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_全诗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江南春

江南春

第九周《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分类标签: 描写春天[注释]山郭:山城。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江南春》原文及赏析

《江南春》原文及赏析

《江南春》原文及赏析《江南春》原文及赏析江南春朝代:唐代作者:李约原文: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

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

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遗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注释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鉴赏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生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这里也体现出了当时修建寺庙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事,联系到作者作此诗时处于晚唐时期,所以也不乏诗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江南春

江南春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牙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赏析
•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
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 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 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 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 的景色。 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 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 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 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 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游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 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 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注释]
• 山郭:靠山的城墙,这里指外城. •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布或招牌,或称酒帘。 • 南朝四百八十寺:从公元420年至589年,我国江 南曾经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南 朝。南朝历代皇帝和大臣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 多寺院,据说有五百多座。

千里莺嘀绿映红全诗译文

千里莺嘀绿映红全诗译文

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就是说呀,你能想象到那大片大片的地方,到处都是黄莺在欢快地啼叫呢。

那叫声,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绿的树、红的花相互映衬,色彩那叫一个鲜艳,就像一幅漂亮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

你看公园里春天花开的时候,五颜六色的,还有鸟儿在叫,是不是有点那感觉啦?旁边有个小酒馆,酒旗在风中飘呀飘,就像在招手欢迎客人。

就像古镇上那些挂着招牌的小店,在微风里可有意思啦。

2.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的时候有好多好多寺庙呢,足有四百八十座这么多。

这些寺庙的楼台啊,在那蒙蒙的细雨里若隐若现。

就像你在大雾天里看远处的高楼,模模糊糊的,有一种神秘的美。

你去一些古老的寺庙游玩,遇到下雨天,看着那寺庙建筑在雨里的样子,是不是就像诗句里说的这样,感觉像穿越到古代啦?这诗把那种历史的韵味和雨中的景色融合得真好。

3. “千里莺啼绿映红”,这“千里”可不得了,是说范围特别大呢。

就像你坐火车,一路看过去,全是春天的美景。

那莺啼声,就像一串串的音符,洒满了这千里大地。

你有没有过在春天坐长途车,听到外面鸟儿叫,看到路边花红柳绿的经历呀?那种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天然的大舞台,鸟儿是歌手,花草是舞者。

4. “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就是水边的村子啦。

你看那些江南水乡的小村子,沿着河,房子错落有致。

山郭呢,是靠山的城郭。

它们旁边有酒馆,酒旗随风舞动。

这就像一个热闹的小世界,有山有水有村子有城市,还有那充满生活气息的酒馆。

就像你去那种有山有水的旅游景点,路边有小吃店,招牌在风中晃悠,你是不是就想进去吃点喝点呢?5. “南朝四百八十寺”,哇哦,四百八十寺呢!这数字听起来就惊人。

这些寺庙在南朝的时候肯定很壮观。

它们就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那片土地上。

每一座寺庙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的回忆一样。

你要是研究历史或者去参观那些古老的寺庙遗址,就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寺庙见证了多少岁月啊。

6. “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多少”表示数量多,数都数不清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歌鉴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歌鉴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歌鉴赏一、诗句翻译与画面描绘“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 翻译-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着红花。

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2. 画面感- 你看啊,在那广袤的江南大地上,绵延千里的范围里,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

黄莺儿欢快地啼叫着,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它们在绿树红花之间穿梭,那绿色的树啊,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红色的花朵点缀其中,就像海洋里的彩色珊瑚礁一样漂亮。

再看看那些村庄和城郭,村庄靠着水,城郭靠着山,多有韵味。

而且啊,到处都能看到酒旗在风中飘扬,就好像在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来呀,来喝酒呀!”这画面简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情画。

二、艺术手法赏析1. 夸张手法- 诗的开头“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其实诗人不可能真的看到一千里那么远的地方都是莺啼和绿树红花,但这样写特别有气势。

就好比我们说“我等你等了一万年”,当然不可能真的等一万年啦,但是这样说就强调了等待的漫长。

杜牧用“千里”,一下子就把江南的广阔和生机勃勃的感觉给烘托出来了,让我们觉得整个江南大地到处都是这样美好的景象。

2. 视听结合- 在诗句里,“莺啼”是听觉描写,我们仿佛能听到黄莺清脆的叫声。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视觉描写。

我们既能看到绿树红花、村庄城郭、酒旗飘动的画面,又能听到黄莺的歌声,就好像我们自己走进了江南的春天里一样,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呢?就像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既有好看的画面,又有动听的声音,这样才够吸引人嘛。

3. 意象组合- 诗人把“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这些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这些意象单个看就很有江南特色,组合起来就更绝了。

就像厨师做菜,把各种美味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做出一道超级好吃的菜肴。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把江南春天的自然美和人文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思想情感解读1. 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与赞美- 从诗里描绘的这么美的江南春景来看,杜牧肯定是特别喜爱江南的春天的。

杜牧的诗_精品文档

杜牧的诗_精品文档

篇一:杜牧的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山郭:山城。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江南春唐杜甫

江南春唐杜甫

江南春唐杜甫《江南春》杜牧唐代杜牧江南,绿红花开的声音,山麓村落的水边村落。

南朝留下了480多座古老的寺庙,无数的塔笼罩在风雨中。

《江南春》杜牧翻译及注释江南鸟鸣,绿草红花相映,临水村落山麓处处酒旗飘扬。

南朝遗留下来的古寺有480多座,无数的塔也都笼罩在风、烟、云和雨之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杜牧翻译及注释二韵译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杜牧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散落在江南,到处都是载歌载舞,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临水的村落,环山的城墙,到处都是迎风飘扬的酒旗。

昔日有烟满深寺,如今亭台楼阁立于烟雨之中。

注释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杜牧赏析这首《《江南春》杜牧》,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杜牧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杜牧《江南春绝句》

杜牧《江南春绝句》

杜牧《江南春绝句》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江南春绝句》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下面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江南春绝句作者: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翻译】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生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这里也体现出了当时修建寺庙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事,联系到作者作此诗时处于晚唐时期,所以也不乏诗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学习资料选摘(一):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么?始于足下
学习资料选摘(二):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
作者:老子
千里之行全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资料选摘(三):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来源】:《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举例造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明?赵弼《两教辨》
【近义词】: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反义词】:好高骛远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故事】: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

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

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
是出自《江南春》的名句。

【全诗如下】
《江南春》
作者: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一样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
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就应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正因千里范
围内,各处阴晴不一样。

但是,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因此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此刻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个性引人遐想。

杜牧个性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

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

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了解诗首先就应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就应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必须厌恶。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
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兄弟姐妹。

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