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021-2022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觉目标导航 1.通过科学家发觉生长素的历程,解释生长素的分布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
2.通过教材中的图示来分析植物体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一、生长素的发觉过程(阅读P46-47)1.达尔文试验(1)发觉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试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处理及现象:处理方法试验现象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胚芽鞘直立生长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3)推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消灭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和拜尔的试验图示试验过程及现象结论及分析鲍森·詹森的试验①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也不弯曲;②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试验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向右弯曲生长;②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向左弯曲生长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3.温特试验分组处理过程现象实验组琼脂块接触过胚芽鞘尖端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对照组琼脂块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推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
4.1946年,科学家分别并鉴定诞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IAA)。
5.植物激素的含义: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阅读P48)1.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2.运输(1)方式:主动运输。
(2)方向①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单方向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②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
3.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高中生物 第三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寄语:科学发现需要大胆假设和精密的实验来验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能让你充分体验到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分析,希望我们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习过程]一、本节聚焦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会么?2、生长素是什么物质?3、什么是植物激素?二、自主学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向光性⑴概念:在___________的照射下,________向着光源生长的现象。
⑵举例:放在窗口的盆栽植物,其_______________向着窗外生长。
⑶意义: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__________,从而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2、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⑴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_____________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后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后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_____________。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尝试作出假设: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______________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______________,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3]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①1910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________传递给下部。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设计西湖一中张捷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节内容则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
(2)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提供了基础。
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有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科学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②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①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②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生活中现象展示→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的发现→引导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实验一:黑暗和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具有向光性,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实验二:有无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实验三:有无锡箔帽的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实验四: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刺激传递给下方↓实验五: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造成的↓实验六:温特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化学物质传递给下方促进生长↓分离、鉴定并命名→(科学的发展新观点)→小结→技能训练→练习巩固2七、教学评价本案例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力和态度观念方面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班级: 姓名: 效果: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艺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进程。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2.进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进程和方法。
模拟迷信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探求生长素的发生、运输和作用的机理。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想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发现植物生长素的进程中蕴涵的迷信肉体。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进程。
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发生、运输和散布。
〔2〕迷信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剖析。
学习进程:预习﹒交流﹒评价 1.植物向光性发生的外因: ;内因:形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性弯曲的现象。
2.由植物体内发生,能从 运送到 ,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清楚影响的 无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3.生长素主要的分解部位是: 。
4.生长素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只能从 运输到 。
极性运输是细胞的 。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经过韧皮部停止 运输。
5.生长素的散布,相对集中地散布在 的部位。
新知﹒稳固﹒展现1.胚芽鞘发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抚慰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区分是〔 〕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局部C.尖端、尖端下面局部、尖端下面局部D.尖端、尖端下面局部、尖端2.〔2021·临川高二检测〕植物向光性发生的缘由是〔 〕A.单侧光照下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比背光侧的少B.单侧光照下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的多C.与叶片需求光照有关D.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3.以下应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判定胚芽鞘尖端确实发生了〝生长素〞的是〔 〕4.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区分拔出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局部,并区分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表示图,培育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将是〔〕A.甲向左弯曲、乙向左弯曲、丙向左弯曲B.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5.以下有关生长素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分生组织是分解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B.生长素大局部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分解生长素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不一定高D.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一定最高6.如图是燕麦胚芽鞘遭到单侧光照射的状况,以下表达能够性最小的是〔A.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B.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D.③处生长比④快7.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发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清楚的调理作用⑤化学实质是蛋白质⑥化学实质是无机物A.①④⑥B.①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⑥8.如图表示用胚芽鞘停止的向光性实验,图中箭头表示光照方向。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导航》》》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难点: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知识建构》》》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1)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背光一侧生长得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向和运输方式各是什么?四周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均匀极性运输→尖端以下各部位生长浓度分布均匀→各部分生长均匀→直立生长。
单侧光→尖端→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向光弯曲可见,“向光性”是“外部因素(单侧光照射),引起内部因素变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
学习测评》》》一、选择题1、在下列植物的结构中,能产生生长素的是(A、形成层B、韧皮部C、木质部D、髓部2、下列植物的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3、用燕麦幼苗的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
A、尖端B、尖端下面的一段C、基部D、尖端与基部之间4、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
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向光性与尖端无关C、尖端是感光的部位D、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5、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6、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植物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发现导学案

优选文档第 1 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经过观察图像、资料解析,识记向性运动的看法。
(2)经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考据的同时,归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经过阅读文本、师生交流,能够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能够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解析农业生产实责问题。
【授课重难点】1.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①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慎重性解析是本节的授课难点。
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预习案植物的向光性早在19 世纪就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并深入研究发现了生长素,做出突出贡献的有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
让我们回到 19 世纪末,和达尔文一起“思虑”,与詹森、拜尔同感“刺激”,随温特揭穿生长素的神奇。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认真阅读课本 46 页“问题商议”,思虑并试一试回答三个谈论题,写出“向光性”的看法。
2.认真研究课本46-48 页“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所涉及的实验,解析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论,领悟科学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家实验办理方法、现象实验结论达尔文达尔文依照实验提出:鲍森·詹森鲍森·詹森的实考据明:拜尔拜尔的实考据明:温特温特的实考据明:3.归纳并写出植物激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生长素的合成产生部位有哪些?原料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请在课本上勾画、并记忆,默写在下面。
2.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生长素的运输有什么特点?请在课本上勾画、记忆,默写在下面。
【预习自测】1.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觉刺激的部位、向光波折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2.以部下于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的是()A.凋零的花瓣B.发育中的种子C.老根D.变黄的叶片3.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生长素,最好不要选择以下哪一种资料()A.胚芽鞘B.根的分生组织C.老树皮D.发育中的果实【我的诱惑】研究案研究点一:生长素的发现画出达尔文实验的表示图,注明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标出实验组和比较组。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3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
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
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其作用。
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表现科学知识的部分并不多。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相关,对理解适合性等有重要意义。
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
【学习目标】(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使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以及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实行的实验的介绍。
使学生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
【学法指导】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如:植物向光性、向重力性等等。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见解、观点。
学生发表见解过程中,教师要从中发现问题,纠正、补充出现的差错和漏洞,协助学生准确表述。
2.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途径思考。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例2、(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高考题)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上图)。
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照组
〖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2.提示: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B.顶端优势
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
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学习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用红笔标注重点与难点;15分钟完成课前预习内容。
知识准备:知道植物具有的相性运动如向光、相水、相肥性等
教材助读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条件:单侧光下 去掉顶尖 锡箔罩上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_____,并传递到下
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面比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影响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
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
情况应是__ __。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 思 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
响在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它
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 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 、B 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
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命名本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1942
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 __.
预习自测题
我的疑问
学始于疑
1. 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3.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
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课内探究
质疑探究
探究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一、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
1、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
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
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
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二、詹森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
6、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刺激”向下传递?
三、拜尔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
7、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实验结论是什么?
四、温特实验设置下列问题:
8、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
9、若用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
(五)思考P46----47的旁栏思考题1、2、3
归纳总结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
知识网络图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当堂检测
1.如图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每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能说明“感
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是
2.匈牙利学者拜尔(Paal )在1914一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曾在黑暗条件
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
这个实验主要证实的是
3.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1.(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
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2.下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图中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图中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3.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
A、C盆中是正常幼苗,B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
将A、B 盆分别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上,三盆都有单侧光照射。
几天后,A盆的幼苗________生长;B盆幼苗 ________生长, C盆的幼苗___________生长。
A. 直立,直立,向光弯曲
B.向光弯曲,直立,向光弯曲
C.直立,不生长,向光弯曲
D.向光弯曲,不生长,向光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