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东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
江苏省东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不分版本

江苏省东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不分版本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说明:1.本试卷总分160分,总用时150分钟。
2.请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到答卷上,考试结束后,上交答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与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淡雅,才能耐看。
但写文章,却要,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情投意合清澈跌宕起伏 B.志趣相投清新跌宕起伏C.情投意合清新此起彼伏 D.志趣相投清澈此起彼伏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苹果公司不仅为广阔用户提供创新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更重视用户的应用体验,凭借专业精深的技术帮助用户有效使用苹果系列产品。
B.有政协委员提出:当红年轻演员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一个几百人的中型企业。
在全国政协文艺会上,不少委员也针对一些年轻演员收入虚高、艺德差进行了讨论。
C.自韩国乐天集团签署供地协议后,中国商界的抵抗声音愈发强烈,多家超市已将韩国产品甚至全部乐天旗下商品下架。
D.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朝鲜研究网站在对朝鲜东北部丰溪里的核试验场内北边坑道挖掘深度进行推测后认为,如果朝鲜展开第六次核试验,威力可以到达去年9月进行的第五次核试验的至少14倍以上。
3.对以下诗句所用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比喻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夸张C.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赵壹《刺世疾邪赋》〕——夸张D.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班婕妤《怨歌行》〕——比喻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1)我沿着夕阳下的小径散步,_______________,听泉水低低地吟唱。
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017.01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百舸(gě)焦灼(zhuò)蛰伏(zhé)炽烈(zhì)空手而归(kōng)B.愀然(qiǎo)模样(mò)驽马(nú)袅娜(nuò)孽根祸胎(niè)C.缘分(fèn)蓓蕾(lěi)脉脉(mó)毋宁(níng)怯弱不胜(qiè)D.应酬(yìng)晌午(shǎng)数落(shǔ)拓本(tà)沉思冥想(míng)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纷杂的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
A.不绝如缕衣饰消融B.前呼后拥衣服融化C.前呼后拥衣饰消融D.不绝如缕衣服融化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A.从小处说,你们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还创造了新生活;从大处说,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降低了城乡差距。
B.“蓝瘦香菇”这个搞怪词的风行,说明以严肃的态度过正经的生活渐行渐远,而以谐谑的方式面对纷杂的日子已经到来。
C.庭审中,检察关出示相关证据,苏荣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发表了充分的意见。
D.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了21.7%。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其实,保须祭奠古诗,何须凭吊人类童年,连我这代人的儿时记忆也被摧毁了:,,,还有……皆一夜间蒸发了。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
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
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
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
江苏省盐城东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学业质量水平测试(1月)语文 扫描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高中学生学业质量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A项“熨贴”应为“熨帖”、“遣绻”应为“缱绻”;B项应为“震耳欲聋”;C项应为“游弋”的“弋”应读为“yì”)(3分)2.B.(弥望应解释为“满眼”。
)(3分)3.A.(B项,“设身处地”意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
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C项,“不绝如缕”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此处应用“不绝于耳”;D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此处应用“不以为然”) (3分)4.C.(《四世同堂》的体裁是长篇小说。
)(3分)5.D.(理:命数,理数。
)(3分)6.C.(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假设,那么B.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词,表因果,因为C.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D.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3分)7.D.(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④为判断句,③⑦为定语后置句,⑤⑧为宾语前置句) (3分)8.B.(“舞龙灯”是过年时的习俗)(3分)9.C.(①为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②描写元宵节赏花灯的情景③描写的是中秋赏月的情景④描写的是重阳节的习俗) (3分)10. C.(说法绝对,夸大了没有“身世感”的后果。
)(3分)11.A.(用,因为。
)(3分)12.D.(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介词,对于/介词,和、跟;C连词,于是/副词,竟然;D所字结构)(3分)13.(1)他登记并抓捕行凶作恶的人,用若不改变就将极其严厉地追究惩治来告诫他们。
但是,完全用仁爱宽容来治理其他事务。
(得分点:“籍”1分;状语后置,1分;“案治”1分;“一”1分)(2)等到被替代离任,州里的百姓关闭城门挽留他,靠近傍晚时,与百姓争抢着才出了城门。
(得分点:“比”1分,“阖”1分,“薄”1分,“乃”1分。
)14.仁厚,不伤及无辜;不畏权贵;善推贤良,拒绝私托;体恤百姓,赈济流民。
江苏省盐城市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
(荀子《劝学》)(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3)人间如梦,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元嘉草草,______,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6)______,_____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吾师道也,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diaoyudao海域活动。
③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A. 反应无可厚非未雨绸缪B. 反映无可非议防微杜渐C. 反映无可厚非防微杜渐D. 反应无可非议未雨绸缪3.下面句子中,甲、乙、丙、丁画线处是《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拜见的人物,四个人物分别是()①方欲拜见时,早被甲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哭泣。
②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乙。
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子不好,见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③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西让。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丙之位。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④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丁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A. 贾母、贾赦、贾政、王熙凤B. 王夫人、贾赦、贾敬、王熙凤C. 贾母、贾敬、贾政、王熙凤D. 王夫人、贾敬、贾赦、邢夫人4.下列诗句与“雪满山中高士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月临秋水雁空惊B. 江弄琼花散绿纹C. 月明林下美人来D. 汶水云开孤帆远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五个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养老金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
江苏省盐城东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苏省盐城东台市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试题(扫描版)高中学生学量水平高二文答案一、言文字累与运用(30 分)1.(3 分) C.( A “框架”的“框” “kuàng”; B “暮” ; D“舸弥津”。
)2.(3 分) D.( D知:熟知,深知。
)3.( 3 分) A.(形单影只:指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互相慰。
形容人无依无靠,特别孤。
描绘“高楼”不妥。
)4.(3 分) C.(《庄子》庄子及后来学所著。
)5.(3 分) D.(与:交,交往。
)6.( 3分) C.( C乃:副,表一定,就是A.分:介,用;,因。
B.分:往,引申达到,获得;助,提志。
D.分:代;气副,表揣。
)7.(3分) A.( A 前置句,其他被句。
)8.( 3 分)A.( B. 否认不妥,去掉“切忌” 或“不要”;C.句式糅,不可以“目的是了⋯⋯” D.搭配不妥,“解决” 和“吃水”搭配。
)9.(3分) D.10.( 3 分) A. ( 依据判断,依照前两句,判断出⑤ 是第一句;依照“于是志着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承中止了” 判断最后一句是④;④的前一句是②;⑥的前一句是③。
)二、文言文11.( 3 分) B.(治:置)12.( 3 分) B.(“翟公与庄”不是比)13.①仗行侠(于助人);②礼下士(重人材);③ 人廉;④爱好交友。
(1点1分,3点即可)14.( 1)( 3 分)庄任太史,告( 他家的 ) 守人:“客人来了,不高低(都要立刻来),不要客人在外等待。
”(重点:、下、两个无,各占 1 分)1( 2)( 3 分)听到人好的建,就把它介绍皇上,生怕延了。
(重点:善言、、后,各占分)( 3)(3 分)凭庄的良,有客多得以十倍数算,没有状况就相反,何况是一般人呢!(重点:以、十倍、大家,各占 1 分)三、歌(9 分)15.( 1)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乐律和睦( 1 分),既表达了作者愁闷的心情( 1 分),也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1 分)。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这段现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4分)真的,关于记忆,究竟该怎样描述?记忆嘛,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人心眼儿狭隘得芥蒂难容。
记忆没有色彩,(1)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灵苍白、幽暗,又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绚丽、辉煌。
记忆没有标价,它却既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2)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零以下……而你,朋友,去执拗地望着我,那微启着的双唇,似乎就要吐出一句:“记忆究竟是什么?”“记忆嘛,是灰烬。
”有人曾这样说,“它燃烧过可终归要熄灭的。
”“记忆是流水。
”有人也曾这样说,“它奔涌而来,可也总要消逝到地平线之外去。
”“记忆是落花。
”有人还曾这样说,(3)“它喷吐过芳香,焕发过光彩,却总不免无可奈何地随风飘落,同春天永别。
”其实呢,(4)即便是灰烬,也不尽可以化入泥土,去催发新芽吗;即便是流水,到了尽头,不还能解一解远行人的干渴吗;即便是落花,纷纷飘散之间,不恰好透露出果实正在孕育的信息吗……一个献出自己的芳华,也要向人启示“春华秋实”的哲理的人,(5)那枝头硕果就是他赠予耕耘者的甘美的记忆。
(选自韩少华《记忆》)16、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灵苍白、幽暗,又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绚丽、辉煌。
(6分)答:17、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零以下……(4分)答:18、“它喷吐过芳香,焕发过光彩,却总不免无可奈何地随风飘落,同春天永别。
”(5分)答:19、即便是灰烬,也不尽可以化入泥土,去催发新芽吗;即便是流水,到了尽头,不还能解一解远行人的干渴吗;即便是落花纷纷飘散之间,不恰好透露出果实正在孕育的信息吗……(5分)答:20、那枝头硕果就是他赠予耕耘者的甘美的记忆。
(4分)答:参考答案:16、记忆既可以使人悲观失望,也可以使人乐观昂扬,奋发向上。
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每小题3分)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李德顺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
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
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
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
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
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
《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面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熨贴挥斥方遒遣绻.(quǎn)不屈不挠.(nǎo)B.槎桠振耳欲聋彳亍.(chù)按捺.不住(mà)C.苍幽不容置疑游弋.(yè)曝.背谈天(pǜ)D.斑斓毛骨悚然玉墀.(chí)不可估量.(liáng)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跫音:脚踏地的声音。
匀调:匀称、协调。
B.弥望:远远地望。
袅娜:柔美的样子。
C.寒暄:问寒问暖。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D.饿殍:饿死的人。
鳏夫:无妻或丧妻的男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之密切相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郁达夫用清新舒缓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冬天的美景,给读者设身处地....的感受。
C.2016年东台西溪景区“缤纷圣诞”晚会现场,气氛爆棚,观众掌声不绝如缕....。
D.对于今年将诺贝尔文学将颁给美国民谣,摇滚歌手鲍勃·迪伦一事,文化界观点不一,有的人表示认可,有的人却不以为意....。
4.下列各项中对有关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劝学》选自于《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却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作慷慨豪放的诗词,有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国世同堂》《茶馆》,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等。
D.《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案头上有一部《四书衬》,这是一部解释“四书”的书,此处的“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典籍。
5.下列各项中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劝学》)B.意有所及,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始得西山宴游记》)C.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阿房宫赋》)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理:道理)(《六国论》)6.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7.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③蚓无爪牙之利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而今安在哉⑥月出于东山之上⑦客有吹洞箫者⑧句读之不知A.①⑥/②④⑧/③⑤/⑦B.①⑥/②④⑤/③⑦/⑧C.①⑥/②④⑦/③/⑤⑧D.①⑥/②④/③⑦/⑤⑧8.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A.(《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并非单纯的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在与鲨鱼争夺马林鱼的搏斗中圣地亚哥对马林鱼的赞叹便是明证。
B.(边城》)中多有对湘西民俗的展现:青年男女月夜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展现了当地的婚恋习俗;端午节时人们到河边、上吊脚楼看年轻小伙舞龙灯,表现了湘西的生活习俗;对“傩神”的崇拜,表现了湘西人的宗教习俗。
C.(《红楼梦》)中,众人陪贾母看戏时,凤姐开玩笑说一小旦活像一个人,大家看出像黛玉,但谁也不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毫无顾忌地说出谜底。
D.(《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中,最有才华的是黛玉,最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泼辣狠毒的是王熙凤,绘制大观园图的是异春,错嫁中山狼的是迎春,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淑女是薛宝钗,带发修行的是妙玉。
9.下列诗句中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②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③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④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A.①③②④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10.对下面的文字材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了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真正地“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A.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国家历史的联系。
B.一个人应明白自身与自己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历史的的关系。
C.一个没有“身世感”的人无法在世上立足与生存。
D.一个人须在精神、文化和情怀上,做一个有“祖”的人。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4题(18分)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王安石公讳锡,字昌龄。
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
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授镇江军节度推官,短杭州仁和县。
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三年,乃用.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
七年乃用举者召试集贤校理。
坐考锁厅①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
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
先时主者多持者往决于中书,公独视法如何,不往。
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
成都钤辖司奏请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
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
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
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②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
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③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
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
于是贵戚女使有奏谳④,上薄.其罪,付公监决,曰:“此人平恕,可任也。
”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
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
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故杖清贶,杀之灭口。
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
未几,仁宗即寤,罢者皆复,而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
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属.。
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颖、蔡流人。
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
申以手书又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
”公行之自若。
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
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选自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删改)【注】①考锁厅:宋代为有官位的人举行的一种单独考试。
②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
③编敕:法典。
④谳:案件。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用.举者召试集贤校理用:任用B.所过不输.物税输:缴纳C.上薄.其罪,付公监决薄:减轻D.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属.属:通“嘱”,嘱托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治其余一以仁恕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公于.议法多如此赵尝五战于.秦C.乃.悉罢知府、推判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所.活大辟十三人杳不知其所.之也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
(4分)(2)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
(4分)14.孙公为官时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4分)三、诗歌鉴赏(10分)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宴左氏庄[注]杜甫风林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据杜甫《壮游》诗所记,该诗是作者青年时期游齐赵时所写,之前诗人曾在吴越一带游历。
(1)分别概括一二两联和三四两联的内容。
(4分)(2)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名句。
(10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2)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说》(4),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5)鼎铛玉石,,,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6),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7)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此中有真意,。
(《饮酒·其五》)(9)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理发的筱敏①他的装备是一只方凳和一只棕黄色人造革提包,一只提耳断了,他用一根红色的尼龙绳两头拴住,做成一只新的提耳,原来的那只,被剩下的尼龙绳多绕了几绕,就耷拉在原来的位置上,依旧做着提耳的模样。
他的店面在人行天桥之上。
这座天桥比较长,半边的下面是过火车,半边的下面是过汽车,火车道和汽车道之间还有人工的绿化带以及非人工的残存的荒草容蟋蟀们在晚间鸣唱。
②理发的在天桥上开业已经有一些时候了那时这天桥还仅仅是座横跨铁路的天桥,上上下下都罩着铁丝网,网上挂一些小牌子,写着“高压危险!”“禁止攀爬!”“禁止掷物!”等等。
那时两边都是低矮的村舍,天桥的台阶神下去,就伸到荒草欲合的泥径里了。
他在天桥顶上给人理发,眼看着远远近近的灰瓦成片地倒下去,连连绵绵的菜畦成片地铲起来;倏忽是竟日不开的接天黄尘倏忽是渺无涯际的磅礴泥浆。
再一日,上上下下下的铁丝网都被覆上了模板和油毡纸,将天桥裹成暗无天日的甬道。
到得甬道重见天日的时候,一幢遮挡住了天空的楼宇出现在铁丝网的这一边,一条直通地平线的汽车路出现在铁丝网的另一边,还有另一座天桥赫然插过来,直逼脚底已经接合了这一座老桥的桥面。
他就这样被卷裹在城市的巨腹之中了。
从前村口的租书档上有本连环画,讲一个小人儿连同他的舢板被巨鲸吞入腹中的故事,画里就是夜空一样黑黢黢的鲸腹,那个小人儿在鲸腹之中还坐着他的舢板,在钓那些同样被吞进鲸腹中的小鱼。
③理发的开工很早,他用的是乡下的钟点。
他在桥面的一隅放下他的方凳,把人造革提包钩在铁丝网上,从里面一样一样掏出镜子,梳子,推子,剪子,依次排好在水泥栏杆的小平面上,然后展开一块还能看得出曾经葱绿的的竹布,脚踏了方凳,将竹布的四只角扎紧了头顶的铁丝网,就成了一方可以遮阳也姑且挡得一阵子细雨的屋顶。
这样,一个理发摊子就齐整了。
④桥面很清冷,生意也是清冷。
早晨的风从桥面指过去,也是空落落的,依稀有一点青草的气味。
他抄了手支住栏杆,望匆匆过往的火车,匆匆过往的汽车,无论由西向东,由东向西,都是飞驰着离他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