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年高考语文分值对比
语文高考试卷分值比重分析

语文作为我国高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高考的题型和分值比重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本文将从题型、分值比重等方面对语文高考试卷进行详细分析。
一、题型分析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三大块。
(1)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理解能力。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
(2)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
文言文阅读共19分,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3)语言文字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共20分。
2. 写作写作是语文高考的另一重要题型,占总分6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分值比重分析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高考的分值大户,共73分,占总分比重47.33%。
这表明阅读理解在语文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现代文阅读:共35分,占总分比重22.67%。
(2)古诗文阅读:共35分,占总分比重22.67%。
(3)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占总分比重13%。
2. 写作写作共60分,占总分比重40%。
写作部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高考的另一重要题型。
三、备考建议1. 注重阅读积累阅读理解部分考查学生对各种文本的理解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注重阅读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 加强古诗文背诵古诗文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加强古诗文背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提高写作能力写作部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关注题型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高考的题型和分值比重可能会发生相应调整。
学生需要关注题型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
总之,语文高考试卷分值比重分析表明,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高考的重点题型。
上海历年高考语文题型与分数设置

20XX年上海高考题型分析试题模块内容、题目和分值题型及分值总分说明文《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16分1、概括①段意2’2、选逻辑词:“都通常大多”2’3、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倾听”2’4、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内容分析”3’5、画线句理解选择:“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3’6、文意综合提炼:“优秀文献综述的价值”4’150散文《冬阳·童年·骆驼队》22分7、画线句子的作用2’8、文意理解概括3’9、文意的把握选择(六选二)6’10、欣赏画线句3’11、前后文叙述视角与情感差异4’12、标题的理解4’诗文默写八选六6分13、每题1分6’诗歌鉴赏《春江晚景》张九龄8分景物诗喜悦之情情景交融14、诗歌意象把握1’15、诗歌艺术技巧分析选择3’16、技巧——情景交融4’文言文(传记)《卜士专》——选自《汉书》17分17、字词翻译 418、虚词 219、句子翻译(两道题)620、文意理解 221、文意的整体把握概括 3文言散文《潭州东池藏氏堂记》柳宗元11分22、代词的指代内容 123、划线句子的修辞效果 224、文意的理解概括 225、文意概括选择 32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作文被舍弃的微光70分27、试题模块内容、题目和分值题型及分值总分说明文《家园城市》18分1、选择关联词2’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3、文意理解与概括2’4、某词的含义及其作用4’5、文意的理解选择3’6、结合文意举例阐述5’150散文《又见鹭鸶》20分7、环境描写的作用2’8、某词语的好处3’9、反复的修辞的作用3’10、比拟的表达效果2’11、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选择(六选二)6’12、以诗文结束的好处4’诗文默写八选六6分13、每题1分6’诗歌鉴赏《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8分抒情诗忧愁14、诗歌体裁——古体诗1’15、诗歌鉴赏选择3’16、技巧——动作刻画4’文言文(传记)《孙叔敖传》——选自《史记·循例列传》17分17、字词翻译4’18、古今异义2’19、句子翻译(两道题)5’20、人物性格概括2’21、文意的整体把握概括3’文言散文《稼说送张琥》——苏轼12分22、文意理解2’23、文意理解2’24、翻译选择2’25、与课内文言文对比分析3’26、文意理解与概括3’作文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70分27、试题模块内容、题目和分值题型及分值总分说明文《笔墨的超越》16分1、某段的主要内容2’2、某段两处画线句子作用的异同3’3、某段的分析选择3’4、加点词的含义——性灵2’5、关联词选择2’6、全文分析归纳4’150散文《天目山》20分7、修辞比喻的表达效果2’8、画线句子的含义2’9、对某段的赏析3’10、介绍文中的人物3’11、对文中某意象的分析选择(六选二)6’12、文意理解归纳4’诗文默写八选六6分13、每题1分6’诗歌鉴赏[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8分14、曲意理解2’15、散曲艺术赏析选择3’16、情感分析及与课本某诗的联系3’文言文(传记)《欧阳晔传》17分17、字词解释4’18、虚词的用法2’19、句子翻译(两道题)5’20、人物情感分析3’21、人物品质概括3’文言散文《九疑山图记》13分22、首段内容概括2’23、以动衬静的表达效果2’24、翻译选择2’25、句式赏析3’26、文章写作意图4’作文不以细网捕小鱼,才有更多鱼70分27、试题模块内容、题目和分值题型及分值总分说明文《专家与通人》雷海宗17分1、句子意思归纳2’2、某段画线句子作用分析选择3’3、原因归纳2’4、关联词选择(二选一)3’5、理解文意,概括“通人”的重要性4’6、结合文意分析一位名人通才3’150散文《春声和春深》20分7、修辞的表达效果2’8、画线句子的含义2’9、文章分析选择(六选二)6’10、空间和时间角度赏析对某事的描写3’11、作者思想情感分析3’12、本文与课文某文反衬技巧的异同4’诗文默写八选六6分13、每题1分6’诗歌鉴赏《早兴》白居易8分14、作者字号1’15、艺术技巧分析选择3’16、鉴赏诗歌细节刻画4’文言文(传记)《沈周》 17分17、字词解释2’18、通假选择2’19、虚词用法选择2’20、句子翻译6’21、详写某人态度变化的作用2’22、原因归纳3’文言散文《桂》12分23、字词解释2’24、翻译选择2’25、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26、概括桂的功用2’27、文章的说明性与文学性分析4’作文“板桥体”,单看歪歪斜斜,总体错落有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高考语文试卷各科分值

一、高考语文试卷总分我国高考语文试卷总分一般为150分,其中,选择题部分占60分,非选择题部分占90分。
二、高考语文试卷各科分值分布1. 选择题部分(60分)(1)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包括3篇文章,每篇文章10题,每题2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2)古诗文阅读(15分)古诗文阅读包括5篇古诗文,每篇古诗文的阅读题分为两部分:一是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二是简答题,共2题,每题6分。
古诗文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赏析和鉴赏能力。
(3)文言文阅读(15分)文言文阅读包括2篇文言文,每篇文言文的阅读题分为两部分:一是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二是简答题,共2题,每题6分。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翻译和分析能力。
2. 非选择题部分(90分)(1)作文(60分)作文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作文主要考察考生的思维、表达和创新能力。
(2)名句默写(10分)名句默写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默写10句古诗文中的名句。
名句默写主要考察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包括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共10题,每题2分;二是综合运用,共5题,每题4分。
语言文字运用主要考察考生对汉语语法、修辞、词汇等方面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三、高考语文试卷分值特点1. 选择题部分注重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古诗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部分。
2. 非选择题部分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作文部分。
3. 高考语文试卷分值分布合理,有利于全面考察考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高考语文试卷各科分值分布合理,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语文素养。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阅读、写作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考情分析(1)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考情分析上海地区高考考情分析针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三个版块,近四年都出现的知识点为重点知识,三年出现的知识点为次重点知识,一或两年出现的知识点为非重点知识,新考纲中规定了的知识,但是高考中一直没有考过的知识点为一般知识。
本书对重点知识讲解更细、题型更全、题量更大,对次重点、非重点要求逐渐降低,对一般知识一笔带过。
重点、次重点、非重点、一般的关系如下图:【注】①如果前三年比较稳定,12年突变,可作为重点趋势考查。
如果前三年出题形式较为灵活,12年则不作为趋势。
②三年都考了说明有考察价值,可能还会考,出题时,可以考点吻合,题型多样化。
当要以12年的考查形式为主。
③同一知识点的几种考查方式或细节同一年不能全考,在改版时可以参考11年的知识点设题。
④12年新出现的点要放在显眼的位置。
⑤近几年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可按规律确定重难点改版。
【阅读部分】阅读分6个部分,分别时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默写、古诗歌阅读、文言文(人物传记)、文言文(说理、记事、记物、游记)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四年分值都在16到18分之间,都为6小题)2009年《专家与通人》,1500字左右,论文,6题,1个客观题,5个主观题(含2个填空的主观题)。
考查点:1.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析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5.概括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2010年《笔墨的超越》,1300字左右,论文,6题,2个客观题,4个主观题(含1个填空的主观题)。
考查点:1.概括段落大意。
2.分析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词、句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4.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5.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理解文章内容。
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1年《家园城市》,1200字左右,论文,6题,2个客观题,4个主观题(含2个填空的主观题)。
近年来全国及各省市语文高考试题的变化及启示ppt课件

湖南卷:清诗·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江西卷:宋诗·杨万里《三江小渡》 辽宁卷:宋诗·苏轼《东坡》 福建卷:唐诗·李商隐《端居》 山东卷:近诗·王凯运《晓上空泠峡》 浙江卷:元曲·无名氏《【正宫】叨叨令》 四川卷:宋诗·周密《夜归》 安徽卷:宋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
1.复习中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文章兼顾; 2.重在阅读策略指导: 概括段意——文意整合—— 回读比较——正确选择; 3.适当注意主观题的考查形式。
启示
*
(三)文言文阅读 考题变化分析: 1.选文时间跨度大:汉——清。 2.选文形式多样: 人物传记(9/17)占半壁江山; 其它散文(8/17)不断出现。
*
考题变化分析: 1.选材特点: 诗占主流(13/17), 兼及词(2/17)、曲(2/17); 2.时间跨度大: 东晋——清;但以唐宋为主(9/17) 3.上海卷兼及文体常识考查: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1分) (答:曲牌)
*
1.复习中诗词为主,兼顾元曲; 2.鼓励学生多读点古诗词,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3.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4.重视诗词中表达技巧和修辞方法鉴赏指导。(建议开设专题讲座。)
启示
*
(四)诗歌鉴赏 全国卷Ⅰ:宋诗·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并引)》 全国卷Ⅱ:宋诗·王炎《南柯子》 北京卷:晋诗·陶渊明《移居》 上海卷:元曲·张可久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天津卷:唐诗·张籍《凉州词》 重庆卷:清诗·张维屏《新雷》龚自珍《己亥杂诗》 湖北卷:唐诗·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韩琮《暮春产水送别》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二)有用类文本阅读(12分)4.客观题(选择题)(3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5.主观题(4分)6.主观题(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9.主观题(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11、12、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15题: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15.主观题。
(侧重于思想内容)(三)名句默写(5分)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有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有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2全国卷1语文卷试题,严格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表达课程标准的精神,着重考查核心素养,考点掩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技能层级比例配置恰当,难度适中。
相较往年,题型改变较大,更侧重于规律思维技能考查,更着力于引导同学关注时代进展、社会改变,更希求引领同学拓宽视野,培育人文情怀、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选自曹明德的《中国参加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把脉时代的症结。
文本在800字左右,比考试说明题型例如字数略少,阅读量有所减削。
全文采纳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末一段信息量不大,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中间两段是阅读理解做题的关键。
原文虽然涉及了一些考生较为生疏的术语,但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楚,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生阅读和理解。
从考点掩盖看,依旧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的观点立场的技能。
高考语文试卷分值划分

一、试卷结构高考语文试卷一般分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非选择题包括作文。
二、分值划分1. 选择题(共80分)(1)现代文阅读(40分)①现代文阅读理解(20分):包括词语辨析、句子衔接、段落概括、文章主旨等。
②现代文阅读应用(20分):包括文学常识、作家作品、文化常识等。
(2)古诗文阅读(20分)①古诗文阅读理解(10分):包括诗歌意象、词句赏析、作者情感等。
②古诗文翻译(10分):包括文言文翻译、诗词名句翻译等。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①字形辨析(5分)②字音辨析(5分)③词语辨析(5分)④语言表达(5分)2. 非选择题(共120分)(1)作文(60分)作文要求考生结合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综合运用(60分)①文学常识(10分)②文化常识(10分)③现代文阅读(20分)④古诗文阅读(20分)三、分值解析1. 选择题部分,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是考察重点,分值分别为40分和20分。
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非选择题部分,作文是必考题,分值为6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深度。
综合运用部分包括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分值分别为10分、10分、20分和20分。
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3. 从分值划分来看,高考语文试卷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在阅读、写作、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
同时,试卷也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总之,高考语文试卷分值划分合理,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高中语文高考多少分

高中语文高考多少分高考备战:多地高考信息分析及建议高考是每个学生的重要节点,也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焦点关注。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高考信息,本文将从多个地区的高考信息出发,综合分析高考难度、分值分配、考试形式、重点考点等方面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一、高考分值变化随着高考改革不断深入,各地高考的分值分配也有所变化。
例如,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总分从150分调整为132分,其中阅读理解占比从30%下降到15%,同时作文占比从35%上升到50%;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总分从120分调整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和阅读理解占比提高,作文占比下降。
这些变化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更加熟悉,以便在备考过程中有效分配时间和精力。
二、考试形式的变化目前,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形式主要有“单一命题”,“命题作文”和“阅读与写作”等多种形式。
例如,浙江省将高考语文试卷分为A、B两部分,A卷为单一命题,B卷为命题作文和阅读与写作;江苏省则采用单一命题形式,但内容涉及阅读理解和写作。
考生应根据所在地区的考试形式调整复习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三、重点考点的变化高考语文试卷的重点考点也会随着时代和课程改革的变化而调整。
近年来,一些地区的语文试卷开始涉及文化素养、创新思维、信息技术等新的考点。
例如,陕西省的高考语文试卷将科技文化、环境保护等新的素材引入,考查考生的文化素养;山东省的高考语文试卷则强调文学常识和现代文化。
因此,考生需要及时关注相关变化,调整备考内容。
四、备考策略的调整针对以上变化,考生应适时调整备考策略。
首先,应加强阅读和写作的练习,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考试形式和分值分配确定复习重点;最后,应关注各地区的重点考点和命题特点,有的放矢地备考。
五、高考心态的调整高考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让考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作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