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的植物高温胁迫响应机制_刘军铭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反馈促进途径整体验证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反馈促进途径整体验证摘要:高温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给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然而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总结了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促进途径的整体验证,旨在深入了解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反应机制。
1. 引言全球变暖导致高温胁迫成为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高温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生理和生态特性。
因此,探究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2.1 光合色素的含量和组成高温胁迫会降低植物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特别是叶绿素a/b 比值下降,导致叶片的光能吸收和利用效率降低。
2.2 光合酶的活性高温胁迫会导致植物的光合酶活性下降,特别是光系统 II 和光系统I 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和 ATP 合成。
2.3 光合蛋白的功能和结构高温胁迫会引起光合蛋白的降解和变性,特别是 D1 蛋白和光合复合物结构的破坏,进而影响光合效率。
3.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促进途径的验证3.1 植物中的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在高温胁迫下被逐渐积累,可通过稳定和修复光合蛋白和复合物的结构,保护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3.2 植物中的非编码 RNA非编码RNA 在高温胁迫下表达量增加,并参与调控光合相关基因,促进光合作用的恢复和调节。
3.3 植物中的抗氧化剂高温胁迫会导致氧化应激,产生大量活性氧,而植物中的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等可帮助清除活性氧,保护光合作用。
3.4 植物中的其他次生代谢产物高温胁迫下,植物会产生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如类黄酮和类茄红素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热胁迫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4. 植物光合作用对高温胁迫的整体响应高温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调节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的多种方式来适应并响应,从而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杨属植物应答高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杨属植物应答高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王立月;秦青;赵琪;金鑫;戴绍军【摘要】杨属植物是很好的造林树种,高温是影响杨属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杨树应答高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为我们从系统生物学水平上深入认识杨树高温应答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整合分析了杨属植物应答高温蛋白质的特征,为揭示其高温应对调控网络中重要代谢通路的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149-150)【关键词】杨树;高温胁迫;蛋白质组学;应答机制【作者】王立月;秦青;赵琪;金鑫;戴绍军【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1杨属(Populus)植物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少数分布于热带。
杨树是主要造林树种,也为人们提供能源和耗材,如被用于造纸业、建筑业以及畜牧业的饲料等。
人们已经获得了杨树的全基因组序列,其无性繁殖系的基因型也较易于鉴定,适合作为林木研究的模式植物[1]。
高温对杨属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分布都有很大影响。
高温胁迫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影响植物体内RNA与蛋白质结构,干扰细胞骨架动态重塑,改变酶促反应速率,导致植物体内代谢紊乱[2-4]。
深入研究杨属植物应答高温的分子机制对于提高其抗逆性和培育耐高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们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已经得到了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叶片、杨树(Populus tremula L.×Populus alba L.)叶片和形成层细胞应答高温过程的232种蛋白质。
高温胁迫对植物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高温胁迫对植物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高温胁迫已成为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环境下,植物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应,其中包括转录调控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同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改变。
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调控中的关键因素,它们参与了许多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的调控。
因此,了解高温胁迫条件下植物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对于探究植物的适应机制和提高植物的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温胁迫引起的植物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大多数植物的转录因子会发生表达变化。
一些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会上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抵抗环境压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热休克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在高温胁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热休克蛋白是植物在高温胁迫条件下产生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们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抗氧化、氢离子平衡和蛋白质质量控制等方面。
热休克转录因子的表达上调能够引导植物启动热休克反应,进而合成热休克蛋白,从而提高植物对高温胁迫的抵抗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转录因子也被发现在高温胁迫条件下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常见的包括,C-repeat binding factor(CBF)、zinc finger protein(ZFP)和NTF6等。
除了这些具有明显表达变化的转录因子以外,还有一些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与高温胁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并不显著。
因此,后续需要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探究高温胁迫对这些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
二、高温胁迫下植物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植物在高温胁迫下的转录因子调控机制是一项复杂而不可或缺的过程。
目前已有多种模型被提出,其中最为成熟的是C-repeat/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CBF/DREB)途径,它被认为是植物适应低温、高盐、干旱等多种胁迫情况下的主要调控机制。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植物逆境响应机制解析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植物逆境响应机制解析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植物逆境问题日益严重。
植物面对各种逆境压力时,往往会启动一系列的适应机制。
这些机制涉及到基因的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生物过程。
其中,蛋白质是植物逆境响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对于揭示植物逆境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蛋白质组学是指利用现代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蛋白质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揭示其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并探索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涉及到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定量和功能分析等方面。
蛋白质的分离主要通过电泳分离、色谱分离、质谱分离等方法进行。
其中,二维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组学分离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准确性和高重复性等优点。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主要通过质谱技术完成,其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组学鉴定技术。
定量方法主要采用同位素标记、印迹技术、多肽定量等方法,可以实现高通量的蛋白质定量。
功能分析方面,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蛋白质同源性比对、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分析,可以揭示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等信息。
二、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植物逆境响应研究进展植物在面对各种逆境压力时,往往会启动一系列的适应机制,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蛋白质的表达调控和功能改变等。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植物的逆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以全面地了解植物在逆境环境下蛋白质的表达变化、代谢途径改变和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等信息,为深入揭示植物逆境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植物逆境响应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涵盖了温度逆境、盐碱逆境、干旱逆境、重金属逆境、病毒逆境等多种逆境类型。
例如,有研究报道了大豆在长期干旱胁迫下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
研究发现,长期干旱胁迫会导致大豆保持细胞稳定的蛋白质表达增加,能量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减少,抗氧化酶的表达增加等变化。
高温胁迫下植物抗性生理研究进展

高温胁迫下植物抗性生理研究进展《园林科技》2008年01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商侃侃张德顺王铖(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200232)摘要:温度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生态因子,全球变化使得高温热害变得非常突出,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生长和生产力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
本文综述了热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应对高温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理,以期为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和植物良种的选育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温胁迫;生理生化效应;热激蛋白频繁的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逐步上升,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在最近的100年内全球气温上升了大约0.3~0.6℃[1],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再升高5.5K[2]。
同时,全球变暖也会引发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如局部地区的异常高温、干旱等[3~6]。
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使城市局部地区的温度更高,有些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高达10℃[5]。
这些都使得高温热害变得非常突出,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7],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生长和生产力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8~10]。
植物抗逆性潜能和特殊生境下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是当前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1]。
而植物对胁迫的生理响应往往先于外在形态表现。
本文综述了热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应对高温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理,以期为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和植物良种的选育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高温对植物的膜伤害1.1细胞膜结构细胞膜作为联系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介质,它的组成、性质与细胞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而外界环境对植物的胁迫危害首先在膜系统中表现出来。
高温是改变生物膜结构和破坏其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胁迫因子,所以细胞膜被认为是受热害影响的主要部位。
高温胁迫改变了膜脂组成,破坏了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内膜系统的结构完整性,膜上离子载体的种类和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膜的选择性吸收的丧失和电解质的渗漏[3,12]。
植物耐受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耐受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江珊;吴龙英;赵宝生;黄佳惠;蒋宇喆;焦元;黄进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24(40)9
【摘要】随着全球的温度持续上升,高温胁迫已经成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对水稻等农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对人类经济收益的影响尤为重要。
为了了解植物应对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综述归纳了高温胁迫对植物形态、生理生化、光合作用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总结了信号传导途径、转录因子的调节、抗高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这3种植物应对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
根据以上内容,本文建议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继续深入探索植物耐受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总页数】7页(P132-138)
【作者】江珊;吴龙英;赵宝生;黄佳惠;蒋宇喆;焦元;黄进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4
【相关文献】
1.植物耐受重金属胁迫细胞机制研究进展
2.玉米耐受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3.植物耐受高温胁迫的逆向调控新机制
4.植物响应低硫胁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5.茶树响应高温胁迫下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高温胁迫应答

植物高温胁迫应答植物高温胁迫应答植物作为生物的一种,无法逃避环境的变化,包括高温胁迫。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和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
然而,为了适应高温环境,植物拥有一系列应答机制,以保护其生存和生长。
本文将介绍植物高温胁迫的应答机制,并探讨植物在高温环境中的适应性。
植物的高温应答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调节过程,涉及到多种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调控。
当植物受到高温胁迫时,温度感受器会迅速感知温度的变化,并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路径。
这些信号转导路径涉及激素的合成和传递,酶活性的调节,以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首先,高温胁迫会促使植物合成和积累一些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这些蛋白具有特殊的保护功能。
HSPs可以抑制蛋白质异常折叠和聚集,防止蛋白质的降解和失活,从而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
同时,HSPs还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促进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功能发挥。
这些热休克蛋白的合成通常受到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 HSF)的调控,而HSF的活性则会在高温条件下被激活。
其次,高温胁迫会引起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尤其是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 GA)。
ABA通常被认为是植物对高温胁迫的一个启动信号,它可以通过调节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抑制植物的水分蒸腾,帮助植物保持水分平衡。
而GA则被认为是植物对高温胁迫的一个抑制信号,它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开花,以减轻高温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这些内源激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通常是通过多个基因的协同调控来实现的。
此外,高温胁迫还会促使植物产生一些保护性物质,如非特异性溶质(non-specific solutes),脯氨酸(proline)、可溶性糖、多胺等。
这些物质可以调节细胞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帮助植物维持细胞的稳定性。
同时,这些物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蛋白质和酶活性,减轻高温对植物的损伤。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植物耐盐机制和分子标记研究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植物耐盐机制和分子标记研究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其中,盐渍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世界上许多干旱的地区。
为了使植物适应这种环境,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植物的适应性。
其中,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是当前研究植物耐盐机制和分子标记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植物耐盐机制研究植物的耐盐性主要是通过减轻和适应两种方式来完成的。
减轻盐胁迫是指通过减少盐分进入植物体内以及提高盐分排出量的策略。
适应盐胁迫则是指增强植物对盐分的耐受性,使植物在含盐环境中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具体来说,植物的耐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盐胁迫信号传导(Na+、K+/Na+交换、Ca2+等):盐胁迫会影响植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活性,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
其中,Na+、K+/Na+交换和Ca2+等重要离子在植物的耐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它们的信号传导机制以及相关的激素调控机制在植物耐盐性的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
(2)离子平衡:由于盐分会影响植物体内K+、Na+、Cl-等离子的浓度平衡,而这种失衡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植物耐盐性的研究中,研究植物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和离子平衡机制非常重要。
(3)保护酶和蛋白质的积累:受盐分胁迫影响,植物体内会增加一些保护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和特定的蛋白质(如HSPs)的积累,防止盐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4)激素参与:除细胞内离子之外,激素在植物较强的耐盐机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ABA作为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在植物耐盐性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和耐受性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植物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蛋白质组成分析:通过蛋白质组成分析可以了解植物胁迫后产生的蛋白质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植物高温应答转录组学分析表明, 植
物体内约有 5% 的基因受高温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两 倍以上, 如在 40 ℃ 处理 24 h 条件下, 小麦中转录相 MYB ) 基因家族、 关的成髓细胞血症 ( myeloblastosis, WRKY 基因家族、 钙离子信号通路中的钙结合蛋白 (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CBP) 基因和钙依赖蛋白激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DPK) 基因, 以 酶( calciumROS ) 清除 及活性氧自由基 (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OX) 基因 途径中的交替氧化酶( alternative oxidase, 抗 坏 血 酸 过 氧 化 物 酶 3 ( ascorbate peroxidase 3 , APX3 ) 基因等都显著上调表达. 这些转录组学研究 揭示的基因表达模式变化初步构建了植物高温胁迫 [9 - 12 ] . 但是, 由于在蛋白质翻 应答的分子网络框架 译过程中存在 mRNA 可变剪切与蛋白质翻译后修 饰等过程, 细胞中 mRNA 的表达水平并不能完全代 表蛋白质表达水平, 因此, 研究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对 . 于揭示植物高温胁迫应答分子机制非常必要 近年来, 植物高温应答蛋白质组学研究为我们 从系统生物学水平深入认识植物对高温的网络协同
[6 - 8 ]
应答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目前, 已经得到了模式植 [15 ] 、 物拟南芥 ( Arabidopsis thaliana ) 粮 食 作 物[如:
[16 - 17 ] [18 - 19 ] 、 、 大豆( Glycine max) 水稻( Oryza sativa ) [20 - 23 ] ] 、 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耐热植物[ 如: 匍匐 [24 ] 、 剪股 颖 ( Agrostis stolonifera ) 马 齿 苋 ( Portulaca [26 ] oleracea) [25]、 ] , 假虎刺( Carissa spinarum) 以及野 [27 ] 、 胡 杨 ( Populus 生毛 葡 萄 ( Vitis quinquangularis )
DOI:10.13287/j.1001-9332.20150521.010
Heatresponsive mechanisms in plants revealed by proteomic analysis: A review. LIU Junpeng1 ,XU Chenxi2 ,WANG Quanhua2 ,DAI Shaojun1 ( 1 Alkali Soil ming1 ,ZHAO Qi1 ,YIN ZeNatur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Center,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alinealkali Vegetation Ecology Restoration in Oil Field,Harbin 150040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 China ) . 2015 , 26 ( 8 ) : 2561 - 2570. Chin. J. Appl. Ecol. ,
( 1 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 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40 ; 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34 )
2
上海师
摘 要 高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 近年来, 蛋白质组学研究为我 们从系统生物学水平深入认识植物高温胁迫应答的复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 目前, 已经分析了模式植物拟南芥、 主要粮食作物( 大豆、 水稻和小麦) 、 耐热植物( 匍匐剪股颖、 马齿 苋、 假虎刺) , 以及野生毛葡萄、 胡杨、 苜蓿、 半夏等应答高温胁迫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变化特征 . 304 这些研究共鉴定到 838 种响应高温胁迫的蛋白质, 其中 534 种蛋白质表达受到高温诱导, 种蛋白质表达受到抑制. 本文整合分析了上述植物在应对不同程度高温胁迫 ( 30 ~ 45 ℃ 处理 0 ~ 10 d) 时蛋白质表达模式的变化特征, 为解释高温胁迫应答网络体系中重要的信号与代谢 通路( 如: 信号转导、 胁迫防御、 糖类与能量代谢、 光合作用、 转录、 蛋白质合成与命运、 膜与转 为深入认识植物应答高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坚实 运等) 的变化提供了证据和线索, 的基础. 植物; 高温胁迫; 分子机制; 蛋白质组学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 2015 ) 08 - 2561 - 10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 Q94 文献标识码 A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15 年 8 月
第 26 卷
第8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Aug. 2015 , 26 ( 8 ) : 2561 - 2570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的植物高温胁迫响应机制
刘军铭
1
*
赵
琪
1
尹赜鹏
1
徐晨曦
2
王全华
2
戴绍军
1 **
[13 - 14 ]
euphratica ) [28]、苜 蓿 ( Medicago sativa ) [29]、半 夏 ( Pinellia ternata) [30]等物种应答高温胁迫的蛋白质 表达谱, 共鉴定到 838 种高温胁迫响应蛋白质, 其中 534 种上调表达, 304 种下调表达 ( 表 1 ) . 由于这些 对蛋白质命名和功 研究结果来自于不同的实验室, 能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 因此, 本文整合分析了高温 胁迫( 30 ~ 45 ℃ 处理 0 ~ 10 d) 应答蛋白质的表达特 征, 主要包括: 基于数据库搜索获得的功能结构域特 征对蛋白质名称进行了注释和修订, 根据统一的功 能分类标准对蛋白质重新进行了功能分类 , 进而整 理并绘制了植物高温胁迫应答蛋白质参与的信号与 代谢途径图谱( 图 1 ) . 这些分析表明, 植物主要通过 调节参与信号转导、 胁迫防御、 光合作用、 糖类与能 量代谢、 转录、 蛋白质合成与周转、 膜泡运输, 以及细 胞周期等重要通路中的蛋白质表达模式来应对高温 胁迫, 这为深入研究植物应答高温胁迫的网络调控 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Abstract: Heat stress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that limits plan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recent years,proteomic investigations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phisticated heatresponsive molecular mechanism in plants at systematic biological level. The heatresponsive proteomic patterns in several plants,i. e. ,model plants ( Arabidopsis thaliana ) ,staple food crops ( soybean,rice and wheat ) ,heattolerant plants ( Agrostis stolonifera,Portulaca oleracea,and Carissa spinarum) ,grapevine,Populus euphratica,Medicago sativa,and Pinellia ternate,were reported. A total of 838 heatresponsive protein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se studies. Among them, 534 proteins were induc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304 proteins was reduced in plants under heat stress. In this paper,the diverse protein patterns in plants under various heat stress conditions ( 30 - 45 ℃ for 0 - 10 d ) were analyzed integratively. This provided new evidences and clues for further interpreting the signaling and metabolic pathways,e. g. ,signaling,stress and defense,carbohydrate and energy metabolism,photosynthesis,transcription,protein synthesis and fate,membrane and transport,in heatresponsive networks,and laid a foundation for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regulatory mechanism in plants in response to heat stress. Key words: plant; heat stress; molecular mechanism; proteomics.
256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 卷
高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导致 [1 - 3 ] . 深入研究植物应答高温胁迫 农作物产量降低 的分子机制对于提高作物抗性和培育耐高温新品种 [4 - 5 ] . 高温胁迫影响植物体内 RNA 与 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结构, 破坏细胞膜完整性, 干扰细胞骨架动态 改变细胞内酶促反应速率, 从而导致植物体内 重塑, 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