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安全距离

合集下载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矿山爆破安全距离是指在进行爆破作业时,保持周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的一定距离。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主要根据爆破物质的种类和爆破作业的环境条件进行划分,以下将对几个常见的爆破物质和环境条件下的矿山爆破安全距离进行详细介绍。

1. 炸药类炸药是最常见的矿山爆破物质,其安全距离主要根据炸药的威力和作业环境来确定。

根据国内外相关规范和经验,常见的炸药类安全距离如下:(1)高爆炸药:高爆炸药通常具有较大的爆炸威力,安全距离相对较大。

一般情况下,高爆炸药的安全距离为炸药重量的10倍至100倍。

例如,如果使用100千克的高爆炸药,其安全距离应为1000至10000米。

(2)低爆炸药:低爆炸药通常爆炸威力较小,安全距离相对较小。

一般情况下,低爆炸药的安全距离为炸药重量的5倍至50倍。

例如,如果使用100千克的低爆炸药,其安全距离应为500至5000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安全距离仅为参考值,在具体作业中还需要考虑周边地质条件、建筑物的强度等因素,确定最终的安全距离。

2.气体爆破类气体爆破是利用气体体积急剧膨胀产生的压力来破坏矿石和岩石的一种爆破方式。

根据气体爆破的特点和作业环境,常见的气体爆破类安全距离如下:(1)压缩气体爆破:压缩气体爆破通常使用压缩空气或压缩氮气等气体,其安全距离较小,一般为爆炸器距离作业面的距离的1.5倍至2倍。

例如,如果爆炸器距离作业面的距离为100米,那么安全距离应为150至200米。

(2)可燃气体爆破:可燃气体爆破通常使用甲烷等可燃气体,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爆炸性,因此安全距离相对较大。

根据国内外相关规范,可燃气体爆破的安全距离一般为气体的爆炸波传播距离的10倍至20倍。

3. 地震类地震类爆破是通过人工振动破坏矿石和岩石的一种爆破方式。

根据国内外相关规范和经验,常见的地震类爆破安全距离如下:(1)小型地震类爆破:小型地震类爆破通常指震级较小的爆破作业,其安全距离一般为爆炸器数量与距离的乘积。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一、一般规定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仓库意外爆炸时,爆炸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按各种爆破效应(地震、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二、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一)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震动速度的要求,主要类型的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震动速度规定如下: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 1.0 cm/s2、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 2~3 cm/s;ﻫ3、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 cm/s;4、水工隧洞10 cm/s;5、交通隧洞15 cm/s;6、矿山巷道:ﻫ围岩不稳定有良好支护 10 cm/s;围岩中等稳定有良好支护 20 cm/s;ﻫ围岩稳定无支护 30 cm/s;ﻫ (二)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可按式(1)计算ﻫﻫ式中:R—爆破地震安全距离,m;ﻫ Q-炸药量,kg;齐发爆破取总炸药量;微差爆破或秒差爆破取最大一段药量;V-地震安全速度,cm/s;ﻫ m—药量指数,取1/3;K、α—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1选取。

或由试验确定。

表1 爆区不同岩性的K、α值ﻫ(三)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爆破地震效应的监测或专门试验,以确定被保护物的安全性。

三、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一)露天裸露爆破时,一次爆破的炸药量不得大于20kg,并应按式(2)确定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避炮作业人员的安全距离。

ﻫﻫ式中:R k—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m;Q—一次爆破的炸药量,kg;秒延期爆破时,Q按各延期段中最大药量计算;毫秒延期爆破时,Q按一次爆破的总炸药量计算。

(二)药包爆破作业指数n<的爆破作业,对人和其他被保护对象的防护,应首先核定个别飞散物和地震安全距离.当需要考虑对空气冲击波的防护时,其安全距离由设计确定。

(三)地下爆破时,对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的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由设计确定。

隧道爆破安全警戒

隧道爆破安全警戒

隧道爆破安全警戒
1、安全警戒范围
根据隧道周边环境条件及采取的有关安全措施,依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规定,爆破安全警戒对于人员的安全距离:浅孔爆破按半径300m 范围施放;中深孔爆破按半径200m范围施放。

2、安全警戒措施
1)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有关规定。

2)火供器材进入施工现场,立即按半径30m半径范围警戒,无关人员撤离至警戒线以外。

3)爆破施工前,应在通向爆破区的各主要通道口、附近人员较集中的地点张贴爆破通告。

爆破通告内容包括:爆破地点、爆破时间、爆破次数、警戒范围、警戒标志、各种信号和意义以及发出信号的方式、时间、安全措施、安全注意事项等。

4)在爆破作业地段,设置明显的警戒范围标志,并安排警戒人员在临时交通道口和人形通道口、居民住地等设置防护屏障。

5)各施工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爆破前的安全疏散及清场工作,确保爆破前5分钟所有人员、设备撤至安全地段避炮。

6)警戒人员必须在爆破前30分钟由内向外清场,爆破前15分钟到达各自的指定岗哨,直到发出解除爆破警戒信号后,方准离开警戒岗位。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安全距离爆破作业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程作业,如果不注意安全,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为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必须严格控制爆破安全距离,避免人员和设备受到损伤或危险威胁。

一、爆破安全距离的定义爆破安全距离是指在进行爆破作业时,需要在爆破场周围预设的一个距离范围内进行人员撤离和设备安置,以确保人员和物资不受爆炸冲击波、碎片、飞石等危害。

二、爆破安全距离的制定爆破作业前,必须对爆破场周围的环境进行评估,确定爆破安全距离。

通常爆破安全距离由国家或地方安全规定、人员安全规定、设备安全规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来的。

在实际作业中,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和变更。

三、爆破安全距离的四种类型1.人员撤离距离:该距离是指在爆破作业前,所有工人应在该距离之外撤离到安全区域。

2.安全作业距离:该距离是指在爆破时,应保证所有作业机械和设备距离爆破点足够远,以防止发生意外损害。

3.预防控制区距离:该距离是指在爆破过程中,需要设置的限制区域,以预防误伤和人员进入。

4.危险区距离:该距离是指在爆破过程中,应该完全禁止人员进入的区域。

通常这个距离是由所有其他安全距离叠加得出。

四、爆破安全距离和爆炸威力的关系爆破安全距离和爆炸威力大小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爆破威力越大,安全距离就必须越大。

此外,还应考虑地质条件、空气流动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爆破安全距离进行细化划定。

五、爆破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爆破作业前,必须验收爆破场地,确定爆破安全区域,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2.所有浸水、损坏、老化的装药和导线必须剔出。

3.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和安全服,进行适当的安全培训。

4.在设定了安全距离后,应禁止任何人员进入爆破安全区域。

5.爆破作业前应检查所有爆破设备、工具和测量仪器的正常运行情况。

6.在爆破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以减少爆炸后的烟雾、灰尘和热气排放。

7.所有爆炸声音应满足当地环保标准,避免过度噪声对周围行人造成的不适情况。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是指在进行爆破作业时需要保持的周围安全区域的距离。

这个距离是为了确保在爆炸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而设定的。

爆破作业是指在工程施工或矿产开采等活动中,使用炸药等爆炸物品来破坏岩石或其他固体物体的过程。

这种作业涉及到爆炸物品的安全性和周围环境的保护,因此需要在进行爆破作业时设置适当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是根据爆破物品的威力和特性来确定的。

不同的爆炸物品有不同的安全距离要求。

在进行爆破作业前,需要根据所使用的爆破物品的爆炸半径、爆炸威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飞散物等因素来计算合适的安全距离。

一般来说,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安全距离:周围的人员应远离爆炸区域,以免受到爆炸冲击波、飞散物或烟尘等的伤害。

不同的爆炸物品有着不同的人员安全距离要求,一般应保持在几十至几百米之间。

2. 建筑物和设施安全距离:周围的建筑物、设施和设备应远离爆破区域,以防止因爆炸冲击或飞散物等导致损坏或崩塌。

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距离取决于爆炸物品的威力和建筑物的结构强度。

3. 环境保护距离: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水体应远离爆破区域,以防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噪音、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4. 运输安全距离:在进行爆破物品的运输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发生意外和事故。

此外,在进行爆破作业时,还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例如设置警戒线、警示标志等,用于提醒周围人员和车辆注意安全,避免靠近爆破区域。

爆破作业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周围环境的保护。

总之,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是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进行爆破作业前,应充分评估爆炸物品的特性和力学参数,并遵守相关的爆破作业安全规定,以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爆破技术在矿山、建筑等行业中得到应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篇文章将探讨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什么是爆破安全距离?爆破安全距离是指在爆破作业过程中,需要保持的安全区域。

由于爆破作业会产生较大的噪声、震动等危险因素,因此需要确保人、车以及设备等不会受到伤害。

根据爆破地点的不同,安全距离也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需要保证爆破作业半径的2-3倍。

安全措施爆破作业是一项危险的作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1. 检查设备和场地在进行爆破作业之前,需要对设备和场地进行检查,确保所有设备、工具和场地的情况良好。

如果发现任何不良情况,应立即修复或更换设备。

另外,在爆破作业前需要对周围环境、气象等情况进行评估。

2. 告知周围人员在爆破作业之前,需要通知所有周围人员,确保他们了解危险存在。

在爆破作业期间,所有非必需人员需要被安排远离现场。

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心脏病、孕妇等)需要进行特别考虑。

3. 使用安全工具爆破作业中需要使用一些安全工具,如防护眼镜、耳塞、安全带等。

这些工具可以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免受伤害。

4. 监测风向和风速爆破作业对风向和风速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风向和风速不稳定或不适合爆破作业,应尽可能避免进行爆破作业。

5. 进行预试爆在进行实际爆破作业之前,需要进行预试爆。

这有助于检查爆破参数是否正确,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总结爆破作业是一项危险的作业,在进行之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同时,爆破安全距离也是确保人、车以及设备等不会受到伤害所必须保证的。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进行爆破作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安全距离(标准版)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安全距离(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安全距离(标准版)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安全距离(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各类爆破,必然会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毒气体,这些因素危及爆区及周围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

因此,进行爆破时,必须考虑爆破危害范围,确定安全距离,设置警戒和采取安全措施。

爆破危害主要有地震效应危害、空气冲击波危害和个别飞石的危害,爆破安全距离按各种爆破效应分别计算,最后取最大值。

一、爆破地震安全距离爆破地震,是指炸药爆炸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波,在岩土中传播引起的震动。

爆破地震波,对爆区附近的地层、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井巷和露天边坡产生破坏作用。

爆破地震波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使用炸药的性能、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的性质、爆破方法以及地层地形条件。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地震波的危害,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1)爆破前应调查了解爆破区域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露天边坡稳定状况,井巷围岩稳定及支护等情况。

(2)根据爆区的周边环境,采用减震爆破方法和控制炸药量,如微差爆破、缓冲爆破、预裂爆破等爆破方法。

(3)爆破地震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式中R——爆破安全距离(m);Q——炸药量(kg);U——地震安全速度(cm/s);m——药量指数,取1/3;k、a-——与爆破地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8—1选取。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1.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与地形、地质药包参数及气象条件有关,可按以下公式计算:R=20Kn2W 式中R—飞石安全距离;K—与岩石性质、地形、地质气象有关的系数,一般取1.0—1.5;对着抛掷方向取大值,背着抛掷方向取小值;n—最大一个药包的爆炸作用指数;W—最大一个药包的最小抵抗线。

为保证绝对安全,一般按上式计算结果再乘以系数3—4;当遇大风天气,顺风方向的飞散距离还应增大25%--50%,同时参照现行爆破安全规程,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表1所列数值。

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表1项次爆破方法最小安全距离项次爆破方法最小安全距离1炮孔爆破、炮孔药壶爆破2006小洞室爆破4002二次爆破、蛇穴爆破4007直井爆破、平洞爆破3003深孔爆破、深孔药壶爆破3008边线控制爆破2004炮孔爆破法扩大药壶509拆除爆破1005深孔爆破法扩大药壶10010基础龟裂爆破502.爆破震动对建筑物影响的安全距离地震波强度随药量、药包埋置深度、爆破介质、爆破方式、传播途径、爆心距以及局部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其中主要因素是爆心距离及装药量。

爆破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的安全距离,一般可按下式计算:Rc=Kca3√-Q式中Rc —爆破地点至建筑物的安全距离;Kc—根据建筑物地基土石性质而定的系数,见表2;a —依爆破作用指数n确定的系数,见表3;Q—爆破装药量.土石性质系数Kc数值表2项次被保护建筑物的地基的岩性系数Kc值备注12345678坚硬致密的岩石坚硬有裂隙的岩石松软岩石砾石碎石土砂土粘土回填土含水饱和的土3.05.06.07.08.09.015.020.0药包如布置在水中或含水饱和的土中,则Kc值应增加1.5—2.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破安全距离
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意外爆炸时,爆破源与人员和其他
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爆破安全距离。

为保证爆破安全,爆破地点与人员或其他应保护对象之间必须保持最短的
相隔长度。

爆破有害效应随距离的增加有规律地衰减,用距离作为安全尺度可
限定爆破有害效应在允许限度之内。

中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爆破地震安
全距离,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以及爆炸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安全允许距离的规定
(一)一般规定
1.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爆破各种有
害效应(地震波、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2. 确定爆破安全允许距离时,应考虑爆破可能诱发滑坡、滚石、雪崩、涌浪、爆堆滑移等次生有害影响,适当扩大安全允许距离或针对具体情况划定附
加的危险区。

(二)各种爆破危害的安全允许距离
1.爆破震动安全允许距离
(1)评估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物、设施设备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

(2) 地面建筑物、电站(厂)中心控制室设备、隧道与巷道、岩石高边坡和
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爆破震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基础质点峰值振动速
度和主振频率。

安全允许标准的具体要求由《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3) 高耸建(构)筑物拆除爆破安全允许距离包括建(构)筑物塌落触地振动
安全距离和爆破震动安全距离。

2. 爆破空气冲击波及水中冲击波与浪涌安全允许距离
(1)露天地表爆破一次爆破炸药量不超过 25kg 时,应按规定计算确定空气冲击波对在掩体内避炮作业人员的安全允许距离。

(2) 水下裸露爆破,当覆盖水厚度小于. 3 倍药包半径时,对水面以上人
员或其他保护对象的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计算原则,与地表爆破相同。

(3) 在重要水工、港口设施附近及水产养殖场或其他复杂环境中进行水下
爆破,应通过测试和邀请专家对水中冲击波和浪涌的影响作出评估,确定安全
允许距离。

(4) 水中爆破或大量爆渣落人水中的爆破,应评估爆破涌浪影响,确保不
产生超大坝、水库校核水位涌浪,不淹没岸边需保护物和不造成船舶碰撞受损。

3. 个别飞散物安全允许距离
一般工程爆破时,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14 相应的规定;
硐室爆破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按《爆破安全规程)) GB 6722-2014 规定的
方法计算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