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一、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1、基本内容: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的发生2、评价:贡献:a、从一国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b、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c、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局限性:a、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b、对需求因素未予以充分考虑,影响了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c、过分强调静态结果,排除技术进步及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适用性.二、结合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以美元为本币,请画图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将如何变动.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

美国的货币市场决定美元的利率,美元利率则影响维持利率平价的汇率。

所以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会导致美元相对欧元的贬值。

但美元供给的变动对长期利率和实际产出没有影三、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是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指流通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加速上升,整体物价水平以极高速度快速上涨的现象,使民众对货币价值失去信心.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快速,使货币变得没有价值时,人们会急于要以货币换取实物,人心惶惶的结果只会更加速通货膨胀的恶化,整体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剧烈的汇率波动或严重的地区政治冲突,其发行的信用货币(纸币)将存在很大的风险。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区域一体化组织中最松散、最低级的形式是()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D、优惠贸易安排正确答案:D2、要素价格均等化表明()A、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益,稀缺要素所有者受损B、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损,稀缺要素所有者受益C、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D、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正确答案:A3、下列不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的是()A、大市场效应B、加剧竞争C、吸引外资D、贸易创造效应正确答案:D4、如果开放前一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其贸易伙伴,则贸易后该国()A、进口 X产品B、生产者福利增加C、整体福利下降D、消费者福利增加正确答案:B5、下列()会给本国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A、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B、本国对成员国的初始关税较大C、本国与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D、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正确答案:D6、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若下降,其出口量将增加,出口总收入()A、不变B、增加C、下降D、不确定正确答案:C7、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的情况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

A、零B、无穷大C、1D^大于零小于1正确答案:B8、假设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小麦和布,中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5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80千克;美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4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 100千克。

如果开放后的国际交换比价为1米布=L 8千克小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比较美国和中国的获利情况B、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C、美国和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相同D、美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正确答案:D9、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目的是()A、利息收支B、短期信贷C、短期证券买卖D、票据买卖正确答案:A10、消费者剩余是()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消费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B、消费者通过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C、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价格低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而获得的收益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正确答案:C11、外汇市场中的即期交易不包含()A、套汇B、投机C、国际贸易结算D、银行同业拆借正确答案:B1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能生产3匹布或者1辆汽车,一个美国工人能生产4匹布或2辆汽车,则能促进中国与美国进行贸易并各自收益的交换比率是()A、4匹布换2辆汽车B、3匹布换1辆汽车C、3匹布换2辆汽车D、5匹布换2辆汽车正确答案:D13、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国际商品流动B、国际收支平衡C、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D^国际人员流动正确答案:C14、根据国民收入决定方程Y=C+I+G+X-M,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中的“吸收”是指()A、YB、C+IC、C+I+GD、X-M正确答案:C1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A、追求贸易顺差B、汇率稳定C、扩大出口D、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D16、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A、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B、受到进口商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遭受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D、作为整体的国家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正确答案:B17、商品和服务贸易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A、经常项目B、误差和遗漏项目C、官方结算项目D、资本项目正确答案:A18、下列哪个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A、好莱坞的电影业B、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C、美国的大型农场D、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正确答案:C19、采用()的配额分配方式,配额的福利效果与关税一样。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 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800 1200(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1’×10=10’)1.D2.C3.B4.A5.C6.C7.B8.D9.D 10.A二、多项选择(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10=10’)1. ABCD2. ABCDE3.ABD4.ABCDE5.ABDE6.ABD7.BCE8.ABE9.ABCD 10.ABD三、判断分析(分析不正确本题不得分。

2’×10=20’)1. 正确2. 错误。

跟大国比较接近。

3. 错误。

小国可以完全分工。

4. 正确5. 错误。

前者增加,后者下降。

6. 错误。

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7. 错误。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8. 正确9. 错误。

动态效应更大更重要10. 正确四、名词解释(3’×4=12’)1.特定要素:只能被用来生产某些特定产品、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2.最优货币区:是指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货币实行自由兑换,汇率保持长期固定不变,而对非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则实行联合浮动,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要素的流动使多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地区。

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出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

它是指一国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上,通过扩大出口本国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总需求来校正国际收支失衡,它是以吸收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所以又称支出变化政策,主要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五、比较分析题(要求借助图形,每题9’,共18’)1. 比较小国利用关税和利用进口替代补贴进行贸易保护的不同效果。

征收关税之后,该国的总福利水平下降了:消费者剩余损失了(a+b+c+d),其中a被生产者所得,c为政府财政收入所得,但尚有b和d的损失,国内没有任何人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这是由于关税使本国的生产资源从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部门,即一国的生产资源向没有比较优势的进口竞争部门集中,因此造成了国民福利净损失。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国内经济政策B. 国际贸易与投资C. 国际货币体系D. 国际政治关系答案:B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什么?A. 其资源最丰富的商品B. 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C. 其技术最先进的商品D. 其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商品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A. 关税B. 配额C. 出口补贴D. 进口许可证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主张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效率最高的商品,进口其生产效率最低的商品。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2.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记录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官方储备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本流动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官方储备账户记录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变动。

三、论述题1. 论述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国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导致进口增加。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促进出口;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抑制进口。

此外,汇率变动还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成本和收益会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化。

2. 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答案: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信息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挑战方面,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就业产生压力,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

第一章绪论(一) 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是以〔D.政府〕作为根本的经济单位来划分的。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D 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C人员〕流动最容易〔二〕问答题1.试述国际经济学和国内经济学的关系。

答案提示:〔1〕联络: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活动是相似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相似的;〔2〕最主要的区别是国际经济的民族国家性。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一〕选择题本国消费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消费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拟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拟优势?〔〔c〕A、D〕答案:C〔二〕问答题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奉献有哪些?答案提示:亚当·斯密的主要奉献是:〔1〕鞭挞了重商主义;〔2〕提出了绝对优势之一概念;〔3〕强调国际分工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最重要手段。

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拟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提示:〔1〕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劳动消费率的绝对差异导致的技术程度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2〕比拟优势理论强调,劳动消费率的相对差异导致的技术程度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问答题2.假设A、B两国的消费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展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拟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展国际贸易的动机。

3.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拟优势。

答案提示:假如ax>bx,那么称A国在X消费上具有绝对优势;假如ax/ay>bx/by,那么称A国在X消费上具有比拟优势。

当 ay=by或者ay<by的时候,由ax>bx可以推出ax/ay>bx/by,但是,当ay>by的时候,ax>bx不能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国际贸易理论》作业题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2012年下学期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B.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D.重农主义3.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

A.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4.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5.一个国家(),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6.在封闭条件下,如果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小麦的机会成本,那么面粉的价格(),小麦的生产数量()。

A.下降,下降B.上升,减少C.下降,增加D.上升,增加7.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d、a B. c、bC.a、dD.b、c8.如果机会成本递增,则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的生产成本不变B. 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而且生产成本下降C. 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D. 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9.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

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0.重商主义认为衡量国家财富的标准应是()。

A. 商品B. 生产力C. 金银D. 购买力二、多项选择题1.在进行自由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

A.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遭受损失。

B.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E.出口商品的生产者会受益2.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

A.生产达到均衡 B.消费达到均衡C.贸易平衡 D.市场出清E.市场完全竞争3.国际贸易的利益包括以下内容()。

A.交换的利益 B.专业化的利益 C.机会成本减少D.国际贸易条件改善 E.垄断利润4.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4个单位的X产品或3个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单位的工时生产3个单位的X产品或5个单位的Y产品,假设劳动是惟一的投入,那么()。

A.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B国在Y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D.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劣势E.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劣势5.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A.绝对技术差异论?B.相对技术差异论 C.生产要素禀赋论D.规模经济理论 E.相互需求贸易理论三、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政治关系为其研究对象。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解释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外在机制。

()3.“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是国际经济学的特点之一。

()4.国际经济学理论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5.国际贸易有损于进口国生产者福利水平,因此对进口国的净福利影响是负的。

()6.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7.国际贸易可以给贸易参加国带来经济福利,且不同利益集团获得的贸易利益是相同的。

( )8.所谓贸易条件是指进口商品价格与出品商品价格之比。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2.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2.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 。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3.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

A.同一形式 B.理论形式C.特殊形式 D.发展形式4.属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是( )。

A.幼稚工业理论B.规模经济理论C.相互需求贸易理论D.绝对技术差异论5.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6.下面哪一种说法不能用来解释里昂惕夫悖论()。

A.美国比贸易伙伴国拥有更多的劳动力B.美国的出口产品使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本C.美国进口大量资本密集型的自然资源D.美国消费者对资本密集型产品有极强的偏好7.国际贸易中发生“悲惨的增长”的条件有()。

A.产品需求弹性较高 B.产品需求弹性较低C.产品需求无弹性 D.产品需求弹性无穷大8.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

A. 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B. 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C. 在赫-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D. 在要素流动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9.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增加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这称为()。

A.要素比例学说B.产品周期理论C.悲惨的增长理论D.罗伯津斯基定理10.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 .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贸易B.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C.赞成贸易保护主义D.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E.反对自由贸易政策2.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各国相同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达到均等化,然而现实远非如此,其原因是()。

A.国际贸易远不是自由的B.各国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C.各国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有差异D.国际贸易存在各种形式的交易成本E. 各国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没有差异3.悲惨经济增长的条件一般认为有()。

A.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弹性非常高B.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弹性非常低C.贸易条件恶化D.经济增长偏向其出口部门E.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4.自由贸易将会对不同部门生产要素的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包括()。

A.出口部门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B.进口竞争部门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降低C.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上升D.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维持不变E.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无法确定5.在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况下,关于国际贸易对贸易国收入分配格局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的B.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者划分的C. 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的D. 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者区分的E.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调整。

三、判断题1.国际贸易理论采用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两种。

()2.大多数贸易理论都是一种动态或比较动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较多体现。

()3.李嘉图认为:只要两国间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可以使所有国家获利。

()4.亚当.斯密认为国家财富的初始建立是通过出口实现的,而非进口。

()5.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两国模型,不能应用于多国模型。

()6.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7.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由迈克道格尔(G.D.A.Mac Dougall)完成的。

()8.要素禀赋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除了劳动之外,引入了另外一个生产要素——资本,因此,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

()9.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10.根据H-O定理,一国出口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其丰裕要素,故出口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国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另一种要素,即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则下降。

()四、简答题1.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2.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3.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五、计算题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2.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4个单位和10个单位。

(1)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2)如果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进口为2000个单位,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指出该国进口与出口的产品,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作业三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进口对于进口竞争部门而言,其共同生产要素和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将出现的现象是( )A.前者降后者升B.前者升后者降C.两者都升D.两者都降2.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在诸种均等化中占主导力量的是()。

A.要素价格均等化B.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C.商品价格均等化D.工资率均等化3.下述哪个因素会造成两个部门的产出水平同时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