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八章货币供给

合集下载

金融学习题答案第08章货币供给

金融学习题答案第08章货币供给

第八章货币供给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C2. B3. B4. D5. C6. D7. B8. D9. C 10.D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ABCD2. ABC3.AB4. ABC5. ABCD6.BD7.ABCDE8.ADE9. CD 10.ACDE11.ABC 12.ABC 13.ACE三、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一)1.M0=1252.影响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财政透支借款. 金银外汇占款国有商业银行存款. 财政性存款. 自有资金和当年结益.3.增加10亿货币投放(二)1.存款乘数派生存款=原始存款×(K-1)=100×(3.06-1)=206万元2.M1=m×B=3.09×980=3028亿元四、简述题(回答要点并加以解释或说明)1.银行自身具有创造资金来源的能力,为了便于说明,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并简化如下表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123412345(1)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加。

在资金运用不增加的情况下,以上A1、A2、A3、A4各项的增加,都是在信贷资金来源一方的各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并不影响资金来源总量的变化。

(2)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债)会相应变动。

资金运用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一是企业用销货收入提前归还贷款,则表现为A1和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二是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则A1或A3与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

若资金运用增加,如某企业向银行贷款,则表现为L1和A1相应增加;企业贷款中部分要提取现金,则表现为L1和A1、A3的相应增加。

若银行购进金银外汇,则出售金银和外汇的个人会增加一笔存款或现金,表现为L2和A1、A3的相应增加。

第八章 货币供给答案

第八章 货币供给答案

第八章货币供给三、名词解释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独立于货币需求,由中央银行意志、货币政策决定或由经济过程之外的因素决定,从而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6、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由货币创造者创造货币开始到货币持有者持有货币为止时的货币量,是货币流通的静态概念即货币存量。

四、简答题1、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答:(1)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货币乘数;(2)商业银行受市场利率、再贴现率、预期存款流失等方面的影响,来调节超额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货币乘数;(3)公众通过影响现金漏损率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来影响货币乘数。

2、简述中央银行是如何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1)控制基础货币的供给。

表面上看,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然而这种控制是相对的,因为中央银行控制流通中现金部分的能力并不强,最终受制于社会各经济主体的现金需求,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则更体现了中央银行控制的相对性,即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决策。

(2)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r d和r t:它们对货币乘数都有影响,并且与货币乘数呈反向变化关系。

通常,中央银行对其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

但因存款准备率变动对经济的震荡影响较大,故中央银行对这一工具的运用比较谨慎。

而且,商业银行往往会通过调整超额准备率来抵消或增强其约束力。

3、简述货币进行层次划分的意义及划分依据。

答:大多数国家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

科学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中央银行掌握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摸清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的脉搏,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

(2)有助于中央银行分别了解不同货币领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

(3)有助于中央银行掌握货币政策在不同货币层次中的传递机制,弄清货币政策通过不同货币层次影响经济的方式和程度,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

(4)有助于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层次之间的数量变化,分析市场动向和经济变化趋势,正确估计前期货币政策的效果,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 第八章 货币供给

货币银行学  第八章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新理论可用下面公式表达: M=[B,rf(I),Kf(Y、I、o)] 与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相比,货币供给新理论的新颖
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极为重视利率和货币 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2)强调非银行金融中介机 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返回
【案例分析】
设一个国家流通中现有货币是100亿元,在考察 期间内商品、服务增长率与货币增长率均为0, 但商品价格水平却提高了100%。显然,原有的 100亿元货币就只以能实现流通中商品、服务的 50%。当把市场出清看成是最佳状态时,这个 国家这一期间的货币存量显然严重不足,即整 整少了一半。原因是,面对实际不变的商品、 服务供给,实际的货币供给却由100亿元减到:
返回
三、货币供给新理论
与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不同,货币供给新理论认为将存 款创造过程描述为一个拘泥为银行准备金的乘数过程, 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存款创造过程,真正的存款创造过程 应是一个反映银行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内生过 程。在批判主流经济学货币乘数理论的同时,他们主张 以广义的货币定义(M3或M4)作为理解货币与经济之间 关系的基础,并以此来阐述货币供给决定机制。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决定,其关系式为: Ms = m·B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基础货币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基础货币的的定义及其决定 (三)控制基础货币 二、货币乘数 (一)货币乘数的概念 (二)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三)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1)定期存款利率 (2)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3)收入或财富的变动 定期存款比率的变动对货币乘数从而对整个货币
供给量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既有直接影响,又 有间接影响。而在直接影响中,又将因货币定义 的不同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给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给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金。即“现钞”,实质上它是银行的 一种负债,债权人是现金持有者(个人和 单位)。现金体现为央行的负债。

各种存款,都是银行对存款者的负债。
银行结算中的资金。它是银行对在收付双方清算时因时 间差所造成的货币资金的暂时利用。显然,这应视作一 种负债关系。
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
M′= M + m · △B

二、基础货币的“质”和“量”的规 定性
1.基础货币“质”的规定性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基础货币有两个本质特点:
①流通性很强;
②具有派生性;
2.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
基础货币“量”的组成通常用公式表示为:
B=R+C
B——基础货币; 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 存款准备金; 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现金。

现金准备 放 款

2 000 8 000 存 款


10 000
这时仍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存款与现金之比仍是1:1。

存款乘数
D=R×(1/Rd)
存款乘数:每一元准备金的变动所能 引起的存款变动。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率(r )
r 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越小;反之,越大。
中国所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及简化表 资金来源(负债)甲
A1各项存款 A2银行自有资金 其中:当年结益 A3流通中货币
资金运用(资产)乙
L1各项贷款 L2金银库存占款 L3外汇库存占款 L4上缴财政款
A4其他
合 计

第八章 货 币 供 给

第八章 货 币 供 给

第八章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形成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决定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调控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形成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

几点说明:(1)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货币需要量是一个预测量)。

(2) 货币供给是银行的负债,反映在一定时点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3)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关于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由经济体系中的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典型的外生变量是税率.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也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经济体系内部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

典型的内生变量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变量。

二、货币量的层次划分1. 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西方国家对货币量层次指标系列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世界各国均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公布了各自的“货币供给量层次指标系列,并根据理论进展状况和实际操作经验作适当调整。

美联储公布的“货币层次系列”(1984年3月)●M1= 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单+自动转帐的储蓄存款+信贷协会股份存款帐户+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M2= M1+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即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美M3= M2+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的中期欧洲美元存款●国居民持有的即期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资金●L = M3+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M1= 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存款●M2= M1+银行同业以外的四年内定期存款●M3= M2+有法定通知期的储蓄存款中国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

第八章 货币供给 自测题 有答案

第八章  货币供给  自测题   有答案

第八章货币供给一、单项选择题1.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A.狭义货币供应量B. 广义货币供应量C. 准货币D. 流通中现金2. 超额准备金等于()。

A. 库存现金B. 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C. 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D. 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3.如果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率为0.3,法定准备金率为0.20,支票存款可能扩张的倍数为()。

A. 2B. 2.5C. 1.5D. 3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A. 不变B. 越少C. 越多D. 为零5.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

A. 越多B. 越少C. 不变D. 不确定6. 通货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 中央银行B. 非银行金融机构C. 商业银行D. 社会公众7.假定基础货币不变,货币乘数下降5%,那么货币供给量会()。

A. 减少B.增加C. 不变8. 定期存款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 中央银行B. 社会公众C. 商业银行D. 非银行金融机构二、多项选择题1.基础货币包括下列()。

A. 流通中的现金B. 中央银行所持有的黄金外汇储备C. 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D. 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2. 当下列情况发生变动时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的有()。

A.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B. 中央银行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 中央银行为阻止本币的升值而购入大量外汇D.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A4.B5.A6.D7.A8.B二、多项选择题1. AD2.ABC。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需求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需求
举例说明区别
名义货币需求[Mad] :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真实货币需求[Md/P]:扣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 务量对货币的需求。
金属货币时期:
二、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指的是,单位同名货币在 一定时期内媒介商品交易时周转的次数,它 反映了货币在媒介商品流通时所发挥作用的 频率和强度。
被交易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 币量的平均数; V:货币流通速度;即 货币周转率,即一元货 币每年用来购买最终产 品和劳务的平均次数
P:各类商品价格加权 平均数; T:各类商品交易总量, 也可看作产出总量。
费雪认为:[假设条件]
1. 货币流通速度V决定于技术条件,与流通中 的货币量不存在可以发现的关系。
V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制度、社会惯 例、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 所决定的。由于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 期内变动也极慢,因此,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故 可视为常数。
2.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 由资源技术条件所决定,变化极小,故T可视为常 数,也与货币量无关。
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
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的归纳:
1、宏观分析 将货币看作是流通手段,研究在既定的货币流 通速度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实现一定的交易 量需要多少货币数量的问题。
特点是,主要关心市场供给、交易量、收入这类宏观 指标变化对货币需求产生的效应。
2、微观分析 :货币贮藏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 和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最终将 货币需求归结为一个资产选择问题:即在人们的收 入或财富当中,如何选择货币资产持有量的问题。 注意:微观分析并不否定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八讲货币供给.ppt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八讲货币供给.ppt

在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 会增加准备金存款,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能支持更多地 创造存款货币。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 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 应量。
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 机,市场利率的高低,正相关地影响从银行借款的多少;而中 央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借款数量的多少,则是负 相关的。
B=R+C= Rr+ Re+C=Rd+ Rt +Re+C
(8-5)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powered money)。
基础货币的特点:①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②它的流通性很 强,持有者可以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③它运动 的结果能够产生数倍于其自身的货币;④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并 通过对它的控制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口径,在一般情况下,货币可 区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 M0,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包括流
通中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第二,M1,即狭义货币。它等于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
M1= M0+活期存款。许多国家都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 措施放在这一层次,使之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表8-1 中国1990-2006年货币供应量(亿元)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支票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3=M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通资产(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票据等)
4
h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四)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6
h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三、货币供给过程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出库
发行库
入库
投放
业务库
归行
社会各经济主体
市场人民币 存量
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
货币供给主体
– 现金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构 成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
– 存款形式的货币供给是由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共同作用
7
完成的。
两种具体存在形式:
– 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所需的库存现金;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款)。
10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2.法定存款准备金
按央行的规定,商业银行依照一定的比例保留在中 央银行的准备金
3.超额存款准备金
定义: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 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
第八章 货币供给
谁来提供货币? 提供什么货币? 怎样提供货币? 提供多少货币?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口径P18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P191 第三节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P312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一、货币供应量概述
1.含义: 某一时点流通中货币数量。
一国经济中在某一时点由政府、企业、社会公 众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由银行 体系供应的债务总量。
11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4. 准备金之间的数量关系:
存款准备金总额
= 法定存款准备金 + 超额存款准备金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库存现金
存款准备金
法定
(商业银行在 中央银行的存款)
库存现金
12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 1.假设
10000,10000×(1-20%),10000×(1-20%)2,10000×(1-20%)3,···
支票存款
法定准备金
=10000 +10000×(1-20%) +10000×(1-20%)2 +10000×(1-20%)3
=10000×20% +10000×(1-20%)×20% +10000×(1-20%)2 ×20% +10000×(1-20%)3 ×20%
A银行
单位:元
资产
准备金
+2000
贷款(证券) +8000
总额
14
+10000
存款 总额
负债 +10000
+10000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⑵客户乙将8 000元支付给客户丙,丙把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 B,B银行按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0% ,提取准备金1 600元, 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称狭义货币量; M2,称广义货币量; M2-M1是准货币 。
5
h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五)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指标M1/M2 ,即货币供给的
流动性,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
– M1/M2值趋大,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增 – M1/M2值趋于减小,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减
整个银行体系由一家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 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 商业银行只有活期存款,无定期存款; 商业银行无超额准备金; 银行的客户不持有现金。
13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2.具体过程
(1)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甲存入10 000元现金;由于法定准 备金率为20%,且无超额准备金,则A银行贷给客户乙8 000 元。
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 张信用的源泉。 (二)派生存款:商业银行以转帐方式办理资产业务(贷 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时形成的存款。
9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P191
(三)准备金
1.存款准备金
定义: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 资产储备。
C银行
单位:元
资产
准备金
+1280
贷款(证券)
+5120
总额
16
+6400
存款 总额
负债 +6400
+6400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4)结果:
支票存款
法定准备金
原始存款B
贷款
准备金总额R
贷款总额L
17
存款总额D (包括原始存款)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各银行的支票存款增加额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h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购买外汇、债券
购买外汇、债券
再贷款
再贴现
中国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
准备金存款
贷款 贴现
存款
社会大众
发行
投放
回笼
归行
8
货币供给的流程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P191
一、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一)原始存款:银行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商业银行的
直接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 成的准备金存款。
△ R 1 △ R1
1(1rd)
rd
简单存款乘数 d
1 rd
表示每1元的准备金变化引起银行体系总存款的变化。
19
2.名义货币供给量与实际货币供给量
2
h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二、货币供给口径(货币的层次)P18 (一)意义 (1)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 (2)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3)有利于管理和控制货币供给 (二)标准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货币性,变现力)
3
h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三)货币的层次
+··· =10000×1/20% =50000(元)
+··· =10000×1/20%×20% =10000(元)
18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rd,银行的初始准备金增 加为△R,整个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增加额△D为:
△ D△ R[1(1rd)(1rd)2 (1rd)n1]
B银行
单位:元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600
贷款(证券) +6400
15 总额
+8000
存款 总额
+8000 +8000
h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3)B银行贷款6400元,借款人客户丁用于支付给C银行 的客户,最终被以支票存款的形式存入C银行。C银行法 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0%,提取准备金1280元,并将余下 的5120元用于贷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