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化学选择题限时训练八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3年高考试题(化学)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3小题。
每小题6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醉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 W2-、X+B. X+、Y3+C. Y3+、Z2-D. X+、Z2-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1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11.己知某溶液中含有C1-, 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1·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 C1-、Br-、CrO42-B. CrO42-、Br-、C1-C. Br-、C1-、CrO42-D.Br-、CrO42-、C1-12.分子式为C5H1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 15种B. 28种C. 32种D.40种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 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 .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 . 除去KNO 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 .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 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 解析:A对,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NaHCO3在溶液中析出。
B对,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
C错,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物质。
D对,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 备注:该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均为最基本的化学常识,为容易题。
2.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 解析:由该有机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B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醇羟基,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香叶醇有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备注:此题非常常规,核心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官能团,有什么官能团就能发生对应的特征反应。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四川卷 word版)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四川卷)四川省苍溪中学 张勇 整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B .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 .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D .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SO 2、SiO 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 .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 .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Cl 2通入水中:Cl 2 + H 2O = 2H + + Cl - + ClO -B .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 溶液:H 2O 2 + 2H + + 2I -= I 2 + 2H 2O C .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2Cu 2+ + 2H 2O电解2Cu + O 2↑+ 4H +D .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 2O 32-+ 4H += SO 42-+ 3S ↓+ 2H 2O4.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 原子比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 、Y 、Z 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B .W 、X 、Y 、Z 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C .Y 、Z 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 .WY 2分子中σ键与п键的数目之比是2∶15.室温下,将一元酸HA 的溶液和K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 +) > c(A -) > c(OH -) > c(H +)B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 -) = c(K +) — c(A -) =L /mol 101K9w -⨯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 -) + c(HA) > 0.1mol/L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 +) = c(A -) > c(OH -) = c(H +)6.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各0.16mol 充入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A .反应前2min 的平均速率v(Z) = 2.0×10-3mol/(L •min)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 > 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7.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得到2.54g沉淀。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理科综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24 S 32 K39 Mn5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3小题。
每小题6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醉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 W2-、X+B. X+、Y3+C. Y3+、Z2-D. X+、Z2-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1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11.己知某溶液中含有C1-, 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1·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 C1-、Br-、CrO42-B. CrO42-、Br-、C1-C. Br-、C1-、CrO42-D. Br-、CrO42-、C1-12.分子式为C5H1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 15种B. 28种C. 32种D.40种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 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高考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选择题(15套word版)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选择题部分(15套word解析)备注:2013年高考化学或者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统计及顺序(共15套,31地区)1、(1套)大纲版全国卷(广西)2、(1套,9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江西)3、(1套,7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I(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辽宁)4、(4套,4地区)4个直辖市各一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8套,8地区)独立命题省份:安徽,山东,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6、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生活,考察学生的有机基础知识,有机物的通性。
【试源】2013高考全国大纲版(广西)理综综合化学7、反应X(g)+Y(g)2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解析】根据方程式系数和△H,分析可得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试源】2013高考全国大纲版(广西)理综综合化学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答案】C【解析】两者相同的量有,“三同导一同”同体积时,同物质的量;相同物质的量的时候,有相同的原子数,每种分子的电子数均为14,C正确;分子数相同质子数相等,D错误。
中子数前者为16,后者为14,B错误。
因为M不同,设各有1mol,可得A错误。
【试源】2013高考全国大纲版(广西)理综综合化学9、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极反应为Fe-2e-Fe2+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D.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答案】B【解析】根据总方程式可得酸性减弱,B错误。
[vip专享]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vip专享]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e99a977f1922791788e844.png)
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共l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11.已知Ksp(AgCl) = 1.56×10-10,Ksp(AgBr) = 7.7×10-13,Ksp(Ag2CrO4) = 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醇共有A.15种B.28种C.32种D.40种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醇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醇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I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26.(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 1 mL浓硫酸。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天津卷)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天津卷)一、单选题1. 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B.Na2SO3和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 .和互为同系物D.BaSO4的水溶液不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 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3. 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4. 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反的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5.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C.在Na2S稀溶液中,c(H+)=c(OH-)-2c(H2S)-c(HS-)D.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6.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
其反应原理如下:电池: Pb (s) + PbO2(s) + 2H2SO4(aq) =2PbSO4(s) + 2H2O(l);电解池:2Al+3O 2Al2O3+3H2↑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电池电解池A H+移向Pb电极H+移向Pb电极B 每消耗3molPb 生成2molAl2O3C 正极:PbO2+4H++2e—=Pb2++2H2O 阳极:2Al+3H2O-6e—=Al2O3+6H+DA.A B.B C.C D.D二、原理综合题三、有机推断题四、实验题7. X 、Y 、Z 、Q 、R 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3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字版吐血贡献!)

2013年广东卷高考理综试卷化学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咪的主要成分C .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8.水溶解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a +、Al 3+、Cl -、CO 32-B.H +、Na +、Fe 2+、MnO 4-C .K +、Ca 2+、Cl -、NO 3- D. K +、NH 4+、OH -、SO 42-9.设n A 为阿弗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8gO 2含有4n A 个电子B .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 A 个NH 4+C .标准状况下,22.4L 盐酸含有n A 个HCl 分子D .1molNa 被完全氧化生成Na 2O 2,失去个2n A 电子 10.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11.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 .用SO 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B .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C .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 2制取粗硅 D. 用Na 2S 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 2+和Hg 2+12.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pH=4的醋酸中:c (H +)=4.0molL -1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 (Na +)= c (HCO 3-)C .饱和食盐水中:c (Na +)+ c (H+)= c (Cl -)+c (OH -) D. pH=12的纯碱溶液中:c (OH -)=1.0×10-2molL -1二、双项选择题:22.元素R 、X 、T 、Z 、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其中R 单质在暗处与H 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Z<T<X B .R 与Q 的电子数相差26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T<Q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2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三、非选择题:30.(16分)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 反应①:CH 3C-CH 2COOCH 2CH 3 +O3OH CH=CHCHCH 3CH 3C-CHCOOCH 2CH 3OⅠⅡ(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 ___,1mol 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_____mol O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化学选择题限时训练八1
1. 化学与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回收废旧电池主要目的是回收其中的金属
B .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C .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 2的含量
D .铁片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反应为:Fe -2e —==Fe 2+
2. 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g 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目为N A
B .18g 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 A
C .8g 氦气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 A
D .16g 氧气和16g 臭氧(O 3)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3. 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1)向氯酸钠的酸性水溶液中通入二氧
化硫,该反应中氧化过程的反应式为:SO 2+2H 2O -2e →SO 42-+4H +;(2)向亚氯酸钠(NaClO 2)
固体中通入用空气稀释的氯气,该反应中还原过程的反应式为:Cl 2+2e →2Cl -。
在(1)
和(2)反应中均会生成产物X ,则X 的化学式为
A .ClO 2
B .NaClO 4
C .HClO
D .NaClO
4. 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 +、Fe 2+、Cr 2O 72-、SO 42-
B .Ca 2+、H +、SO 42-、HCO 3-
C .Na +、Cu 2+、Cl -、S 2-
D .Fe 3+、K +、SCN -、Cl -
5.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B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机含氧酸中的最强酸
C .离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Y <Z < T < X
D . X 、Y 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与X 、Z 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不同
6. 如图是各种不同密度的硝酸与铁反应时(相同温度)主要还原产物的分布图。
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1 附加题参考答案: (1)11∶9 (2)1∶22
(3)c(Cl -)>c(NH +4)>c(Na +)>c(NH 3·H 2O)>c(OH -)>c(H +)
A. 图中横坐标是硝酸的密度,硝酸的密度越大,则表示其浓度也越大
B. 当还原剂和温度相同时,不同浓度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不是单一的,只是在某浓度
时,以某种产物为主而已
C.当硝酸溶液的密度为1.36g • mL-1时,能较准确表达Fe与过量硝酸反应的是:
2Fe+6HNO
3=2Fe(NO
3
)
2
+NO↑+NO
2
↑+3H
2
O
D. 还原产物中NH
4
+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硝酸密度减少而增大
7.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流由锌经导线流向铂,电子由铜经导线流向碳棒
B.碳棒是正极,铜片是阳极
C.锌片的质量逐渐减少,铂片的质量逐渐增加
D.锌片上发生还原反应,碳棒上发生氧化反应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若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分别与Na、
NaOH、Na2CO3恰好反应时,则消耗Na、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3:3:2
B、6:4:1
C、1:1:1
D、3:2:2
附加题:(1)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 W=10-12,将pH=8的Ba(OH)2和pH=4的稀硫酸混合,并保持恒温,混合后溶液pH=7,则Ba(OH)2与稀硫酸的体积比为
________。
(2)室温下,将pH=5的稀硫酸稀释1 000倍后,c(SO2-4)∶c(H+)=________。
(3)室温下,0.2 mol/L NH
4
Cl、0.1 mol/L NaOH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各种微粒(不包括水分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2013年高考化学选择题限时训练八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C 6.C 7.C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