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六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六篇)【篇一】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成语】:风吹草动【拼音】:fēng chuī cǎo dòng【解释】:风稍一吹,草就摇晃。
比喻微小的变动。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楚平王杀了大臣伍奢,又追捕伍奢的第二个儿子伍员。
伍员得到凶讯立即乔装改扮,直奔昭关,准备到吴国去。
不过,昭关已有重兵把守,伍员出不了关。
伍员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巧遇父亲的好朋友东皋公。
伍员在东皋公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夜间熬得须发全白。
后来,伍员在东皋公的协助下,终于被他混出关去。
伍员逃到一条大河边,他怕追兵赶来,就隐藏在芦苇丛中。
过了一会,他见一只渔船溯水而来,急忙叫道:渔夫,渔夫,快快渡我!渔翁见他气度不凡,就问他的真实姓名,伍员照实说了。
渔翁很同情他,不但帮他渡过大河,还拿来麦饭、鱼羹给他吃。
唐代有人写成《伍子胥变文》,用风吹草动,即便藏形来形容他逃亡时的情景。
成语风吹草动,风稍微一吹,草就摇晃起来。
比喻一点点动静,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篇二】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成语】:飞黄腾达【拼音】:fēi huáng téng dá【解释】: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
形容骏马奔腾飞驰。
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成语故事】:唐朝文学家韩愈为勉励自己儿子韩符好好读书,写了首题为《符读书城南》的诗。
诗中写道:有两个邻居男孩容貌相像,又都灵巧可爱。
因为一个好学,一个不爱读书,逐步就分出高低了。
到二十来岁时,他们的区别就如清水沟和污水渠一样明显;当三十而立时,一个就像龙,在官场上飞黄腾踏(如神马飞腾直上),连连升迁。
而另一个还像癞蛤蟆一样在地上爬。
飞黄腾踏现写为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
腾达:飞地上升。
飞黄腾达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篇三】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成语】:奋不顾身【拼音】:fèn bù gù shēn【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1、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
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傻子想到南方的楚国去游玩。
刚开始,他的亲人都不准他去,怕他被别人骗了。
后来看他主意已定,实在没法劝阻,只好让他出发了。
没过几天,这个傻子就把方向弄反了。
到南方去,就应该朝南方驾车,可这个傻子却将车子朝着北方赶。
这时,有个认识他的好心人看到了,就跟他打招呼:“你到哪儿去?”“我要到楚国去玩。
”傻子答道。
“楚国在南方,你怎么把马车往北赶呀?”“不要紧,我的马非常好,跑得快,肯定能跑到的。
”“好马也没有用呀,你的方向不对,什么时候能跑到呢?”“没关系,我带的钱很多,我的路费多得花不完,我能跑到的。
”傻子自信地拍了拍他的腰包说。
“钱再多也没用,你的方向错了,一定跑不到楚国的。
”好心人又提醒他说。
“你放心吧,我的车夫是个好车夫,他赶车很快,我会赶到楚国的。
”傻子笑着答道。
那个好心人见他太糊涂了,实在劝不住,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看着他的马车越走越远。
【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惊弓之鸟: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
”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
三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

三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小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小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小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篇一:推心置腹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
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
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
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
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
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
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
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小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篇二:得意忘形阮籍,又名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位着名诗人。
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死了。
虽然家境清苦,但他勤学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着名的诗人。
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
如:在非常着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
小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 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的相马师,所以⼈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
有⼀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亮,看见⼀匹千⾥马;但是这匹马却被⼈当成劣马,⽤来拉车。
伯乐觉得⼗分的痛⼼,不禁泪如⾬下。
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吐⽩沫,连连嘶叫起来。
伯乐有⼀个朋友名叫⽅九皋,也很会相马。
有⼀次,他找来了⼀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的雌马。
秦穆公牵来⼀看,却是⼀匹栗⾊的雄马,不禁⼤失所望。
事后,穆公对伯乐说:「⽅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不重外形。
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的马。
⼈们常把具有赏识⼈才的眼⼒的⼈⽐做伯乐,⽽把有⽤的⼈才⽐做千⾥马,这就是伯乐相马的故事。
【篇⼆】⼩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 ⼤逆不道: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
有—天项⽻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雌雄。
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
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
这是你第⼀条罪状。
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称上将军,这是你第⼆条罪状。
你违抗怀王命令,擅⾃劫持各诸侯的兵马⼈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接着,刘邦⼜揭露项⽻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婴,活埋⼆⼗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
在讲到第⼗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杀死君王,⼜杀害已经投降的⼈,为政不平,对订⽴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的叛逆。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篇一】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以卵击石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
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
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
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篇二】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门庭若市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浚“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
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
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
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

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1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
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
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
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
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
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2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
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1.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摇头摆尾:有一对表兄弟相处感情很好, 表兄叫临济, 表弟叫元安, 两人年龄只相差一岁, 是很要好的朋友。
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 临济遇事冷静, 不爱虚夸张扬, 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 喜欢表现自己, 性格外向、轻率。
这一天, 元安到临济家做客, 临济设酒席款待他。
表兄弟两个边喝边聊, 兴致很高。
不知不觉, 酒至半酣, 元安十分得意地对临济说: “表兄,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你一定会替小弟高兴的。
”临济关切地问:“表弟有什么喜事, 快说来愚兄听听。
”元安说:“小弟前日已得县令赏赐, 就要被提升了。
”看着元安那副高兴忘形的样子, 临济并没有一丝笑意, 也没有一句表示祝贺或恭维的话。
元安原本以为会得到表兄的赞赏, 可是临济的表现却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 元安这才想起应该回家了。
他起身告辞时, 临济却一把拉住他, 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小弟, 听我告诉你一件事吧。
有一条赤尾鲤鱼, 样子十分好看, 它自己也甚是得意。
这一天, 鲤鱼摇着头, 摆着红色的尾鳍, 向着南方游去了。
可是它这一去, 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会游到那儿。
如果游到宽阔的河里, 那还算幸运;如果是游到了别人家腌鱼肉的缸里, 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吗?”临济一番话, 元安立刻深感惭愧, 自觉不如临济。
2.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无过之过:晏子是齐国宰相, 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 为官三年, 从没做过什么错事, 可是有一天, 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
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 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 于是, 他们劝阻晏子。
有的说: “高缭侍奉先生三年, 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 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
”有的说: “按常理, 高缭做满三年, 又没有过错, 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 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 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 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 要用斧子来削, 用刨子来刨, 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
1、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
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傻子想到南方的楚国去游玩。
刚开始,他的亲人都不准他去,怕他被别人骗了。
后来看他主意已定,实在没法劝阻,只好让他出发了。
没过几天,这个傻子就把方向弄反了。
到南方去,就应该朝南方驾车,可这个傻子却将车子朝着北方赶。
这时,有个认识他的好心人看到了,就跟他打招呼:
“你到哪儿去?”
“我要到楚国去玩。
”傻子答道。
“楚国在南方,你怎么把马车往北赶呀?”
“不要紧,我的马非常好,跑得快,肯定能跑到的。
”
“好马也没有用呀,你的方向不对,什么时候能跑到呢?”
“没关系,我带的钱很多,我的路费多得花不完,我能跑到的。
”傻子自信地拍了拍他的腰包说。
“钱再多也没用,你的方向错了,一定跑不到楚国的。
”好心人又提醒他说。
“你放心吧,我的车夫是个好车夫,他赶车很快,我会赶到楚国的。
”傻子笑着答道。
那个好心人见他太糊涂了,实在劝不住,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看着他的马车越走越远。
【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惊弓之鸟: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
”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
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
“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么知道它有隐伤?”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
【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3、叶公好龙: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
天上的真龙得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
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意思】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4、画龙点睛: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
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
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
张僧繇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
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
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去游览,他兴趣来了,就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
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
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认为他是个疯子。
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
于是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上关键的一两笔)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意思】这则故事原来是说南北朝著名的画家张僧繇绘画技艺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词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5、女娲补天: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
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
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
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
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
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
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
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
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
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为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
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
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6、夸父追日: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
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
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
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
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
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
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
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
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
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
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
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
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
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
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
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
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
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
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
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
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
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
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
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7、盘古开天:传说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和地并不分开,四处一片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里。
经过了18000年,这个神通广大、力大无穷的盘古突然醒来了。
他什么也看不见,一气之下,抓来一把大板斧,朝前用力一挥,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鸡蛋”破裂开了……于是,轻而清的东西飘浮上升,慢慢形成了天空,重而浑浊的东西逐渐下沉凝结,最后变成了大地。
盘古怕它们再合拢来,用脚踩着大地,头顶着天空,站在当中。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一直撑在那里。
直到后来,天地的构造已巩固时,盘古终于倒下死去了。
临死前,盘古把他呼出的气体作风和云彩,把声音变成雷电,把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子化作闪闪发亮的星星。
他的四肢五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化作江河,肌肉变成田土。
就连那身上的汗毛也都变成草木,使大地披上了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