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三年级寓言故事成语大全_寓言故事

三年级寓言故事成语大全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那么有关三年级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寓言故事成语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三年级寓言故事成语篇一:改过自新汉朝初年,有个名医叫淳于意,作过齐国都城粮仓的长官,又称太仓公,从小就喜欢钻研医术。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阳庆拜师医术。
这时阳庆已七十多岁,就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给了他,并传授给他黄帝、扁鹊的脉书,和观察面部不同颜色来诊病的方法,使他预先知道病人的生死,决断疑难病症。
学了三年之后,为人治病,预断死生,多能应验。
他诊治疾病和决断生死的能力深受患者好评。
有一次,一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
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几天死了。
大商人仗势向官府状告淳于意医错了病。
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汉文帝初期的刑罚,刺面削鼻,剜膝砍脚)。
根据刑律罪状,要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她们都跟在后面哭泣。
淳于意又急又恼,大声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紧要关头就没有可用的人!”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感伤。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去长安,家里人再三劝阻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当朝皇帝是开创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
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
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
这会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
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
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
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奏章,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
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才是。
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
小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 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的相马师,所以⼈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
有⼀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亮,看见⼀匹千⾥马;但是这匹马却被⼈当成劣马,⽤来拉车。
伯乐觉得⼗分的痛⼼,不禁泪如⾬下。
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吐⽩沫,连连嘶叫起来。
伯乐有⼀个朋友名叫⽅九皋,也很会相马。
有⼀次,他找来了⼀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的雌马。
秦穆公牵来⼀看,却是⼀匹栗⾊的雄马,不禁⼤失所望。
事后,穆公对伯乐说:「⽅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不重外形。
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的马。
⼈们常把具有赏识⼈才的眼⼒的⼈⽐做伯乐,⽽把有⽤的⼈才⽐做千⾥马,这就是伯乐相马的故事。
【篇⼆】⼩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 ⼤逆不道: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
有—天项⽻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雌雄。
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
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
这是你第⼀条罪状。
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称上将军,这是你第⼆条罪状。
你违抗怀王命令,擅⾃劫持各诸侯的兵马⼈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接着,刘邦⼜揭露项⽻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婴,活埋⼆⼗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
在讲到第⼗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杀死君王,⼜杀害已经投降的⼈,为政不平,对订⽴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的叛逆。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篇一】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以卵击石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
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
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
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篇二】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门庭若市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浚“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
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
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
小学三年级神话成语故事5篇

学校三班级神话成语故事5篇【篇一】学校三班级神话成语故事【成语】:开天辟地【说明】:古代神话传奇:盘古氏开拓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方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成语故事】:神话中传奇,世上最早时,天地浑然一体。
世界像个鸡蛋,天地的开创人盘古就在蛋里。
一万八千年后,盘古从蛋里走出来。
蛋里淡淡的烟云冉冉上升,变成青天。
混浊的沉渣渐渐凝集,变成大地。
天地近在咫尺。
盘古弯曲着背把天地撑开。
盘古顶开立地一万八千年,到底把天撑高。
天地再也不会合在一起,盘古才安定死去。
他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
他留下的声音,变成雷霆。
他的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
盘古开创了世界。
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
【篇二】学校三班级神话成语故事【成语】:八仙过海【说明】: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
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
后以比方各自拿出本事或方法,相互竞赛。
【成语故事】:传奇吕洞宾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的蟠桃会,途经东海,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
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八仙过海依据这个传奇而来。
八仙过海比方各自有一套方法或本事去完成任务。
【篇三】学校三班级神话成语故事【成语】:屠龙之技【说明】:屠:宰杀。
宰杀蛟龙的技能。
比方技术虽高,但无有用。
【成语故事】:有个人叫朱��漫,他想学一种稀奇的本事,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向他学宰龙的本事。
朱��漫在支离益那儿学了三年,家产都花光了,才把宰龙的本事学到了手。
可是天下原来没有龙,他到哪儿去施展他那绝妙的本事呢?“屠龙之技”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比方毫不有用的所谓不平凡的本事。
“屠”是“宰杀”,“技”是“技巧”,“本事”。
经典成语故事三年级

经典成语故事三年级成语故事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它以简洁的词语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特殊的语句,基本上只有四个字,但它的内涵可不简单。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成语故事三年级,欢迎查阅。
经典成语故事三年级1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
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
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
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
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
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
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汽,杀敌报国。
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
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
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
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
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搞赏三军。
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
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

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1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
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
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
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
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
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2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
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1.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摇头摆尾:有一对表兄弟相处感情很好, 表兄叫临济, 表弟叫元安, 两人年龄只相差一岁, 是很要好的朋友。
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 临济遇事冷静, 不爱虚夸张扬, 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 喜欢表现自己, 性格外向、轻率。
这一天, 元安到临济家做客, 临济设酒席款待他。
表兄弟两个边喝边聊, 兴致很高。
不知不觉, 酒至半酣, 元安十分得意地对临济说: “表兄,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你一定会替小弟高兴的。
”临济关切地问:“表弟有什么喜事, 快说来愚兄听听。
”元安说:“小弟前日已得县令赏赐, 就要被提升了。
”看着元安那副高兴忘形的样子, 临济并没有一丝笑意, 也没有一句表示祝贺或恭维的话。
元安原本以为会得到表兄的赞赏, 可是临济的表现却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 元安这才想起应该回家了。
他起身告辞时, 临济却一把拉住他, 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小弟, 听我告诉你一件事吧。
有一条赤尾鲤鱼, 样子十分好看, 它自己也甚是得意。
这一天, 鲤鱼摇着头, 摆着红色的尾鳍, 向着南方游去了。
可是它这一去, 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会游到那儿。
如果游到宽阔的河里, 那还算幸运;如果是游到了别人家腌鱼肉的缸里, 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吗?”临济一番话, 元安立刻深感惭愧, 自觉不如临济。
2.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无过之过:晏子是齐国宰相, 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 为官三年, 从没做过什么错事, 可是有一天, 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
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 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 于是, 他们劝阻晏子。
有的说: “高缭侍奉先生三年, 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 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
”有的说: “按常理, 高缭做满三年, 又没有过错, 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 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 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 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 要用斧子来削, 用刨子来刨, 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
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五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五篇)【篇一】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三迁之教的故事:【成语】:三迁之教【拼音】:sānqiānzhījiào【解释】: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成语故事】:孟子名珂,是我国战国时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孟母是个很有教养的妇女,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出滨、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
于是,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哭啼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
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没有出息,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城里没有墓地,孟子再也没有玩埋死人游戏的环境了。
于是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
开始,孟子还能静下心来读书,但日子久了,他的心思又定不下来。
原来他家处于闹市,打铁声、杀猪声、喊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
接着,他又和小伙伴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在这个地方居住,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
学宫那里的环境果然不一样,经常书声琅琅,一派读书气氛,孟子果然安下心来读书。
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即周代传下来的有关祭祀、朝神等的礼仪)的,回到家里,竞也模仿起来。
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不禁板起了脸。
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顿时眉开眼笑。
不久,她将孟子送进了学宫,系统地学习《诗经》、《尚书》,长进很快。
后来。
孟子终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名儒。
【篇二】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义不容辞的故事:【成语】:义不容辞【拼音】:yìbùróngcí【解释】:容:允许;辞:推托。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30万大军直取江南。
东吴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
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
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
深厚,不但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
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
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
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
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
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篇二】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越人与狗:
越国有一个人出外经商,在返家途中遇见一条狗。
这条狗跑到越
人面前,摇首摆尾地对越人说着人话:“我很擅长捕猎野物,只要你
对我好,我愿意将猎获的东西与你平分。
”
越人见有这等找上门来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高兴地把
狗带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着很好的待遇。
每天,狗吃着用精米做的饭和肥
肉做的菜,越人用款待客人的礼节款待这条狗,指望狗将来会好好回
报自己。
不过这狗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受到越人这般优待不但不存感
激回报之意,反而日益傲慢骄横起来,每次捕猎到野兽,都是全由自
己独吞,把越人忘在一边。
于是有邻人讥笑越人说:“你供给那狗好吃好喝,客气得不得了,可它眼里根本没有你,它猎获的野物,从没你的份,你还要这狗干嘛?”
越人一听,醒悟过来,也很生狗的气。
于是待狗捕猎到野兽,就
跟狗平分兽肉,并且每次都给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终于翻了脸,它不愿越人分享它的猎物。
一天,它突然扑到
越人身上,咬住他的脑袋,撕断了他的脖子和双腿,然后便离开越人
的家跑走了。
越人不能识破这条凶残贪婪的狗的真面目,开始还一味娇宠它,
终至这条恶狗翻脸不认人。
越人招进强盗,自食恶果的教训是深刻的。
【篇三】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乘人之危: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
守的主要属官——长史。
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
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
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
但是,梁鹄的属官苏
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鸽
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
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
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
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
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
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
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篇四】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濮水垂钓:
庄子在河南濮水悠闲地垂钓。
楚威王闻讯后,认为庄子到了自己的国境内,真是机会难得,于是速派两位官员赶赴濮水。
来者向庄子传达了楚威王的旨意,邀请庄子进宫,愿将楚国的治理大业拜托给庄子。
庄子手持钓竿听毕楚王的意图后,头也不回,他眼望着水面沉思片刻,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有三千年。
楚王将它的骨甲装在竹箱里,蒙上罩中,珍藏在太庙的明堂之上供奉。
请问:对这只神龟来讲,它是愿意死去遗下骨甲以显示珍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哪怕是在泥塘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来使听完庄子的一番发问,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选择活着,宁愿在泥塘生存。
”
庄子见他们回答肯定,回过头悠然地告诉两位官员:“有劳两位大夫,请回禀楚王吧,我选择活着!”
这篇寓言表现了庄子的人格高洁,不为徒有其表的名声、权势而放弃生命自由。
人生最可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可贵的是自由。
【篇五】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百尺竿头: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
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
法堂内除了大师的。
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相关佛教的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
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
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
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