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49张)PPT课件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关系 “先”表示。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时到时。
10 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 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 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2 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时,也就是现在的时到时。
13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
14 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 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16 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宋代州的长官称,明代府的长官称。
17 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 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 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 写出“五岳”的名称、、、、。
19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20 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21 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文化常识练习题32道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1.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五教, 是指、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那么, 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七出, 是指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不顺父母, 无子, 淫, 妒, 有恶疾, 口多言,盗窃。
又叫“七去〞、“七弃〞。
C.三从四德, “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伯仲叔季, 是古代兄弟之间依长幼排行时, 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 “伯〞是老大, “仲〞是老二, “叔〞是老三, “季〞是最小的。
2.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五常, 即“五伦〞, 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
故叫“大伦〞。
“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行〞, 也指仁、义、礼、智、信。
B.三纲, 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标准。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 是一套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C.太庙, 是天子的祖庙。
七庙, 是历代诸候为维护宗法制度, 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太祖庙居中。
左三昭, 右三穆, 后以“七庙〞为诸候的代称。
D.期功, 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 服丧一年。
功, 指大功和小功。
大功是九个月, 小功是五个月。
3.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丧服, 旧时居丧时穿載的服饰。
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 分为五等, 称作“五服〞。
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 五服以外为疏。
B.昭穆, 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始祖庙在中间, 以下各代按辈分, 分别列于两侧一边为昭, 一边为穆。
后来也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C.考妣, 旧时父亲称为“考〞, 母亲称为“妣〞。
D.亲戚, 在古代, 只有儿女对父亲才可以称“亲〞。
“戚〞, 表示亲戚关系时比“亲〞疏远一些。
使用得也少一些。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言绝句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国学经典练习题

国学经典练习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7.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8.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9.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0.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1.古代授官叫、,降官贬官叫、。
12.汉代郡的长官称,隋唐州的长官称,宋代州的长官称,明代府的长官称。
13.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4.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15.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16.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17.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18.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是。
古代文学常识题

1.第一位女诗人是——答案: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答案: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答案: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答案: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答案:诗经6.第一部文选——答案: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答案: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答案: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答案: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答案: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答案: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答案: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答案:汉书14.第一部兵书——答案: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答案:司马迁。
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答案: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史学双璧——答案: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答案: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答案:李白杜甫小李杜——答案: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答案: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答案: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答案:夏商周23.《春秋》三传——答案: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答案: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答案: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答案:儒释道27.三公——答案: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答案: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答案: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答案: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答案:松竹梅32.三辅——答案: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答案: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答案: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答案: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答案: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答案: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答案: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答案: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答案: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答案: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答案: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答案:雾雨电;“激流”三部曲——答案: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答案: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答案: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答案: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答案: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答案:孔雀东南飞(句,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答案:《典论·论文》(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答案: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答案: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答案: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答案: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答案: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答案:李清照55.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答案:儒林外史56.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答案: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doc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 O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J)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V)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J)[拓展]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 •全国卷II)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J)5.(2016 •全国卷I1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X)[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 •全国卷I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V)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J)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X)[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 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卷)注:本卷为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 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 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 ”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 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 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 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 宗的年号是“乾隆”。
【答案】A 。解析:“黄发”指老人。
10
10. 下对列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辟”“拜”“除”“起”“夺”都是表示 “授予官职”。 B“迁”有三种情况:一般情况下, “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涉及“左”字的如“左除”“左转”“左授”“左宦”“左迁”均 表示降职。 C “领”“判”表示兼职,“摄”“守”“行”“署”“权”“表 示代理官职。“视事”任职。“下车”,官吏到任。“解褐”,脱 去粗布衣服,入仕做官。 D“悬车”“致仕”“ 乞骸骨”“乞身”“请老”表示辞去官职。 “移病”,上书称病,请求退隐。
8. 答案:D。 进士及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解元、会元、 状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9
9.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是指幼年儿童。 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 男子已经20岁了。 C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 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D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 名。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 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检测题
文言文专项巩固训练
1
1.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 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 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 方式为:
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2
2.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荐等 。 B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选、除、授、赏、封 等。 C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免、罢、夺、黜、擢等。 D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迁、陟、加等。
答案:C,其中“擢”表示提升官职。
3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 ”“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 ”“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 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 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 ,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 尊等。
【答案】D 。解析:将“明清”改为“宋”。
6
6.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
A.孤 足下 不才 子
C.妾 寡人 臣
B.愚 仆 小 D.孤 不谷 竖子
6.答案:C.“足下”是尊称;“小子”、“竖子”是贱称。
7
7.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 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 ”,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 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 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1. 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 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 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 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答案:A 。解析:“夺”,削除。
11
1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 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 称呼人。 A. 郡望、爵名、号 B. 郡望、爵名、谥号 C. 官职、爵名、号 D. 官职、谥号、号
7.答案:D.诸侯不能自称朕。
8
8.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拨官吏制度。
B察举制又称举荐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容臣 秀才”中的“察”、“举”指的就是察举制。
C科举制,是隋唐以后选拨人才的社科考试制度。明清时规定文 章格式为八股文。
D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 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
【答案】D,应为“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明成祖的年号是 “永乐”
5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 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 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 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C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明清改州为府。 D“道”“路”也分别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