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李璟

合集下载

《摊破浣溪沙》李璟的古诗

《摊破浣溪沙》李璟的古诗

《摊破浣溪沙》李璟的古诗
哎呀,朋友,你知道李璟的吗?这可真是一首妙不可言的古诗啊!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你看这前两句,菡萏的香气消散,翠绿的荷叶残败,那西风吹起在绿
波之间,这不就像我们美好的时光悄悄流逝,让人满心忧愁嘛?就好
比你精心呵护的花朵,突然在一夜之间凋零,能不心疼?能不愁闷?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细雨中梦回那遥远的鸡塞,小楼里玉笙吹彻透着寒意。

这得是有多少
的泪珠,多少的怨恨呀!这不就像你满心期待的旅行,因为一场意外
泡汤,满心的期待化作泡影,能不伤心,能不难过?
在这首诗里,李璟把那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仿佛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自倚着栏杆,满心幽怨的人。

我觉得呀,这首诗就像是一幅细腻的画卷,把人的愁绪一点点地描
绘出来,让人感同身受,深陷其中。

你说,这样的诗怎能不让人陶醉,不让人感慨万千呢?。

浣溪沙写作背景【南唐】李璟

浣溪沙写作背景【南唐】李璟
浣 溪 李沙

背景解说
李璟即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 但随着北周的兴起,南唐受到强邻的威胁, 国势日下。南唐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 五年,周世宗两次亲征南唐,攻城掠地,所 向披靡,迫使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 此时的南唐,已经内外交困。李璟身当乱世, 忧心时局,自己有心兴国,无力回天,在作 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限的悲哀,蕴涵浓 厚的忧患意识。
2019/5/31
总结全词
这首词上片写秋景,下片怀远人。
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 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苦。
及孤独寂寞、离别相思之
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 象征着南唐的没落,细雨、西塞、小楼、笙声四个 意象,再加上“远”、“寒”两个修饰语, 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充分表达了思妇 的相思之苦。缠绵的思绪,不写愁而愁思 显现。一个“寒”字,显示了秋夜的清冷, 玉笙中流露的凄楚之音,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丰富而又含蓄的意境。
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娱与醒来 的凄凉孤寂对比来写,传达出相思之苦。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 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倚栏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 人,所以“倚栏”是一种期待,温庭筠说梳洗 罢,我要把我自己打扮得这么美,等着我所爱 的人回来。从早晨一直看到日落,斜晖脉脉、 流水悠悠,这个人没有回来,所以她说是倚栏 杆,是第二天的盼望。每日的盼望,每日的落 空。
虚实结合
2019/5/31
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
“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 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 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 边关何其遥远。

浣溪沙 李璟

浣溪沙 李璟

字义解读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朝代:五代作者:李璟原文: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大遍“有几十段。

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⑹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

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赏析: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摊破浣溪沙》李璟的诗意

《摊破浣溪沙》李璟的诗意

《摊破浣溪沙》李璟的诗意
哎呀,朋友们,你们知道李璟的吗?这词儿可太有意境啦!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你瞧,这开头就像一幅秋天
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菡萏的香气消散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那西
风吹过,在绿波之间掀起的难道不像是我们心里的忧愁吗?这就好比
我们美好的时光渐渐消逝,留下的只有回忆和伤感,能不让人感慨万
千吗?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时光和我们一起变得憔悴,这景象简
直让人不忍直视!这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回头一看,自己都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能不心疼自己吗?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细雨中从梦中醒来,想到那
遥远的鸡塞,独自在小楼上吹着玉笙,直到它变得冰冷。

这是多么孤
独和寂寞啊!就好像我们在黑暗中独自前行,找不到方向,那种无助
和迷茫,谁能懂啊?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这得有多少的泪珠,多少的怨恨啊,
只能倚着栏杆默默哭泣。

这不就是我们在伤心难过时,那种无处倾诉,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的样子吗?
我觉得啊,李璟的这首,把那种忧愁、孤独、无奈都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能感同身受他的痛苦和哀伤。

真不愧是一首让人回味无穷
的好词!。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摊破浣溪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词作,全文如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的上阕通过描绘荷花凋落、西风愁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则通过细雨、玉笙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词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意境深远,充满了忧伤和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通过“香销”和“叶残”两个词语表现了荷花的衰败和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而“翠叶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季的萧瑟和破败。

“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西风”和“绿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湖水的清冷。

而“愁起”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伤感。

这句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感慨。

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残荷、西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上阕中,作者用“香销”和“叶残”来形容荷花的衰败和凋零,“西风愁起”则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作者内心的愁苦。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中,作者通过“细雨梦回鸡塞远”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而“小楼吹彻玉笙寒”则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原文子⑴手卷真珠上玉钩⑵,依前春恨锁重楼⑶。

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⑷。

青鸟不传云外信⑸,丁香空结中愁⑹。

回首绿波三楚暮⑺,接天流。

注释⑴山花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此调在五代时为杂言《浣溪沙》之别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段中,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故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

亦有径称《浣溪沙》者,见敦煌曲子词。

又因南唐李璟词细雨梦回两句颇著名,故又称《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司马相如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名家评价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创作背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

《尊前集》、《花庵词选》、《啸余谱》等均以此首为后主李煜作。

类编《草堂余》则题欧阳修作。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李璟的诗词8篇_李璟代表作

李璟的诗词8篇_李璟代表作

李璟的诗词8篇_李璟代表作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即南唐元宗,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

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

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李璟的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词牌名:浣溪沙|朝代:五代|作者:李璟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词牌名:摊破浣溪沙|朝代:五代|作者: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赏析/鉴赏【注释】①菡萏:荷花的别名。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③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

这里泛指边塞。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评解】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

构思新颖,自然贴切。

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集评】王国维《人间词话》: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不仅十分贴切地描绘了深秋的景色,也含蓄地表达出人物的心情,具有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荆公尝问山谷曰:“江南词何者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

荆公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妙。

冯延已对中主语,极推重“小楼”七字,谓胜于己作。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南唐中宗《出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

后主虽善言情,辛不能出其右之。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选声配色,恰是词语。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细雨梦回”二句,意兴清幽,自系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 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 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翻译: 莲花的芳香已经消失,翠绿的荷叶也已 凋残,萧索的秋风夹满愁绪吹起从碧蓝 的水波之间。它们还跟容颜一起憔悴, 令人不堪细看。 在细雨霏霏的梦中醒来觉得鸡塞荒凉偏 远,小楼上已吹完玉箫,显得寂静而又 冷寒。不禁流下簌簌的泪珠深含愁恨, 她独自倚靠栏杆。
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 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 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 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 了孤单寂寞之情。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 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 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 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补待 眼光映照。”请找出《浣溪 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的 词中之“眼”,并说说你的 理由。
4.“多少泪珠无限恨”,你从词中看 出词中主人公的恨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说明。
• 明确:时光短暂,韶华易逝——秋风一起, 愁绪顿生,荷花香销叶残,人也韶华不再, 憔悴不堪,不忍卒看。细在边塞,有 家归不得,思妇一夜无眠,笙歌增寒。
词刻画一个面对秋景触景生情思念丈夫 的妇女艺术形象。 词的上片即景生情。“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前句是果,后句是 因,莲花枯萎,莲香销尽,荷叶凋残,一阵 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兴起。“香销” 二字表达莲花的枯萎,即把莲花曾有过盛 开时的清香四溢的情景描绘出来,又把而 今凋残殆尽的惨状写出。“愁”字融情 于景,有词中人怨西风将“菡萏香销翠叶
3.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 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 [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 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 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 ‚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 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 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 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 暮的感伤心情。
明确:李诗写秋末花残叶败之景,萧条凄凉, 渲染一腔愁情。 汪诗写早秋花香叶盛,生机盎然;表现诗 人的闲情逸致。
明确:写出了荷花之盛,且暗点题中‚湖上‛二字。
2.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 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明确]词眼可以是 ‚愁‛,----也可以是 ‚恨‛;----但南京大 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 心地以‚残‛字为词眼。
• “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 ‘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 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 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 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国 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 ‘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 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 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矧 (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 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 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
浣溪沙
李璟
作者小传
• 李璟(916—961),南唐中主。 字伯玉,徐州(今江 苏徐州市)人。一说湖州人。南唐列祖李昪(biàn 弁)长子 ,943年于金陵继位称帝,在位十九年。周 世宗南征,璟割地奉表称臣,去帝号、改国主。周 亡,又向宋进贡。 • 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 时时 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他的词绮丽而深婉, 体现了南唐词的特色。 《江南野史》说他“时 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其词蕴藉含蓄, 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 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 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 暮之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论这两句词时曾说:“大 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王 国维用的是屈原《离骚》中:“哀众芳之芜秽 ”,“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来评论这两句词的 ,因此词中的“愁”应含有“哀”和“恐”之 意。
残荷败叶、西风萧瑟,怎能不使人感伤万分呢 !接下“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写妇女 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就 像香荷翠叶一样香销叶残憔悴了。“不堪看” 三字把目不忍睹这凄凉的秋景,以免引起触景 而伤感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上早秋偶兴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⑴首句,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
卧湖上?说说你的理解. ⑵李璟《浣溪沙》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 风愁起绿波间”句,同是写荷花(芙蓉、 菡萏都指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什 么不同?
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仍以 事写情,接前“梦回”写人在床上,“倚阑干” 指人从床上起来,走到楼头,独依阑干以消除郁 闷,但见夜色朦胧,秋雨蒙蒙,想起戍边远在塞 外的丈夫,无限离愁别恨顿时涌向心头,不禁珠 泪滚滚不绝。极力抒写悲恨之深。结句语意含 蓄,留有余韵 。
这首《浣溪沙》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词中“ 菡萏”两句、“细雨”两句皆是名句,写情细 腻,情景融洽,不事雕琢,凄然欲绝。吴梅《词 学通论》称:“此词之佳,在于沉郁。”
• 先就征夫说,“无边细雨细如愁”, 细雨是一个织愁的环境,在细雨中入 梦,梦中的境界应该是自己日夜思念 的美好快乐的境界,可好梦须醒,醒 来依然还是远在边荒的鸡塞,这是多 么令人难堪的境况! • 再就思妇说,为了思念远离的爱人, 在明月中,小楼中,吹遍了玉笙,清 寒入骨,仍未能使远人归来,这又是 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在这样的境况 下,无穷怨恨无穷泪,就成为完全可 以理解的了。
词的下片写词中人思念丈夫之情。开头后以事 写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写梦境。在睡梦 中到了极远的边塞去寻找戍边的丈夫,醒来时只 见细雨蒙蒙,却不见梦中的人儿,细雨蒙蒙正和 梦境的迷离相配合。极写思念丈夫之情深,失望 之甚,“小楼吹彻玉笙寒”写醒来时情景,写思妇 独自在小楼上, 吹玉笙而怀远人,直到吹完最后 一曲时,玉笙因吹得过久而含润了。将思妇吹笙 寄情的一往情深的心境及凄凉景象,形象地描述 出来。这两句从塞外到小楼,从梦境到梦醒,虽 写闺怨之情,但意境开阔,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