纳什了解女性。
三、感想与评价
上面是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对纳什的分析,所以下面我想从电影的角度来赏析这个人物。
有人说,天才都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世界。
就像纳什,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找出博弈论,于是“室友”出现了,理解他,鼓励他,为他的成功欢欣鼓舞。
没有人能够理解纳什有多想用自己的大脑做些更有用的事情,而不是教书,于是帕切尔出现了,带来了一项巨大的任务来让他完成,并且告诉他只有他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所以最初的纳什虽然时时担心自己的工作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但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是幸福的。
可是第一次进精神病院,电击和药物让纳什有了病识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疯子”,自己连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都分不清。
这对一个一直被别人视作天才的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
药物的作用让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快速的思考问题,人人见他都畏惧三分,指指点点。
生活没法自理,不会照顾儿子,什么都要靠妻子。
这个时期的纳什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
可是为了自己能够
像从前那样思考,他偷偷停止了服药。
于是三个幻想中的人物又出现了,他陷入了一场更加疯狂的幻想中,还差点伤害了自己的妻儿。
在妻子想要再次送他精神病院的时候,他就像个因为闯祸不敢学校的孩子,生怕老师上门来让家长把他交出。
还好,影片通过艺术渲染了如天使般的妻子的形象,没有忍心让他再次进精神病院。
于是,他决定靠意志努力来战胜这个心灵的病魔。
他开始回普林斯顿,尽管踉跄的走路姿势被大家嘲笑、模仿,尽管与幻觉的斗争会让他在人群大吵大闹,尽管他要像年轻的学生一样进课堂听课。
但是他没有放弃,30年过了,那三个人每天都会跟着他,室友会劝他,小女孩会拉着他的衣角看着他,帕切尔会骂他、威胁他,可是他只是不理睬,视而不见。
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难了,因为他们曾在他的生命里那么真实的存在过。
那么多年早已磨平了他年少时的孤傲、轻狂。
他不敢进学校的餐厅吃东西,不敢申请授课,只是一复一日的在图书馆里学习,这就已经很让他满足了。
直到诺贝尔协会的人员来通知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邀请他进餐厅喝东西,然后,如他年轻时见到的那位老教授一样,他受到了同事们递来的一支支钢笔,于是木讷的脸上有了一丝的憨笑。
电影总是会加入许多杜撰的情节和艺术的渲染,查了一下现实生活中的约翰?纳什的生平,也发现了很多与电影大相径庭的地方,比如他的儿子也遗传到了他的精神病。
可是,我宁愿相信电影,宁愿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来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