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气预报方法和技术

合集下载

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

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

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天气预报是其重要的应用之一。

天气预报旨在提前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为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以便人们能够做出合理的防范和决策。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

一、天气预报原理1. 大气的运动规律天气预报的核心在于对大气的运动规律的研究。

大气层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运动模式,如水平风场、垂直气流等。

通过对这些运动规律的研究和观测,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2. 大气的物理参数天气预报所依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大气的物理参数,如气温、湿度、气压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观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大气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从而进行天气预报。

3.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大气环流系统包括赤道气流带、副热带气流带、中纬度气流带等。

通过研究和监测这些环流系统的变化,可以预测气候变化和天气趋势。

二、天气预报方法1.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天气预报方法之一。

它基于历史天气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统计方法适用于气象变化较为平稳的地区和时间段。

2. 动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基于大气物理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通过对大气的运动和物理参数进行模拟和预测。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资源,能够提供较为精确的天气预报结果。

3. 经验法与专家判断经验法与专家判断是结合专家经验和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天气预报的方法。

经验法基于多年的观测和经验总结,通过观察各种天气现象的相关特征来判断未来天气情况。

4. 基于遥感技术的预报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卫星观测、雷达观测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大气数据和图像,从而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基于遥感技术的预报方法依赖于对大气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和数据分析。

结论天气预报是气象学的重要应用之一,它通过研究大气运动规律、物理参数和环流系统等因素,以及运用统计、动力学、经验法和遥感技术等方法,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天气预报是根据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和天气系统的运动规律,通过使用物理学、气象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对大气中各种气象因素的演变进行研究和模拟,从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1.大气动力学原理:大气动力学研究大气中的空气运动规律,如风的产生、变化和移动等。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地球的旋转、太阳辐射和地表的热能输送。

通过分析大气压力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等因素,可以推导出大气中空气的运动规律,进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向、风速和风力等。

2.大气热力学原理:大气热力学研究大气中热量的传递和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气候和天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它使地表受热,产生对流运动和气候变化。

通过分析太阳辐射、地表温度、地表类型等因素,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温变化、日照时数和温度分布等。

3.大气湿热力学原理:大气湿热力学研究大气中水的状态和变化规律。

水循环是地球上气候和天气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蒸气的含量和分布对降水和云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水蒸气含量、云量、降水量等因素,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云量变化和湿度分布等。

1.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天气预报中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分析过去的气象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并根据模型预测未来的气象状况。

例如,通过分析历史气温数据,可以建立一种关于温度变化的统计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气温。

2.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天气预报中较为复杂和准确的方法之一、它利用数学方程和计算机模拟大气运动的过程,通过对初始条件的输入和边界条件的设定,计算得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气的变化情况。

数值模拟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实时的观测数据作为输入,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结果。

3.聚类方法:聚类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相似性的天气预报方法。

它通过将观测数据分成不同的群组或类别,然后将相似的群组或类别作为未来天气的模式进行预测。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结合大气物理、气象学、数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技巧,推断未来天气变化情况的一项重要技术。

天气预报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

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一、气象要素天气预报所需要考虑的气象要素及其变化,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海平面气压、风等。

这些要素的变化对于后续天气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观测技术为了精确获取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气象台、气象站等地方安装了相应的观测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检测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气象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分析预报技术作为天气预报的重要环节,分析预报技术主要包括大气物理、气象学和数学等领域的知识。

如地面气压场分析、风流场分析、水汽场分析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的变化情况。

四、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天气预报手段,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对大气物理的再现,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数值模拟预报分为中长程和短期预报两种。

五、实况监测技术实况监测技术是天气预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主要作用是对天气实况进行检测,与预报结果进行比较,及时修订预报结果。

实况监测技术包括气象雷达、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

六、准确预报的技巧准确的天气预报需要根据气象要素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合适的预报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预报技巧:1、趋势预报。

即根据天气前后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报。

例如,霾天前后通常会有明显的温差变化和大风天气,根据这些变化可以预报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2、对比预报。

即根据历史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例如,历史同期的天气通常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变化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可以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

3、物候预报。

即根据物候现象进行预报。

例如过去几年同期的开花时间、树木叶芽的生长情况、动物的啼声、飞鸟的趋向等,都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大气海洋学】6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大气海洋学】6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7
§1. 天气预报的背景知识简介
天气学预报方法 (或称天气图方法):
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 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 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 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 制作短期预报。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8
§1. 天气预报的背景知识简介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1. 天气预报简介 §2. 天气学预报方法 §3. 数值预报方法 §4. 统计预报方法 §5. 动力—统计预报 §6. 卫星、雷达探测资料的应用 §7. 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系统简介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1
§1. 天气预报简介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2
§1. 天气预报的背景知识简介
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锋线,习惯上又把锋面 和锋线统称为锋。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26
§2. 天气学预报方法
锋面三维空间结构的概念模型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27
§2. 天气学预报方法
锋的分类: 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 占有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
冷锋、暖锋、 准静止锋和锢囚锋。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37
§2. 天气学预报方法
暖锋附近的云系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38
§2. 天气学预报方法
冷锋附近的云系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39
§2. 天气学预报方法
静止锋附近的云系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40
§2. 天气学预报方法
锋面附近的云图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

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

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而天气预报作为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准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气象观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天气预报技术也在日益提升。

本文将介绍气象学中常用的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

一、气象观测技术气象观测是天气预报的基础,只有准确了解当前的天气情况,才能进行有效的预报。

气象观测技术包括地面观测和卫星观测两种。

地面观测主要依靠气象观测站进行,观测参数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

观测站通常会配备各种气象仪器和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

观测人员会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并及时将观测数据报送给气象部门。

卫星观测则是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观测。

气象卫星搭载多种传感器,可以获取地球大气层各个高度的信息。

这些卫星观测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全天候的观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数值模式预报数值模式预报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天气预报方法。

通过建立大气运动方程和各种物理方程,模拟大气的运动和变化。

根据当前的气象观测数据,将其输入数值模式,模拟得到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

数值模式预报通常采用计算机进行,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报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型的精度和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数值模式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三、统计预报方法统计预报方法是一种基于历史气象数据的预报方法。

通过分析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和相应的观测数据,建立统计模型。

然后根据当前的观测数据和模型的预测结果,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

统计预报方法通常需要建立大量的样本数据,并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没有可靠数值模型或者观测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但其预报结果相对精度较低。

四、雷达和卫星图像分析雷达和卫星图像分析是一种基于气象雷达和卫星图像的预报方法。

通过分析雷达和卫星图像上的云层、降水带等特征,判断天气发展态势,并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站观测的数据来实现的,气象站越多,预报越准确。

今天小编整理了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

天气预报,又称气象预报(测),是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

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

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

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

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

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具体方法是什么目前气象台使用的天气预报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天气图法、数值预报法和数理预报法等。

天气图法和数值预报法主要用于短期预报,近年来也在向中期预报方向延伸。

数理统计预报法主要用于长期预报,近年来也向短期预报方面发展。

在实际预报工作中三种方法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用的。

1、天气图预报法天气图预报法是出现最早的一种天气预报方法,目前仍然是大多数气象台采用的主要的方法。

天气图法是以天气图为基本工具的预报方法。

它从同一时刻的各层天气图上分析出天气系统及其结构和天气状况,又从前后连贯的几个时刻天气图上判断出这些天气系统的生成、移动、发展、消亡等等变化,以及各个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气预报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手段

天气预报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手段

天气预报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手段天气预报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出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准确。

那么,天气预报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是什么呢?一、气象学原理天气预报的基础在于气象学,它是一门涉及大自然的气体和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及地球物理学等相关内容的科学。

气象学主要研究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云物理学、天气学等。

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的基本物理过程的科学,涉及的内容包括气压、气温、风力、云、降水等。

大气化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质和它们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如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臭氧层的形成和破坏等。

大气动力学是研究大气中的运动、能量传输和物质输送等的科学,比如风的形成和变化等。

云物理学主要研究云的性质、形成和发展等。

天气学则是教我们如何判断未来的天气变化。

二、天气预报技术手段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其技术手段有着很大的关系,下面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它的几个主要技术手段。

1.卫星遥感探测技术卫星遥感探测技术是通过高空卫星对近地球的大气进行探测,以了解大气运动、云团位置、云量、温度、湿度、大气环流等信息。

卫星遥感探测技术可以实现不同高度、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不同天气的大规模、多时相的观测,具有实时性、高精度及避免人力干扰等优点。

2.雷达探测技术雷达探测技术是利用微波雷达对大气参数进行探测无线电技术。

雷达探测技术可以测量气象物理量如降雨、风暴、气压、温度等,能够提供气调资料。

相对于卫星遥感技术,雷达探测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更高,能够实现多个向径的观测和高精度立体测量。

3.数值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是将大气运动的动力方程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到大气状态的变化,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数值预报技术能够分析和估计气象要素的数值,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及风场等。

数值预报技术能够覆盖世界各地,并能够模拟地球系统中各个不同的元素。

4.地面气象观测技术它是通过在地面布置气象观测仪器,实时测量气象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现场测量数据。

天气预报科普

天气预报科普

天气预报科普天气预报是指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进行预测和预报的科学技术。

它是人们了解天气状况、合理安排活动和生产生活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针对天气预报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科普介绍。

一、天气预报的原理天气预报的原理主要基于天气系统的观测和分析。

通过气象观测手段,包括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卫星遥感等,可以获取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大气要素的数据。

基于这些观测数据,结合气象学原理和数学统计方法,通过数值模型进行计算和模拟,从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二、天气预报的分类根据预报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天气预报可以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1. 短期预报:一般指未来1~3天内的天气预报。

短期预报主要依据近期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计算结果,通过分析天气系统的演变和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

短期预报在气象灾害预警和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中期预报:一般指未来3~7天内的天气预报。

中期预报主要依赖于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和数值预报产品,通过对大气环流模式的分析和计算,预测未来一周内的天气趋势和变化。

中期预报对于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决策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3. 长期预报:一般指未来7天以上的天气预报。

长期预报利用气候学原理和气候统计模型,通过对历史气候资料的分析和比较,对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长期预报在气候变化研究和农业等行业的规划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三、天气预报的应用天气预报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居民生活:天气预报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未来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出行计划,避免遭遇恶劣天气。

人们还可以根据天气预报,选择适当的着装和活动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 农业生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天气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时间,减少灾害风险,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无雨一冬晴
南海西沙群岛 “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到)” 舟山群岛 “上灯遇风暴,稻花风吹落 “ 新疆南部“冬雪大,来年春暖多风沙” 西藏“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少”……
天气预报的历史
现代意义的天气预报由战争催生
1854年黑海上的一场强烈风暴…
1856年法国建立了正规的气象站网,开始 了天气预报的业务工作,这是世界的首创。
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 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 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社会发展对大气科学所需求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是作好 天气预报工作。
天气预报的有关概念
天气系统
是指具有一定的温度、气压或风等气象要素空间结构
天气预报的意义
防灾减灾 天气预报虽不能阻止某种天气现
象的发生,但正确的预报却可使人们趋利避 害,减少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
生产生活 离不开气象预报; 现代战争 对气象预报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气象预报保障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战役 的筹划与组织阶段就起着重要的辅助决策作 用…
亚洲自然灾害事件数目的分布(1975-2001) 最严重的现象: • 洪水 • 风暴
我国天气业务分工
国家级
区域中心
国 家 级 指 导 预 报 产 品
区 域 中 心 指 导 预 报 产 品
省级
省 级 指 导 预 报 产 品
对 外 服 务
地级
地 级 预 报 产 品
县级
天气指导业务流程
天气预报的有关概念
天气
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 体现的大气状态,大气中发生的阴、晴、风、雨 、雷、电、雾、霜、雪等等都是天气现象,它们 的产生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而天 气与人类的生活、社会、经济活动有着十分密切 的关系。
作天气预报。
统计预报方法: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
副热带
飑线、暴雨 龙卷风
热 带
热带辐合带 、东风波
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 对流单体 云团 对流群
天气预报分类
天气预报按其预测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六种:
① 临近预报(0-3小时);
② 短时天气预报(3-12小时);
③ 短期天气预报(12-72小时);
④ 中期天气预报(72-240小时); ⑤ 延伸期预报(10-30天); ⑥ 短期气候预测(长期天气预报)(30天以上)
等)及相关气象衍生灾害的趋势预报。
短期预报:0-72小时天气(天气现象、气压、温
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能见度、云量等
)的预报及相关气象衍生灾害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
短时预报: 对暴雨、雷电、冰雹、
大风、沙尘暴、大雪等灾害性天气、强 对流天气和相关气象衍生灾害的0-12小 时预报。 临近预报: 对暴雨、雷电、冰雹、 大风、沙尘暴、大雪等灾害性天气、强 对流天气和相关气象衍生灾害的0-2小 时预警预报
预报检验
开展综合天气预报产品检验和客观定量
评价,开展中期预报产品的客观检验和 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检验评分,利用加 密观测资料完善1-7天天气要素预报检 验。
天气预报的方法
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
星云图、雷达等资料;
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
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 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
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大气中各种天气系统的空间范围是不同的,水 平尺度
可从几公里到 1~2 千公里。其生命史也不同,从几小 时到几天都有。
天气预报的有关概念
常见的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
尺度定义 天 气 系 统 温 带 行星尺度 天气尺度 中尺度 背风波 小尺度 雷 暴 超 长 波 、 长 气旋、锋 波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低压 、切变线
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是我国最 早的气象台。
天气预报的历史
早期的天气预报都比较简单
世界上最早刊登天气预报的 报纸是1875年4月1日的伦敦 《泰晤士报》 睛时多云 偶有阵雨 19世纪80年 代日本早期 的天气预报
全国风向不定、 天气多变、可 能有雨
天气预报的历史


我国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
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
①在大气探测手段方面,气象卫星刚起步,气象雷 达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及技术先进国家,其它探测 工具有的还是空白,因此可获取的大气信息还不够 丰富; ②在反映一个国家天气预报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主 要标志---数值天气预报方面,普及程度可能优于国 外,但在质量上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③在资料的利用上,卫星云图的使用水平、数值预 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工作尚未形成真正的业务,在业 务预报中始终没有成为主角;
天气预报的水平和前景
现代气象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其运行包括信息 的采集、传递、加工、反馈等方面。天气预报的水 平 <- 气象观测网调度的加强、电子计算机、气象 卫星、天气学和动力气象学的发展 根据大气运动可预报性的研究,对于大尺度运动, 从理论讲,预报时效可达到2周左右。目前达到5-7 天。 长期天气预报的水平,对美国 100 个站的检验, 5
延伸期预报
未来10-30天延伸期环流形势特征及演变趋势预报、降
水及温度趋势预报、台风、寒潮、大风、强冷空气、区
域性暴雨等重大天气过程、气象要素的趋势预报。
预报方法主要基于天气气候学、物理统计学、动力学-
动力统计学等。
中期、短期天气预报
中期预报:4-10天的天气过程预报和一些天气要
素(天气现象、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
天气预报的有关概念
天气预报就是要由气象要素得出天气现象 现在 的气 象要 素
未来 的天 气?
提高这种联系的准确性 天气预报百分之百的完全报准,必须深入研 究所发现的天气现象的全部根本过程(如凝 结过程),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天气预报的有关概念
天气预报
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
天、 1 个月、 1 个季温度距平预报准确率分别为 75 ,61,58%。降水距平预报准确率分别为 59、52 、51%。
天气预报的水平和前景
近年来 WMO 开展的全球大气观测计划,主要 目的之一也在于提高天气预报的水平,尤其是中 期预报的水平,这依赖于广泛的观测试验、综合 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试验等工作; 天气预报逐渐走向客观定量的物理化; 对于一些剧烈天气或局地预报,尤其是台风 和气旋的发展,强雷暴和暴雨的爆发等现象,还 不能完全依靠机器作出,预报员的经验仍具有相 当的地位。 此外,预报的途径也应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 用。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主要内容
天气预报的意义 天气预报的历史
天气预报的水平和前景
我国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
天பைடு நூலகம்预报的有关概念
天气预报的意义
为什么要有天气预报?
Weather forecasting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societie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storms, severe heat and cold,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adverse weather...
几十年来,欧美在其气候影响的主要海域开展大 规模的海气相互作用观测研究,揭示其规律,改 进气候模拟,提高了气候预测水平
Pacific panel
Atlantic panel
???
WOCE
South Ocean panel
TOGA
我国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
我国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
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 24 小时定性预报准 确率已经达到了80%, 1991~1995年我 国一般降水的短期预报准确率比 80 年代 提高了4.3%
现代天气预报的几个主要阶段
单站预报方法阶段-
地面天气图阶段- 1843年电报的发明...
现代气象学派建立阶段 -V.Bjerknes锋面气旋高空天气图与波动理论阶段-无线电探空技术 数值天气预报阶段-计算机的发展... 各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卫星雷达自动站...
模式…

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水平和前景
(台风、气旋)
在中国,气象 灾害占总灾害 的70%以上
中国大陆 467个事件
• 干旱
图例: 风暴 洪水 干旱 滑坡

地震 火山 流行疫 其他
中国气象灾害造成的年经济损失
近年来占GDP 3-6%
天气预报的历史
民谚是最早的天气预报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布谷催春种 —杜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