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中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 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 第一,中国中产党一经成立,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 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 第二,中国中产党开始采取 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 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 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大会的召开时间:1924年 广州 孙中山。 • 中心议题: 改组国民党,审议通过了《中国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主要成果:新三民主义,成为两党合作的基础。 (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纽 带。) • 大会的意义:①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国民革命兴起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叶挺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国共两党合作的力量,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 动了革命形势发展形成革命的大团结。 第二,北伐战争是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是正 义的、革命的、进步的战争,顺应民心,得到了广 大工农群众支持响应,大力支援。 第三,北伐军英勇善战。 第四,北伐战争正确的战略方针。 第五,北洋军阀集团内部矛盾的存在。 第六,北伐军出色的政治思想工作。 第七,冯玉祥北方响应。 第八,苏联政府的支持。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 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遭 受了惨重的损失,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并没 有停止。 • 中国共产党人从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 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 性。 • 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 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 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第18课 中国革新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第18课 中国革新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第18课中国革新的新局面和新道路简介本课将重点探讨中国革新在新时代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现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革新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革新的新局面中国的革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各个方面展现出新的局面和亮点。

首先,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中国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

例如,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其次,中国在经济改革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结构调整、资源环境压力以及产业升级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第三,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积极参与并牵头推动构建多边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东亚合作等,推进各国间合作与共赢,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中国革新的新道路为应对挑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新的革新道路。

首先,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国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通过自主创新,中国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中国致力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提出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推动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督,促进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此外,中国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通过与各国建立伙伴关系和合作平台,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二是由于他在形式上暂时的统一了中国, 因此,这个政权曾经在一个时期之内,使 一些人尤其是民族工商业者产生过幻想, 以为中国可能由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
国民党政权的实质
• 它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的统治。
它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 资产阶级的统治
• 第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对 华扩张敞开大门。由于国民党政府是在帝 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中国 没有能够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反而使外 国垄断资本不断深入中国,从而牢牢地控 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胡 汉 民
2.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 1928年4 月,国民党四派联合军阀讨伐奉 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在退回关外途中, 被日本人预埋的炸药炸死。
•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 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从此,北洋军阀不再作 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 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 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 郭亮(1901—— 1928)革命烈士 1928年被国民党反 动派杀害,时年27 岁。就义前给妻子 李灿英的遗书云: “灿英吾爱:亮东 奔西走,无家无国。 我事毕矣。望善抚 吴儿,以寄余志, 此嘱。”
• 共产党员夏明翰 (1900_—1928) 就义前写了四句 诗: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杀 了夏明翰,还有 后来人。
•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全国的建立
• 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1927年4 月18 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 党新军阀在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的血 泊之中宣告南京政府成立。这是国民党政 权在全国统治的开端。在国民政府成立大 会上,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成为国民政府主 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课件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件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内容: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上来。 ②意义:我国的 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 始走上建设 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
[链知识·提素养] 知识链接·“两个凡是”的错误 “两个凡是”利用了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 淳朴感情,打着维护毛泽东的旗号,对毛泽东的决策和指示 不作任何分析的执行,给党和国家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损 失。“两个凡是”神话了领袖和领袖的决策指示,是个人崇 拜和教条主义的表现,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结论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意义 1.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 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意义 (1)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 识提高到新的科学的水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深 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规 律性认识,并充实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内涵。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在保 持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指 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强 文化建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 设,突出了党的先进性与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一致性,揭 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灵魂和本质,形成了一个崭新的、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晨背主旨精要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 想品质。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2
国共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3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中 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本质上是一质的。所以国民党 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以后, 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1925年的五州运动, 1926年的北伐战争等等。在1925--1927年中国反 帝反封建运动比以往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广泛,斗争 也更加宏伟。因此这段革命被称为“大革命”。 然而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革命最终失败
412政变
412政变时的国民党行刑队
国共合作最终失败
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从客观上,反动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从 主观上,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使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当时的党还是幼年的党,一切都不够成熟。
经验与教训
1. 在民主革命中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必须建立广泛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 2. 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无 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主革命没有农民的积极拥护与参加,要 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 3.无产阶级 只有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战胜反动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 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 至此,中国革命即将进入 另一个新的阶段。那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共产党给中国革命带 来了哪些新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 命运动,在中国形成了第一次工农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 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第三:实行国共合 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 阀统治。
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 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 想路线。

9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9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旧由军阀掌握政 权,……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 因为军阀无不欢迎外资以供其军资与浪费,国际帝 国主义在相当的限制以内,也都乐于全力借给军阀, 一是可以造成他们在中国的特殊势力,一是可以延 长中国内乱,使中国永远不能发展实业,永远为消 费国家,永远为他们的市场。在这样状况之下的中 国实业家受外资竞争,协定关税,地方扰乱,官场 诛求,四面八方的压迫,简直没有发展的希 望。” ——《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

《田仔骂田公》:咚咚咚!田仔骂田公,田仔 做到死,田公着厝食白米,做个颠倒饿,懒 个颠倒好!是你不知想,不是命唔么,农夫 呀!起来!农夫呀!勿憨!地是天作,天还天公! 你无份我无份!有来耕有米食,无来耕,就 请歇!”

为彻底背叛自己出身地主的阶级,彭湃决心革命先 从家里开始。彭湃以来看戏召集农民到他家来,农 民蜂涌而来,彭湃拿着一大堆旧契走上台,举起手 中的旧契激动地说:“这些是田公剥削人家的工具, 田不是彭家的,更不是我彭湃的,这些是农民兄弟 劳动的成果,这一切被地主强占了,使农民困苦, 我们要彻底除掉,”说罢当场烧毁,宣布分家所得 的田地归耕农所有, 台下几千农民沸腾了,感叹说: “彭湃出身大地主,为革命能舍弃一切,我们还有 什么顾忌呢?”
孙中山
我以前有那么 多朋友,怎么 她最令我心动?
1、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军阀 与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 条件: 1、打倒列强,除军阀——共同愿望。 2、中共在二七惨案中的认识。 3、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与孙中山的转变。 4、共产国际的促进。
彭 湃 烈 士 铜 像

一九二二年六月,他到苦难深重的农民中去了。所谓 “万事开头难”,六月中旬的一天,他满怀热情到赤 山的农村去作宣传,到了一个村子,主动、热情地和 农民打招呼、叙家常,那些饱受欺压的农民见他身穿 洁白西装,头戴白通帽,脚着皮鞋,打着领带,以为 是来收租的官差,怕恐躲之不及,他们推说:“先生 呀,我们不空闲呀!“当彭湃跟他们讲革命道理,农民 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你是有钱人,吃饱了没事和 我们聊还是饿不了,但我们放下手中的活儿与你聊天, 就连红薯也没得吃了。听你讲道理,还不如省下时间 多干点活儿。”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共二大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正确地区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破天荒地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从而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和斗争的目标也表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最主要的问题上已经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 了极大的改变。 表现之一,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重新出现。 表现之二,是中国各派军阀的混战加剧。 表现之三,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五四以 后的重新奋起与再度受挫。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四一二政变
四一二政变时的国民党行刑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由于当时帝国主义
和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相勾结,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从主观上讲,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对国革命的规律懂得 不多.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革 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空前规模的传播;它教育和锻炼了幼年的中 国共产党,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为把中国革命 推进带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对于加速照顾革命的步伐,推动全国革 命运动的高涨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孙 中 山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职历史 第18课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中职历史  第18课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朱德和周恩来采取了前三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9月国名党调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中央根据地发起了第五次 “围剿”。负责指挥的博古、李德,实行冒险主义,与敌人打阵地战,结果战
败,1934年,红一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
三、万里长征·路在脚下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二、绝处逢生·艰难筑路
(四)根据地建设
材料:根据地在困难中发展,除党的作 用外,就是民主管理,军官不打士兵, 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 由……同样的一个兵,昨天在军中战 斗无力,今天当红军就很勇敢。
在政治上翻了身
二、绝处逢生·艰难筑路
(四)根据地建设
1929年12月28日,福建上杭县古田, 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 党建军原则
“江西大旅社”

叶挺

周恩来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一、血雨腥风·武装寻路
(一)武装起义
南下受阻,兵分两路。一部约1200人 由颜昌颐、董朗率领进入海陆丰地区; 一部约2000人,由朱德、陈毅率领进 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
一、血雨腥风·武装寻路
(一)武装起义
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序幕
直接原

第 五 次 反 围 剿 失 利
根本原

“ 左” 倾 错 误 的 指 导
红军长 征
“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张闻 天
博古、李德的军事上“左”的表
现: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三、万里长征·路在脚下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
材料1234:1在这91时394王3年4稼夏年12祥天1月2就的月,问中1到张日央达闻,红贵天红军州,军“,我长吃准们征没备这突吃短次破的暂转湘,休移江穿息的没,最穿利后的用目一,这标天打个中,仗间央红缺隙究八乏召竟军弹开定政药了在治,一什部加次么主上会地任长议方罗期, 转荣讨?张战桓论闻,趟下天部着一忧队刺步心得骨计忡不的划忡到江,地休水博回整踏古答,上、说个湘李:咳个江德,都西主也像岸张没,叫向有回花湘个头子鄂目看一川标时样黔。不”之这禁。交个热的仗泪地看盈方起一眶前来一,进这共他,样和身与打国后红下上只二去将剩、不王下六行平一军 个团。红会 接军合着,就肩毛说上泽:“还东毛扛主泽者张东一向同架西志油,打印去仗机敌有。人办力法量,薄比弱我的们贵有州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啦,还 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难点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法
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前预习法、课中圈注法等。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活动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资源
设计
意图生进行课前资料收集:
拓展延伸
课后拓展
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2.学生课后思考,拓展知识应用
实现情感价值目标
一.学生通过网络找到资料,在班级优化大师分享。
一.通过资料收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实施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利用《南昌起义》的影视资料片段
导入新课
了解南昌起义的意义
多媒体
激发学生兴趣
国民革命
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再回答
多媒体
锻炼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能力
互动探究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学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
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再回答
多媒体
探索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学生根据老师点拨回答
多媒体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展示自己的能力。
课堂小结
根据讲课思路,老师引导
学生归纳总结
课堂作业
通过微信平台发布
(三)课后提升
信息化
观看相关纪录片
学生利用网络观看学习
自主学习性加强。
课题
第18课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课型
理论课
教学课时
1




知识
南昌起义的意义;井冈山会师;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能力
1、 通过分析武装起义,探讨革命根据地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明白革命道路探索之不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