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六、黄河颂第__ 1 课时总序第13 个教学设计课型:精讲课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课题:六、黄河颂第__ 2 课时总序第14 个教学设计课型:活动课课题:七、最后一课第__ 1 课时总序第15 个教学设计课型:精讲课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七、最后一课第__ 2 课时总序第16 个教学设计课型:精讲课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七、最后一课第__ 3 课时总序第17 个教学设计课型:精讲课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第_1 课时总序第18 个教学设计课型:自读课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九、土地的誓言第__ 1 课时总序第19 个教学设计课型:自读课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十、木兰诗第__ 1 课时总序第20 个教学设计课型:精讲课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十、木兰诗第_ _2 课时总序第21 个教学设计课型:精讲课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设计课题:十、木兰诗第_ _3 课时总序第22 个教学设计课型:练习课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黄河,母亲河第__ 1-2 课时总序第23—24 个教学设计课型: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统编教材七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阅读目标主要目标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A2.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B3. 感受本单元课文表现的家国情怀,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C次要目标4. 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A5.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B写作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3. 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C二、单元教学内容安排课题课时课时教学目标学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写单元教学目标的序号)《黄河颂》1课时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B\C 2、3《老山界》2课时1. 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 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A\B\C 1、2、3《谁是最可爱的人》1课时1. 把握文章记叙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2. 运用圈点勾画、摘录等方法深入品析文章,学习文章叙述、抒情的手法A\B\C 1、2、3 *《土地的誓言》1课时1.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A\C 1、3《木兰诗》2课时1. 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A\B 4、5写作教学:学习抒情1课时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3. 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等奖(人教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等奖(人教版)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与本单元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教案、课件、素材 等 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中与本单元相关的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源
教学工具
黑板与粉笔
纸质教材与教辅材料
投影仪与PPT 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资源
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 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如在线词典、电子图书等 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导入方式:通过 故事、图片、音 乐等手段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
导入内容:与本 课内容相关的背 景知识或故事情 节
导入时间:控制 在3-5分钟内
导入目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好奇心,为后 续的教学打下良 好的基础
课文讲解与分析
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 想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 授课文内容,引 导学生理解课文
讨论法:组织小 组讨论,分享观 点,加深理解
朗读法:通过朗 读,培养学生的 语感和语调
练习法:布置相 关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教学手段
回顾本单元的教 学目标
总结本单元的重 点与难点
回顾本单元的教 学方法与手段
总结学生的学习 成果与表现
作业布置与延伸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或阅读材料,巩固所学知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与学情分析。

1. 单元主题。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通常围绕着亲情来展开。

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亲情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深刻的情感体验。

课文通过不同的故事、诗歌等形式,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亲情,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子女对父母的敬爱,还有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情等。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他们开始对情感有更深刻的认知,但对于亲情这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思考。

他们在阅读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理解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内涵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在写作方面,虽然能够描述一些简单的事情,但在表达细腻的情感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提高字词的认读、书写和运用能力。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如语调、节奏等的把握。

了解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诗歌等)在表达亲情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精读课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等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深刻体会亲情的珍贵,激发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家人的意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积极表达对家人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的内涵,分析人物的情感世界。

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亲情背后复杂的情感因素,如代沟、误解中的亲情等。

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生动、细腻地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独特感受。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代入情感,理解课文中的亲情。

例如,在讲解描写家庭生活场景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家中的类似场景。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作用。

2. 研究古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掌握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作用- 古代文学的来源和发展- 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和代表作品- 古代文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 古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会选读古诗词并欣赏其美- 分析古诗词的意境、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培养对古诗词的个人感受和理解能力3.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研究比喻的基本定义和使用方法- 拟人:理解拟人手法的功能和效果- 夸张:认识夸张手法的修辞效果教学步骤1. 导入和出发点(5分钟)- 通过展示古代文学名句或分享古诗词的欣赏体验引起学生兴趣。

- 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点。

2. 讲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作用(10分钟)- 讲解古代文学的来源和发展过程。

- 分类介绍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和代表作品。

-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研究古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0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选取的古诗词,并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 分组讨论古诗词,分享个人感受和理解。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古诗词的情感表达。

4.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15分钟)- 介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式。

- 通过例子演示修辞手法的效果和意义。

- 练使用修辞手法,如通过仿写古诗词来体验修辞手法的运用。

5. 总结和归纳(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要点和技能。

- 强调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教学资源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2. 选取的古代文学名篇、古诗词等相关材料3.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1. 课堂练:让学生阅读选取的古代文学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古诗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在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重要概念。

2.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白板、笔、纸等。

教学过程:Step 1: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第二单元的课文标题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起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选择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让学生默读一遍。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强调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Step 3:写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或提供一个话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短文。

2.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互相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Step 4: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改编。

3. 其他小组观看表演并提出评价和建议。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 教师提出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和建议。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课文进行阅读和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 学生可以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

3. 学生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和自评,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四、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五、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三颗枸杞豆》2课时《我们家的男子汉》2课时《柳叶儿》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

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一、导入语: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单元家国情怀【全单元】》精品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单元家国情怀【全单元】》精品课堂教学设计

5黄河颂1.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刚刚所看见的,是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选段,为何他在看到诗稿时如此激动?为何黄河在一个中国人眼中有如此魅力?也许,读了《黄河颂》一文,你能获得启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作者背景: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创作背景: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总结:既要读出对黄河热爱赞颂的深情,又要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共有4篇文章——《黄河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木兰诗》。

“祖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称谓,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

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

学习本单元,要注重精读,在涵泳品味中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不同的抒情方式。

单元目标:
1.感受作品的抒情方式,认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在涵泳品味中深刻体会课文情感。

3.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记录阅读的体会。

4.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型、课时及阅读安排:
【单元导读、整体识字课】
学习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木兰诗》。

学习目标:
1.通读单元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知识。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学习重点。

(5′)
1.思想内容重点:家国情怀,即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
2.阅读方法重点:精读,涵泳品味,批注
3.写作方法重点:抒情方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0′)
阅读要求:
1.用你习惯的方式通读单元课文,时间约20分钟。

2.边读边标记段落序号;圈画生字词,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

3.阅读思考:四篇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抒发(或表达)“家国情怀”的?
阅读交流:
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思考”,再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①《黄河颂》:通过对黄河的热情赞颂,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②《最后一课》:通过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③《土地的誓言》:通过对故乡土地上一幅幅动人画面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热爱和为故乡而献身的热烈情感。

④《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孝亲爱国的巾帼英雄形象。

●整理字词和文学常识。

(10′)
1.将本单元的字词工整地积累到字词积累本上,1音2词。

(包括阅读中解
决的疑难字词、注释中的生词、课后“读读写写”字词)
2.结合注释了解本单元的文学常识,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丰富相关常识积
累。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单元字词听写比赛。

(15′)
要求:1音1词;组内互批;自主解决书写错误或不会的字词。

气魄山巅狂澜劈成浊流宛转屏障哺育摇篮浩浩荡荡
婉转喧闹气氛诧异懊悔惩罚奴隶钥匙字帖祈祷哽住
誓言胸膛嗥鸣高粱斑斓缠绕亘古默契埋葬污秽耻辱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金柝红妆军帖戎机朔气扑朔迷离
●单元词义理解比拼。

(15′)
根据意思写词语(PPT逐一出示):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并在正确书写。

《黄河颂》: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

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一泻万丈)
☆形容极高的、巨大的波澜。

(万丈狂澜)
☆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现在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九曲连环)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浩浩荡荡)
☆形容黄河水混浊,流向蜿蜒曲折。

(浊流宛转)
《最后一课》: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懊悔)
☆(说话)温和而曲折;(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婉转)
☆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祈祷)
☆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征发)
☆声气阻塞。

(哽住)
☆感到惊奇或奇怪。

(诧异)
《土地的誓言》:
☆灿烂多彩。

(斑斓)
☆肮脏的东西。

(污秽)
☆(野兽)大声嚎叫。

(嗥鸣)
☆奇怪,古怪。

(怪诞)
☆没有根据的话。

(谰语)
☆远古。

(亘古)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默契)
☆诚恳而深切。

(炽痛)
●文学常识你说我讲。

(15′)
1.文学常识填空练习:(圈画识记重点)
◎《黄河颂》选自组诗《》,作者是诗人、文学评论家,本名。

◎《最后一课》作者是(国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辽宁作家(原名),代表作有小说《》等。

◎《木兰诗》选自《》,是一首时北方的。

2.文学常识知识交流:
将课下搜集的常识知识进行交流,丰富相关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补充:
◎光未然(1913~2002.1.28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他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他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1939年在延安首次上演,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

1940年,他去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

1949年后,他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剧本和诗作。

他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

“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

”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小说家,是“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之一(其他四位是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爱蒙特•龚古尔)。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

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

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

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

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四种文学体裁之一(其它三种是散文、诗歌、戏剧)。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品味语言诵读课】
大河荡漾民族魂
学习内容:
《黄河颂》和“主题丛书”中的《奔腾吧,黄河》。

学习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涵泳品味精彩语句或段落,并学会做批注;
3.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5′)
讲述诗歌创作背景和影响,可借助航拍黄河视频做背景;或者利用《黄河绝恋》电影片断激发兴趣,由抗战历史导入。

●品读《黄河颂》(15′)
借助课文批注品读诗歌:
任务一:速读诗歌,说一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颂黄河的?赞颂之情因何而来?
任务二:课文批注都是从哪些角度(方面)进行批注的?精读诗歌,选择触动你内心的语句或片断,选择一个批注角度写下你的品读感受,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拓展《奔腾吧,黄河》(10′)
先速读诗歌,体会“母亲河”的伟大;
再任选两节诗精读品味,并将品味所得批注在书上,准备交流。

●诵读诗歌(10′)
要求:
可选一首或一两个片断,借助学过的朗读技巧,练习读出诗歌蕴含的情感;
可单独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行朗诵表演。

●学习小结(5′)
以“啊!黄河!”领起,写几行诗句,表达你对黄河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作业推荐
1.想阅读的话:阅读丛书《倾听黄河》《黄河号子》,借助批注体会别样的黄河,可继续学习批注读书法;
2.想聆听的话:手机“酷狗音乐”搜索《黄河大合唱》,感受文学与音乐结合给灵魂带来的震撼;
3.想积累的话:手机“古诗文网”搜索有关“黄河”的诗词名句,积累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