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 再生设计秦皇岛海滨景观带生态修复工程

合集下载

俞孔坚_白话景观_思想初探

俞孔坚_白话景观_思想初探

大 众 文 艺大96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

但在世界趋同的大环境下,尤其是美国快餐式景观模式的影响,很多景观设计仅仅是嫁接或照搬西方的景观形式,无法勾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城市景观千篇一律。

俞孔坚作为当代杰出的景观设计师之一,在呼吁“白话”时代时提出“白话景观”这一理念。

现代景观设计必须重新回到土地,归还人与土地的本真,尊重人并注重人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本土文化,大众文化,区域文化,更渗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白话景观符合了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白话景观;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景观在中国,景观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出现的时间还很短,景观学科的成长主要受现代西方景观建筑学科教育的影响,以及我国自身悠久的园林传统在现代景观设计情境中的延伸。

因此,当代的景观设计者都曾在园林与景观之关系中思考过,也在学习西方景观设计理念中思索着中国当代景观的何去何从。

现今中国的景观设计面临着三个问题。

一是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城市美化运动始于1893年的美国芝加哥世博会,而在1909年的首届全美城市规划大会上,城市美化运动因作为只注重形式美的代名词遭到批评和抵制。

如今,却在我国大行其道,如宽至数十米的景观大道,满是硬质铺装的城市广场,为美化而建的公园等都是城市美化的表现。

实质上这些景观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还没有考虑设计的实用性和地域性。

二是人地关系的危机,人地关系包括人对土地的依赖性和人所具有的主动地位。

当代中国的人地关系危机主要表现为人口负重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开发的土地全都被重新规划设计,其过程中人们却没有善待土地,尊重土地而造成生存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三是民族身份的危机,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能作为民族身份的景观多不胜数,如长城,古典园林等。

但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属于这个时代的民族身份是什么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地域文化正备受冲击。

景观大师俞孔坚资料

景观大师俞孔坚资料

设计思想
根据总体规划的生命细胞 概念和总体景观规划提出了双 螺旋的概念中央水体是主体双 螺旋结构的区域。强调水生态 环境的营造。配置水生——沼 生——湿生——旱生的植物群 落景观。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 越其中,使人能够充分利用水 际景观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人与 自然之间的充分配对和交流, 从而使科技人员具有最佳的创 新意境
总体景观布局特征
? 延续总体规划中的由园区东南角步行广场直 插中央水体的做法,并使其成为一个主要的 景观轴线
? 借鉴北京城市中央的北海一中海一南海布局 形式,中央水体的景观设计将整个大水体用 步行桥分成三个部分,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 越其间,使人能充分享用水际景观三是整个 水体由南向北逐步由规整向自然过渡,南水 体采用倒三角形式南侧和东北侧按 8m模数布 置水际种植池,从入口广场出发的斜向轴线 在穿越这些种植池时形成很多锐角。中间水 体为过渡区域,北水体则以自然为主,水体 周围布置较宽的浅水区种植各种水体植物。 木质栈桥穿越其间再点缀以木建筑。总体风 格以简洁大方为主。
? 生态设计。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纷 繁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体系, 是动态的平衡系统,有其自身的演 替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为无法 设计和模拟的。
? 景观美学和人本思想:力图突破传 统的园林美学观念,强调景观功能 ,为人的日常生活而设计,满足人 们室外活动和交流对空间和室外家 具的要求。并仔细推敲尺度,比例 和材料。
种植设计
根据生命园的具体地理条件并结合北京的气候特点,在水面及近水处选择 适生的水生植物,主要为芦苇、水葱、香蒲、大话萱草等;岸边选择耐水湿的 乔木,主要是水杉、立柳等,其它乔木有华山松、云杉、银杏、紫穗槐等。靠 水一侧乔木层下不设置灌木层,保持视线的通透。
? 地形地貌:该场地位于北京平原区上,西北部沙河,清河,温榆河的冲洪积 平原上。地形坡度很小,没有明显的起伏但存在数条1~2m深的水沟。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教案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教案
第17页/共24页
第18页/共24页
第19页/共24页
启发
俞孔坚作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领军 人物,其思想理念能够给人很多启发,归 纳如下:
设计是去解决问题,不是再去创造问题。创新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 创新。
景观设计行业必须与时俱进,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景观设计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协调人
第4页/共24页
留美期间,俞孔坚以“土地为本,顺应生态”的研究思路,继续专研景观设 计学和景观生态学。师从Carl Steinitz等大师,首次接触地理信息系统,并深 受Ian McHarg的影响,使俞孔坚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走向了大地——完
《 整意义上的景观。期间发表论文 Infinity in bottle ground: understanding th 》 《 Chinese garden 1993 Cultural variations in landscape preference: comparisons 》 《 among Chinese sub-groups and Western design experts 1995 Security patterns 》 in landscape planning with a case in south China 1995
第5页/共24页
北大/土人期间,创办北大景观设计研究院和土人景观设 计公司,跨越学界、商界。俞孔坚尖锐地批判国内轰轰 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妆运动,通过对当代中国城 市化建设和精神文化缺失的反思,明确定位当代景观设 计学的使命:重建“天地—人—神”和谐,是人类生存 的艺术。提出“反规划策略”,构建EI保障城市生态安 全,重建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发表相关论文《谨防城 市建设中的“小农意识”和“暴发户意识”》《国际城 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 景观设计学》等,并进行了多个项目实践。

中国休闲农业专家简介

中国休闲农业专家简介

1. 俞孔坚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主要项目及奖项:2013年主持设计的“迁安三里河绿道”获2013年ASLA荣誉设计奖。

2012年主持设计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ASLA专业组'综合设计类杰出奖'。

这是俞教授的作品第9次获得ASLA年度奖,第二次获得杰出奖。

俞孔坚设计雨水公园:获2012全美景观设计杰出奖2010 主持设计的秦皇岛汤河公园,获2010世界城市滨水设计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Project Honor Award),世界滨水中心(The Water Front Center)2010 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获2010世界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2010 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杰出奖(ASLA Design Award of Excellence)2010 主持设计的秦皇岛海滨景观带,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2010 主持设计的天津桥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综合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2009 主持设计的天津桥园获全球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Awards, WAF Awards)2009 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获ULI全球杰出奖(ULI Global Awards For Excellence),城市土地研究会(Urban Land Institute)2009 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获ULI亚太杰出奖(ULI Excellence Award for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城市土地研究会(Urban Land Institute)2009 世界滨水设计杰出奖:环境保护和改善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Award),世界滨水中心(The Water Front Center)2008 世界建筑奖(2008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s For The Best New Global Design), The Chicago Athenaeum 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Europe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Art Design and Urban Studies2008 首届国际建筑节优秀奖(Highly Commended, the inaugural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Barcelona, Spain)2008 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Top Honor Award)2007 世界青年建筑师奖Ar Award Commended (The Architecture Review),获奖项目丰产的稻田校园:沈阳建筑大学校园2007 世界青年建筑师奖Ar Award Commended (The Architecture Review)2007 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Top Honor Award)2007 主持的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06 主持的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05 主持的黄岩永宁公园,获中国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5 本人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05 主持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2005 主持的台州“反规划”,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规划荣誉奖2005 本人被北京市人事局授予“第二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2000年至2004年2004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金奖”2004 主持的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获国际青年建筑师推荐奖(Ar+d Recommended)2004 主持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城市环境优秀设计方案奖”2004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得“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3 本人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中国建筑艺术奖--城市环境艺术优秀奖”2003 主持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规划设计一等奖”2002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中国首次获得此奖)2001 主持的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项目,获中国建设部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 王德刚王德刚男职称:教授研究生导师出生年月:1963年12月学历:1980-1984 年山东大学历史系1993 年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原杭州大学旅游学院)访问学者所属机构:旅游管理出版专著(1)《旅游学概论》,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旅游开发学》,山东大学出版社;(3)《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4)《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合著)第一作者,山东大学出版社;(5)《领导干部旅游知识读本》(合著)第一作者,青岛出版社;(6)《迈向21世纪的山东旅游业》(合著)第二作者,山东人民出版社;(7)《21世纪旅游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全书》(合著)第三作者,人民日报出版社;(8)《山东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主编,齐鲁书社;(9)《经营遗产》,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0)《田园季风——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1)《21世纪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总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赏析

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赏析

华中师范大学题目:俞孔坚秦皇岛汤河公园赏析系(院):城市与环境与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号:2008210176论文作者:耿雷2010年6月秦皇岛汤和公园设计赏析摘要: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太多简单粗暴“化妆式”和“硬化式”城市公园设计:修剪整齐的组块式绿地,大面积的硬化铺砖,坚硬的水泥钢结构建筑,这是一种悲哀,我们完全可以有更明智的城市河流改造和利用方式。

本设计强调对原有自然河道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对历史遗迹,哪怕是最寻常的、被认为是破旧的农业或工业建筑和曾经的水利设施,都应该作为场地的历史,给予善待,用它们来丰富场地的故事;在这基础上,叠加新的设计,那应该是当代人的,反映当代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它整合了包括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需要,用最少的干预,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关键词:滨河公园;红飘带;城市公园;人地和谐;河道设计一、整体概况: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滨海旅游城市,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

本项目位于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北起北环路海阳桥、南至黄河道港城大街桥,该段长约1公里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顷。

二、设计背景: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防洪蓄水闸,使本地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质清澈,是秦皇岛的一个水源地。

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菱角、菖蒲和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壮观,主要有杨、柳、刺槐,许多柳树甚至长在水中。

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在此栖息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

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流向河中,威胁水源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农用民房、皮划艇服务用房、汤河苗圃用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大部分遗留的构筑物破损、陈旧,有些已废弃不用,部分河岸坍塌严重。

环境生态修复案例

环境生态修复案例
四、河漫滩生态修复—义务滨江公园
由于受到季风气候影响,义乌江在雨季经常会有洪涝灾害出现,而传统水文工程的解决方案往往是裁弯取直、硬化河道,现状已经有部分河道被裁弯取直并浇筑了水泥防洪挡墙。河流水质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水质低于中国水质分类标准种最差的劣五类。场地内大量的废弃物和垃圾,场地内很大部分空间被用来堆放工业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其他垃圾。义乌江沿江遍布大规模的温室,如何可持续的发展并降低维护成本将会是政府很重要的一个考量。
本项目划定鸟类保护区,与旅游区域分开;利用雨水的滞蓄过程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海滩的潮间带湿地系统;砸掉了海岸带的水泥放浪堤,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友好的抛石护堤;在鸽子窝公园明湖设置动物栖息岛,运用仿生的设计手法,利用礁石、翅碱蓬以及土壤等设计出自然岛屿的形态;发明了一种箱式基础,方便在软质海滩上进行栈道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设计一条随海岸线蜿蜒的木栈道。使昔日被破坏的海滩,重现生机,同时成为旅游观光点。
经过巧妙的设计,使鱼塘成为水体净化器,并引入林丛、栈道、廊桥和亭台,通过最少的干预,使之成为新城的“生态海绵,”净化被污染的运河的水体、缓解城市内涝,保留场地记忆,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色休憩空间。本设计探索了一种将城郊农业景观转化为城市“绿色海绵”的设计途径,通过最少的工程改造,使昔日的工、农业“废墟”成为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和游憩景观。设计中对场地工农业遗址的利用和转化,不但使公园有了文化的记忆,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步行系统和驻亭空间的设计都体现了对地形的适应和利用;绿化方式,特别是丛林式的水杉版斑块,有效地改变了原场地单调的景观而形成丰富多彩的生态和体验空间。
环境生态修复案例
长期以来,受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活动、自然资源大范围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针对这些生态退化区域,国家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在提高林草植被、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俞孔坚 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_北京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方案

俞孔坚  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_北京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方案

87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俞孔坚 刘向军 凌世红 边文光【摘要】介绍了北京市昌平新城东部新区商务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方案。

从区位和自然及社会禀赋,明确了其作为中央游憩商业区的定位。

围绕此功能定位,提出城市设计应以生态与人文城市理念为核心,进行城市空间设计,体现在:充分利用场地及其附近的自然条件,通过营造内湖,抬高水面和水城相穿插,创造滨水游憩空间,构建滨水城市阳台和空中画廊;通过将核心区的街道下沉,形成城市绿谷,营造冬暖夏凉的微气候,并通过立体交通处理,与滨水带连为一体,形成步行友好的休闲商业环境;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合院方式,营造宜人的空间和良好的微气候;方案打破常规的建筑退红线做法,通过建立穿越地块的步行绿道,形成城市步行绿道网络,与公交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绿色交通网络。

通过具体案例,提出了与洪水为友建立“城—水”关系、“反滨江路”、景观都市主义、低碳城市及矫正建筑退红线的控制法则等一系列城市设计观点。

【关键词】城市设计;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中央游憩商业区;昌平新城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ward winning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New Town of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The design positions the new city center as an RBD (the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basedon its location and surrounding natural and social situations. The design strategies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creation of an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 that sustains the function of the RBD.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the creation of an raised lake to mitigate the big elev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wetland at beside, and brings water to the city to create a recreational water front; The creation of a green valley and a peninsular RBD core in the center, which connects through the under pass to the waterfront, and creates a sole pedestrian zone, meanwhile it is an adaptive green solution to the summer heat and winter cold wind; The creation of courtyard-like architectural blocks as a reference to the vernacular culture of old Beijing and as an adaptive strategy to the harsh climate in this area; The creation of a greenway network that cuts across the building blocks and connects to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ogether to form an overall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ing this case study, the author is able to question multiple conventional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ropose new approaches, including making friends with flood, say no to a water front highway, landscape urbanism, and give a second thought to the setback for wider than necessary greenbelt along the urban streets.KEYWORDS: urban design; landscape urbanism; green city;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Changping New City北京昌平新城东部新区商务中心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起崔昌北支一路,南至昌怀北路,东起内环西路,西至滨河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36km 2,是昌平新城东部新区乃至整个昌平组团未来的中心。

俞孔坚:“海绵城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俞孔坚:“海绵城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Shanghai H ou tan Par k: Landscape as a Living System )。

后滩公园的获奖,为尚未开幕的世博会赢得了第一块国际“金牌”。

这个项目的首席设计师是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土人设计创始人俞孔坚。

2018年,因其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卓越贡献,获得“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人物建筑篇”提名。

景观设计不是造一个“景”我国园林前辈,离休多年的上海市园林局局长,87岁的程绪珂程先生对后滩公园的评价言简意赅:——“是对头的,符合时代要求的。

将农业、林业、山水进行重新的资源配置,而不是简单的观赏,建设生态城市,是世界潮流。

”上海后滩公园后滩公园,临黄浦江东岸,坐落在浦东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搬迁后留下的一片狭长地带,长1.7公里,面积14公顷。

被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深度污染的土地,在2007年-2009年的改造中,幻化为一片“江南湿地”:没有绚丽的图案,甚至没有一棵移栽的大2010年4月28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官方网站公布2010年度奖项,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获得唯一一个大奖——杰出项目奖。

评委会对这个项目给出了简洁有力的评语:“上海后滩公园:作为生命系统的景观俞孔坚:“海绵城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树,只有芦苇,茭白,菱角……这寻常的景象,却顷刻会以另外一种生气感动人:鲜美的水草,温厚的土壤感,风中温柔低伏的野草,与江堤外起伏的黄浦江水相呼应,让人恍然置身大都市里罕见的真正江滩!……后滩公园成为了那土地和江流的一部分,宛若天然。

更重要的是,后滩河道引入了黄浦江水,七天时间里,经过一公里多长的内河湿地、不同高差的植被、垂直水平两种净化方式,劣五类江水被自然净化为优三类水,这个绿地净化系统设计日净化水量达2400立方。

同时,合理的设计极大降低了公园的管理成本。

常见的城市公园绿地大多需要投入大量水电和人工维护成本:修剪、浇灌、拔草……往往简单增加城市绿量,却成为城市负担。

而后滩公园建成后却是低成本自然生长,它采用的乡土湿地植物,生长、开花、结籽,落地重新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通过多种再生设计方法,将一个严重侵蚀、退化、过度开发的海滩生态修复成一个广受欢迎的场所,展示了景观设计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生态设计,很好地重建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项目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渤海海岸,长6.4km,面积为60hm 2。

整个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沙滩被严重地侵蚀,植被退化,一片荒芜杂乱;原来的盲目开发破坏了海边湿地,使之满目疮痍。

项目旨在恢复受损的自然环境,向游客和当地居民重现景观之美,并将已退化的海滩重塑为生态健康且风光宜人的景观。

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一区:将建设木栈道作为生态修复策略木栈道位于多风的海岸,绵延5km长,分布有沙丘以及各种适应多样场地环境的植物群落:它们包括湿地的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 群落、沙丘草本群落、以及紫穗槐灌木丛(Amorpha fruiticosa ),柽柳林(Tamarix chinensis )、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 )和旱柳(Salix matsudana )。

长期以来,海岸线被废弃、侵蚀和荒芜,让游客和居民难以靠近。

方案巧妙地设计了一条随海岸线蜿蜒的木栈道,将不同的植物群落连接在一起。

木栈道不仅让游客在途中体验不同的植物群落,也作为一种土壤保护设施,保护海岸线免受海风、海浪的侵蚀。

因为采用了生态友好的玻璃纤维基础,木栈道能“漂浮”在沙丘和湿地之上。

玻璃纤维基础是特别预制的容器,根据土壤状况可以事先填满沙子,也可以中空。

这种创新的专利技术(设计师发明并拥有专利)不仅比传统建筑方法在自然环境中安装木再生设计A Regenerative Surgery秦皇岛海滨景观带生态修复工程The Beach Restoration of Qinghuangdao City图01 区位图以及沿岸三个区域的再生设计策略,以防止土壤侵蚀,恢复植被,修复受损的海岸线,并通过相关的教育设施引导人们重新认识湿地。

Fig.01 Site plan and regenerative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ree sections along the shore: to stop soil erosion, renew dying vegetation, rehabilitate the damaged shoreline, and recover a wetland through an integrated education facility.图02 新的散步道(图片下方)与原有场所条件(图片上方)的对比:再生设计策略减轻了海滩的腐蚀,由玻璃纤维制作的装置沿散步道分布,让游客可体验不同的植物群落Fig.02 The boardwalk now (bottom)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site conditions (top): The regenerative design strategy mitigates beach erosion and helps recover the dying vegetation through careful installation using "floating" bases made of fiberglass.图03 在7个节点上设置的观景台。

观景台已成为旅游景点,供游客休憩,同时还提供环境科普教育。

Fig.03 One of the pavilions carefully sited at one of seven strategic points for scenic views has become an attraction and resting place for tourists while offer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图04 湿地博物馆是湿地的一部分,受当地渔船在海上集体抛锚使船在风浪中保持稳定的启发,设计师设计了组合式的建筑及环境,让港湾的海风穿过建筑,为游客驱散盛夏的炎热。

Fig.04 The Wetland Museum was design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wetland; its interlocking form was inspired by the fishing boats anchoring ashore against the wind and waves to keep stable, while enjoying the breeze from the ocean.图01相呼应。

受潮间带的水坑景观启发,建筑废墟周围建成了泡泡来收集雨水,从而让湿地植物和动物群落得以生长,并能吸引鸟类觅食。

受当地渔船在海上集体抛锚使船在风浪中保持稳定的启发,设计师设计了组合式的建筑及环境,湿地博物馆延伸入湿地,与景观融为一体。

来自港湾的海风穿过建筑内部,驱散了盛夏炎热,并降低了建筑能耗。

木栈道和平台系统让人们能从建筑走向湿地,观赏新建成的生境与多样的物种。

三区:岛屿和生态友好的碎石堤岸此区在项目的最东边,之前是一个由水泥堤防构成的公园。

水泥堤主要是为了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并用围截涨潮海水的方法来造湖。

显然这个公园既不生态也不美观,水泥堤坝单调乏味,湖也被僵硬的水泥岸线所环绕,空旷而乏味。

再生设计策略包括拆掉水泥堤岸,用环境友好的碎石取而代之;同时修建一条木栈道取代硬质铺装,使用当地的地被植物来绿化木栈道沿线的地面。

另外,湖心建了9个绿岛以丰富单调的水面,并为鸟类休憩和筑巢提供场地。

这些生态恢复的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海岸线侵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退化的海边湿地得到了成功的恢复,单调并毫无生态可言的水泥堤坝得到了生态改造;连续的木栈道将海边多样的植物群落联系起来,给游客以难忘的教育与审美体验;鸟类博物馆与海岸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大海的有机部分,并成为线性生态和风景沙滩上的一个亮点。

本项目展示了景观设计师如何将生态、工程、创新技术和设计元素融为一种有效的再生手术途径,实施于受损的景观之上,并将退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塑为一种可持续的和谐关系。

栈道更加简易,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休息亭、遮荫棚和环境解说系统沿木栈道设置,全都根据周围景色谨慎选址,使其能够将场地的生态意义视觉化并突出海岸的美丽景色。

亭子成为景点,吸引了成群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欣赏美景和休憩游玩。

二区:湿地恢复与博物馆建设的结合中心区新建有一座鸟类博物馆。

它原来也是退化的湿地,毗邻被列为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的潮间带。

原来的主题公园在建设时破坏了海边湿地的生境,建筑废物和垃圾遍布场地,生态修复的需求十分强烈。

因此,景观设计师寻求一种能够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可持续的方案,即在场地建造作为教育设施的湿地博物馆,与远处的鸟类自然保护区项目位置:河北省秦皇岛市项目规模:长度6.4km,面积60hm 2项目委托: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景观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设计团队:凌世红、刘向军、张媛、轰伟、宁维晶、 俞宏前、邱宇、邵宗博、刘志明、张静、 孟羽嘉、边文光、徐银军、张君迎、刘云千设计时间:2005年8月-2007年10月施工时间:2007年4月-2008年10月竣工时间:2008年10月撰文: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图片来源: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图05 恢复的湿地(图片下方)与原有场所条件(图片上方)的对比:场所原是一个修建在沿海湿地边上的废弃主题公园。

泡泡是由周围的建筑废墟建成,用于收集雨水。

Fig.05 The recovered wetland (bottom)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 site conditions (top): The site was an abandoned theme park built on a coastal wetland. Pond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building debris to capture stormwater runoff.图06 修复的湖泊(图片下方)与原有的场所条件(图片上方)的对比:小绿岛为鸟类休憩和筑巢提供场地,丰富观景实现,环保的碎石取代了原有的水泥驳岸。

Fig.06 The improved lake view (bottom)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 site conditions (top): Islets have been constructed for bird habitat and to enhance the view; the concrete embankment has been replaced with ecofriendly riprap.图07 原有的水泥驳岸已经被环保的碎石、散步道和本地植被所代替。

照明结构仍然保留下来。

Fig.07 The former concrete embankment (top) has been replaced with an ecofriendly riprap, boardwalk, and native vegetation (bottom, view facing west). The lighting structures are existing.图08 冬日里,漂浮在湖泊上的小岛。

Fig.08 The winter view of the islets dotting the lak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