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第二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件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第二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件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詹姆斯全家福
导入新课
孩子的很多性状都像父母,是父 母直接将性状传给孩子的吗?
不是,而是把控制着性状的基因传给了后代
那基因又是什么呢?它是如何传 给后代的呢?
新课讲授
大多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46对 + 46对 = 92对
… …
在生殖过程中,怎么保证后代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相同?
新课讲授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只有 2对 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 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 2条 染色体(由每一对里的 1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 2对
染色体。
AA
A
BB
B
Aa
来自父
A

Aa
a
来自母方
课堂总结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的基因决定 不同的性状。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 上有多个基因。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 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 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3.人的体细胞:23对(46条)染色体(成对存在)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23条染色体(数量减半)
成对存在
新课讲授
决定
等位基因
相对性状
经过整理后的正常人(女性) 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
新课讲授
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 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 的细胞)中,染色体是 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 成对存在,如人的体细 胞有23对染色体。DNA 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 是成对存在的。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2.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重点:1.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理解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难点:理解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式、举例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一、复导入1.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答:基因。

2.生物遗传下来的是什么?答:基因。

由此可见基因的重要性,那么基因是什么?在哪里?是怎么样进行遗传的呢?出示课题《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幻灯片展示染色体和DNA片段的图片,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板书: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2.介绍人类的染色体,从中得出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1)观察幻灯片,思考下面的问题:人类有多少对染色体?染色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予以点拨:人类有23对染色体。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2)看图片,交待什么是染色体?有何特点?染色体是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一条染色体包含一条DNA分子链,每条DNA分子均由相当多的基因组成。

3.归纳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且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三、基因经或卵细胞的传递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后代在得到双亲染色体 的同时,也得到了双亲的DNA和基因。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基因在染色体上,其变化与染色体的变化同步。在体细 胞中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数量为体细胞中 的一半,受精卵中基因又恢复为原数,并且成对。受精卵 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子代性状就既 可能与母亲相似也可能与父亲相似。
多了1条 21号染 色体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如何分配才能保 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讨论 下图是否正确?
假设
23对 23对
23对
46对

46对
假设不成立,是错 误的!那事实呢?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的实验发现:
体 细
减少 一半
不成对
2、体细胞中DNA分子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
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如: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46条染色 体,46个DNA分子,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 可遗传的性状。
不同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数各不相同,同种 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是否恒定不变?。
应该保持恒定,否则会出现性状差异。
46条 (23对)
2、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还是成单存在? 正常人体细胞内
染色体排序图
成对存在
(女性)
3、什么样的染色体互为一对?
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
4.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那么DNA呢?基因呢? 成对存在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存在规律
1、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染色体是成对 存在的。

八年级生物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八年级生物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5岁的初中生胖胖是个孤儿,一直 在寻找亲生父母,最后在“亲子鉴 定技术”的帮助下,找到了亲生父 母。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 基因控制的。 2、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 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 子代。 3、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 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 递的“桥梁”。
25.小明的父母惯用左手,小明也是如此, 这是因为( )C A.小明的父母将惯用左手的性状传给了 他 B.小明和他的父母朝夕相处 C.小明父母将控制惯用左手性状的基因 传给了他 D.小明的父母既传给了惯用左手的性状, 又传给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26.染色体存在于( B )里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液泡 27.如果用一根长绳来代表DNA分子, 在长绳上用红黄绿蓝等颜色涂在不 同的区段上,则不同颜色的区段表 示的是( ) B A.DNA 分子 B.基因 C.染色体 D.染色质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图解
基因: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基因。
细胞内有细胞核,细胞核内有染 色体,染色体有多少条,DNA就有 多少条,DNA上有无数的基因。基 因在控制生物的性状。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也成 对。 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基因也 成单。 在受精卵中:染色体成对,基因也成 对。
20.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 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分子上 C.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21.小明小红是亲兄妹,小明长得像 父亲,小红长得像母亲,他俩染色 体的正常来源是( A)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来自父方的多,来自母方的少 C.来自母方的多,来自父方的少 D.小明主要来自父方,小红主要来自 母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精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精品ppt课件

D.鲫鱼排出的卵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夯实基础
7.双眼皮是一种性状,这一性状是通过( A ) 遗传给后代的。
A. 生殖细胞 B. 卵细胞 C. 细胞质 D. 细胞膜 8.同卵双胞胎有许多非常相像的性状,主要是因 为他们( B )
A.是同一父母的后代 B.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C.是同时出生的
D.生活条件一样
用各种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这些不同颜色的
区段表示的是什么?如何将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 染色体样子?
不同颜色的区段可以表示染色体上分布着不
同的基因。不断把长绳旋缩短变粗,就能把长
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
首页
末页
课堂探究
探究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2.认真阅读课文P31—32的内容,讨论并回答下 列问题。 (1)为什么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十 分相像呢?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状况有关吗?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检测 课后练习
生物
首页
末页
导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学习重、难点】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阅读教材P29~31) 1.性状的遗传: (1)性状的遗传实质: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 递给子代。
(2)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有性生殖过程 中的 精子 和卵细胞。
2.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1)基因存在于 DNA 分子上;该分子是染色体的 组成成分,存在于 细胞核 中。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经典PPT教学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经典PPT教学

2.测量:部位 种子长轴 ,用具
、方法 。
3.处理数据:以 毫米 为单位计,四舍五入,保留 整数位。
讲授新课
学案A:测量不同品种花生种子长度填入数据记录表, 算出每个品种的平均值,并绘制不同品种花生种子 长度平均值统计图。 学案B: 统计每个长度范围内不同品种花生种子数目 填入分布情况记录表,并绘制不同品种花生种子长 度分布曲线。
性状
小小的树叶所具有的属性是多样的: 长短、宽窄、厚薄、色彩的浓淡、 边缘的锯齿形状、中间的脉络走向……
导入新课
地球是个物种丰富的星球!
也是一个充满变异的世界!
导入新课
快乐姐妹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
达尔文记载的安康羊
幼猪肤色
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
导入新课
玫瑰花色


选择、繁育




选择、繁育

高产奶牛
讲授新课
原 因 分 析
不同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不同,通过人 工选择可以将产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这种奶牛含有 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经过繁殖,再从下一代中 选择产奶量多的奶牛,最终可以得到高产奶牛。
讲授新课
杂交 高产倒伏小麦 低产抗倒伏小麦
高产抗倒伏小麦
提出问题:
1.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大小存在变异吗? 2.花生种子的大小和环境有关吗? 3.大花生的种子一定比小花生的大吗? 4.大花生种子的平均值一定比小花生种子的平 均值大吗?
讲授新课
作出假设:
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大小存在变异
讲授新课
制定计划:
1.材料:选用 两个品种的花生 种子, 随机 取样, 数量 各20粒 。
A、同卵双生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种在肥沃土壤中的水稻颗粒饱满 C、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 D、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课件(33张PPT)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课件(33张PPT)

基因1
基因2 基因3
新课释疑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2.基因、DNA和染色体
脱氧核糖核酸
(1)DNA
①位置: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②作用:主要遗传物质,携带大量遗传信息。
③形态:长长的链状结构(由两条长链盘 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外形像一 个螺旋形梯子。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示意图
新课释疑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2.基因、DNA和染色体
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性愚型或唐氏综合征
如果同种生物 细胞内的染色 体的形态不一 定,会有怎样 的影响?
1
2 3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患者表现: 智力低下 身体发育迟缓 特殊的面容等
19 20 21 22 X Y
多一条21号染色体
新课释疑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2.基因、DNA和染色体
(3)染色体
如果同种生物 细胞内的染色 体的形态不一 定,会有怎样 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6 17 18 5
19 20 21 22 X
缺失一条性染色体
特纳氏综合征
患者表现: 身材矮小 身体发育迟缓 生殖器官与第二性征不发育 一组躯体的发育异常 智力发育程度不一 寿命缩短 6~13 年
新课释疑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4. 基因、DNA、染色体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等位基因
基因 基因
基因 基因
一对染色体
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中,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DNA分子和基因也是成对 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上。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课程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第一课时)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的相关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3•认同优生优育。

其中,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对学生理解本单元“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难点。

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需要教师借助视频、图片、模型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材分析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性状遗传的本质,也是本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核心内容,同时为后面学习性别遗传和生物变异奠定了基础。

本节教材安排了三部分内容: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禁止近亲结婚。

其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是基础,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重点和难点,通过了解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依据而“认同优生优育”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内容较多,认知难度较大,故本节分为两课时完成。

三、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人的生殖”时,理解了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了受精卵,学习“细胞分裂”与“遗传的物质基础”时,理解了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保持不变。

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回顾与对比旧知,来引出新知。

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性状”、“体细胞内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等基本知识,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从这些基本知识入手,来突破重点。

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资料和抽象推理的能力,但由于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教师需要选取合适的资料并设计引导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1.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3.通过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执着的科研精神,认同成功之路的艰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联系染色体、DNA、基因、性状的关系, 想一想以上现象对生物的遗传有什么意义?
使传种接代正常,使染色体数目能稳定地遗 传下去。
精子
父 23对
23条
卵细胞 母 23对
23条
46条
新 个 体
23对
填写生殖过 程中染色体数目 的变化并回答问 题。
23 对 23 对 父 母 (46条) (46 条)
精子
23 条
23 条
卵细胞
受精卵
23 对 ( 46 条) 23 对 ( 46 条)
新个体 (体细胞)
请写出染色体变化的规律(用n、2n表示)
亲代
( 2n )
生殖细胞( 子代
n )
( 2n )
【小结】
亲代的基因是通过 生殖活动 生殖活动传递给子代的。
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不 同的基因决定不同的性状。
无性生殖的新个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
没有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无性生殖 产生的个体只具备母体的遗传性状,与染色 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无关。
1.父母的基因是怎样遗传给子女的( D ) A.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B.通过孩子的学习和模仿 C.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 D.通过生殖细胞 2.天鹅的受精卵发育成天鹅,而不发育成小 鸭,是因为其受精卵含有特有的( C )
C.12条、12条
D.12条、24条
5.如图所示的生物结构表示的是( A )
A.一个DNA分子 C.一个基因片段
B.一个细菌 D.一个精子
6.请将各类生物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填入下表。 染色体数目 生物 狗 猪 豌豆 白菜 体细胞 78条(39对) 38条(19对) 14条( 7对) 18条( 9对) 生殖细胞 39条 19条 7条 9条
电镜下的染色体
细胞 核 蛋白质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基因2 基因1
染色体 DNA
认真观察染色 体和DNA的关 系示意图(如
右图),简略
概括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 者之间的关系?
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基因
DNA 染色体
基因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
基因大多有规
律地集中在细胞核 内的染色体上。
父母的基因是怎样遗传给子女的呢? 父 母 精 子
受精 受精卵 发育 子女
卵细胞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
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为什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不会成倍增加?
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里只有2 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
胞都只有2条染色体(由每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 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二、 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的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 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 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思考: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与 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有关吗?
2.下列关于基因、D 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每条D 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 B.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DNA分子; C.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玉米、水稻和马的体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分别是20、24和64条,它们 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目分别是多少条?还成双成对吗?
人类有多少对染色体?
23对( 46 条)
生物的每一个体 细胞都像受精卵 一样,在细胞核 内存在数目相同 的染色体,而且 成对出现。 染色体一般 呈现什么形 状?
X形
【观察与思考】
认真观察经过整理后绘制 的人体(女)细胞内的染
色体图(如右图),回答
下列问题: 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 体? 为什么将这些染色体画 46条。因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成一对一对的?
动物体细胞模式图
通过观察图片 你可以得到哪些信 息?
在生物的体 细胞中,染色体 是成对出现的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染成不同颜色的区域 ,每个区域都是一个基因吗? 答:不是,每条染色体不同颜色的区域,仅表 明成分上的差异,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 要远远多于颜色区域数目.
如果用一根长绳来代表DNA分 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控制 子,在长绳上用红、橙、黄、 绿、蓝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 不同性状的基因。不断把 段上。这些不同颜色的区段 长绳螺旋缩短变粗,就能 表示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把 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 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 色体的样子。 的样子?
1.什么叫做遗传?
2.什么叫做性状?
3.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想一想,议一议 右图所示是大量精子正在奔向卵细 胞。在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精子能与 卵细胞结合。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给子代 带去了什么?
精子和卵细胞各携带了父方和母方一半遗传物质,通过 受精作用,结合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的子代个体, 保证了亲子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1.下面是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 递特点的叙述,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 “×” (1)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 √ 一半来自母方。 ( ) (2)子代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 √ 一半来自母方。 ( ) (3)人的卵细胞中 √ 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 都是不同的。 ( ) (4)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个基因一半来自父 X
A.性状C.遗传物质Fra bibliotekB.细胞
D.细胞膜
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动物和植物细胞内没有基因
B.只有受精卵中才有基因 C.只有生物的体细胞中才有基因 D.受精卵内含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4.已知水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4条,它产生的精子 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多少条( C ) A.24条、24条 B.24条、12条
则又恢复到2对染色体。那么,是不是所有进行有性生殖
的生物都是这样的呢?
资料分析
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 只有 两对 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 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 两条染色体 (由每一对里的 一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 恢复到 两对 染色体。 从这个研究中,你发现了马蛔虫的 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其体 细胞的有何数量关系?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
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请完成下面的填图,看谁填得正确。
A
A
a
a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是否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是这样的呢? 细胞学家鲍维里和动物学家亨金的研究表明了: 1.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都要减少 一半 ? 2. 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 ? 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重点内容之一,画书,理解并识记)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描述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 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 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 传递的“桥梁”。
一、基因、D N A和染色体关系 基因在细胞里存在于遗传物质——DNA分子上。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 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与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的DNA
链均由相当多的基因 组成。
不同的基因决定 不同性状。
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
在,基因也成对存在,分别位于成 对的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着生物体 可遗传的性状。
先天性愚型
【小结】
基 因
DNA
染 色 体
细 胞 核
细 胞
生 物 体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我们知道,大多数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
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染色体又恢复到与亲代细胞相同,保持了亲子代间染色体数 目的恒定。 它们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是10、12、32条,不成 对存在
4.为什么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 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 代间的传递有关吗?
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母体的遗传物质,所以,无性生殖的后代 能较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与染色体 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