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安全性及产品责任原则

合集下载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产品责任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产品出现缺陷或造成损害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为了明确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相关的责任承担。

一、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1. 引进责任原则:根据引进责任原则,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引进产品时应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产品存在缺陷或安全隐患,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对此负有责任。

2. 制造责任原则:根据制造责任原则,生产者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应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如果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缺陷,生产者应对此负有责任。

3. 警示责任原则:根据警示责任原则,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对产品的潜在危险提供警示信息,并告知用户如何正确使用产品以避免潜在危险。

如果产品缺乏必要的警示信息或提供的警示信息不准确,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对此负有责任。

4. 信息责任原则:根据信息责任原则,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向用户提供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品的性能、用途、安全注意事项等。

如果产品的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对此负有责任。

二、责任承担1. 生产者责任:根据产品责任法,生产者是指制造商、组装商、加工商或其他生产者,他们将产品提供给市场。

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承担责任。

如果产品存在缺陷或安全隐患,生产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销售者责任:销售者是指将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的商家或个人。

销售者在销售产品时应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提供必要的警示信息和产品信息。

如果销售者未履行上述责任,导致产品缺陷或造成损害,销售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进口商责任:进口商是指将产品从其他国家引进并销售的商家或个人。

进口商在引进产品时应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进口商未履行上述责任,导致产品缺陷或造成损害,进口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用户责任: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应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和警示信息正确使用产品,避免不当使用导致的损害。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在产品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根据产品引起的损害程度和发生原因,对相关责任的归属进行划分和追究的原则。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生产者责任、销售者责任、使用者责任等,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法律原则。

首先,生产者责任是产品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者在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时,应确保产品的品质符合相关要求,并承担由产品质量引起的各类风险和损害的责任。

生产者应遵循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得到适当的解决和补救。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害,生产者应承担修复、退货或赔偿的责任。

其次,销售者责任也是产品责任的一部分。

销售者在产品销售环节中,应确保产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销售者应提供完整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质量、性能、用途、使用方法等,以便消费者做出知情的选择。

销售者应严格遵守销售合同,如实履行合同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对于销售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造成损害的,销售者应承担追溯、召回、退货或赔偿的责任。

最后,使用者责任也是产品责任的一环。

使用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应遵守产品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产品,并按照产品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

使用者应注意产品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以避免因使用不当或滥用而导致的损害。

对于使用者自身不当行为或违反使用规范导致的损害,使用者需自行承担责任。

在归责原则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严格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原则是指,在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无论生产者是否存在过错,其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原则主要适用于危险性较大的产品,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

根据严格责任原则,生产者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时应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一旦产品存在问题,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总的来说,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体系,涉及到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等多个方面的责任。

这样的归责原则能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提升,推动市场秩序的正常发展。

产品责任与产品安全

产品责任与产品安全

加强产品安全信息收集和反 馈机制
强化产品安全培训和意识教 育
建立完善的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产品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安全可控。 定期进行产品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加强与国际标准和监管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竞争力。 鼓励企业建立自主检测和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国际标准:如ISO 9001、ISO 14001 等,对产品的安全 性进行规范和管理
欧盟法规:如CE认 证、REACH法规等, 对进口和在欧盟内 销售的产品进行安 全要求和限制
美国法规:如FDA 、CPSC等,对在美 国销售的产品进行 安全要求和监管
中国法规:如《产 品质量法》、《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 等,对在中国销售 的产品进行安全要 求和监管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应当关注产品的安全性,了解产品的质量信息和安全性能,避免购买到存在 安全隐患的产品。
如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障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
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 确保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 品的全过程可追溯
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 产品质量的影响
联合执法:各国政府在产品安全领域开展联合执法,共同打击跨国产品安全违法行为。
案例2:特斯拉汽车自动驾 驶失控事故
案例1:三星手机电池爆炸 事件
案例3:宜家家具抽屉拉出 问题
案例4:强生婴儿洗发水致 癌争议
汇报人:
可控。
生产者应当及 时召回存在安 全隐患的产品, 并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消费者因使用 产品受到损害 的,有权要求 生产者赔偿损
失。
生产者承担产品责任 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 消费者承担产品责任 运输者承担产品责任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一、引言产品责任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对其所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责任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

本文将探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二、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1.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无论生产者或销售者是否存在过错,只要产品存在缺陷,就应承担责任。

这一原则强调的是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只有当生产者或销售者存在过错时,才需要承担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注重的是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过失行为,要求消费者证明其损害是由于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过错所致。

过错责任原则在某些国家的法律中仍然存在,但在产品责任领域的适用范围有所限制。

3.严格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是指无论生产者或销售者是否存在过错,只要产品存在缺陷,就应承担责任。

与无过错责任原则相似,但严格责任原则对产品缺陷的定义更为宽泛,包括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警示缺陷等。

严格责任原则在一些国家的法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责任承担的主体1.生产者生产者是指制造、加工、组装或包装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生产者可以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组装商或产品品牌所有者等。

生产者应对其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销售者销售者是指销售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销售者在产品流通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其应当对所销售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并提供必要的产品警示和说明。

销售者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存在过错时,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消费者消费者是指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单位。

消费者享有合法权益,包括产品质量安全和信息透明等。

当消费者受到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害时,可以依法向生产者或销售者主张权益,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责任承担的范围1.产品缺陷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组装或警示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产品无法达到正常使用的预期目的,或者存在危害用户安全的风险。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产品责任是指制造商、销售商或者提供者因其产品存在缺陷而对消费者或者第三方承担的法律责任。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一、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1.1 制造商责任制造商是产品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主要责任包括产品质量、安全性等方面。

制造商应对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管,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1.2 销售商责任销售商作为产品的中间环节,也应对产品质量承担一定责任。

销售商应确保产品的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对产品的销售过程进行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1.3 提供者责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产品的提供者也需要承担责任。

比如,产品的进口商、代理商等,虽然并非产品的制造商或销售商,但在产品责任的范围内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二、产品责任的责任承担2.1 制造商责任承担制造商在产品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时,应主动承担相应责任。

制造商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对产品缺陷进行修复或召回,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2 销售商责任承担销售商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问题时,也应主动承担责任。

销售商应积极配合制造商对产品进行召回或修复,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2.3 提供者责任承担产品的提供者在产品责任范围内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提供者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对产品缺陷进行修复或召回,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产品责任的监管机制3.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产品责任的重要监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方式,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3.2 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监管,对存在问题的产品进行调查、处罚和追责,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3.3 消费者组织消费者组织在产品责任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维权活动、投诉举报等方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市场的规范发展。

四、产品责任的风险防范4.1 质量管理制造商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产品存在缺陷的可能性。

生产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怎样的

生产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怎样的

生产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怎样的生产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指生产者在生产和销售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的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负有的法律责任。

它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原则,对于推动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产品创新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1.产品质量责任:生产者应当确保其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不得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对于因产品缺陷引起的消费者投诉、索赔和损失,生产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产品安全责任:生产者应当确保其产品的安全性,避免因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导致消费者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对于因产品安全隐患引起的事故和损害,生产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信息披露责任:生产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明确、准确和完整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性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风险提示等。

对于因产品信息不完整或误导而导致的消费者损失,生产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追溯责任:生产者应当建立并保留产品追溯记录,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在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追踪和解决问题,并向消费者提供有效的补救措施。

对于无法追溯或拒绝追溯的生产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社会责任:生产者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

对于因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对环境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生产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产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实施主体是国家、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等相关利益相关方。

国家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生产者产品责任的监管和执行。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产品责任原则的生产者进行处罚和惩处。

消费者应当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对不符合产品责任原则的产品进行投诉和维权。

生产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意义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和产品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它对于构建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增强消费者信心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VDA产品责任原则

VDA产品责任原则

VDA产品责任原则1.质量导向: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始终以质量为导向,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有效控制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

2.安全性: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性标准,保障用户人身和财产安全。

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对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防控,确保产品在正常和预见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

3.可使用性:产品应具备良好的可使用性,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企业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体验,进行用户研究和需求调研,优化产品设计和功能,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4.可维护性:产品应设计成易于维护和修复的结构和部件,方便用户进行维修和维护工作。

企业应提供详细的维护手册和维修指导,培训用户和维修人员,确保产品的寿命和维护成本的可控性。

5.可持续性: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企业应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加强回收利用和循环经济。

6.信息透明性:企业应向用户提供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规格、质量认证、安全警示、使用说明等。

同时,企业应及时披露与产品质量和安全有关的信息,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和处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7.用户参与:企业应积极倾听用户意见和反馈,建立用户投诉和反馈渠道,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和诉求,改进产品设计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以上是VDA产品责任原则的主要内容。

通过遵守这些原则,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获取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应将VDA产品责任原则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准则,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持续改进。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谈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引言概述:产品责任是指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对其所提供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承担的法律责任。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一、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1.1 严格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是指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无论是否存在过错,只要其提供的产品存在缺陷,就应承担责任。

这一原则主要适合于危(wei)险性较高的产品,如药品、食品等。

严格责任原则能够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迫使生产者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1.2 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惟独在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需承担责任。

这一原则主要适合于普通消费品的质量问题。

生产者或者销售者需要证明其在产品生产或者销售过程中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否则将被认定存在过错。

1.3 共同责任原则共同责任原则是指在产品责任纠纷中,多个责任方共同承担责任。

根据共同责任原则,生产者、销售者、分销商等相关方都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一原则能够确保责任的全面承担,避免责任方逃避责任。

二、生产者的责任承担2.1 生产过程责任生产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包括确保生产设备安全可靠、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等。

生产者应竭力避免产品缺陷的产生,若产品存在缺陷,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召回或者修复。

2.2 质量保证责任生产者应对其提供的产品质量承担保证责任。

生产者应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书或者合格证明,并对产品质量问题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3 信息披露责任生产者应对产品的有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包括产品的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生产者应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使用产品并避免因信息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三、销售者的责任承担3.1 销售合格产品责任销售者应确保所销售的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且经过质量检测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保证产品内在质量, •(2)保证产品标识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3)产品包装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4)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方面:
•(1)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2)保持产品原有质量, •(3)保证销售产品的标识符合法律规定要求, •(4)严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
•损害赔 •偿客体
•损害赔 •偿主体
•损害赔 •偿范围
•中 国 台 湾 省
•举证责任转移、严格 责任
•相当因果关系法则 •目的说因果关系
•消费者、第三人
•设计、制造、生产的 企业者提供服务者,经 销商改装者,分装商品 者、变更服务者,输入 商品或服务者
•财产上损害(生命、身 体、财产) •非财产上的损害惩罚 性赔偿
•美 国
•1.过失责任、 •2.担保责任 •3.严格责任
•1.实上因果关系 •2.法律上因果关系
•使用人、购买人 、第三人
•商品制造人、动 产经销商或零售商 、零件制造商、动 产出租者、不动产 销售者、赠送者
•财产上损害与人 身伤害有关的非财 产上损害(例外填 补纯粹经济上的损 害)
•欧 盟
•无过错责任
•美国产品责任诉讼案例:
•索赔(2)这案例涉及到的是同一个制造商,当一个司机发动时, 蓄电池爆炸使他受伤,制造商在蓄电池的警告说:“危险--爆炸 可能导致失明。”虽然有这个警告。陪审团认为制造商仍应对产品 的缺陷负责,判决赔偿970万美元。 •在这案例中,法院开始时认为责任的理由是因为没有提出警告, 而当时制造商补上警告后,法院认为在“严格责任”的基础上,被告 仍负有责任。所以在美国,制造商会从多方面被追究责任,这要 取决于法院的判决理论。
•美国产品责任诉讼案例:
•案例五:未能回收产品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尽管它造成的损失是轻度 的,但赔偿额却极为可观。它涉及的产品是一个家用 水泵,用来将水从地下井抽上来。一位女士(原告) 在她的井水被污染后,遭受到精神的痛楚及轻微疾病 。她声称这泵的设计有缺陷,因泵的润滑油中含有致 癌化合物聚氯苯基,她声称被告在知道这潜在危险后 没有回收产品,也没有提出警告。陪审团判决赔偿 76.6万美元。
•二是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以及 确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无论何种标准,一经生产者采用 ,并明确标注在产品标识上,即成为生产者对消费者的明示 承担有关法律责任的担保承诺。
•三是产品缺陷。
•产品质量责任 C
•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提出了法定的基本要 求,
•--即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严格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 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其它案例:
• 中国日报2001年4月6日报导:通用将召回6000辆存在安全隐患的运动
用车。由于挂件存在安全隐患,通用汽车公司(GM)4月5日表示,公司
计划召回6000辆运动用车,并通告本款车型的驾驶员立即停止驾驭。同
时,GM表示,生产2002ChevroletTrailblazers、
2002GMCEnvoys及
•违法行为而要承担的责任(违法责任)
•责任法的总条文(民法典第823条第一款) • •◆每个人必须做到,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不违法引起 人身伤害或第三者财产损失。 • •◆每个人必须尽可能地采取必要的和充足的措施,以 避开触犯法律的风险。 • • ◆对于故意或疏忽造成的失职,肇事者有责任赔偿 被损害人的损失。
产 原 则
•依据以下 法规: ▪ 德国民法典 ▪ 刑法 ▪ 产品责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产品安全性含义
•产品的安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储运、销售等 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免遭侵 害的能力。 •(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涉及到产品的设计、 制造、安装、标识、维修等各个方面)。
• 在本案例中,制造商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
美国产品责任诉讼案例:
•案例二:汽车胎(设计缺陷) •一个51岁男司机的前车胎爆裂,使用权他损失了肾、 脾脏及肋骨骨折。原告称车胎爆裂的原因是设计有缺 陷,即在使用时,热量在车胎的边壁上增加,而导致 边壁破裂,而被告声称车胎没有打足气,以致热量增 加,而且如果司机不是高速行驶,车胎就不会爆裂。 陪审团同意车胎设计有缺陷使温度上升,车胎爆裂与 充气足否无关,判决赔偿130万美元。法院认为按照被 告的理论,他也应该标明车胎应打足气的。
产品安全性的范围
• 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制造 、安装、标识、维修等各个方面。为了提高安全性, 必须识别产品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质量体系的发展方 向原则上是尽可能可靠地避免缺陷。企业中的员工, 尤其是管理人员必须结合自身的工作以合适的形式弄 清产品缺陷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产品责任对于企业 有哪些后果。

•产品安全法 •德国(产品安全准则,欧共体)
▪ 国家主管部门监督产品安全。
▪ 在德国是KBA负责。
▪ 如果认识到威胁生命或健康,国家主管当局要求 生产商采取措施,追问并销毁产品。 ▪ 在德国是KBA负责KFZ(机动车)
•各国和地区有关产品责任规定对照表
•项 目
•归 责 •理 论
•因果 •关系
2002OldsmobileBravadas三款汽车的分厂将暂生产。这一分厂位于加拿大
偏远的梦莲地区。
• 据美联社报道,GM发言人迈克.莫里西4月5日说:“如果零件不能正常
工作,人们将会担心整车的控制能力, 我们将要求GM的顾客停止驾驶这
几款汽车,同时要求经销商将汽车召回,并向顾客提供替代车辆。”莫里
•美国产品责任诉讼案例:
•案例六:未能改进产品 • 涉及的产品是一种游戏场上的设备。与其说这是一 个普通的责任险,还不如说它是一起产品责任险。一个 7岁的男孩从市立游乐场的一种设备上跌下来而胫骨折 断。他只能睡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并声称:每天需要 22小时的通风机及一个护士,并经常有发生肺炎的危险 。 • 原告声称:市政府知道儿童们在场内游戏有危险而 不搬走或改进这项设备。陪审团、法院判决市政府赔偿 3334.6万美元给原告及其家庭。
产品质量责任 A
•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它对产 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违反我国质量法规定的产品义 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违反产品责任法规 定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不履行保证产品质量义 务的民事责任,这也是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重要依 据。产品质量责任是一种综合的法律责任。
•产品质量责任 B
•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主 要有三方面:
•一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对于产品质量规定必须 满足的条件,如《产品质量法》规定,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 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 、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产品安全性造成的间接损失承担的责任
从下述图表可以看出造成间接损失所要承担的责任:
1、《合 同 法》
违约
2、《刑
法》
违约
3、《产品责任法》
侵权
4、 无过错
举证责任倒置
•产品责任法
•生产商承担无过错责任,法律意义上的生产商可以是 : ▪ 最终生产商 ▪ 最终生产商的零配件供应商 ▪ 商人、批发商、零售商
•美国产品责任诉讼案例:
• 案例四:未能提供警告 • 这里两个胜诉的案例中,一个是因为没有提供警告而负责赔偿 ,一个则是在生产商提出警告后发生的赔偿。涉及的产品是汽车 蓄电池,如果司机不能准确使用蓄电池,特别是当他发动时把蓄 电池终端接错的话,蓄电池可能全爆炸。 • 索赔(1)由被告制造的汽车蓄电池爆炸时,导致了一个31岁的 男子丧失了一只眼睛并受到脑部损失,使他全身残废。原告声称 蓄电池的设计和制造有缺陷,并且制造商知道这一缺陷却没有提 出警告。被告否认蓄电池的设计和制造存在缺陷。法院认为蓄电 池是一个危险产品,制造商应该提出更充分的关于爆炸危险的警 告,判决赔偿940万美元。 • 在这案例中,法院开始时认为责任的理由是因为没有提出警告 ,而当时制造商补上警告后,法院认为在“严格责任”的基础上, 被告仍负有责任。所以在美国,制造商会从多方面被追究责任, 这要取决于法院的判决理论。
•美国产品责任诉讼案例:
•案例三:安全因素考虑不周 •这案例涉及的是一辆铲车,法院判决赔偿180万美元。对铲车来 说,这一事故并不是偶然的。由于没有顶空防护,一位19岁的司 机被1500磅重的纸板件压在下面,造成下身瘫痪。原告声称制造 商没有在铲车上设有警告标志,并没有安装顶空防护及靠背。大 多数铲车都有这种防护装置,因为铲车上的货物很可能向后滚动, 所以制造商没有防护装置的责任是很明显的。但是,当铲车出厂 时,它确实有顶空防护,被告人声称这顶防护是由原告的雇主拆 除的,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因为拆除了靠背。虽然制造商确实提供 了防护装置,制造商应当把防护装置焊接在铲车上,使它不能拆 除,而不是用螺母固定。这判决很难接受,但制造商不得不赔偿 180万美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内部质量管理属于企业 经营自主权范围内的事情,主要依靠市场竞争机制实 力。产品质量法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性的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 务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产品内在质量要求及其 制订依据、产品标识的规定,销售才进货检查验收、保持产品 质量的规定,以及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的若干禁止 性行为规定等。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方面:

西说,出现问题的零件是前部挂的一部分,目前还没有任何报导称该零
件的问题导致车祸发生或者人员伤亡。莫里西表示:“这次车辆召回只是
预防性的,我们还不知道最终解决方案是什么。” GM公司的另一位发言
人丹.弗洛里说,他期待着这个拥有3000名员工的分厂能够在4月16日重新
开工。这已是GM在两个月内第二次由于零件问题暂停分厂的汽车生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