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品八下《拒绝犯罪》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预防犯罪》PPT优秀教学课件

《预防犯罪》PPT优秀教学课件

小 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结
(1)刑法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 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刑法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 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犯罪的严重社会危 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的必然法律后果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B )8.下面几幅图说明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相同的 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解析】图文信息说明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了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 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B符合题意;A错误,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 害相对轻微;C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D错误,说法过于绝 对。故选B。
( B )5.任某因制售盗版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 处罚金4万元。下列对此案件解读正确的有 ①触犯了刑法 ②能够彻底解决制假售假问题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文中,任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①④正确;②错误,“彻底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任某 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6课 拒绝犯罪(第3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6课 拒绝犯罪(第3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
第二页,共16页。
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chéngdān)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第三页,共16页。
1、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青少年要有责任意识和法律意 识,要了解自己的行为(xíngwéi)所 带来的法律后果,知道任何违法犯 罪行为(xíngwéi)都要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第十二页,共16页。
第十三页,共16页。
(kuòzhǎn)
阅扩 读展
第十四页,共16页。
宣誓(xuān shì)誓词

国旗在上,我们的一言一行决不玷污民族的寄托。
• 宪法在上,我们的一思一念决不触犯法律的尊严。
• 祖国在上,我们的一生一世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老师、父母在上,我们的一举一动决不违犯法纪的规范,
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我们以生命(shēngmìng)的名义庄严宣
誓: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 。
第十五页,共16页。
第十六页,共16页。
第六页,共16页。
广东陆丰中学(zhōngxué)泼硫 酸事件
第七页,共16页。
案例(àn lì)
2003年1月21日凌晨2时许,信阳市358厂高级中学 的校园内,半杯硫酸毁掉两位花季少女的前程和各自家 庭的幸福。高三女生马娟是农村(nóngcūn)的贫困学生, 平时因口语方言备受同学嘲笑,因为嫉妒同班女生的学 习成绩,居然买来硫酸,半夜泼向熟睡的同学,结果却 错泼在同床的张静脸上,造成张静左耳脱落,耳孔闭合, 双眼睁不开闭不合,整个面部严重毁容。为治疗烧伤, 张静的家里倾其所有,债台高筑,亲人几乎精神崩溃。 马娟也为自己泼出去的半杯硫酸付出惨痛代价,受到了 法律的严厉制裁,一审被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生!

2.3拒绝犯罪 课件5(政治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2.3拒绝犯罪 课件5(政治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适用
期限 3个月以上2年以下, 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 超过3年. 1个月以上6个月以 下,数罪并罚时最高 不能超过1年.
管制
罪行较轻的犯罪 分子
罪行较轻但需要 短期关押的犯罪 分子. 适应犯罪最为广 泛.
拘役
有期徒 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自由,关 刑 押并强制实行劳动改造.
6个月以上15年以 下,数罪并罚时最高 不能超过20年.
单独适用时是一种轻刑,附加适用时 是一种重型.一般为1年以上5年以 下;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 子,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没收 财产
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 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 偿地收归国有。
一审判决中,原三鹿集团四名高管均获刑,
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 治权利终身;罚金2468万元人民币。原副 总经理王玉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原 副总经理杭志奇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原 原奶事业部经理吴聚生被判处有期徒刑五 年。张玉军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庚金平(奶农)判处死刑,剥夺政治 权利终身,没收全部财产。
犯罪与刑罚
育才中学 王静
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违 行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 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 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 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 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 面 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 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 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 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 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 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预防犯罪ppt课件

预防犯罪ppt课件

随堂练习
3.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
D 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要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新知探究: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最本质特征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盗人窃,罪犯故意杀人、故生意产伤、害销致售人有重毒伤、或有者害死食亡品、罪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 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非法拘禁罪
新知探究
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 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5.2-1了解罪与罚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 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 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 一个月。
➢ 1.圈出的地方,属于犯罪的哪个基本特征? ➢ 2.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谁来进行判刑?

八年级政治拒绝犯罪PPT优秀课件

八年级政治拒绝犯罪PPT优秀课件
把握青春律动 告别不良行为
细节铸就习惯 习惯决定品行 品行决定命运
他 们 都 在 初 中 辍 过 学
当4个80后的年轻人从不同的故乡出发,沿着不同的路径,在历 经了不羁青春之后,他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二监狱相遇。几 年后,他们一起上演了一场中国版的“越狱”活剧,66小时后, 剧情戛然终止。一人被当场击毙,等待着其余3人的将是严厉的 审判和多项罪名。
有下列情形之下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告别不良行为 树立远大的理想:
没有祟高的理想,缺乏奋斗目标,就像一只失舵的小船, 只能在生活的大海里随波逐流,稍有风吹浪打,便会舟 沉人亡。
从现在做起
树立诚实、质朴、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自己的东西保管好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从点滴严起:
千里河堤毁于蚁穴,道出了 量变与质量的关系。小洞不 补,大洞吃苦,勿以恶小而 为之 。莫伸手、伸必捉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 如果在家的感时候 悟
家人多些关爱自己,多 听父母的话
. 如果在学校的时候 认真读书学习本领 .
.
听从老师的管教
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 惯
上述悲剧就不会上演

∣ • 我们身边惯的不良行为
乱拿别人的东西 千拿人家的文具、拿人家的零食、 里私自刷别人的菜卡 之
↓堤 溃
小偷于小摸
↓蚁 穴
团伙入室盗窃
步 入
刑 场↓
• 家庭-------放羊式学的校家--教--厌学的、小偷小摸、无
↓ 视校规法纪人,辍学 生 社会-------懵轨懂入世 无知无才 难 以生存 好逸迹恶劳 一偷二抢

2.3拒绝犯罪 课件7(政治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2.3拒绝犯罪 课件7(政治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2站
呵护青春
教学目标: (1)知道青少年犯罪 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2)懂得如何远离犯 罪。
重点,难点: 如何远离犯罪既 是本站重点又是本 站难点。
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青少年并不是特殊的公民,只要违法犯罪就必须承担 相应的法律责任 (1)青少年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青少年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果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害 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1)从材料中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青少年怎样做 才能远离犯罪?
答案: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不懂
法,法律观念淡薄;不能控制强烈的好奇心, 喜欢寻找刺激、容易冲动等。 (2)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自觉树立法律一意识和责任意识, 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学会理智控制情绪, 做事考虑后果,谨慎交友,防患于未然。
不懂法,不守法,不良行为。 2、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 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处罚。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 (2)触犯刑事法律; (3)应受刑事处罚。
4、犯罪、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关系 (1)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 为; (2)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 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3)犯罪与一般违法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 的鸿沟。 5、什么是刑罚? 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 的一种强制方法。
3、青少年应当 (D) a、提高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b、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网络规则 c、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拒绝网络生活 d、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 A、abc B、bcd C、acd D、abd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明辨善恶是非 第六课 拒绝犯罪 第2站 呵护青春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明辨善恶是非 第六课 拒绝犯罪 第2站 呵护青春课件 北师大版

1
2
3
4
5
1.小明看到同学小强伙同校外人员王某偷盗校园内的自行车,于是报告给了学校 领导。小明的行为 ( ) A.是背后打小报告,是不道德的行为 B.是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 C.是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 D.是不讲友谊、不够朋友的行为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2.下列对青少年刑事责任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已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B.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有八种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D.只有18周岁后犯罪才负刑事责任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果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害的,应当由 () A.父母 B.教师 C.律师 D.父母及其法定监护人
承担责任。
关闭
D
答案
4.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 ) A.责任 B.法律责任 C.谴责 D.痛苦
1
2
345源自关闭B答案
1
2
3
4
5
5.某中学15岁初中生王某被杀死在校园内,而行凶者竟是他14周岁的同班同学陈 某。原来是陈某因琐事与王某发生冲突后,便持刀将其杀死。 (1)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2)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远离犯罪?
关闭
(1)构成犯罪。因为陈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事法律,应受 到刑事处罚。 (2)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 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
答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 事违法性。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违 反了刑法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贩毒—犯罪行为
《刑法》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 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 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李华为报复男朋友陈某的始乱终弃,应聘到陈某单位 附近的饭店当了一名杂工。当得知陈某会在除夕那天来该 饭店吃团圆饭时,除夕那天下午,趁着厨房没人,李华把 半包“闻到死”拌进了准备做团圆饭的食油和生粉里。随 后她回到家里也服下了毒药,在毒性发作的最后一刻,她 拿起电话拨打了110……得到消息的警察马上赶往现场,所 幸时间尚早,还未有人在该饭店就餐。后来,经过化验, 食油和生粉中含有剧毒的毒鼠强成分。李华也随之获救。
青工胡某,利用工作之便,分三次将七台电冰 箱运出厂外,出手后,获赃款5000元左右,严打中, 经过激烈思想斗争,胡某到执法机关坦白交待了自 己的罪行,并交出了全部赃款。人民检察院做出了 对胡某免予起诉的决定。有人认为:“免予起诉” 就是没有犯罪,这种看法对吗?
胡某的行为已经具备了犯罪的前两个基本特 征,造成了严重危害性并触犯了刑法第264条,理 应受到刑罚处罚。但胡某主动坦白交代自己的罪 行,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较轻的, 可以免除处罚。”这说明胡某虽然没有受到刑事 放火罪是指用引燃物和其他方法
焚烧公私财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危 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一种,其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的
人身或者财产安全。本案中,虽然被告人放火焚烧
的是自己的财物,但是放火罪并不以放火焚烧他人 财物为限,关键在于放火行为是否危及公共安全。 被告的房子与邻居的房子紧紧相连,他烧自己财物 的同时也给周围邻居的财产带来危险。
当达到聚众斗殴,多次参与, 打架 (一般违法) 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情节时 斗殴 (犯罪)
当达到盗窃数额较大或特别巨大,多次盗窃
偷窃 盗窃 (一般违法) 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或盗窃文物情节严重的 (犯罪)
材料一、青年李某与张某在台球室为一个球台发生争 执,李某用球杆打伤了张某,张某经医治无效而死亡。 材料二、王某等三名青年,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起哄、 吹口哨,周围群众和电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三人置之 不理。 材料三、司机江某酒后不听他人劝阻,仍然驾车,结 果撞上一长途汽车,造成多人死亡和受伤,后又逃离
材料一中李某的行为和材料三中江某的行为属于犯罪。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刑事违法性 3、应受刑罚惩罚性
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犯罪严重危害性 及刑事违法性的 必然法律后果
李尚全老人是一名农民,37岁才喜得独子的他,将儿子视 为唯一的依靠。一天,老人觉得身体不舒服,于是找到儿子 要钱看病。可儿子说没钱,让老人自己先去卫生院拿点药, 记在帐上。为此老人很是生气,觉得儿子不孝顺自己,于是 就想烧了房子,出出心头的恶气。 李尚全老人从建材商店买回了四瓶稀料,用铁棍打碎窗 户进入儿子的房间。然后将自己和儿子的被子、防寒服以及 一些破衣服放在客厅里,再把事先准备好的稀料洒上,点着 了火。老人眼见火着起来了,就急忙从厨房出去,离开了家, 跑到玉米地里睡了一宿。幸亏邻居发现的早,及时扑灭了大 火,但儿子房中的家具、家电都已毁于大火之中,房子也受 到了严重的损害。老人也于第二天在亲戚的劝说下到公安机 关自首。 思考:李尚全老人烧毁自己的房子是否也构成犯罪?
犯罪是指人的行为,而不是指 人的思想。因此,判断一个人的行 为是否犯罪,要看这人是否实施了 触犯《刑法》的行为,而不是是否 有犯罪的思想。我国目前仍然没有 “思想犯罪”。
就你们平常所认为:那些行为是犯罪?(自由发言)
“ 动 动 刀 子 也 犯 法 ? ”
吸毒 一般违法
为了获得毒资满足毒瘾
贩毒 抢劫 (犯罪)
犯 罪
思考:影片中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犯罪并不是成年人才会发生的事,我们青少年也 应了解犯罪的有关知识,做到多学法守法懂法。
犯罪是指统治阶级用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 秩序,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 明确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 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 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处罚的,都是犯 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区别:犯 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 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 与非罪的标准。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
于犯罪,标准在于这人的行为必须同时 具有以上这三个特征。
能力训练:
请同学们:拿出收集到的案例, 分析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犯 了什么罪? (用三个基本特征)
问:李华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是,构成何罪?
李华虽然是为了毒死陈某才在饭店的食油和生粉里 投毒的,但其投毒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因此构成投放 危险物质罪。只要有投毒行为,本罪即告既遂,而不要 求发生严重后果。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放 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 共安依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 放火、决水、 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 物质或者以其他 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 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人损失的,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