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 力 弹力(导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设计:8.1力 弹力(无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设计:8.1力 弹力(无答案)

力弹力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产生,通过观察知道弹力和弹力产生的原因。

2.认识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预习过程】1.物体的改变叫做形变。

2.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

生活中所说的、都属于弹力。

3.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

【学习过程】一.力是什么?1.人可以产生力使物体运动、拉长、弯曲等。

那么其他物体能否产生同样的效果呢?举例子说明;受力的物体与没有受力的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

2.如果要产生力,至少要涉及到几个物体?;你能找到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例子吗?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会涉及到个物体,一个是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是的物体,叫物体。

小结:1、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对物体的作用来代替。

2、物理学中,把的作用称为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

(选填“保持不变”或”发生改变”)3、产生力的两个物体分别称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性形变用力拉橡皮筋、压气球、拉弹簧,观察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改变?;通过观察实验的现象,总结什么叫做物体的弹性形变。

1、物体的和的改变,叫做形变;2、叫做弹性形变。

三.弹力用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大家都看过跳水比赛,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什么变化?;跳板被运动员压弯后弹起,运动员会怎样?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小结:1、物体发生时,会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2、、都属于弹力。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产生弹力?四.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1)图8-3,用手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

(大或小)(2)图8-4,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

(大或小)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

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跟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利用一个铁架台、一根弹簧、一把直尺和若干个相同的钩码来做实验,设计的实验表格实验序号 1 2 3 4 5钩码产生的拉力弹簧长度L/cm弹簧伸长△L/cm(1)完成上面表格,并用描点法画出力与弹簧长度及弹簧伸长长度图。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 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4. 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点上。

5. 弹力的作用:弹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使物体产生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弹簧被拉伸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弹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弹力的好奇心。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讲解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 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5. 讲解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点上。

6. 讲解弹力的作用:弹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使物体产生运动。

7.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

8.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大小,并分析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1. 大小与形变量有关2.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3. 作用点在形变点上弹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产生运动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大小,并分析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导学案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测量物体的弹力二、教学目标1.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掌握测量弹力的方法,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弹力。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测量方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误差分析,测量物体弹力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木板、泡沫塑料等。

学具:笔记本电脑、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弹簧制作一个小玩具,让学生观察玩具在拉伸或压缩弹簧时,弹簧的形变情况,引发学生对弹簧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物体的弹力的方法。

3.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弹簧在不同拉伸或压缩长度下的弹力大小,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并记录数据。

4.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误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5.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让学生了解重力和弹力的关系。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并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误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弹力概念: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产生条件:物体形变,且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测量方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量程:弹簧测力计所能测量的最大弹力。

2.分度值:弹簧测力计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弹力差。

3.校零:在使用前将指针调到零位。

4.测量: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取弹力大小。

七、作业设计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并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误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8.1力弹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8.1力弹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弹力的产生和方向,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和方向。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方向、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弹力的产生原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钩码、细线、木板。

学具:笔记本、尺子、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原状的过程,感受弹力的存在。

3. 弹力的产生和方向: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即物体发生形变时,内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产生弹力。

同时,引导学生知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讲解读数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力的大小测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加深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力弹力概念:物体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而对迫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

产生:物体发生形变时,内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课本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答案:课本的重力约为2N。

2. 题目: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并记录弹簧的形变程度,思考弹力的产生和方向。

答案:弹簧的形变程度与施加的力成正比,弹力的方向与施力方向相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弹力的存在,然后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和方向,教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导学案




活动二:形变和弹力
1.观察图8-2,总结:
(1)叫形变;
(2)叫弹性形变。
2.叫弹力,、都属于弹力。
活动三: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1.动手做图8-3、8-4实验,并总结:
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大/小);
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得越(长/短)。
2.结论: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物体的形变就。
(1)了解;
(2)观察;
(3校零:;
(4)测量时,要;观察时,视线必
活动六:观察书本47页图:叫弹性势能。
活动七:根据“WWW”第一题要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1.称为力,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
2.,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
3.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是,它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拉力越大,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主要是由、、和组成.
10.下列物体不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A.钟表内被旋紧的发条B.被压弯的竹竿C.橡皮筋D.被拉弯的弓
11.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被测量力的大小应在测力计的范围内
B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
C测量力时,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D使用前应拉挂钩来回活动几次




得用弹簧测力计测重物对弹簧测计的拉力,它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N。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得出物体对弹簧称
的拉力为N。
8.提起下列哪一个物体,大约要用1N力的是()
A.一桶水B.一只苹果C.一只鸡蛋D.一块橡皮
9.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观察和。使用时先要调节测力计的示数为。测量时要使拉力的方向与弹簧的伸长方向。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一、力 弹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一、力 弹力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以及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对象和作用方式,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

5. 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6. 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掌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导学案、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弹簧被压缩后能弹回原状,橡皮筋被拉伸后能恢复原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弹力。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通过PPT和黑板,配合粉笔书写,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弹力相关的例题,如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弹性系数等,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的。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物体产生的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力弹力【导学目标】:一、初步成立力的概念,明白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二、通过动手实验,明白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3、通过探讨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熟悉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利用方式;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4、通过观察,明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重点】力的概念、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利用。

【难点】力的概念、理解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教具】弹簧、钩码(若干)、橡皮筋、橡皮泥、充气的气球、塑料直尺等。

【课前导学】:请同窗们注意观察身旁的现象,有哪些动作与力有关的,记下来:(有条件的可动手做一做)【课堂活动】:学生活动一:体验力的作用(所用器材:弹簧、气球、塑料尺、橡皮泥、橡皮筋等)利用手中的器材,动一动手,你以为哪些操作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并将其写下来:一、在手压气球时,手对气球有力的作用;二、;你可否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物体对物体也能够产生力的作用?小结:力是,发生力的作历时必然涉及个物体。

上面你举的实例中,哪个是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学生活动二:探讨弹性(所用器材:弹簧、气球、塑料尺、橡皮泥、橡皮筋等)一、利用手中器材,物体在受到力的进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转变?用手压弹簧与压橡皮泥,松手后它们的形状恢复相同吗?(先动手做一做,再小结一下)小结:⑴叫形变。

⑵称为弹性形变。

二、在压气球、压弹簧、拉橡皮筋时,你的手有何感觉?例如:手压弹簧时,弹簧也在推我的手;。

小结:⑴叫做弹力。

⑵咱们日常生活中的、等都是弹力。

学生活动三:探讨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所用器材:塑料尺、弹簧、橡皮筋等)一、对塑料尺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塑料尺的形变。

二、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或橡皮筋,观察形变大小。

小组交流小结。

学生活动四:观察弹簧测力计(所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等)一、自学讲义活动P46,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弹簧测力计的利用方式⑴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8.1力弹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8.1力弹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第8章第1节,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以及弹力的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作用效果。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判断、弹力作用效果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讲解:分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弹力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橡皮筋、弹簧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以及作用效果。

7. 布置作业:(1)请解释力的概念,并说明力的作用特点。

(2)请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作用效果。

(3)请分析生活中一个弹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弹力的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请解释力的概念,并说明力的作用特点。

答案: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2. 题目二:请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作用效果。

答案: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一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时,给挂钩施力的示数为8N,若把弹簧测力计拿下来,用两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时,每只手用力8N,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实验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做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关系的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弹簧长度/cm
4、某一弹簧不挂物体时,长度为12cm,受2N的拉力时,长度为14cm,此时弹簧伸长了_________。若受6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_________,此时弹簧长度为_______
速记背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接触的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练习使用弹簧秤测自己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五、学生活动5:认识弹性势能
自学课本生活、物理、生活认识弹性势能
得出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这种能量叫做。
学生练习:举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性能。
环节三:“练”——巩固反馈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____________________叫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_叫受力物体.
分别举出日常生活中推、拉、举、压的例子,并写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如:推土机推土,推土机是施力物体土是受力物体。
例:推,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例:拉,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二、学生活动2:了解形变和弹力
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揉纸团、压橡皮泥等的活动中,你会看到它们的
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教学过程
“学---思---练”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
压弹簧、拉弹簧、压气球,利用手边的器材做推、拉、举、挤、揉、压等游戏,感知力的作用。
在手压气球中,手对气球有的作用;手拉弹簧中,对有的作用。
环节一:“学”——自主学习
提纲或点评预习
1.物体的改变叫做形变。
2.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生活中所说的、都属于弹力。
内化质疑(小组合作)
实验:1、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
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
结论: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物体的形变就。
由此,我们想到要想测量力的大小可以转化为测物体的形变大小。
信息快递: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课题
8.1力弹力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秤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力的单位。
四、力的测量
学生活动4: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刻度盘、指针、弹簧、秤钩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
(2)校零: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刻度处,若不在应。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
(4)观察时,视线必须。
发生了改变,分别松开手后,你又看到有的,像
等,有的,像。
形变:物体或的改变。
弹性形变:撤去外力,能够的形变
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观察演示实验:将乒乓球用力压在弹簧上和橡皮泥上,观察松手后的现象.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等都是弹力。
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更大些?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若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上安装一挂钩,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悬挂,对新安的挂钩上施加5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大于5N
B.等于5N
C.小于5N
D.不能确定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环节二:“思 Nhomakorabea——乐学精思
精讲助思
课本图8—1中的推、拉、举、压分别是的作用形式。
(思考:只有人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吗?)钩码拉弹簧时,钩码对弹簧有的作用。
总结: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涉及______个物体。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10
14.30
15.60
16.20
(1)根据实验数据,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多大的弹簧测力计?理由是什么?
(2)当悬挂某物体时,弹簧长度为8.5cm,问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多少?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5)弹力产生的条件是: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6)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7)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当堂练
5、某弹簧测力计的端头部分失去了弹性,如果截去失去弹性的部分又使指针对准“0”刻线,当用它测某个物体的物重时,指针对准了3N的位置,则物体的实际重将________3N。(填“大于、小于、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