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

逆温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适应性月考)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l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该地可能为A.杭州B.天津C.广州D.海口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A.大气保温作用弱B.沿海海陆温差大C.受准静止锋影响D.夜长地面散热快【参考答案】1.B 2.A 3.B3.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

故选B。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

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3.逆温的类型和成因4.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2018届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逆温每日一题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逆温每日一题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逆温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适应性月考)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l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该地可能为A.杭州B.天津C.广州D.海口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A.大气保温作用弱B.沿海海陆温差大C.受准静止锋影响D.夜长地面散热快【参考答案】1.B 2.A 3.B3.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

故选B。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

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逆温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逆温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 该地可能为【答案】1. B 2 . A 3 . B【解析】「据图示,①②两处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③处随海抜升高降温小于0-比说0米,所叹这 三处有逆温现象,故本题选X 该日午夜时分地面温度为3匚,据此可排除天津,广州、海口位墨偏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團中只 育杭州位于30° N 左右,离秦岭一淮河一纟菇爻近,故此地应为杭州。

故本题选3. 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 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 30° N 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故本题选王央例在战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 低0. 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 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 0. 6C/ 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F 图是 12月22 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 1 — 3 题。

7皿 600 \4灿 UJU2LKP1 •图中①一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A .①②④B.①②③C. ②③④D.①③④A .杭州B.天津C. 广州D.海口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A .大气保温作用弱 B. 沿海海陆温差大 C.受准静止锋影响D. 夜长地面散热快B 。

首解题必备逆温1含义: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异常现象。

2 •类型和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4.影响(1)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关,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70天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70天

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地某日逆温层厚度最大时,由空中拍到的景象照片,照片显示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

完成下面小题。

1.该照片拍摄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冬季日出前
B.夏季日落后
C.春季上午
D.秋季下午
2.下列图中最容易出现此现象的是()
A. B.
C. D.
答案:1.A;2.D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现象是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冬季日出前地面长波辐射最弱,近地面大气的温度最低,最可能形成逆温,A正确;夏季日落后、春季上午、秋季下午的地面长波辐射较强,近地面大气温度较高,所以不易形成逆温,BCD错误。

故选A。

2.根据材料“某地某日在出现逆温时由空中拍到的景象: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说明该地该日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现象是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选项BC图显示烟筒以下的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不会出现逆温现象,BC 错误;选项A图显示烟囱未超过逆温层,逆温抑制对流运动,不会产生图示及材料所示现象,A错误;选项D图显示烟囱超过逆温层,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旺盛,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D正确。

故选D。

推荐: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对飞机的飞行也十分有利,也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但大多数时候也会带来显著的大气污染。

推荐分数:96。

最新逆温练习题(1)

最新逆温练习题(1)

逆温练习题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读图完成1—3题: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A.16℃B.-6℃ C.4℃D.-4℃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A.①时段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3、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后回答4—6题:4.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B.乙 C.丙 D.丁5.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⑥连续阴雨A.①④ B.③⑥C.②③ D.⑤⑥6.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 )A. 山地B. 谷地C. 平原D. 丘陵7.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类型,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8~9题。

8.下面四种烟流扩散类型,与大气状况图对应正确的是(D)9.波浪型烟流多出现在( )A.晴朗的夜间 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 D.晴朗的白天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中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回答10-11题。

10.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11.飞机可以在5000m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非典型肺炎扩散的是()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15题。

一轮复习逆温专题

一轮复习逆温专题

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 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C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3. 读图2-2,近地面空气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 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 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并回答下列问 题:
16.8 ℃ 17.0 ℃ 17.1 ℃
B
C D
21.0 ℃
20.9 ℃ 15.2 ℃
21.0 ℃
20.8 ℃ 14.8 ℃
20.9 ℃ 20.0 ℃ 21.0 ℃
20.6 ℃ 20.2 ℃ 20.0 ℃ 14.7 ℃ 14.9 ℃ 15.2 ℃
例3、对流层厚度低 纬度大;如果对流 层中气温出现“下 冷上热”的情况, 称为“逆温”。读 某地春分日气温垂 直分布图,回答:
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
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 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 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 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 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 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 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 更为严重。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 ② , 判断的理由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 。
(2)该城市 工业高度集中, 汽车数以百万 计,当天发生 了重大的烟雾 事件,造成这 一事件的人为 原因是 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 ;气象原因 是 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地形原因 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 是 。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锋面气旋、冷锋、暖锋、逆温)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锋面气旋、冷锋、暖锋、逆温)

知识点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

它的组成、移动方向、降水分布如下图所示:①组成部分:中间为低气压中心,高纬度为冷气团,低纬度为暖气团,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

②移动方向:北逆南顺,即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③降水分布:主要分布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即冷气团的一侧)。

另外在冷锋的锋前也会有少量降水。

图1 锋面气旋示意图(北半球)例题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

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

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

完成11—12题。

11、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受强紫外线照射B.处在逆温层之中C.处在强烈对流中D.受冷锋云系挤压12、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D精讲精析:(1)分析云带可以长时间存在的原因。

①由题干可知,”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即飞过飞过暖锋,暖锋是暖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在上面,冷气团在下面,即”上暖下冷“;②温度出现上暖下冷,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因此气流较为稳定,因此云带长时间存在,选项B正确。

(2)分析甲地两侧的天气系统。

①甲地北侧为一个低气压中心,并且有两个低压槽,因此为一个锋面气旋,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如下图所示;②因此甲地西侧为冷锋,锋面较陡,过境时气温降低,因此可能降雪;东侧为暖锋,锋面较缓,过境时气温升高,因此可能降雨,因此选项D正确(注意选项CD中的东、西方向相反)。

总结冷锋、暖锋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暖锋的特点,分析下层、上层空气的气温,进而分析云带移动较慢的原因(逆温现象);②根据图中其他的分布,分析此时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并分析甲地西侧、东侧的天气(降雨、降雪)。

冷锋、暖锋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系统,二者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如下:(1)冷锋冷锋的符号为三角形,冷气团的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靠近,暖气团被迫抬升。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逆温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逆温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逆温2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l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一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该地可能为A.杭州B.天津C.广州D.海口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A.大气保温作用弱B.沿海海陆温差大C.受准静止锋影响D.夜长地面散热快【答案】1.B 2.A 3.B3.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故本题选B。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

2.逆温的类型和成因3.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以下图为例)(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4.逆温的影响(1)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关,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逆温每日一题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届××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适应性月考)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l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2.该地可能为
A.杭州B.天津C.广州
D.海口
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
A.大气保温作用弱B.沿海海陆温差大C.受准静止锋影响D.夜长地面散热快
【参考答案】1.B 2.A 3.B
3.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
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

故选B。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

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
(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3.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4.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
1.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
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
2.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①冬季昼短夜长②冬季空气干燥③冬季风势力强④冬季山
坡温度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3.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
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
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2018届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

下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

据此完成4—5题。

4.该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最有可能为
A.4:00—6:00 B.8:00—10:00 C.12:00—14:00 D.18:00—20:00
5.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到防冻作用的原因是
A.增强吸收太阳光B.加大空气对流C.增强大气逆辐射D.产生温室效应
【答案】1.C 2.B 3.D
2.逆温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

冬季昼短夜长,白天太阳照射时间短,大地受热少,大气湍流和垂直对流较弱,晚上时间长,地面辐射时间长,温度较低,易导致逆温产生,①正确;冬季空气干燥,热容量变小,降温变化更大,因此晚上保温作用更差,导致地面降温幅度快,从而加剧逆温的产生,②正确;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不易形成逆温,③错误;冬季,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把谷地中原来的暖空气抬挤上升,从而易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④正确。

故选B。

3.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的发展。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抑制对流运动,从而减弱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进而抑制沙尘暴的产生。

故选D。

【答案】4.A 5.B
5.由于有逆温层存在,上部气温高,位置较低处气温低,所以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而且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逆温层以上上层冷空气下沉,从而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B正确。

增强吸收太阳光、增强大气逆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与风
扇无关,A、C、D错误。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