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

三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篇一】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以卵击石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
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
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
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篇二】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门庭若市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浚“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
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
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
三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

三年级的50个成语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成语是一种常用的汉语表达方式,它能够通过简洁而有力的形式,传达出丰富的含义和深刻的思想。
因此,学习成语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语言,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三年级孩子们喜闻乐见的50个成语故事。
1. 画蛇添足:从前,有个画家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画了一幅美丽的蛇,但他不满足,又在蛇身上增加了四只脚。
结果,这幅画完全不合理,丧失了原来的美感。
2. 杯弓蛇影:小明去野外游玩时,看到一条蛇。
当他回到家后,他的家里竟然出现了一个蛇的黑影。
事实上,那只蛇只是杯子的倒影,小明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3. 守株待兔:有个农民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感到非常庆幸,便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次运气过来。
可惜,他没有理解到,自己的运气这是偶然的,不可能再次发生。
4. 画龙点睛:在一幅画上,画家只画了一条龙身体,没有画龙的眼睛。
后来,一位老师在画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颜色,画的龙突然栩栩如生,非常生动。
5. 对牛弹琴:阿强有时候喜欢对着放牛的牛儿弹琴,但是牛儿对此毫不在意,阿强竟然对牛儿抱有幻想。
这也许像在对牛弹琴,毫无实际意义。
6. 虎头蛇尾:小红在写作文时,总是开头写得很好,但是结尾总是草草了事,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心思。
7. 掩耳盗铃:小明不喜欢学习,每次考试前都会用耳塞来“掩耳”以求安静。
然而,尽管他不听老师的教导,考试成绩依然不好。
8. 马耳东风:小娟不喜欢听别人的忠告,无论别人说什么她都像马一样决不接受。
9. 一箭双雕:小燕同时在学校担任体育委员和文艺委员,每次她都能同时完成两个职位的工作。
10. 背水一战:小明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毫不退缩,并决心全力以赴地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11. 亡羊补牢:小明丢了一只羊,他不仅找回了羊,还对羊棚进行了修补,避免了再次丢羊。
12. 杀鸡取卵:张伟不懂得节制,为了一点小利益,他把鸡杀了,结果失去了得到更多的蛋的机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成语故事的讲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成语故事的讲解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成语故事》是讲述一些常用
的成语故事,也是引导孩子们学会从生活中发掘出智慧的珍珠,并懂
得运用它。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有趣的成语故事:
一、积劳成疾
故事:古代有个人名叫葛洪,他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甚至晚上都在
灯下读书。
他以为每天都这样终能成功,但他的身体却因此而崩溃了。
寓意:工作很重要,但要注意休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二、学富五车
故事:有个叫孟子的学者,他非常勤奋好学,同时他会开五辆大车,
装满了他所学的书。
寓意:勤奋好学,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
三、精益求精
故事:有一个农民在种水稻时,他非常注重细节,多次检查自己的稻
田,终于得到了一大丰收。
寓意: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
四、一落千丈
故事:古代有一个叫李损的天才,他非常自大,最终因为骄傲而失去了一切。
寓意:骄傲自满会导致失去更多。
五、绘声绘色
故事:古代有个名叫管仲的大臣,在向君主汇报时,他会用非常生动的描述来表现他所看到的景象。
寓意: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某件事情,可以让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
通过这些成语故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的意思,同时也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

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成语故事(精选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1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
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
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
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
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
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2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
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那些有趣的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哟!你们知道“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不?这故事可有意思啦!有个燕国的小伙子,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特别好看,就屁颠屁颠地跑去学。
他呀,一会儿学这个人走路的姿势,一会儿学那个人走路的样子,结果呢,不仅没学会人家好看的走法,反而把自己原来怎么走路都给忘了。
只能爬着回去,是不是超级搞笑?这就告诉咱们,可别盲目地模仿别人,丢了自己的特点呀!还有“滥竽充数”,也很有趣哟!齐宣王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却混在里面装样子。
等到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就没法混啦,只好灰溜溜地逃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本事,可混不了长久哟!“掩耳盗铃”也很经典呢!有个小偷,想偷人家的铃铛,又怕铃铛响被人发现。
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
这得多傻呀!咱们可不能像他这样自欺欺人哟!这些成语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咱们从中学到了好多道理呢!以后咱们可得记住,做个有真本事、不盲目模仿、不自欺欺人的好孩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嘿,小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接着来讲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哟!先来说说“自相矛盾”。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矛特别锋利,啥盾都能刺穿;又夸他的盾特别坚固,啥矛都刺不破。
有人就问啦,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咋样?这人就傻眼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可不能前后抵触哟!“刻舟求剑”也很逗。
有个人坐船,剑掉进水里了,他不赶紧下水去找,而是在船上刻个记号,说等船靠岸了按照记号去找剑。
船都走啦,剑可不会跟着走呀!这多笨呐!咱们遇到问题可不能这么死板哟!还有“画蛇添足”。
几个人比赛画蛇,有个人先画好了,他觉得还有时间,就给蛇添上了脚。
别人就笑他啦,蛇哪有脚呀!结果他输啦。
这告诉我们,做事情多此一举,反而不好。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1.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摇头摆尾:有一对表兄弟相处感情很好, 表兄叫临济, 表弟叫元安, 两人年龄只相差一岁, 是很要好的朋友。
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 临济遇事冷静, 不爱虚夸张扬, 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 喜欢表现自己, 性格外向、轻率。
这一天, 元安到临济家做客, 临济设酒席款待他。
表兄弟两个边喝边聊, 兴致很高。
不知不觉, 酒至半酣, 元安十分得意地对临济说: “表兄,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你一定会替小弟高兴的。
”临济关切地问:“表弟有什么喜事, 快说来愚兄听听。
”元安说:“小弟前日已得县令赏赐, 就要被提升了。
”看着元安那副高兴忘形的样子, 临济并没有一丝笑意, 也没有一句表示祝贺或恭维的话。
元安原本以为会得到表兄的赞赏, 可是临济的表现却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 元安这才想起应该回家了。
他起身告辞时, 临济却一把拉住他, 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小弟, 听我告诉你一件事吧。
有一条赤尾鲤鱼, 样子十分好看, 它自己也甚是得意。
这一天, 鲤鱼摇着头, 摆着红色的尾鳍, 向着南方游去了。
可是它这一去, 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会游到那儿。
如果游到宽阔的河里, 那还算幸运;如果是游到了别人家腌鱼肉的缸里, 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吗?”临济一番话, 元安立刻深感惭愧, 自觉不如临济。
2.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无过之过:晏子是齐国宰相, 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 为官三年, 从没做过什么错事, 可是有一天, 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
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 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 于是, 他们劝阻晏子。
有的说: “高缭侍奉先生三年, 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 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
”有的说: “按常理, 高缭做满三年, 又没有过错, 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 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 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 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 要用斧子来削, 用刨子来刨, 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
小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篇⼀:推⼼置腹 汉平帝的⼤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的是⾚眉军和绿林军。
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军展开决战,其中⼀个叫刘秀的将领⼗分活跃。
在这⼀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乎全军覆没。
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
皇族刘⽞被尊为天⼦,刘秀因⽴了⼤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个很有城府的⼈,并不⽢⼼让刘⽞做皇帝。
刘秀在黄河以北⼀边与反对刘⽞的零散农民军作战,⼀边扩充⾃⼰的势⼒。
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败⾚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担⼼将来被刘秀消灭。
刘秀看出他们的⼼病,便采取了⼀项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对他们的绝对放⼼。
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刻解除了⼼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的⼼都掏出来了,放在别⼈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分服从。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的原话是:“萧王推⾚⼼置⼈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根据这段历史,将“推⾚⼼置⼈腹中”句概括为“推⼼置腹”的成语。
⼩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篇⼆:得意忘形 阮籍,⼜名嗣宗,陈留尉⽒(今河南尉县)⼈,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位着名诗⼈。
他很⼩的时候⽗亲便死了。
虽然家境清苦,但他勤学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着名的诗⼈。
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但他对执政的司马⽒集团怀有不满,但是⼜不敢明⽩地表⽰⾃⼰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不涉是⾮、明哲保⾝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很渺(miao)小,见识少。
出自《庄子•外篇•秋水》有一天,一只住在废井里的青蛙向一只从海里来的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高兴时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
你看旁边的那些虾、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观赏游玩呢!”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去井里看看。
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
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
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揠苗助长:揠(ya):拔起。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然而禾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往前驶过了,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的方法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狐假虎威:假,借用,依仗。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楚策》。
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天捉到一只狐狸。
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跑,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
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
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
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
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
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鹬蚌相争: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yu pang)
出自《战国策•燕策》。
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
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
死。
’河蚌也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
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出自《韩非子》。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不能回答。
围观的人都笑了起来。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叶公好龙:好,爱好。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
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
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
”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