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王玉龙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
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
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
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
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
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
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
气象知识普及: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气象知识普及: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讨论天气预报,或者互相交流关于天气的各种信息。
了解各种天气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活动,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解释它们的原因和影响。
1. 雨1.1 阵雨阵雨可能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雨。
它们一般持续时间短暂,降雨量不大。
阵雨一般由于地表温度上升而形成,暖空气上升并冷却,形成云和降水。
1.2 小雨小雨相比于阵雨而言,降雨量稍大一些,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
小雨一般是由于稳定的气压系统或暖湿空气遇到冷空气而形成。
1.3 暴雨暴雨是指降水量较大,降雨强度较高的一种天气现象。
暴雨通常与对流发展和不稳定的大气环境有关,这种情况会导致大量的水汽上升并形成高度垂直发展的云。
1.4 雪雪是指当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形成的固态降水。
雪通常在较冷的地区出现,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
雪的形成需要低温和足够的水汽,当这些条件满足时,水汽会以固体形式凝结成雪花。
1.5 冻雨冻雨是一种特殊的降水形式,指的是雨滴在空中遇到冷物体时迅速冷却并凝结成冰。
冻雨通常在空中温度接近0度且地面或物体温度低于冰点时发生。
冻雨会在地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冰,给行车和行人带来很大的困难。
2. 风2.1 和风和风是一种初级的风,风力较弱,通常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活动。
和风的形成通常与气压或地形等因素有关。
2.2 微风微风的风力稍大于和风,但仍然较弱。
微风可能会让人感觉有一点凉爽,但通常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2.3 温柔的微风这种风力较微风稍大,但仍然很温和。
温柔的微风往往能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它会轻轻拂过脸庞,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2.4 微弱的风微弱的风力较温柔的微风稍大,但仍然不强。
微弱的风可能会引起一些树叶摇动,但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很小。
2.5 清风清风是一种凉爽宜人的风,风力适中。
天气预报基础知识

天气预报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天气预报的内容: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 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晴天”。
* 风: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的强弱叫风力,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 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 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 时间用语和气象用语: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和“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其中,“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点到晚上20点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点到次日早上8点这12个小时。
3. 卫星云图: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的分类:
* 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3天以内的预报,预报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
* 中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3天以上到10天或15天的天气预报,包含一周天气预报和十天天气预报,主要内容有气温、降水趋势以及主要天气过程等信息。
* 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0-12小时的预报,主要依据雷达监测、卫星探测信息,对局地强风暴系统进行监测,预报未来的天气动向。
此外,还有时效为月、季、年、数年等更长时段的气候趋势预报产品。
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天气预报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
《常见天气系统》 知识清单

《常见天气系统》知识清单一、锋面系统(一)锋面的概念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二)锋面的类型1、冷锋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阴雨等天气。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多是由冷锋造成的。
2、暖锋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锋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准静止锋是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准静止锋过境时,多连续性阴雨天气。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梅雨”天气,就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三)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冷锋过境会带来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降水;暖锋过境则气温上升,多连续性降水;准静止锋会导致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二、气旋和反气旋系统(一)气旋气旋又称为低压中心,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在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在南半球,气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
气旋过境时,常常带来阴雨天气。
(二)反气旋反气旋又称为高压中心,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在北半球,反气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在南半球,反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
反气旋过境时,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三)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系统容易形成降水,因为气流辐合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
而反气旋系统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天气晴朗。
三、锋面气旋系统(一)概念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它是由气旋和锋面共同组成的。
(二)形成在气旋的低压槽中,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三)天气状况气旋的前方是暖锋,多连续性降水;气旋的后方是冷锋,多出现大风、降温、阴雨等天气。
四、常见天气系统与生活的关系(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的天气系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天气预报地理小知识

天气预报地理小知识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
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
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
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
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
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
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
小学科学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第一课:《我们关怀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域,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老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全部的生物。
3.我们能够经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微风速等天气特色来描绘天气。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第二课:《天气日历》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日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微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日应当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址丈量。
2.一般状况下,同一天正午的气温要比清晨高,一般下午2点温度最高,拂晓,温度最低。
3.气象台在百叶箱测适当地气温。
第四课:《风向微风速》1.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寒风就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能够用风向标丈量。
风向标箭头的方向就是风向。
一般用 8 个方向来描绘风向。
2.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前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丈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往常把风速记为 13 个等级,即:0~12级。
我们也能够用风旗简要区分为: 0 级 (无风 )、 1 级(细风)、 2 级(狂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丈量》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色,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好多,常有的有雨、雪、冰雹等。
2. 雨量器是丈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装置一定是直筒容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 气象学家依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区分为毛毛雨(小于 10 毫米),中雨( 10— 25 毫米)大雨(25—50 毫米),暴雨( 50— 100 毫米),大暴雨( 100— 200 毫米),特大暴雨(大于 200 毫米)共 6 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察》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千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构成的。
2.依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日、多云、阴天。
3.气象学家往常把云分红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
层云是指凑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同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1.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3.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通常为30年)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统计特征。
4.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单位是帕斯卡(Pa)。
5. 低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多云和降水天气。
6. 高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7. 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
8.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9.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用16个方位表示。
10.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1.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2.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3.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水在地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单位是毫米(mm)。
14.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电、强风和降水的天气现象。
15. 闪电是雷暴中电荷在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迅速放电的现象。
16. 彩虹是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色光圈。
17. 霜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地面和植物表面结冰的现象。
18. 雾霾是由大量细小颗粒物(如灰尘、烟雾等)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低能见度现象。
19. 气象卫星是通过遥感技术观测大气现象的人造卫星。
20.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21. 气象站是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设施。
22. 气象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大气中降水粒子分布的设备。
23. 气象气球是携带气象仪器升至高空的气球,用于收集大气数据。
24. 气象飞机是携带气象仪器在空中收集大气数据的飞机。
25. 气象船是携带气象仪器在海上收集大气数据的船只。
26.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27.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的现象。
28.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29. 臭氧层是大气中一层富含臭氧的气体层,位于平流层。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关于天气的知识是孩子们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天气,孩子们可以了解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变化,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本文将整理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
首先,孩子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天气。
天气是指某一时间和地点的气候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力等。
通过观察天空和气象仪器,可以判断出天气的变化。
1. 天气的种类:孩子们需要学习各种天气的名称和特征,例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风天等。
比如,晴天是指天空无云,阳光充足;多云是指天空有云,但不阻碍阳光照射;阴天是指天空全被云层覆盖,没有阳光;雨天是指有雨水降落;雪天是指有雪花飘落;风天是指有风吹动树叶和其他物体。
2. 季节与天气的变化:孩子们需要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例如:春天是温暖多雨的季节,夏天是炎热多雨的季节,秋天是凉爽多风的季节,冬天是寒冷多雪的季节。
3. 气象仪器:孩子们还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气象仪器,以使用这些仪器观察和测量天气。
例如: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而湿度计用来测量湿度。
可以通过使用这些仪器,来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天气条件。
4. 天气的变化:孩子们需要了解天气的变化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
例如:气候、地形、海洋等都会对天气产生影响。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日常现象,以及利用简单的气象仪器,来体验天气的变化。
5. 天气的影响:孩子们还需要了解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例如:下雨会浇灭大火,但会让农作物茁壮成长;天气炎热时,人们需要防暑降温,而农作物则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防止干旱。
通过学习天气,孩子们可以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希望本文所整理的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天气知识点能够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让他们对天气更加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