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9.北美

合集下载

世界区域地理 北美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 北美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北美教案教案标题: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 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包括不同民族、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分析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北美地区的地理和文化资料。

3. 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北美地区的位置和周边国家。

2. 提问:你对北美地区有哪些了解?你认为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15分钟)1. 展示北美地区的地形图和气候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分组讨论:北美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有何影响?3. 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总结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15分钟)1. 展示北美地区不同民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多样性。

2. 分组研究: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民族,了解他们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3. 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总结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四、分析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如何影响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整合学生的观点,总结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自主或小组研究: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国家或城市,探索其地理特征和文化特点。

2. 利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制作展示。

3.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

北美美国自然地理特征一:位置范围1.经纬度位置:30°N—80°N 170°W—90°W----20°W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二:地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西部高山区: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等组成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山脉盆地高原相间;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年轻,海拔高。

(多4000m以上高山)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古老,海拔较低。

(多1000m以下)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蚀湖,南部密西西比河平原三: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特征: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夏雨稍多。

地形对北美气候影响较大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

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山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

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

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贯通南北,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

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形成大风和寒潮天气。

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使本区普遍暖热。

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到太平洋沿岸又增多形成原因1、东部山地低缓,对大西洋的湿润气流阻挡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2、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四:河湖1: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北的落基山脉,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最后在北纬30度,东经90度注入墨西哥湾,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东侧支流少,流域面积小;西侧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世界地理——北美(一)

世界地理——北美(一)

题目世界地理——北美(一)课型新课设计时间2013-5-7 主设计人李虎泽审核人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道北美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会描述北美的自然地理特征。

学习重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探学·学海导航一、位置及范围:(查地图)(一)位置: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位于洲北部,北临洋,东临洋,西临洋,南临湾。

(二)范围:包括、和岛三部分;(找出北美主要的海湾、岛屿及半岛)二、自然地理特征:(查地图)(一)、地形:纵列分布,形成三大地形区,西部区;主要有山脉,属于山系。

中部区;平原。

东部、区;高原,山脉。

西部多火山、地震,原因是板块和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地势两边,中间。

(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自然带热沙亚热季地中海温海温陆互动探究1、运用示意图,分析北美的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2.欧洲与北美洲的温海分布范围差异及原因?课中研学·达标检测1、以下国家中濒临三大洋的是: ()A.墨西哥B.美国C.英国D.中国2、下图中,反映北美洲的地形剖面图是( )3、读“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图1),完成下列要求:(1)将下列地理事物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A、太平洋B、大西洋C、墨西哥湾(2)图中①气流是来自________的_______(性质)气流,可使___________地区降水增多。

(3)④是来自______的_____(性质)气流,该气流____季强盛,使______地区降水丰富。

(4)③是来自______的______(性质)气流,该气流____季强盛,使_____地区大幅度降温,并可形成___________天气。

4、写出(图2)中标注字母的海洋、山河的名称A、洋;B、洋;C、洋;D、山;E、山; G、湾;H、海课后导学学后反思学法指导。

知识总结:世界地理之北美

知识总结:世界地理之北美

知识总结:世界地理之北美北美⾃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1.经纬度位置:30°N—80°N 170°W—90°W----20°W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墨西哥湾,东靠⼤西洋,西临太平洋⼆:地形南北纵列三⼤地形区,以⼭地、平原为主地势:东西两侧⾼中间低西部⾼⼭区:落基⼭、海岸⼭、内华达⼭等组成科迪勒拉⼭系北段;⼭脉盆地⾼原相间;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年轻,海拔⾼。

(多4000m以上⾼⼭)东部⾼原⼭地区:拉布拉多⾼原、阿巴拉契亚⼭地,古⽼,海拔较低。

(多1000m以下)中部平原区:中央⼤平原,北部多冰蚀湖,南部密西西⽐河平原三:⽓候温带⼤陆性⽓候为主;特征:冬冷夏热,降⽔较少,夏⾬稍多。

地形对北美⽓候影响较⼤1.海岸⼭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丰沛。

但是,海岸⼭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限制了温带海洋性⽓候和地中海⽓候向东延伸,使上述⼆种⽓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间⾼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汽难以进⼊,因此,⽓候⼲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地西北坡⾯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雪;东南坡⾯对⼤西洋⽔汽产⽣抬升作⽤,造成地形⾬。

但因东部⾼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西洋的暖湿⽓流亦可越过⾼地,进⼊内陆。

3. 中部平原地区⽓温、降⽔季节变化最⼤,⼤陆性较强。

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贯通南北,致使南北⽓流畅通⽆阻。

冬季极地冷⽓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形成⼤风和寒潮天⽓。

夏季来⾃墨西哥湾的热带暖⽓团可⾃由北上,使本区普遍暖热。

中部平原在冷暖⽓团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温、降⽔季节变化据烈、⼤陆性较强的温带⼤陆性⽓候。

北美洲年降⽔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到太平洋沿岸⼜增多形成原因1、东部⼭地低缓,对⼤西洋的湿润⽓流阻挡不显著,降⽔由沿海向内陆递减;2、来⾃太平洋的湿润⽓流受⾼⼭阻挡,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四:河湖1:密西西⽐河:发源于美国西北的落基⼭脉,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平原,最后在北纬30度,东经90度注⼊墨西哥湾,⽀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树枝状⽔系,东侧⽀流少,流域⾯积⼩;西侧⽀流多,流域⾯积⼤。

世界地理之北美

世界地理之北美

世界地理之北美班级: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1.在北美地形图中填注:(1)经纬度(在图中画出30°N、50°N、60°N、120°W、90°W、60°W、);(2)①科迪勒拉山系、②海岸山脉、③落基山脉、④大平原、⑤拉布拉多高原、⑥阿巴拉契亚山脉、⑦密西西比汛、⑧哈得孙湾、⑨墨西哥湾、⑩五大湖的名称;(填序号)一、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纬度位置: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º-66º34′之间。

二、范围: 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三、地形: 1.南北纵向排列的三大地形区(1)西部为高山区。

主要山脉由落基山脉,海岸山脉等几条平行山脉组成,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地壳不稳定。

(2)东部高原、山地区。

由加拿大境内的拉布拉多高原和美国境内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组成。

它们比较古老,久经侵蚀,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3)中部平原区。

北起北冰洋沿岸,南到墨西哥湾沿岸,为中央大平原,其南部为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大平原。

2.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伦湖、安大略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交界处,冰川作用形成的。

四、气候1.读北美气候图,观察:①哪一种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大?(温带大陆性气候)②东南部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它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的纬度大致是多少?(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纬35º)③大陆西岸,北纬30º~40º之间,是什么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④美国与加拿大的分界线西段大致纬度是多少?(北纬49º)2.北美气候特征及成因从本区的气候图上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这是本区的气候特征。

世界区域地理北美与美国参考

世界区域地理北美与美国参考
尼亚加拉瀑布一直吸引人们到此度蜜月、走钢索横越瀑布或者坐木桶漂游瀑布。
2021/3/10
*
2021/3/10
*
大盐湖:北美洲最大的内陆盐湖
2021/3/10
*
尼亚加拉瀑布
五大湖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五大湖之间有运河相通,并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连,大型海轮由大西洋可直抵五大湖沿岸,促进了北美的经济繁荣。
2021/3/10
*
西部
东部
中部
北美洲地形剖面图(沿40N°纬线)
120oW
60oW
西部高山区: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等组成科迪勒拉山系北段;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年轻,海拔高。(多4000m以上高山)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古老,海拔较低。(多1000m以下)
圣劳伦斯河(3130km)
科罗拉多河(2190km)
——河湖众多
水量大,利于灌溉、航运和发电
2021/3/10
*
密歇根湖
苏必利尔湖
休伦湖
伊利湖
安大略湖
2、主要湖泊:“美洲大陆的地中海”
2021/3/10
*
尼亚加拉瀑布
五大湖之间有运河相通,并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连,大型海轮由大西洋可直抵五大湖沿岸,促进了北美的经济繁荣。


2.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地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C.③平原是密西西比河平原 D.④地是大分水岭
2021/3/10
*
3.该大陆内部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①地沿岸为寒流,降温减湿 B.②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C.③地形区南北纵贯,冬夏气流畅通无阻 D.④东部沿岸为暖流,增温增湿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1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1

北美美国自然地理特征一:位置范围1.经纬度位置:30°N—80°N 170°W—90°W----20°W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二:地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西部高山区: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等组成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山脉盆地高原相间;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年轻,海拔高。

(多4000m以上高山)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古老,海拔较低。

(多1000m 以下)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蚀湖,南部密西西比河平原三: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特征: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夏雨稍多。

地形对北美气候影响较大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

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山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

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 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

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贯通南北,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

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形成大风和寒潮天气。

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使本区普遍暖热。

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到太平洋沿岸又增多形成原因1、东部山地低缓,对大西洋的湿润气流阻挡不显着,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2、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四:河湖1: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北的落基山脉,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最后在北纬30度,东经90度注入墨西哥湾,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东侧支流少,流域面积小;西侧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高考地理 世界地理 北美地区和美国课件

高考地理 世界地理 北美地区和美国课件
第四页,共38页。
北美的气候 (qìhòu)
----温带(wēndài)大陆性气候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fēnbù):中部向北到北极 圈 原因:地处北温带,北美大陆 东西宽广,西部高山阻挡海洋 气流深入。特征:冬冷夏热, 夏雨稍多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ºN—60ºN西海岸 地中海气候: 30ºN—40ºN西海岸 亚热带湿润气候: 美国东南部 极地气候: 北冰洋沿岸和格陵兰岛
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与发展条件(tiáojiàn) 的比较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美国(měi ɡuó)三大工业区的特点
第二十八页,与德国鲁尔区的比较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美国(měi ɡuó)西部与中国西部的自然环境和开发条件比较
第三十页,共38页。
旱与半干旱区, 注入加利福尼亚湾,为灌溉农区提供了宝贵 的水源。
第三页,共38页。
河流: 1、密西西比河 发源于五大湖 附近,注入墨西哥 湾,世界第四长河 和大河,支流众多。 与五大湖有多条运 河相通,联成一个 庞大的内河航运系 统(xìtǒng),航运 便利;中南部主要 灌溉水源;支流水 力丰富。 2、圣劳伦斯河 五大湖入海水道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1. 填表:
长江中游地区
五大湖地区
湖泊名称 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矿产资源 主要工业部门 水陆交通枢纽 钢铁工业中心 汽车工业中心
A:鄱阳湖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田农业 铁、铜、锑 钢铁、汽车、纺织 B:武 汉
武汉 C:十 堰
A′:苏必利尔湖 温带大陆性气候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北美的湖泊 (hú pō)
1、五大湖---美洲大陆的“地中海”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除密歇根湖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ºN—60ºN西海岸 地中海气候:
30ºN—40ºN西海岸 亚热带湿润气候:
美国东南部 极地气候:
北冰洋沿岸和格陵兰岛
2、地形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
年降水量
2、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西部山地 海岸山脉紧逼太平洋,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
但是阻挡了太平洋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 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这 两种气候呈南北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3)为什么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 围不广?
1、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强, 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
2、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 夏季风无法深入,分布 范围不广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为什么极地气候
西高东低?
(与俄罗斯相似) 西部受暖流影响, 东侧受寒流影响.
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中国的“大湖效应” :2005年12月4日山东威 海暴风雪。在中国,大湖效应降雪通常被称作冷 流降雪。中国只有在山东半岛北部的一小部分地 区会有大湖效应降雪,并且效应比以上这些地方 都要弱,但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形抬升作用会使其 北部沿海降雪加强,甚至引发暴风雪。2005年12 月4日~21日,连续多场暴风雪袭击了山东半岛北 部的威海和烟台,其中威海在几次暴风雪中总降 水量近100毫米,积雪49厘米,导致交通几近瘫痪。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北美 大陆西侧形成一系列高大的平行山脉,它们构成了美 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
• 特点:
• ①以落基山脉为主,几条平行并列的南北 走向的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 盆地和高原(极端干旱)。
• ②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由于位于 板块交界地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的一部分)。
位于北纬50度左右的温哥华岛是雨林的 世界,全世界就是在温哥华岛至阿拉斯 加之间存在着温带雨林分布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十分典型
温带 雨林
西部冬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凉,降水丰沛
温带雨林平均 年降水量高达 5080毫米, 在1981年的 时候就被列入 世界自然遗产。
K城海拔1048米,很早以 前居住在K城附近的印第 安人就发现这里的冬季 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 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 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 因此称之为“吃雪者”。 焚风效应
河流泥沙含量高,水呈暗褐色。每年泥沙入海量1.63 亿吨,有“美洲尼罗河”之称。干支流多峡谷,河 床比降大,富水力资源,开发后主要用于灌溉和发 电。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矶山脉,以险峻美丽而 著称。读科罗拉多河位置图及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
1科罗拉多河口的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B )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2造成百年来科罗拉多河下游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B A.全球变暖 B.修筑河坝 C.毁林开荒 D.植树造林
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 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 洋,西临太平洋
2、范围:
①加拿大 ②美国
③格陵兰岛
读图查找:格陵兰岛、纽芬兰岛、阿拉斯加半岛、拉布拉
多半岛、白令海峡、哈得孙湾、巴芬湾、墨西哥湾
二、自然区域特征
(一)地形:
1、海岸线
西海岸北段、北部海岸、 东海岸比较曲折, 多岛屿、峡湾。西海岸南 段海岸线平直。
龙卷风
从龙卷风产生的次 数来说,美国以平 均每年超过1000起 的数量在世界居于 榜首,紧随其后的 是加拿大,每年大 约100起,美国中西 部龙卷风特别活跃 的地区被称为龙卷 风走廊。
龙卷风的形成:
在春、秋季节,北美大 陆中部平原地区,正是 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空 气相互对流、交汇的时 期,(湿热)空气受热 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 程中,水汽凝结,释放 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 升空气;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持续作用,最终高 速旋转起来。
四、北美的河流、湖泊
科罗拉多河
(一)主要河流:
1.密西西比河: ①北美中部平原区的主要河流是密西西比河,自北向
南注入墨西哥湾,是北美最长的河流( 6200 多千 米),居世界第四位。 ②沿岸地形平坦,支流众多, ③并有运河同五大湖相连,航运便利,是美国重要的 内河航道和灌溉水源。 ④其二级支流田纳西河发源于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 脉,水力资源丰富,已经实现了梯级开发,现在是美 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一、位置和范围 北美洲
北美
一、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 30°N~80°N,
60°W~120°W。
180º
20ºW
40ºN
120ºW 100ºW 80ºW
一、 北美的范围、位置
白令海峡
哈得孙湾
墨西哥湾
1、位置:
(1)纬度位置:
北温带为主, 北部为北寒带 (30°N~80°N, 60°W~120°W。) (2)海陆位置:
山间高原盆地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气 候干旱,呈现荒漠的景象
2、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2)东部高地 西北坡迎面冬季西北风,常造成降雪;
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 东部高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季风可 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候亦可越过 高地,进入内陆。
1.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 并解释原因。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 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 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大湖效益
1、“大湖效应”概念: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 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 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 现象。
⑤密西西比河的水源补给:
上游以春季融雪和雨水 补给为主,4月出现全 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 水出现次高水位,12月 为枯水期;中游3~8月 为洪水期,6 月出现最 高水位,12 月为枯水 期。下游1~6 月为洪 水期 ,4 月出现最高水 位,10月为枯水。
尼亚加拉瀑布
2、西部山区和东部沿海的河流:短小流急, 富水能。
二、自然区域特征
(一)地形:
2、地形特征:
二、 北美的地形、地势:
(1)北美地形南北 纵列,分为三个地形 区: 西部高山区、中 部平原区、东部高原 山地区;
(2)地势中间低,东 西两侧高;
(3)冰川地形广布。
3、地形成因: 西部高山区
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
太平洋
大西洋
120oW
60oW
(1)西部高山区-高大褶皱山系,山脉与盆地、高原相间 成因:
思考:(1)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A、北美大陆轮廓,北宽南窄,大部分在北温带; B、东、西两侧的山地、高原地形: 尤其是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对天气影响结果: 使太平洋和大西洋气流难以进入 寒潮和飓风影响较大。
大陆内部;中部地区向南北敞口的 地形:有利于夏季墨西哥湾气流
北上,冬季北冰洋气流南下,
• ③这些山脉隆起的年代较晚( 中生代),许 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
科罗拉多大 峡谷:
成因:地壳 上升,科罗 拉多河侵蚀 切割而成。
夏威夷群岛是由 火山爆发形成的, 包括8个大岛和 124个小岛,绵 延2450千米。
暖流层——岩浆源地
• (2)中部平原区-平原广阔纵贯,冰川湖泊众多
• 中部平原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沿岸。 面积宽广,地形平坦,叫做中央大平原。平原西部 是地势较低的大平原; 平原北部湖泊众多,多为第 四纪冰川活动的产物; 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冲积平 原。
大湖效益
2、成因: 以五大湖地区为例。在秋天到来时,五大
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冬季气团主要从西向东 穿越北美洲。当陆地将夏季吸收的热辐射掉,大陆气团变得很 冷,极地气团南下到大陆上空,当气团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 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 气团。现在冷气团下部是一层温暖潮湿的大气。寒冷、密度较 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空气 不太稳定,云开始形成,一般为层云,层积云或大片积云。一 般冷气团在五大湖区上空行进一半时,就会形成云,并随气流 向东漂移。之后,大气再次来到寒冷的大陆上空,与地面的接 触减慢了大气的移动,从湖面飘过来的大气不断在沿岸聚集, 暖气团不断上升,云层加厚,开始降水,由于下层空气温度很 低,水汽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
②哥伦比亚河与大古力水电站:
发源于加拿大西南部的落基山脉西坡海拔 820m 的哥伦比亚湖,然后向南奔流,进入美国 西北部的华盛顿州,最后在俄勒冈州的注入太 平洋。哥伦比亚河全长2000 公里, 落差达 808米, 因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又有高山 冰雪融水补给,具有流量丰富、稳定、含沙量 小的水文特征,是美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也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美国 与加加拿大已进行了规模的梯级开发,其中大 古力水电站是美国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 649万千瓦 。
①科罗拉多河与科罗拉多大峡谷:
发源于美国西南部的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由落基 山区融雪和降水的补给,向西南流,开辟一条2,330 公里,曲折蜿蜒水道,注入加利福尼亚湾。
上游水量较丰富,支流较多;中、下游流经干旱、半 干旱地区,水量渐少,支流不多,近河口处年平均 流量311.5立方米/秒。水位季节变化大,4~5月洪 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量相差近30倍。
2、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中部平原地区
中部南北敞开,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 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 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 雨; 在冷暖气团的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大, 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芝加哥 受大气环流影响,冬季多偏北风,夏季 终年多 多偏南风;周边地区地形平坦、湖面开 风,有 阔,对风的阻碍作用小,城市与北面湖 “风城” 泊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多湖陆风; 之称。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多城市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