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磊讲解:中医对于肝硬化的治疗有哪些优势
中药治疗肝病有何优势

中药治疗肝病有何优势肝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
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中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有诸多优势。
中药治疗肝病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肝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肝脏出现问题时,往往会影响到全身的气血、阴阳平衡。
中药治疗不仅仅针对肝脏本身,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体质和病情,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方法,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
这种整体调理的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增强机体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促进肝病的康复。
中药治疗肝病具有多靶点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具有多种化学成分,能够同时作用于肝病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一些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肝脏的微循环;还有一些中药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纤维化。
与单一化学成分的西药相比,中药的多靶点作用能够更全面地应对肝病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肝病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完全没有副作用,但与一些西药可能导致的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相比,中药的副作用通常较为轻微,且多数可以通过合理的配伍和用药调整来避免或减轻。
此外,中药治疗强调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药物反应进行灵活调整,进一步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中药在改善肝病患者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肝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黄疸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通过调理脾胃、利湿退黄、疏肝理气等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上述症状。
例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肝病患者,使用疏肝解郁的中药可以明显减轻胁肋胀痛、情绪抑郁等症状;对于脾胃虚弱型的患者,健脾益气的中药可以增进食欲,改善乏力。
症状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肝胆卫士李亚磊:肝癌是乙肝的必然结局吗?

肝胆卫士李亚磊:肝癌是乙肝的必然结局吗?
相信很多人们都听过“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于是很多乙肝患者就会担心自己的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到肝硬化,最终成为肝癌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肝癌是乙肝的必然结局吗?
不一定,肝病专家表示:乙肝三部曲并不是每个人乙肝患者的必然之路,只是会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从乙肝发展到肝硬化或者肝癌,需要经历10—20年左右的时间,若在乙肝时期没有积极检测、控制病情的发展,任由它反复发作,肝脏持续受损,那么病情就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
肝脏是没有痛觉神经的想,即使肝脏发生病变,也不会轻易有症状想,一旦出现症状时,病情很有可能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这个时候再进行治疗,病情是不会达到完全治愈的。
如何避免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1、乙肝患者体内有病毒存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病,因此,一定要做好全面的检查,一旦发现病情有变化,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再次恶化。
2、通过积极的源头治疗,才能有效阻断病毒复制想,避免肝脏反复收到损伤,减少和阻断乙肝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
3、肝炎活动与肝硬化的发生呈明显的正相关,与肝癌的发生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保证肝功能正常,肝脏不受侵害,可以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正确认识肝病三部曲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早地进行监测、预防和治疗,是能够避免乙肝向这个方向发展的。
中医世家李亚磊表示:中医药在各种慢性肝病的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近十年间,现代医学在慢性肝病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肝病防治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龟源治肝法通过患者的不同症状,不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加减化裁,辨证论治,注重症候表象,以象推理,肝病患者遵医嘱扶正固本。
肝硬化可以活多久?中医世家李亚磊给出了答案

肝硬化可以活多久?中医世家李亚磊给出了答案
肝脏作为人体非常重要的代谢器官,如果出现疾病,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而且我国属于乙肝大国,很多人都遭受着乙肝的困扰,患上肝病,简直像一场灾难,近年来,肝硬化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很多肝硬化患者比较担心肝硬化会影响到寿命,那么患上肝硬化到底还能活多久呢?
肝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发展至晚期将会出现各种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所以很多的肝硬化患者担心自己还能活多久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肝硬化晚期患者还能活多久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和身体调理护理的情况综合分析。
肝硬化其实并不是被完全判死刑的疾病,早期早发现早治疗,家属及患者自身进行合理的护理,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的,如果能够合理治疗身体恢复,就不必过于担心疾病危机生命的问题了。
肝硬化发展到中晚期的话,通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针对肝硬化的治疗,一般是先控制并发症,再针对病因,所以患者如果出现并发症的话,一定要先控制并发症,积极坚持治疗,心理上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医世家李亚磊表示:肝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西医除了核苷类药物、干扰素、手术、放化疗,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最多就是给一些支持治疗;所以这个难题就落到了咱们中医身上;中医以宏观性、整体性偏重于机体的反应,强调辨证论治,注重症候表象,以象推理,肝病患者遵医嘱扶正固本,源头治疗,才能实现康复。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治肝核心—辨证论治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治肝核心—辨证论治简介:李亚磊,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国医系),师承于国医大师李佃贵,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委员,北京大学公共营养师。
肝病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现代医学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肝功能、病毒学、B-超、C-T等各种检查,进行相应的病因或对症治疗。
而中医则对这些临床现象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病因、区别病性(虚实寒热),谓辨证,比如胁痛(肝区疼痛),中医辨证就有气滞、血瘀、肝血不足、湿热蕴结的不同证型;胁下癥积(肝脾肿大)也有实证、虚证的区别。
针对辨证结果确定治则、治法、处方、用药谓论治。
如针对胁痛不同证型,给予行气、活血、养肝或清热利湿治疗,能改善症状,恢复肝功。
如两位慢性肝炎病人,检查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一位表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少食则饱,食后腹胀,两胁不舒,大便稀薄,舌质淡白,脉沉无力,辨为肝脾两虚证,治疗以健脾养肝方药,一月后肝功恢复,转氨酶下降;另一位病人表现口干苦,头痛眩晕,性情急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
证属肝经湿热,治疗以清泻肝经湿热,同样四周后检查肝功能也恢复正常。
两者同被诊断为肝炎,同样都有转氨酶升高,西医治疗一般均是保肝降酶。
中医认为前者属虚,“虚则补之”,后者属实“实则泻之”,一虚一实,一补一泻,一个从脾治,一个从肝治,都能收到保肝降酶效果。
再如有黄疸的肝炎病人,西医检查血清胆红素增高为,采用保肝利胆治疗;中医则要区分阴黄、阳黄,治疗用药上阳黄用清利法,阴黄以温化方,病虽同,但证不同,治也异。
中医辨证论治对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在辨病辨证结合的基础上,具有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优势,对造福于肝病患者发挥有重要作用。
中医世家李亚磊表示:中医治肝,一定要注意疗程,并且药剂要经常调整,不能不看长短的一吃到底,比如医肝的中药大都以辛燥为主,常食会损及阴血,用苦寒的时候则会伤及脾阳,所以说治肝病的药不但要经常调剂,还要做出间隔才有利于身体的更好更健康,如用某种剂量十天以后就应该调药而剂,以病情的轻重缓急,随时做出调整,用中药治肝,必须注意这一点,否则会损害人体的大系统。
肝胆卫士李亚磊院长:中医让肝病不再可怕

肝胆卫士李亚磊院长:中医让肝病不再可怕肝病之所以难治,在于普通药物很难将其杀死,原因在于其存在于肝细胞核中,一般药物很难深入病灶。
中医则不同,它会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用药,如果辨证准确,中药对治疗慢性肝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中医治疗肝病肝病是常见的传染病,中医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对肝病有了较系统的治疗方法。
东汉末年张仲景提出观点: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治肝虚的用药方法,提出了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
博大精深的中医治肝理论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与历练,目前已经在肝病治疗上卓有成效。
肝病,中医可以治疗慢性肝病患者,如果没有抗病毒指征,但病人自己感觉有不舒服的症状,医生们都会通过辨证后,给他用中药治疗。
中医会根据你的症状、舌象、脉象,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最后才能给患者辨证用药。
如果你自己根据书本的症状来判断,不是专业人士会很难把握,比如舌象、脉象,这些只有专科医生才能准确把握。
李亚磊院长表示:在中医药治疗肝病方面,特配方中含有名贵中草药,如叶下珠,白花蛇舌草,鳖甲虎杖,垂盆草,草河车,金银花,茵陈等可直接作用于受损肝细胞,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清肝利胆。
把肝胆的湿热淤毒彻底清除,防止复发。
中医药治疗肝病独特优势和作用,体现在疗效确切的经典配方上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经典方剂浩如烟海,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大多数方子还在古籍中沉睡。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宝库之一。
但中医药宝库不是拿来就能用的,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当年屠呦呦面临研究困境时,重新温习中医古籍,传统的中医药给了她创新的灵感。
青蒿与青蒿素只有一字之差,却是破茧成蝶之变。
李亚磊院长表示: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
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
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
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眼中的肝脏功能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眼中的肝脏功能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医有百病从肝治的说法,本文介绍肝脏和人体健康的各方面关系,以及保养方法。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
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肝与情绪也有很大的关系,肝主怒,怒伤肝,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红耳赤,头晕,头疼,这种就是肝火旺的表现,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肝火越来越旺,表现为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所以说人的充足睡眠可以养肝,可以使情绪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境界。
反过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利于养肝。
李亚磊院长表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
“肝藏血,血舍魂”,“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因此肝参与精神神志活动。
中医以宏观性、整体性偏重于机体的反应,强调辨证论治,注重症候表象,以象推理。
目前的“龟源治肝七法”,根据病人的病情“七种方法”进行辨证施治,加减化裁,结合龟源贴的治疗针对肝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肝病的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肝病的独特优势肝脏是个复杂的消化器官,中医将肝脏主要的生理机能归位于脾主运化,所以肝病在中医的脾病范围。
中医肝病理论如何以中统西?以下特点:1、肝脏血液供应丰富,肝病必定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中医认为血不循经,可辨证为瘀滞。
2、肝组织炎性充血水肿,中医认为血不利则为水,可辨证为湿浊。
凡中医辨证为湿病者,皆与现代病理学的组织水肿、体液潴留有关。
3、肝胆管阻塞引致的黄疸,中医认为是湿毒淤积,可辨证为湿病。
4、病毒侵入肝脏,引发的传染性肝病,中医认为是湿热疫毒,而湿热疫毒因病程或病变的轻重、或深浅,区分为气分、营分或血分的不同。
5、重症肝病的抽搐震颤属肝风内动、肝性脑病、肝昏迷属痰迷心窍。
6、脂肪肝归结于痰浊结滞。
7、肝脏肿瘤的实质性肿块,中医归类于痰毒结滞,属积聚范畴。
中医治肝的五大优势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中医治疗肝病副作用较小。
有些西药的副作用较大,如果长期服用往往会造成一些其他损害,甚至造成药物性肝病。
而中医只要按规范调理,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造成不良反应。
可提高抗病毒效果服用西药容易导致病毒的耐药和变异,这是肝病抗病毒治疗中的一大难题。
中药治疗肝病,不但可以增加抗病毒的效果,而且有可能降低病毒耐药和变异的发生,同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利于病情恢复。
治疗效果好、标本兼治中医调理不但具有辅助抗病毒的作用,还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肝病症状、调高免疫力、抗纤维化等,并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不用担心病情反弹服用西药抗病毒药物一旦突然停药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复发甚至加重,而使用中医调理则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中医调理降酶抗病毒效果稳定且副作用小,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因病施治、一人一方注重从整体出发,针对不同病理、不同程度的患者,通过“望闻问切”,制定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病施治、一人一方、一病一方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肝胆卫士李亚磊提醒:中医治肝,一定要注意疗程,并且药剂要经常调整,不能不看长短的一吃到底,比如医肝的中药大都以辛燥为主,常食会损及阴血,用苦寒的时候则会伤及脾阳,所以说治肝病的药不但要经常调剂,还要做出间隔才有利于身体的更好更健康,如用某种剂量十天以后就应该调药而剂,以病情的轻重缓急,随时做出调整,用中药治肝,必须注意这一点,否则会损害人体的大系统。
李亚磊院长讲解:中医如何造福肝硬化

李亚磊院长讲解:中医如何造福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疾病中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严重而复杂。
所以很多患者都会选择而中医治疗,也能从根本上治愈肝硬化。
那么中医怎么治疗肝硬化?我们都知道,肝硬化是肝脏疾病中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严重而复杂。
肝硬化的治疗是有一定难度,而且治疗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很多患者都会选择而中医治疗,也能从根本上治愈肝硬化。
识破肝硬化的表现积聚型胛郁脾虚证:纳呆,胸腹胀闷,两胁胀痛,暖气不舒,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黄。
肝轻度肿大、质中硬。
舌黯红或淡,舌体胖或边有齿痕,脉象虚弱。
治疗时应以疏肝健脾为主,兼以活血。
气滞血瘀证:右胁胀满或刺痛,痛处不移,胁下积块,压痛明显,质硬,纳差,脘腹胀满,面色晦暗或紫黯,蜘蛛痣或肝掌,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弱或细涩。
治疗时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鼓胀型水湿内阻证:腹胀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两胁胀痛,脘闷纳呆,恶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苔白腻或薄白,脉细弱。
治疗时应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瘀血阻络证: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腹壁青筋显露,胁腹钝痛,面色黧黑或晦暗,头颈胸腹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质紫红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苔薄黄腻,脉细涩或芤。
治疗时应祛瘀通络,活血利水。
肝肾阴虚证:胁下隐痛,绵绵不休,腹胀,面色晦滞,形体消瘦,潮热心烦,手足心热,唇干口燥,失眠多梦,鼻衄齿衄,舌红绛而干或光剥,脉细数无力。
治疗时应取滋补肝肾,养阴利水之法。
脾肾阳虚型:胁腹胀满,脘痞纳少,面色萎黄或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薄,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治疗时应健脾温肾,化气行水。
中医认为慢性肝炎常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为标,在治则上,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中医专利,“软肝缩脾汤”、“软肝散结汤”“通消利水汤”“清肝排毒汤”等特配方中含有恢复肝功能、促进细胞再生、阻断病毒复制,传染的,名贵中草药,如叶下珠,白花蛇舌草(抗病毒),鸡血藤(抗纤维),鳖甲(软坚散结)虎杖,垂盆草,草河车,金银花,茵陈等可直接作用于受损细胞,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清肝利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亚磊讲解:中医对于肝硬化的治疗有哪些优势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叫做“中国人的肝,外国人的肺”,在我国肝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而很多肝病患者按照肝病三部曲在发展。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对于肝癌来说,肝硬化好像并没有那么可怕,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能比肝癌还有让医生束手无措。
中医、西医如何解读肝硬化
肝硬化,中医叫积聚或者鼓胀。
当肝硬化单单是硬化,没有出现腹水的时候,诊断是积聚。
当肝硬化失代偿期伴随腹水的时候,中医诊断是鼓胀。
无论是积聚也好鼓胀也好,都是由于长期的脏腑功能的失调,比如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的阻滞、郁结所形成痰浊,甚至形成包块,这是积聚。
鼓胀就是气滞血瘀、痰浊水湿停聚在体内叫鼓胀
西医认为,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
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本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
中医治疗肝硬化的整体原则是什么?
尽管肝硬化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但中医辨证论治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肝硬化辨证论治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病因和病机,进行辩证论治、
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只有掌握了这四种方法,才是中医对肝硬化治疗的完整治疗体系,即整体原则。
目前“中医专利配方”特配方中含有恢复肝功能、促进细胞再生、消除腹水的名贵中草药,如穿山甲,汉防己,抽葫芦,大腹皮,水红花子等可直接作用于受损细胞,温阳化水,健脾利水,活血消水,软坚散结,祛湿化痰,温补脾肾。
肝硬化如何做到早期诊断?
各种原因都能引起肝损伤,所以病人如果有消化道的症状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诊断和治疗,其中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尤其要重视诊治。
即便你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每三个月或半年做一次肝功能、乙肝DNA、B超,以便能够早期诊断是否有肝硬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