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绪论
《国际经济学教学课件》绪论

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机会成本较低的产 品,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机会成本较高的产品。
贸易均衡理论
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将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 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
现代贸易理论
H-O模型
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使用 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 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全球化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以及 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同时,国际经济学也需要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更好地解释 和预测国际经济现象。
03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 品,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
新贸易理论
认为除了要素禀赋外,规模经济、 技术差距和产品差异等因素也会 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战略性贸易政策
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关税和补贴等 手段干预国际贸易,以促进本国 产业的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由两国货币购买力 的相对水平决定。
利率平价理论
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由两国利率的相对 水平决定。
总结词
国际经济学对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制定国际经济政策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各国制定经济 政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应对全球化挑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个人和企业在跨 国经营、投资等方面也需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绪论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关税、非关税) 贸易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各种垄断因素对自由贸易实 行的某种限制,当然也有政府为鼓励自由贸易而制订的政策, 这些政策对贸易从而对经济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贸易政策比 纯理论更符合贸易的实际,更适合于案例分析。
三、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
▪
实物经济(Real Economy) ,又称国际贸易理论。主
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贸易的模式以及贸易
的利益。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响,贸易
保护的原因和效果。
▪ 一、国际贸易研究(古典、现代、当代) 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以生产要素国际间不能流动为前提,在排除政府和其他
▪ 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开放经济的宏观调控研究等
重商主义 (14世纪到18世纪)
绝对优势理论 ( 1776年亚当·斯密)
比较优势原理 ( 1817年大卫·李嘉图)
贸易条件的决定 (穆勒、马歇尔)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勒纳&萨缪尔逊)
要素禀赋理论 H-O ( 1919年,赫克歇尔
1933年,俄林)
▪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 他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相互 依赖加深的过程
二、产生与发展过程
▪ (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 经济学的发展最初是从对家庭的研究开始的,以
家庭有限收入如何追求最大的经济福利为出发点。 (家政学) ▪ 随着家庭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企业出现了。 企业在既定资源下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消费者 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有机结合形成国民经济,以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 宏观经济学产生。(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通过国际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了解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二、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的关系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在特殊条件下的引申。
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国际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
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从一般经济学那里承袭下来的,不同的是,这些研究方法在国际经济学具体应用时体现了国际经济学的特色:1.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即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物物交换的世界。
2.各贸易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且生产要素不超过两个。
3.国际贸易理论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4.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第三节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意义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意义:1.是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的需要;2.有助于建立我国自己的国际经济理论;3.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事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法有关的工作。
主要参考书目1.[美]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美]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美] Paul R. Krugman ,Maurice Obstfeld: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Fifth Edition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5版),著,清华经济学英文版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 业化,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 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过程和结果。
❖ 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 ❖ 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
简答数量8分 1 1 1 1 1 1 2 1 1 1 1
计算与论述20分 总分
0
15
0Leabharlann 17015
0
15
0
15
0
15
0
23
0
15
0
13
0
15
0
15
第一章 绪论
国际经济学
绪论 国际贸易纯理论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国际收支分析
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要素的国际流动(资本 劳动力 技术)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分析
❖ 经济发展则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 即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第一章 绪论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家庭
企业
国民经济
开放经济
家政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3.国际经济的产生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 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大同小异,但是会在不同 条件下有一定程度的修正,例如商务交流更强调 时空分离,货币支付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 经济交流场所的异同:国际市场中市场机制更容 易得到贯彻,市场的竞争性体现得更为完全。
1国际经济学绪论重点

“托宾税”:就是外汇(金融)交易税。托 宾认为,浮动汇率体制下的货币投机活动 可能导致汇率过度波动,因而他主张对所 有的外汇交易买卖征收相当交易额1%的外 汇交易税,后来人们称之为“托宾税”。 按照托宾的说法,这是“给国际资金融通 的轮盘里掺点砂子”,使货币交易速度减 慢,成本增加。
托宾q理论。托宾的q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关 股票价格与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q= 企业市场价值/资本的重置价值。 肯尼迪总统顾问
第二,“最佳货币区域”理论。蒙代尔早在六 十年代初就提出了“最佳货币区域”分析理 论。在“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一文中,蒙代尔 阐述了共同货币的优势,如降低了贸易中货币 结算的交易成本,消除了相关价格的不确定性; 同时他详细分析了共同货币的劣势,最大的不 足在于:当需求的改变或遇到其他不对称冲击 要求某一特定地区的实际工资下降时,很难保 持充分就业。蒙代尔强调了劳动力高度流动 性的重要性,只有劳动力高度流动性,才能弥 补以上不足。
背景:经济全球化
现代的世界经济形态是全球化,这已经成 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前劳工部长写了 《商业的成功》一书。其中说到,一个美 国人花10,000美元买了一辆通用汽车公司 的新牌号汽车,其中3000美元给了韩国装 配工人,1700美元支付日本公司的研究开 发费用,700美元给了德国的设计师,400 美元用于支付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零部件 供应,200美元用于支付英国的广告商和售 后服务,等等,这就是现代国际商业社会。
相关链接--詹姆士.托宾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 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 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 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显著的和最有意义的研究贡献属于金融 市场及其与消费和投资决策,生产, 就业 和物价的关系的理论,为此他被授予1981 年诺贝尔纪念经济学奖。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绪论●概括了解国际经济学的框架●区分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不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相关概念和知识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含义及其发展(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含义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使一般经济学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
(二)国际经济学的发展路径二、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异同1、经济运行主体2、经济运行目的3、经济运行范围4、经济运行机制5、经济交流方式和场所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稀缺资源2、国际间商品和生产要素3、国际经济秩序理论●发展经济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调节(IS-LM- BP模型和Mundel-Fleming模型)●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理论●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四、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分析结合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五、相关概念和知识1.生产可能性边界(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是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体用数量和质量既定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集合/轨迹。
2、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轨迹。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两种用途(1)可以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确定一国均衡的消费点,均衡消费点的组合的两个坐标值之和就确定了这个社会的商品的总需求量。
(2)从社会无差异曲线离原点的距离的变化可以判断社会福利水平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3、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在封闭条件下,经济体一般均衡的条件包含三个:(1)消费者均衡:MRS XY = P X/P Y(2)生产者均衡:MRT=P X/P Y(3)市场出清:D X=S X、D Y=S Y4、国民供给曲线(NS)和国民需求曲线(ND)●国民需求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
1章-国际经济学绪论

第四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1.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
边际分析源于边际效用学派,该学派从数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商品价值决定时 ,提出主观价值论,之后西方经济学家以主观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把边际分析 方法作为经济决策工具而广泛应用。边际效用学派提出的边际机会成本概念, 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无差异曲线构成了当代一般均衡的贸易理论体系。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货币经济学方面,也称国际经济学的宏观经济 学(Macroeconomics)部分,这些内容还常被称为宏观开放经 济学(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或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它主要研究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及其调整过程,包括外汇市场和汇率决定,国际收 支及其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调整过程等。
第三节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 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基本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贸易部分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两个部分
,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它以单个国家为基本分析单位,研究
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其决定,这一点与微观经济学非常相似。其
中,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贸易的模式以及贸易的利益及
其分配。国际贸易的纯理论研究是指在没有政府干预和人为限制、
二 国际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工具 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
是现代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基本分析工具。边际 分析是后三者的数学基础,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 线属于供给方面,同一无差异曲线属于需求方面。 现代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即供求分析 是以边际分析为基础,以机会成本概念为核心,以无 差异曲线为主要手段的几何分析方法。
国际经济学绪论

•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与其
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 国际经济学是在人类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产生的,是人们对跨国经济活动不断总 结的成果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 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过程
•经济的自然增长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
二、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国际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 济学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 高而发展起来的。
• 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是国际经济学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 国际经济活动具有自身的内在联系
三、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 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 • 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 • 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 • 经济交流场所的异同
• 国际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 国际经济学产生的过程
国际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家庭
家政学
企业
微观 经济学
国民经济
宏观 经济学
开放经济
国际 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产生的过程
•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 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
• 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来自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 部分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主要内容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封闭经济状态 • 开放经济状态 • 国际分工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
•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 • 理论与政策相结合 • 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动货币体系:托宾、弗里德曼,20世纪80年 代至今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资产组合理论模型; 长期国际收支分析。 *理性预期学派和跨时选择理论:布兰查德 20世 纪80年代
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 期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 济》
诺斯艾利斯到波士顿再到北京,普通老百姓看着音乐电视, 穿着利维斯牛仔裤,听着索尼随身听,这就和他们坐公交 车上班一样。” 世贸组织总干事 雷那托· 鲁洁罗
(Renato Ruggier )
核心:围绕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 和国际贸易的结果来进行。 *重商主义:奎奈 17世纪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18世纪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19世纪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 20世纪初
国 际 经 济 学
首先,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国际交易存
在着自然与人为的障碍;各国使用不同的货币。
其次,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
实体之间。各国政府独立行动,一国政策制定 往往只考虑本国福利与稳定,而非全世界的;
经济间的连锁机制使得一国的经济政策会同时
影响他国的资源配置。
“电信业产生了全球听众,运输业创造出全球村。从布宜
2006年7月3 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在第一
版显著位臵刊登文章,批评美国的农业补贴政 策,题目是《好年景时农场主仍从补贴中受 益》,文章以马里兰州的一个农场主为例,说 他2005年种植的1500英亩玉米获得丰收,出售 玉米收入达50万美元,但联邦政府仍支付了 75000美元的补贴。这笔钱来自于美国农业部 的贷款差额支付项目。
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替代 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两种理论流派解释的是不同的贸易现象。前
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后 者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 贸易 从理论基础上看,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后者则以规 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
核心:保持内外平衡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休谟 16世纪 *金本位制:纳克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布雷顿森林体系:凯恩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20世纪70年代 *最佳货币区理论:罗伯特-蒙代尔,20世纪60年代 至今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发展
——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蓬勃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和发展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革命“缩短”时空 ——国际经济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国际经济学产生(1930s前后)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战国策》里有一个故事。春
秋时期,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 线做“经”,棉线做“纬”的纺织品。齐国国王命令 大臣们必须穿绨制的衣服,但在齐国只准种粮食,不 准种桑树。看到齐国对丝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上涨, 邻近的鲁国、梁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从而放 弃了农业生产。几年后,齐王更改了命令,只准大臣 穿着布衣,而且不准把齐国的粮食卖给其他小国。结 果,鲁、梁等国因为饥荒内乱,不战而亡,不得不归 顺齐国。《战国策》描述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国家的粮食战略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关乎政 治和社会的稳定。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主讲教师 刘晶
1
成绩考核方式
平
时:20% 期中考试:10% 期末考试:70%
绪 论
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关键一搏最终失败
新华网日内瓦7月29日电(记者 尚军、刘国远)世界贸
易组织小型部长级会议29日未能就多哈回合农业和非 农产品市场准入等争议问题取得突破,谈判最终破裂。 参与谈判的外交人士告诉新华社,当天,美国、欧盟、 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中国等7个世贸组织重 要成员在小范围磋商中未能解决有关发展中国家农产 品特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分歧,这意味着历时9天的谈 判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名外交人士说,谈判破裂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谈判 后期,虽然其余6国就特殊保障机制争议达成了妥协, 但只有美国坚决不肯让步,并试图将这一争议与棉花 问题挂钩,直接导致了谈判失败。
网络资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经合发展组织 世界银行 联合国
/depts/unsd/mbsreg.htm
古典贸易 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林德、波斯 纳、伏珀尔、维农 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 *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 20世纪70年代至今
垄断竞争理论——克鲁格曼 寡头垄断模型——布兰德和斯潘瑟 外部经济模型——埃塞尔 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格鲁贝尔、劳埃德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迪克希特、斯蒂格利 茨
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关系。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
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 响、以及各种国家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 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 与国际金融理论。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 经济 学
1.如何合理地配臵资源
思 考 题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范畴上同一般经
济学有什么不同?
所谓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是指发展中成员可在农产
品进口激增的情况下,采取提高关税等特殊保障措施 以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冲击。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成 员希望能放宽动用这一机制的底线,以保护本国相对 脆弱的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但遭到了美国的反 对。 而在棉花贸易问题上,美国一方面不愿大幅削减扭曲 国际贸易的巨额农业补贴,另一方面却要求发展中成 员取消棉花关税。 世贸组织30多个成员的代表21日开始在日内瓦举行部 长级磋商,试图为年内完成多哈回合谈判作出关键性 努力。分析人士警告说,此次失败意味着年内完成多 哈回合谈判的希望更加渺茫,多哈回合历经7年谈判后 很可能再耽误数年。
宏观 经济 学
2.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一) 一般经 济学的 研究范 畴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 部分 1.世界范围内 如何合理配臵资源
宏观 部分
2.国际格局下 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二) 国际经 济学的 研究范 畴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国际经济学 的微观部分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纯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 外汇理论与政策 二、国际经济学 的宏观部分 (国际金融问题)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与政策 国际货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