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创伤治疗仪治疗骨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GS—100A型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创伤骨折临床观察

GS—100A型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创伤骨折临床观察山东省德州市中心医院杨振虎高金城王晓玲李春梅刘韵Bassett首次应用脉冲磁场治疗骨不连获得满意效果以来,电磁刺激已成为仲进骨愈合的一种新方法,受到国内外许多生物医学工程和骨科界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2004年2月~2004年6月,我们使用济南创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GS—100A型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新鲜骨折30例,获得消肿止痛愈合快的良好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原理该仪器应用幅频变化的高压电流,通过特制的电磁耦合器,产生调频调幅的交变电磁场,磁力线穿透人体软组织和骨骼,通过磁场生物效应,改善骨折部位的微循环,促进血流和淋巴循环,有利于致痛物质如组织胺、激肽排出,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减轻炎性水肿和组织缺氧,促进渗出物质的吸收,达到消肿止痛作用。
脉冲电磁场可以激活骨细胞内的C—AMP系统,再依次活化其它各种酶系统,然后由系统激活骨与软骨细胞产生特殊的生理作用,加速骨愈合。
治疗仪构造与使用方法治疗仪由主机和电磁耦合器两部分组成。
电磁合器由两个电磁耦合盘机械旋转连接而成,张角可调,从而形成深度和宽度不同的聚焦磁场区域,电磁耦合器张开,固定于创伤处,选定张角,使治疗区在聚焦磁场范围内,用弹力带固定位置。
该仪器用采非接触式治疗,骨折复位手术后即开始治疗,且不受骨固定方式的影响。
电磁耦合器放置应注意与患肢轴向垂直,使感应电流顺骨轴向流动,可以获得最佳疗效。
仪器设计为触摸式按键控制,数字显示电磁场强度和频率分级,根据临床需要选定。
治疗时间选择为30~45分钟为宜,每日2次。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60例病人中,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
年龄分布在16~67岁之间,平均年龄37.6岁。
致伤原因:撞伤30例,摔伤28例,其它2例。
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下端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胫腓骨干骨折22例,胫骨骨折8例。
60例病人中,在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常规治疗方法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分为两组。
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用于骨折术后疼痛50例护理体会

栓等 , 迅速解除气道阻塞 , 高血 氧饱和度 J 提 。③同时可采集 ①继续心 电监护 , 以监测血氧饱 和度 、 呼 病灶处分泌物做细 菌培养 和药敏试 验 , 以及时选 用敏 感有效 抗生素控制感染。④经 纤支镜 在病灶 局部 冲洗 可迅速 稀释 , 吸引粘稠 、 结痂分 泌物 以减少毒 素吸 收。⑤ 局 部注药 可提高
维普资讯
齐鲁护理杂志 20 年笫 鲞笙 07
炎、 发热等并发症。病 灶局 部灌 注抗 生素控 制肺部感 染 , 咯血 时局部应用 垂体 后叶素和肾上腺素等药物止血 。
3 3 术 后 护 理 .
咯血的优点有 : ①纤支镜管径细 、 可弯 曲, 维导光视 野广 、 纤 清
镜基本 知识 、 注意事 项与 心理疏 导, 医患 双方能 密切 配合。 使 充分做好药品 、 器械等应急治疗准备。插镜 前 、 插镜 中给予高
浓度 吸氧 4 / i , L m n 适量地麻 醉调控 , 多参 数心 电监护 , 术后予 以细 心观 察 、 耐心护理 等措施 , 可减少并 发症 的发生 率 , 值得 临床 推广应用 。
[ ] 张珍 祥. 纤 维支 气管镜 临床应用 指南” 3 “ 之我 见[ ] 中 J. 华结核和 呼吸杂志 ,0 3 2 ( ) 13 20 ,3 3 :3 . 收稿 日期 :0 7— 8— 0 20 0 2
气管扩张而形成恶 性循环 。利 用纤 支镜 治疗患 者肺 部感 染 、
电脑 骨创 伤 治 疗 仪 用 于 骨 折术 后 疼 痛 5 护 理 体 会 O例
1 资 料 与 方 法
的疼痛程 度 , 0表示无痛 ,0表示最 痛 ; 3分 为轻 度疼痛 , 1 1— 4
骨创伤治疗仪治疗22例创伤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骨创伤治疗仪治疗22例创伤性骨折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7-29T13:25:48.3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期作者:丁旭[导读] 创伤性骨折是指人的骨骼遭受损伤进而出现断裂、破碎等现象[1],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伤疾病。
丁旭(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矿业精煤(集团)公司医疗中心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摘要】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骨创伤治疗仪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痊愈时间较对照组要短、骨伤处结痂时间较对照组要早,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创伤性骨折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骨创伤治疗仪;创伤性骨折;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98-02创伤性骨折是指人的骨骼遭受损伤进而出现断裂、破碎等现象[1],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伤疾病。
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因交通事故等出现骨折的几率越来越高。
骨折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在传统医学中,治疗创伤性骨折以手术复位和骨骼固定为主,辅之以药物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疗程较长,患者承受的痛苦程度较高。
目前部分医院采用了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的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
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的疗效

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的疗效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共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
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痊愈人率为59.5 %,总有效率为92.8 %,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值得推广。
标签:骨创伤治疗仪;创伤性骨折骨创伤的治疗往往可以依据最优的方式进行多组治疗模式,在患者骨折部位产生一种电流,促进患者骨的愈合,增强患者的成骨能力。
本次研究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
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3.15±3.29)岁,有10例患者属于肱骨干骨折,有23例患者属于尺桡骨骨折,有9例患者属于胫腓骨骨折;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5.97±3.14)岁,有12例患者属于肱骨干骨折,有20例患者属于尺桡骨骨折,有10例患者属于胫腓骨骨折。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
患者接受常规的复位治疗,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处理。
若患者的骨折情况较为严重,给予手术治疗。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之前依据骨折的患者的骨折类型,正确地使用治疗仪。
骨创伤治疗仪治疗100例创伤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骨创伤治疗仪治疗100例创伤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
治疗组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时间每次40min,1次/d,10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骨创伤治疗仪能明显加快骨的愈合速度,缩短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
[关键词]物理疗法;骨创伤仪;创伤性骨折我科于2003年5月至2006年7月对收治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共200例分组对照,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选择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200例。
其中男138例,女62例。
年龄在16~63岁。
平均年龄32岁。
200例病例中股骨干骨折42例,胫腓骨骨折56例,踝关节骨折38例,肩胛骨及锁骨骨折19例,肱骨干骨折23例,尺桡骨骨折22例。
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两组在年龄、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程度等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各组患者均先行复位和固定,内外固定不限,分别在第3、4、5、6、7、8周观察骨的愈合表现。
1.3 骨折愈合评定标准治愈:骨折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反常活动,x射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显效:骨折局部有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反常活动,x射线显示大部分骨折线模糊,有少数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进步:骨折局部仍有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反常活动,x射线片显示部分骨折线模糊,无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无效:骨折处骨折线清晰,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
2结果2.1 参与者数量分析纳入骨折患者20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2.2骨折患者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O±0.7)周,对照组(6.0±0.7)周。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8,P<0.05)。
<img src=“zsyx20070820-1-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left”>3讨论骨科领域中电的应用历史悠久。
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1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7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消肿止痛效果、骨折愈合的时间。
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4±3.8)d,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9±4.2),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两组患者消肿止痛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辅助骨创伤治疗仪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同时可促使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骨创伤治疗仪;创伤性骨折;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9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069-02 创伤性骨折主要为人体的机体受到不同类型外源性的受损情况,使得骨骼出现中断,或是骨小梁连续性部分中断、完全中断等情况[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这类病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骨伤中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占据首位,同时病情非常严重,能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临床方面一般通过常规复位、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治疗的时间较长,容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制约[2]。
治疗的阶段,应结合优质的方式实行多组方式的治疗,进而在患者骨折位置出现电流,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并提高患者成骨的能力。
本次研究,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51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探究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临床疗效,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1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7例。
观察组包括男性146例,女性111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43.6±5.7)岁。
创伤性骨折中应用骨创伤治疗仪的临床疗效

出现 , 这也是多普勒超声诊断中避免误诊的有效方式。在输尿管结 石诊断 中, 输 尿管 因 结石而扩张后 , 多普勒效应形成的彩色信号会在输尿管中延长 并溢出到输 尿管之外 ; 而 血管中血液流动产生的多普勒彩色信号不会 溢出 到血管之外 , 这 也是区别 输尿管 扩张 结石和普通血管的有效方式 。鉴 于二 维彩超 对无积 水 的输 尿管 结石 检出效 果并不 理 想, 建议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辅助诊断 , 减少漏诊 的情况 发生。 在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诊断中 , 利用彗星尾征进行结石诊 断的效果较为 突出 , 能够 有 效弥补二维超声诊 断存 在的欠缺, 而且具 有操作简 便 、 无 创无 痛的特点 , 给 患者带来 了
l 5年 第 5期
是 以彩色多普勒探查患者腹部主动脉分支的骼血管 沿骼血管进 行纵切加压 , 找到骼 血 管前方输 尿管的横断管腔进行超声探查 , 以输 尿管纵切 位上下扫 查发现输 尿管 中断是 否有结 石。
2结果
5 5名尿路结石患者接受超声检查 。二维超 声检出结石 4 2 例, 检 出率 为 7 6 . 3 %, 结 石最 大直径为 2 . 2 x 1 . 5 e m, 最小为 0 . 2 x 0 . 2 e a。患 者伴有不 同程度 的肾盂积水 , r 积水 深 度为 1 . 0 — 3 . 0 e m 。另外 1 0例为尿路中段结石 , 二维超声未见结 石情况 , 采用多普勒 超 声检查可 见其 中4例伴随肾盂结石 , 深度 为 1 . 0 e a 左右 。多普勒 超声检 出尿路 结石 5 r 2 例, 检出率为 9 4 . 5 % 。此外有 3例尿路结石是隐藏在肾蜜内 , 没有检 出。 3讨论 采用超声诊断尿路结石是常见方 式。二维超 声对于尿 路结石 的诊断有 一定效果 , 尤其擅 长第一处 狭窄部位 的结石诊断 , 很 少有漏诊 、 误诊的情 况出现。不过在 进行 输尿 管终端结石检测 , 或者遇到肠气干扰 、 身材肥胖 、 结石 比较 微小的情况则 可能 出现误 诊. 漏诊 _ 4 J 。因此 在临床上有时候发现患者 的结石 情况未被检 出, 多与此 类因素 有关。应 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 , 声像图显示 结石部位后方 出现五彩彗星尾 征, 是结石 部位 尿 流多普勒效应 的显著特征 , 对于诊 断尿路 结石有很好 的效果 。 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的时候 , 尿路结石部 位可 出现彩色彗 星尾征 , 它是在无
骨创伤治疗仪对创伤性骨折的辅助治疗效果研究

骨创伤治疗仪对创伤性骨折的辅助治疗效果研究目的分析骨创伤治疗仪对创伤性骨折的辅助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以及对照组53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采用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1例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患者13例治愈、14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47/53)。
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骨创伤治疗仪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骨折情况,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创伤性骨折;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效果;分析骨科中创伤性骨折情况尤为常见[1],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此类患者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其症状,若是对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2]。
我院采用骨创伤治疗仪对53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以及对照组53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采用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
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56.3±20.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58.3±17.2)岁。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MRI以及CT确诊为创伤性骨折患者。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首先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复位固定,病情严重的患者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创伤治疗仪治疗骨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摘要:
骨创伤治疗仪采用旋转干扰电场及骨的压电效应理论,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按最优化方式设置多组治疗模式,由电脑自动控制,其治疗深入患处深部,在骨伤处产生有效的治疗愈合电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成骨能力,加速胶原合成钙盐沉积,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我科采用xy—k—gs—ⅲ型电脑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骨折病人,收到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骨创伤治疗仪疗效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43-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骨科治疗,并符合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6例,男性190例,女性66例,其中年龄在23-50岁156例,51岁-69
岁的91例,70岁以上9例;治疗组256例,男性184例,女性81例,其中年龄23-50岁158例,51-69岁的92例,70岁以上的15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各组病人均先行复位、固定、内外固定不限。
观察组采用钙,vitd3,伤科接骨片等药物治疗,同时联合xy—k —gs—ⅲ型电脑骨创伤治疗仪进行治疗,一个疗程12次,每天一
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采用内生电流i、e模式,电流强度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度,对照组同时进行传统的钙,vitd3,伤科接骨片等药物治疗。
1.2.2疗效评定标准。
骨痂生长评定标准骨痂极少(±);骨痂少量(+);骨痂较多(++);骨痂明显(+++);正常或基本正常组织(++++)。
观察病人骨折局部软组织疼痛,肿胀消失的情况分为5级,明显改善、稍有改善、无变化、恶化。
2结果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患者长期疼痛,行动受限给患者带来较重心理负担。
治疗初期,患者对治疗效果及疗效疑虑。
首先,我们以热情、积极态度耐心与病人交谈,宣传骨折相关知识,同时介绍仪器的性能及特点、有效性,取得病人的信任,使之消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
3.2治疗前护理。
治疗前,应先弄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有无合并症、禁忌症。
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再根据x线检查报告,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强度、频率。
3.3治疗时护理。
嘱咐病人在治疗时,不要随便移动位置。
准确调节差频、强度以及治疗时间,是实施治疗的重要环节,过强易导致不适,过低则疗效不佳;实践中发现,对电流差频、强度的耐受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人体对电流强度的承受能力因人而异,所以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感觉反应,对年老体弱强度应小些。
3.4治疗后护理。
由于接受治疗者都是受到重创的骨折患者,因此在治疗结束后,应主动帮患者采取合适的卧位,并对其疗效做出评估,根据效果,调整、选择多种组合方式。
告知患者,治疗应坚持持续,避免间断;指导患者平时应注意钙剂的补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加强功能锻炼。
4讨论
4.1突发性的骨折不仅给患者在生活上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身心也受到极大的痛苦。
传统的药物治疗和手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病程较长,愈合较慢,因此探索安全方便的电刺激治疗方式成为近年非常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之一。
1966年,freideoberg和brightion发现了正常有生命的骨髓具有特定的生物电,并发现骨折后整个骨干是负电位,且以骨折处最强。
之后,人们从基础和临床上做了大量研究,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电磁刺激骨折愈合成为一门新兴的治疗学,并使此方法从实验研究投入到临床应用。
4.2陈履平等认为,电刺激使骨折周围肌肉软组织产生固定频率的收缩,从而使骨折端产生振动,这种频率的脉冲电刺激能促进骨折愈合。
商成等则认为弱电场影响钙离子通道的开合及细胞核上蛋白质的分布。
近年来新研究表明电刺激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这已被人们反公认。
xy—k—gs—ⅲ型电脑骨创伤治疗仪正是基于以上原理,采用国际最新的旋转干扰电流形式,作用于骨折端,从而促进骨折愈合的。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患者症状改善有效率达96.23%,具有显著疗效。
临床应用证明,xy—k—gs—ⅲ型电脑骨创伤治疗
仪具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且对软组织损伤的恢复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小结
骨创伤治疗仪是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如何针对个体差异、年龄以及对电刺激的耐受力,而正确选择治疗的强度、频率、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正确掌握才能在治疗中取得预期效果,以改善广大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