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李璟

合集下载

《摊破·浣溪沙》李璟全诗注音是什么?

《摊破·浣溪沙》李璟全诗注音是什么?

《摊破·浣溪沙》李璟全诗注音是什么?1.《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hàndànxiāngxiāocuìyècán,菡萏香销翠叶残,xīfēngchóuqǐlǜbōjiān。

西风愁起绿波间。

huányǔsháoguānggòngqiáocuì,bùkānkàn。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xìyǔmènghuíjīsàiyuǎn,xiǎolóuchuīchèyùshēnghán,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duōshǎolèizhūhéxiànhèn,yǐlángān。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一.《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1.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2.注释①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②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横山县西)③《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④《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⑤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⑥《连昌宫调》:”逡巡大遍凉州彻“,”大遍“有几十段。

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⑦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

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原文、赏析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原文、赏析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

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

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

李璟好读书,多才艺。

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961年逝,时年47岁。

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创作背景: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摊破浣溪沙 李璟 宋词鉴赏

摊破浣溪沙  李璟 宋词鉴赏

宋词鉴赏之李璟《摊破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荷花(菡萏)本来是高贵脱俗的象征,但是叶残香销却给这副画面添加了一种遗憾,让你更想象它开放时的绚丽灿烂、清香四溢,翠叶完整时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也让你更加惋惜心痛如今的凋残殆尽、清香不在的莲花与破败残损、不复生机的翠叶。

到底是什么让如此美好的事物毁坏呢?秋风起,波浪涌,一阵萧瑟的西风带着缕缕愁意在莲叶的绿色中穿梭,带给人丝丝寒意,不知道是西风使人愁还是人使西风愁呢。

一个面对此景触景生情的女子,满眼风波,看到莲花的开落,想到自己的青春已经如同这花一样逝去了,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在哪里?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来不及道别!时光如同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青春的摸样。

看那漫天凋零的花朵,在最美的时刻凋落……不堪看的景色,也让女子想到是不是自己的容颜也会如同花朵一样凋伤憔悴、不堪看呢。

女子在现实中的悲伤无法得到纾解,只能寄希望于在梦中见到意中人的面庞。

于是,睡梦中,追随意中人到边塞,茫茫中寻找戍边的意中人。

然而,醒来却只看到细雨绵绵,哪里还有意中人的身影。

梦境与现实的落差无疑是对女子的巨大打击。

登高眺望,倚住栏杆,手执玉笙,向远方的人儿表述自己的思念,希望在天地交接的地方,能第一个看到心上人的到来。

“东风日暖闻吹笙”,现在暖笙寒了,是不是心也寒了呢。

纵使小楼舒适,玉笙珍美,也不及心上人的相聚。

女子思及此处,高楼上的寒风刺骨,却比不上阵阵心寒。

离愁别恨涌上心头,泪眼凝噎,黯然神伤,凄然欲绝。

心中的恨,无限……恨他为什么要征战沙场,恨心上人远走天涯不能相随,恨征战艰苦不能厮守,恨此时他不在身边。

“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愈显“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

这首词看似是写一个面对秋景触景生情思念丈夫的女子,但是却与李璟的时代和地位是分不开的。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摊破浣溪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词作,全文如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的上阕通过描绘荷花凋落、西风愁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则通过细雨、玉笙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词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意境深远,充满了忧伤和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通过“香销”和“叶残”两个词语表现了荷花的衰败和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而“翠叶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季的萧瑟和破败。

“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西风”和“绿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湖水的清冷。

而“愁起”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伤感。

这句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感慨。

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残荷、西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上阕中,作者用“香销”和“叶残”来形容荷花的衰败和凋零,“西风愁起”则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作者内心的愁苦。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中,作者通过“细雨梦回鸡塞远”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而“小楼吹彻玉笙寒”则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原文子⑴手卷真珠上玉钩⑵,依前春恨锁重楼⑶。

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⑷。

青鸟不传云外信⑸,丁香空结中愁⑹。

回首绿波三楚暮⑺,接天流。

注释⑴山花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此调在五代时为杂言《浣溪沙》之别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段中,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故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

亦有径称《浣溪沙》者,见敦煌曲子词。

又因南唐李璟词细雨梦回两句颇著名,故又称《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司马相如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名家评价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创作背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

《尊前集》、《花庵词选》、《啸余谱》等均以此首为后主李煜作。

类编《草堂余》则题欧阳修作。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

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忧伤凋零思妇【诗词原文】《摊破浣溪沙》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精华赏析】李璟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女性的角度抒发淡淡的忧伤,这首《摊破浣溪沙》也是如此。

“菡萏香销翠叶残”,词的起句就是以女性最喜爱的意象——花来领起。

“菡萏”就是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芙蓉,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却是写足了秋天荷花凋零的萧瑟与凄凉,不仅花香消散,连碧绿的荷叶也都枯黄残败了。

或许连秋天的风都感染了这份秋意凄凉吧,“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哪里知道什么是“愁”呢?还是因为人的愁,所以才感受到西风的愁吧?词人眼看着盛开的荷花转眼凋零,于是触景生情,一个“愁”字,既有对秋景零落的伤怀,同时也包含着对自身生命同此憔悴的哀怜。

王国维盛赞“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因此接下来的两句,就将荷花的凋零与女子容颜的衰老融在一起来抒写了:“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无论是“韶光”还是“容光”,都是从时光的转瞬即逝,联想到青春容颜的衰老憔悴,菡萏的凋零让人不忍卒睹,可红颜的消逝更让人难以面对吧!到底是人在怜惜花儿的凋零,还是花儿在同情人的憔悴呢?“不堪看”三字,真是笔力千钧,字字泣血。

秋景之衰败既不堪入目,自身之憔悴又何尝忍心顾视呢?上阕写到这里,花和人的命运,花和人的情感,已经是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离了。

“不堪看”是非常直接、一往无前的抒情,完全没有含蓄隐约的修饰,这样的直白,被李煜完整地继承下来了。

上一讲我们讲到的李煜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种表述方式与李璟的“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何等惊人的一致!词的上片写荷花凋零,绿叶残败,西风愁起,秋波静流,时光流逝,秋意凄凉,引发词人的悲秋感慨,进而联想到对自身命运的怜悯。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①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②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③【注释】①真珠:即珍珠,指珍珠帘。

依前:依旧。

②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

见《汉武故事》。

丁香空结:喻愁思郁结。

李商隐《代赠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③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译文】手卷起珍珠帘挂上玉帘钩,依旧把春恨锁在层层高楼。

随风飘的落花谁是它主人?一时间思绪悠悠。

连青鸟都传递远人的音信,丁香花徒然在雨中抱蕾凝愁。

回头远望暮色中三楚的绿波,只见它茫茫接天而流。

【集评】宋·《漫叟诗话》:“前人评杜诗,云:‘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便不是好句。

余谓词曲亦然,李璟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

’或改云‘如春梦’,非所谓遇知音”(《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

明·李攀龙:“上言落花无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

”又:“写出阑珊春色最是恼人天气”(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引)。

明·王世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成一段词也,著诗不得”(《艺苑卮言》)。

清·黄苏:“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蓼园词选》)近代·俞陛云:“此调为唐教坊曲,有数名。

《词谱》名《山花子》,《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乐史》名《感恩多》,因中主有此词,又名《南唐浣溪沙》。

即每句七字《浣溪沙》之别体。

其结句加‘思悠悠’、‘接天流’三字句,申足上句之意,以荡漾出之,较七字结句,别有神味”。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现代·俞平伯:“或疑古代生活即使豪奢,未必用真珠作帘,推金积玉,毋乃滥乎?此泥于写实之俗说,失却前人饰词遣藻之旨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义解读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朝代:五代作者:李璟
原文: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大遍“有几十段。

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⑹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

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赏析: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
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

韶光,指春光。

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

“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

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

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

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

,以吹笙衬凄清。

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

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

“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

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

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

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