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语文试题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一九八八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选出下面红字的正确读音。
(3分)甲.(A)ddn(B)zhGn(C)shdn①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答】()②水澹澹兮生烟【答】()③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答】()乙.(A)lu6(B)ying(C)gu6(D)16i④螺赢用剌剌得它全身麻木【答】()⑤赢粮而景从【答】()⑥悉使赢兵负草填之【答】()2.选出红字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A.长歌当哭当机立断B.残羹冷炙脍炙人口C.毫厘不爽爽心乐悦D.春和景明承天景命【答】()3.下面这个复句的第一个层次应划分在哪里?从四种分法里选出正确的一种。
(2分)①是的,②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③然而说到希望,④却是不能抹杀的,⑤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⑦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⑧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⑨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答】()4.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3分)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的振兴付出代价。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
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
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⑤有人看改革只有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
⑦现代人看欧洲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苦难中开创新纪元的。
⑧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
⑨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起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语文试题5年高考3年模拟是对高考命题内容进行归纳,对高考命题形式进行剖析,对高考题进行预测,它选取了最近五高考和最近三年中一些优秀的模拟试卷中的题目作为例题和练习。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语文试题1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试题。
春日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茅茨:茅草屋顶。
烟暝:烟雨迷蒙。
1、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哪些典型景物来表现的?(4分)正确答案: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
解析:此题重点问的是多雨的“春日”的典型景物,它的题眼是“多雨”,就要找到与之有关的句子,我们找到的句子是:“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和“茅茨烟暝客衣湿”,然后概括写出来即为答案。
2、诗的第三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5分)正确答案:拟人写出了篱边桃花将开未开的情态解析:诗的第三联写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花写的具有了人的动感。
只要答出这点即可。
点评:这是一首宋诗,主要写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春雨连绵。
但田野碧绿,鸥鸟悠闲,桃花出篱笑,过午鸡鸣的美景,比较2009年的考题,难度略有降低,考生大多能读懂诗意,答题的准确率也应比09年高。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试题。
跋子瞻和陶诗黄庭坚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注】时宰:指当时的宰相章惇,他对苏轼一贬再贬,必欲致之死地。
彭泽:指陶渊明,他任彭泽县令后一百多天即弃官归隐。
出处:出仕和隐居1.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追慕古代隐士以诗自娱自乐的高雅情趣。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1990-2000)语音字型部分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1990—2000)语音字形部分1990年全国: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拮据jū:因缺钱而境况窘迫冗rǒng长:文章、讲话芜杂而累赘执拗nīu:固执倔强B.氛fèn围:周围的气氛和情调肖xiāo像:以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照片绮qǐ丽:鲜艳美丽绵亘gěn:延续不断C.感喟kuì:有所感触而叹息编篡zuǎn:编辑驰chí骋:马飞快地跑稽qǐ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D.玷diàn辱:使蒙受耻辱谛dì听:仔细听估gǔ量:估计清冽liè:清凉1991年全国1.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风驰电掣(chè)瘦骨伶仃(tīng)战战兢兢(jīng)辙乱旗靡(zhé)B.深恶痛绝(wù)锲而不舍(qiè)睚眦必报(zì) 淋漓尽至(zhì)C.觥筹交错(gōng)弱不禁风(jīn)明眸善睐(lài)荷枪实弹(hè)D.一抔黄土(póu)拈轻怕重(niān)矫揉造作(róu)不省人事(shěng)2.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A.瓦长片毋B.瓜鸟凹辽C.廷岌祁丞D.延孜舛尧1992年全国:1.下列加点的字在该词语中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奢(shē奢侈)华恬(tián安静)静问难(nán诘责)B.城垣(yuán墙)艳(yàn羡慕)羡休憩(qì休息)C.癖(pǐ古怪)好繁翳(yì遮蔽)修葺(qì修理)D.晦(huì光线暗淡)涩拙(zhuó笨)劣撩(liáo引逗)拨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

《苏武传》苏武,字子卿,西汉人。
武帝时,为郎中。
天汉元年,匈奴单于遣使请和,武帝使武以中郎将持节送匈奴使者还,匈奴留武不遣。
匈奴欲使武为相,武不从。
匈奴单于怒,幽武于大窖中,不与饮食。
武穷饿,卧起自叹,终不降志。
武母闻之,病困,使人问武:“女闻否?必大当死,而莫之使。
女苟在,尚求良死。
”武闻之,哭,曰:“母,大幸!余遇此辈,幸而得全,岂有他哉!”武母卒,武不复出。
后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复至匈奴,匈奴乃放武归。
武既至长安,拜为典属国。
武帝赐武牛酒,武以酒赐汉使,使知其意。
汉使还,具以闻。
武帝大惊,乃召武拜为光禄大夫。
武为人刚强,不苟合,与上官桀、霍光等有隙。
光欲杀武,武乃亡命至匈奴。
匈奴单于闻武名,欲以为相,武不从。
单于怒,使武牧羊,武乃牧羊于北海。
武牧羊数年,单于欲杀武,武终不屈。
单于乃使武牧羊于北海,武乃牧羊于北海。
单于闻武终不屈,乃放武归。
武还至长安,拜为光禄大夫。
武帝问武:“尔何时归国?”武曰:“臣自匈奴归,闻圣上威德,思归之心益切。
臣在匈奴,虽困苦,然思归之情,未尝一日懈怠。
”武帝感武之忠诚,赐武金帛,拜为右将军。
武在匈奴十九年,胡人皆敬重之。
武归国,汉使至匈奴,胡人皆问:“汉使来,何言?”匈奴单于曰:“汉使来,必言苏武。
”匈奴单于闻武归国,大惊,曰:“苏武乃忠臣也,吾之敬之,如敬神明。
今武归国,吾当以礼送之。
”单于乃遣使者送武归国。
武归国,武帝大喜,拜武为光禄勋。
武既归,拜为光禄勋,赐田宅,封为平陵侯。
武帝问武:“尔在匈奴,胡人皆敬重尔,尔有何德?”武曰:“臣无德,然臣有忠心耳。
臣在匈奴,虽困苦,然思归之心,未尝一日懈怠。
”武帝叹曰:“尔乃忠臣也!”后武帝崩,昭帝立,武迁为光禄大夫。
昭帝崩,宣帝立,武迁为左光禄大夫。
宣帝崩,元帝立,武迁为右光禄大夫。
元帝崩,成帝立,武迁为光禄大夫。
成帝崩,哀帝立,武迁为光禄大夫。
哀帝崩,平帝立,武迁为光禄大夫。
武在朝中,位至三公,历事五帝,历事五帝,忠诚不渝。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一、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结: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表明,高考语文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能力。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北宋)韩琦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
而定以不肖辱其选。
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
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
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䘵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
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
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
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
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B.则C.以D.且(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3)第③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分)①站在长江的源头,仰望雪山,你会有一种飞翔的感觉。
高耸入云的雪山,不仅是水的源头,也是生命的象征。
雪山之水,汇聚成无数河流,滋养着长江流域的万物。
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③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得益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
同时,长江流域的居民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守护母亲河。
④然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加强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鼓励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1)请概括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4分)(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理解。
(6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①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生活着一种神奇的动物——长颈鹿。
长颈鹿的身高可达5米以上,长长的脖子使它们能够轻松地吃到高处的树叶。
然而,长颈鹿的身高也带来了许多不便,如难以喝水、难以躲避天敌等。
②长颈鹿的脖子长,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在非洲大草原上,树木稀少,水源稀缺。
长颈鹿的身高,使它们能够轻松地获取食物和水源,适应了非洲大草原的生存环境。
③然而,长颈鹿的身高也带来了许多不便。
在干旱季节,长颈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水源。
此外,长颈鹿的天敌众多,如狮子、豹子等。
长颈鹿的身高虽然有助于躲避地面上的天敌,但无法避免来自空中的威胁。
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6-2020)

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6-2020)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对照简表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全卷22题,5187字选考文学类,21题,6774
字;
选考实用类,21题,6794
字选考文学类,21题,6672
字;
选考实用类,21题,6486
字
选考文学类,21题,
6615字;选考实用类,
21题,6733字
选考文学类,21题,6665字;
选考实用类,21题,6885字
语言文字运用1选择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
组3分
1选择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
组3分
1选择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项3分
1选择每对的读音都不
相同的一项3分
1选择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
一项3分
2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3
分
2选择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3分(4成语)
2选择语段中划线的使用恰
当的成语 3分
2选择语段中划线的使
用不恰当的成语3分(4
成语)
2选择语段中划线的使用不恰
当的成语 3分
3选择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3分
(3成语1俗语)
3选择填词最恰当的一组3
分(4近义词)
3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3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
3分
3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4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4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4选择排序最恰当的一项4选择排序最恰当的一
项
4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19提取主要信息,写关键词
4分
22围绕图形内容,按要求写
一段话6分
22概括语段的内容6分22 根据情境写致谢词
6分
22 为节目写衔接语6分
20图(示意)文转换5分23压缩语段6分23图(剪纸画)文转换6
分
23表文转换,语言连贯
6分
23图表转换,语言连贯6分
21按要求写一段话(6分)
本板块共7题,27分本板块共6题,24分本板块共6题,24分本板块共6题,24分本板块共6题,24分
古代诗文阅读8选择对文段中的实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3分
5选择对文段中的实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3分
5选择对文段中的实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3分
5选择对文段中的实词
解释正确的一项3分
5选择对文段中的实词解释正
确的一项3分
9选择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
不相同的一组(有课内句
子)3分
6选择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
不相同的一组(无课内句
子)3
6选择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
不相同的一组(无课内句
子)3分
6选择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都相同的一组(无课
内句子)3分
6选择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
相同的一组(无课内句子)3
分
10选择与“何为而至于此”
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3分
7选择表现人物某特征的一
组3分
7选择“之”属于代词作前
置宾语的一项3分
7选择表现人物某特征
的一组3分
7选择表现人物某特征的一组
3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