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理功能

正常菌群是指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细菌群,是宿主微生物群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生理作用主要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等。
1、生物拮抗:宿主体内的正常菌群可以抵御外来致病菌的入侵与定植,对宿主起着保护作用;
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摄入的营养物质进行初步代谢、物质转化和合成代谢,形成一些有利于宿主吸收、利用的物质,甚至合成一些宿主自己不能合成的物质供宿主使用;
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作为抗原可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免疫系统的成熟与免疫应答;
4、抗衰老作用:研究表明,人一生的不同阶段,肠道正常菌群的构成与数量是不一样的,它们与人体的发育、成熟和衰老有着一定关联。
如人体肠道能够维持一个有利于机体健康的生态内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是有益的。
此外,正常菌群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细菌生理(共22张PPT)

特性 耐高热,高压蒸气灭菌(121.
代谢产物 products of metabolism 专性需氧菌 obligate aerobe
➢ (3)色素 pigment
(chemical test for bacteria)。生化试验大多利用化学
指示剂以便观察。
第11页,共22页。
常用的生化试验
❖ 糖发酵试验(sugar fermentation test)
❖ 吲哚试验 (indol test)
❖ 硫化氢试验 (H2S test ) ❖ 尿素酶试验 (urase test ) ❖ VP试验 (VP test)
细菌的生理 Physiology of Bacteria
细菌的理化性状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y of Bacteria
1. 细菌的化学组成 2. 细菌的物理性状
半透明、表面积大、渗透压高等。
第1页,共22页。
比浊法
第2页,共22页。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Nutrition and Propagation of Bacteria
第3页,共22页。
细菌的营养类型及营养物质
Nutritional Type and Substance of Bacteria
自养菌 autotroph 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利用CO2等作为碳源, 利用 N2 、NH3等作为氮源,合成菌体成分。为自然界正常菌群。
异养菌 heterotroph 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合成
菌体成分获得能量。
细菌的生理

医学中的应用 细菌学研究 生物制品的制备 工农业 生产中的应用 制造各种产品 处理垃圾 制造菌肥农药等
基因 工程中的应用
表达重组DAN制备产品
连续培养系统:是一个 恒定体积的流动系统, 新鲜培养基以恒定的速 度流入,又以相同的速 率流出,细菌始终保持 在对数生长期。
连续培养系统
第三节 细菌人工培养
一、细菌生长繁殖条件
1.培养基 (1)水分 人工培养细菌应用蒸馏水、无离子水。 (2)含碳化合物 葡萄糖、乳糖、蔗糖及麦芽糖。
(3)含氮化合物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一、细菌的酶
1、酶的性质
根据酶作用的部位不同 胞内酶
胞外酶
2、酶作用原理
固有酶 根据酶生成的条件不同 诱导酶
转移酶类 水解酶类 裂合酶类 连接酶类
3、细菌酶的种类
根据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
裂合酶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
1.分解产物
(1)糖的分解产物
酸类 琥 甲 乙 乳 丁 珀 酸 酸 酸 酸 酸 丙 酮 正 乙 甘 丙 醇 油 醇 丁 异 烯 丙 二 醇 醇
酮类
糖
丙酮酸
醇类
乙 酰 甲 基 甲 醇
气体
H2
CO2
(2)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无机物质:水、NH3、CO2、 H2、H2S、H2SO4、磷酸等 含氮有机物质:甲胺、尸胺、 酪胺、腐胺、组胺、色胺等 有机酸类:饱和酸、不饱和 酸、酮酸、羧酸 其他:甲烷、酚、甲酚、尿 素、硫醇、粪臭素等
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 核杆菌偶有分枝繁殖的方式。 2.世代时间 一个细菌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
第2章细菌生理剖析

第2章细菌生理剖析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本章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医学有 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2.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 常见生化反应;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3.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细菌 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细菌的分类原 则。
第2章细菌生理剖析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本章概述
细菌的生理是研究细菌的营养、 代谢、菌体各成分的生物合成、生长 繁殖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与宿主 间的相互作用。
意义:能更好地利用细菌为我们 服务;有利于临床诊治疾病。
第2章细菌生理剖析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一、细菌的营养类型
第2章细菌生理剖析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自养菌和异养菌
• 自养菌
• 以简单的无机物 为原料,合成菌 体成分者。
异养菌 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 合成菌体成分并获能者。 包括寄生菌和腐生菌。
绝大多数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
但也有例外(如鼠疫杆菌最适生长温度
为26~28℃)。
第2章细菌生理剖析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目录
要求
概述
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4、气 体
根据细菌代谢对O2的需要与否,可分为
细菌的生理-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繁殖(multiplication)
细菌的生理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概念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1. 营养物质(nutrients) 水 碳源:自养菌(autotroph) 异养菌(heterotroph) 氮源 无机盐:嗜盐菌(halophile)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三、繁殖方式湿疹偏方与速度
四、细菌的人工培养
五、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六、细菌分解代谢产物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概念
细菌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后, 1、分解代谢: 获得ATP、辅酶和 原料; 2、合成代谢: 合成菌体组分。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概念
菌体重量增加和体积长大
生长(growth)
方式:二分裂法 (binary fission) 速度:细菌分裂数量
倍增所需的时间称为代时
(generation time)。大多数
细菌20~30min繁殖一代。
三、繁殖方式与速度
为什么细菌群体并不能庞大 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湿疹偏方即不
可能始终保持如此高速的生长繁
殖呢?
三、繁殖方式与速度
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和代谢毒物的积累,致使细 菌的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趋于平衡,活菌 数保持相对不变,
细菌开始释放出
一些次级代谢产物,如外毒素、抗生素等,芽胞 开始形成。
稳定期
对数生长期
衰退期
细菌繁殖速度 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形态染色及 越来越慢,死 生理活动都比较典型,对外界环境 亡数越来越多, 的影响较为敏感,一些抗菌药物在 死菌超过活菌 迟缓期 这一时期的杀菌效果较好。 适应新环境,为增殖作准备。 数。细菌裂解 后释放出内毒 细菌的生长曲线 素。
细菌的生理ppt课件

嗜热微生物
嗜热机制:
细胞内的E具强抗热性 产生的多胺,热亚胺和高温精胺物质对蛋 白质等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核酸也具有热稳定性的保护结构。 细胞膜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直链脂肪 酸,使膜具有稳定性。
必要气体
主要是O2与CO2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可分为4类:
➢ 专性需氧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细胞色
1.碳源:构成细胞及代谢产物的骨架 ;是大多数
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 2.氮源:为微生物提供合成细胞物质代谢产物的 原料,氮源一般不做能源,只有硝化细菌利用铵 盐,亚硝酸盐作氮源,同时也作能源。同时也做能 源。
营养物质
3.无机盐: ➢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 ➢ 调解渗透压, 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 ➢ 构成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维持E活性。Mg、
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菌体粗大 ➢RNA含量增加 ➢代谢活力强
➢对 不 良 条 件 抵 抗 能 力 降低
此 期 长 短 与 接 种 龄 、 接种量、培养基成分有 关。
细菌繁殖方式与速度
对数生长期(8-18h)
特点:酶系活跃, 代谢最强,分裂旺 盛,菌数呈几何级 增多。活菌数和总 菌数接近。
细菌的化学组成
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无机盐(P)、Pr、糖、脂、 核酸,尚含有特殊化学组成(肽聚 糖、胞壁酸、磷壁酸、DAP、DPA 仅见于原核细胞型生物)。
细菌的物理性状
物理性状 ➢ 光学性质:半透明体,细菌悬液呈混 浊状态。 ➢ 表面积:比表面积远大于其它生物, 有利于同外界物质交换,因此细菌的代 谢旺盛,繁殖迅速。 ➢ 带电现象: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 PH> 等 电 点 , 羧 基 电 离 , 细 菌 带 负 电 G+>G
大肠杆菌作用

大肠杆菌作用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弯曲的形状,长约2微米,直径约0.5微米。
大肠杆菌以其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功能而闻名。
首先,大肠杆菌在肠道中发挥着重要的消化作用。
它能分解食物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并产生能够为宿主提供能量的短链脂肪酸。
这些短链脂肪酸可以被肠道细胞吸收,并用作能量来源。
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合成和分泌一些消化酶,帮助人体消化蛋白质和脂肪。
因此,大肠杆菌对于宿主的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大肠杆菌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它能够与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行交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
大肠杆菌可以通过产生一些分子信号物质来激活宿主的免疫细胞,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促进宿主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宿主的免疫力。
因此,大肠杆菌在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大肠杆菌还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的作用。
它能够通过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抑制其他有害菌的繁殖。
此外,大肠杆菌还能够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如抑菌肽和抗菌酶,用于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
这些抗菌物质可以有效地维持肠道微生物群的稳定,并减少有害菌引起的感染和疾病。
总的来说,大肠杆菌在人体内发挥着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不仅帮助人体消化食物,还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然而,当大肠杆菌异常繁殖或进入人体其他器官时,也可能引起疾病。
因此,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保持肠道菌群的健康和多样性,从而维护人体健康。
总之,大肠杆菌作为肠道中常见的细菌,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人体消化食物,还参与免疫调节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以避免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
细菌刺激血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对血液的刺激作用。
2. 掌握细菌刺激血液的实验方法。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细菌刺激血液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
当细菌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反应,导致血液中出现各种炎症因子。
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菌对血液的刺激作用,分析细菌刺激血液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小鼠,体重20-25g。
2.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3. 试剂:生理盐水、抗生素、血液分析仪等。
4.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血液分析仪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18-24小时,备用。
2. 动物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3. 实验组:将实验动物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通过静脉注射途径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
4. 对照组:仅进行麻醉和注射生理盐水。
5. 观察指标:注射细菌后,分别于注射后0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血液,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6.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指标差异。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在注射细菌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在注射细菌后1小时,白细胞计数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3. 对照组在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液指标无显著变化。
六、讨论1. 细菌刺激血液的机制:细菌侵入人体后,会释放内毒素、外毒素等物质,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导致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升高,以清除细菌和炎症因子。
2. 实验结果的解释:本实验结果显示,细菌刺激血液可以导致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升高。
这表明细菌对血液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3.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仅选取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几种细菌,未涵盖所有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理活动包括摄取和合成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
整个生理活动的中心是新陈代谢,细菌的代谢活动十分活跃而且多样化,乃至繁殖迅速是其显著的特点。
研究细菌的生理活动不仅是基础生物学科的范畴,而且与医学、环境卫生、工农业生产等都密切相关。
诸如对于人体的正常菌群,特别是益生菌(probiotic),如何促进其生长繁殖和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
对于致病菌,了解其代谢与致病的关系,设计和寻找有关诊断和防治的方法。
利用细菌的代谢来净化环境,开发极端环境的微生物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和其他生物细胞相似,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
水分是菌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细胞总重量的75%~90%。
菌细胞去除水分后,主要为有机物,包括碳、氢、氮、氧、磷和硫等。
还有少数的无机离子,如钾、钠、铁、镁、钙、氯等;用以构成菌细胞的各种成分及维持酶的活性和跨膜化学梯度。
细菌尚含有一些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
这些物质在真核细胞中还未发现。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光学性质细菌为半透明体。
当光线照射至细菌,部分被吸收,部分被折射,故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菌数越多浊度越大,使用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可以粗略地估计细菌的数量。
由于细菌具有这种光学性质,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表面积细菌体积微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如葡萄球菌直径约1μm,则1cm3体积的表面积可达60000cm2;直径为1cm 的生物体,每cm3体积的表面积仅6cm2,两者相差1万倍。
因此细菌的代谢旺盛,繁殖迅速。
带电现象细菌固体成分的50%~80%是蛋白质,蛋白质由兼性离子氨基酸组成。
革兰阳性菌pI为2~3,革兰阴性菌pI为4~5,故在近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尤以前者所带电荷更多。
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
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允许水及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有利于吸收营养和排出代谢产物。
渗透压细菌体内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一般革兰阳性菌的渗透压高达20~25个大气压,革兰阴性菌为5~6个大气压。
细菌所处一般环境相对低渗,但有坚韧细胞壁的保护不致崩裂。
若处于比菌内渗透压更高的环境中,菌体内水分逸出,胞质浓缩,细菌就不能生长繁殖。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各类细菌的酶系统不同,代谢活性各异,因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不同。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
自养菌(autotroph)该类菌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如利用CO2、CO32―作为碳源,利用N2、NH3、NO2―、NO3―等作为氮源,合成菌体成分。
这类细菌所需能量来自无机物的氧化称为化能自养菌(chemotroph),或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称为光能自养菌(phototroph)。
异养菌(heterotroph)该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
异养菌包括腐生菌(saprophyte)和寄生菌(parasite)。
腐生菌以动植物尸体、腐败食物等作为营养物;寄生菌寄生于活体内,从宿主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对细菌进行人工培养时,必须供给其生长所必须的各种成分,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水细菌所需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均需有水才能进行。
碳源各种碳的无机或有机物都能被细菌吸收和利用,合成菌体组分和作为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
病原菌主要从糖类获得碳。
氮源细菌对氮源的需要量仅次于碳源,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菌体成分的原料。
很多细菌可以利用有机氮化物,病原性微生物主要从氨基酸、蛋白胨等有机氮化物中获得氮。
少数病原菌如克雷伯菌亦可利用硝酸盐甚至氮气,但利用率较低。
无机盐细菌需要各种无机盐以提供细菌生长的各种元素,其需要浓度在10-3~10-4mol/L的元素为常用元素,其需要浓度在10-6~10-8mol/L元素为微量元素。
前者如磷、硫、钾、钠、镁、钙、铁等;后者如钴、锌、锰、铜、钼等。
各类无机盐的功用如下:①构成有机化合物,成为菌体的成分;②作为酶的组成部分,维持酶的活性;③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转运;④调节菌体内外的渗透压;⑤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密切相关。
例如白喉棒状杆菌在含铁0.14mg/L的培养基中毒素量最高,铁的浓度达到0.6mg/L时则完全不产毒。
在人体内,大部分铁均结合在铁蛋白、乳铁蛋白或转铁蛋白中,细菌必须与人体细胞竞争得到铁才能生长繁殖。
具有载铁体(siderophore)的细菌就有此竞争力,它可与铁螯合和溶解铁,并带入菌体内以供代谢之需。
如结核分枝杆菌的有毒株和无毒株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前者有一种称为分枝菌素(mycobactin)的载铁体,而后者则无。
一些微量元素并非所有细菌都需要,不同菌只需其中的一种或数种。
生长因子许多细菌的生长还需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通常为有机化合物,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少数细菌还需特殊的生长因子,如流感嗜血杆菌需要Х、Ⅴ两种因子,Ⅹ因子是高铁血红素,Ⅴ因子是辅酶Ⅰ或辅酶Ⅱ,两者为细菌呼吸所必需。
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水和水溶性物质可以通过具有半透膜性质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营养物需经细菌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的方式有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系统。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指营养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其驱动力是浓度梯度,不需要提供能量。
将不需要任何细菌组分的帮助,营养物就可以进入细胞质内的过程称为简单扩散。
如果需要菌细胞的特异性蛋白来帮助或促进营养物的跨膜转运称为易化扩散。
如甘油的转运就属于后者,进入细胞内的甘油要被甘油激酶催化形成磷酸甘油才能在菌体内积累。
主动转运系统主动转运系统是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营养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并需要提供能量。
细菌有如下三种主动转运系统:1.依赖于周浆间隙结合蛋白的转运系统(periplasmic-binding protein-dependent transport system):营养物与周浆间隙内的受体蛋白结合后,引起后者构型的改变,继而将营养物转送给细胞膜上的ATP结合型载体(ATP-binding cassette-type carrier),导致ATP水解提供能量和营养物通过细胞膜进入胞质内。
革兰阳性菌以膜结合脂蛋白作为该系统的受体蛋白。
2.化学渗透驱使转运系统(chemiosmotic-driven transport system):该系统利用膜内外两侧质子或离子浓度差产生的质子动力(proton motive force)或钠动力(sodium motive force)作为驱使营养物越膜转移的能量。
转运营养物的载体是电化学离子梯度透性酶,这种酶是一种能够进行可逆性氧化还原反应的疏水性膜蛋白,即在氧化状态与营养物结合,而在还原状态时其构象发生变化,使营养物释放进入胞质内。
3.基团转移(group translation):营养物在转运的过程中被磷酸化,并将营养物的转运与代谢相结合,更为有效地利用能量。
如大肠埃希菌摄入葡萄糖需要的磷酸转移酶系统,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首先在胞质内从磷酸烯醇丙酮酸获得磷酸基团后,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与葡萄糖相结合,将其送入胞质内后释放出6-磷酸葡萄糖。
经过磷酸化的葡萄糖在胞内累积,不能再逸出菌体。
该系统的能量供体是磷酸烯醇丙酮酸。
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细菌的转运营养物质的方式不同,即使对同一种物质,不同细菌的摄取方式也不一样。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
营养物质充足的营养物质可以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
氢离子浓度(pH)每种细菌都有一个可生长的pH范围, 以及最适生长pH。
大多数嗜中性细菌生长的pH范围是6.0~8.0,嗜酸性细菌最适生长 pH可低至3.0,嗜碱性细菌最适生长pH可高达10.5。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在宿主体内极易生存;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在pH8.4~9.2生长最好,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5~6.8。
细菌依靠细胞膜上的质子转运系统调节菌体内的pH,使其保持稳定,包括ATP驱使的质子泵,Na+ /H + 和K+/H+ 交换系统.温度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一。
藉此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其生长范围-5~30℃,最适生长为10~20℃;嗜温菌 (mesophile),生长范围10~45℃,最适20~40℃;嗜热菌(thermophile),生长范围25~95℃,最适50~60℃。
病原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人体环境,均为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人的体温,即37℃。
当细菌突然暴露于高出适宜生长温度的环境时,可暂时合成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 proteins)。
这种蛋白对热有抵抗性,并可稳定菌体内热敏感的蛋白质。
气体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可以分为四类。
1.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如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
2.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在低氧压(5%~ 6%)生长最好,氧浓度>10%对其有抑制作用。
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3.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4.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且还将受其毒害,甚至死亡。
如破伤风梭菌、脆弱类杆菌。
渗透压一般培养基的盐浓度和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是安全的,少数细菌如嗜盐菌(halophilic bacterium)需要在高浓度(3%)的NaCl环境中生长良好。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生长繁殖表现为细菌的组分和数量的增加。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binary fission)进行无性繁殖。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generation time),多数细菌为20~3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