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在另外一个文档)
2017高考浙江语文试卷答案_2017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7高考浙江语文试卷答案_2017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高考难吗?想起来难,做起来未必,只要看你做不做,想不想做,实实在在地去做些什么吧!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浙江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2017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迤(yǐ)逦佣工(yōng)荨麻(qián)宵衣旰食(gān)B.蟊(máo)贼缧绁(léi)痉挛(jìng)暴虎冯河(píng)C.粘贴(zhān)症结(zhēng)捋虎须(luō)不着边际(zháo)D.贾祸(gǔ)女红(gōng)干劲(jìn)危如累卵(lě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蛰伏低碳黄粱梦义气用事B.妥帖猩红暴发户叨陪鲤对C.怃然廖廓金箍咒厝火积薪D.饿殍发祥乌蓬船拾人牙慧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而是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B.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花分雄雌,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
明朝林叔学说的:“苞蕊还分雄与雌。
”(《荔枝花》)应是从果农那里得来的知识。
B.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C.从创意、设计到排练、再高预演和正式演出,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精心打造,终于在8月8日为全球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D.“爱心涌动满全城”“惹不起的爹”等曲艺节目,以“知荣知耻”为主题,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受到观众喜爱。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及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
中国的戏曲早已被学界视为“俗文学”之一种。
“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
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最著者如明代礼部尚书丘潜的《伍伦全备记》等“令人呕秽”之作以及朱权、朱有燉等皇亲国戚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
但大量的剧目出自民间艺人或书会才人之手,尽管其中也可能有封建主义意识的渗透,但主要反映的是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明清传奇、杂剧大多为文人所作,他们当中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硕学名儒,作者虽然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但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仕途失意,与统治阶级和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有的甚至格格不入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
这些人袭用民间所创造的文学艺术样式——戏曲来从事创作,本身就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
他们的剧作虽然有雅化倾向,但其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属于主流文化的正统诗文并不完全相同,而与民间文化仍然有着一些相通之处。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传奇、杂剧同样被封建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视为异端,明王朝命解缙等编辑的《永乐大典》本来收录有部分戏曲作品,可清王朝纂修的《四库全书》却将其统统拒之门外。
判定一种艺术样式是雅还是俗,既要看其作者身份,更要看多数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
古典戏曲热衷于以“琐屑”的市井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将贩夫走卒、贫寒书生、风尘妓女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搬上戏台,许多剧作堪称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文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出自即使是以历史为题材,描写英雄和国王,古典戏曲也多半摄取经过民间“淘洗”的历史演义和传说,少有雄浑冷峻的“风云气”,而多显家长里短的世俗趣。
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带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祛寒(qū) 晃眼(huǎng) 电饭煲(bāo) 如鲠在喉(gěng)B、面糊(hù) 腈纶(qíng) 擂战鼓(léi) 休戚相关(qī)C、肉脯(fǔ ) 猥亵(wěi ) 拗不过(niù) 抛头露面(lòu)D、弓弦(xián) 挫折(cuò ) 潜意识(qiǎn) 稂莠不齐(láng)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撤销焕散前倨后恭开源节流B、诡秘厮杀毋庸置疑变本加利C、蝉联渲泄节外生枝趑趄不前D、蕴藉湮没不落言筌额手称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天津市政府在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后,购买汽车的天津市民就像买稀罕水果一样排起了长龙。
B、“井居者”的生存困境,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题:如何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生存条件,能否改善“ 蚁族”“蜗居”乃至“井居”人群的基本生活。
C、“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变“4-2-1”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劳动力资源,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
D、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4、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
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B.文学社的成立得到了专家的鼎力支持,王蒙、贾平凹等知名作家忝列其间。
C.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投资问题。
我们将不吝赐教,将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
D.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推荐文章广东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热度: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热度:2017广东语文高考试卷热度: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2017高考语文试卷附详细答案热度: 2017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热度:2017高考语文的备考除了需要多看书以外,还需要多做模拟试题。
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审美文化的相对独立是现代性进程的结果。
如果说古代文化是由宗教——形而上学整合一体的表意象征体系的话,现代文化则是这一体系解体和不断分化的结果。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性进程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它的首要特征是“去魅”,即祛除宗教——形而上学的神魅,将文化的基础还原到理性上来。
所谓文化现代性就体现为文化的理性化,而文化的理性化又体现为大一统的古代文化合理地分化为“科学、道德与艺术”的三大领域。
现代理性为科学、道德和艺术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原则与逻辑,从而使以艺术为核心的审美领域成为自主、自律的领域。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这样描画了审美领域独立的历史:“粗略地说,在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中可以总结出一条不断前进的独立化的线路。
首先是在文艺复兴中形成了那种完全属于美的范畴的研究对象。
在18世纪的进程中,文学、美术和音乐被体制化,成了脱离宗教与宫廷生活的行为范围。
最终在19世纪中期也产生了一种唯美的艺术观,它已经指导着艺术家们按照‘为艺术而艺术’的意识来生产作品。
这样,审美特性才得以成为坚实的信念。
”现代审美文化不仅逐渐摆脱了对宗教、政治和道德的依附,它还试图取代宗教而成为现代社会精神救世的角色。
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自启蒙运动以来,__信仰面临全面的危机,宗教神本主义不再是社会的精神基础,以“人性”信赖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
广东省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含答案

广东省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0。
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2017浙江高考语文模拟卷答案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说明:未在规定区域内答题,每错一个区域扣卷面总分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3 分)B2. (3 分)A3. (2 分)C4. (3 分)B5. (3 分)我不慎遗失学生证,特申请补发,以便办理公交卡。
恳请同意。
写出申请补发的原因,给1分;表明目的,给1分;符合语体要求,给1分。
6.( 6 分)示例:原野的朔风将我吹得簌簌发抖,毫不留情地带走了我最后的几片黄叶。
脚下的土地正在缓慢冻结,我的身体慢慢失去水分,皮肤皲裂,皱纹丛生。
我知道,考验再一次降临,日子会变得艰难;但我也知道,迎春花很快就会舞动它黄色的丝带,江河将再次涌起银色的波浪。
内容符合情境要求(冬日;对寒冷、干燥的感受),给3分;有文采,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给2分;人称符合要求,给1分。
每少10个字,扣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7.(3 分)D 8.(3 分)C9.(4 分)①结合自然是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显著特点(或: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善于观照自然,巧施“黠缀”。
)②这一观点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现代城市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2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20分)10.(4 分)①为水眼会被舀干、人畜生命之源干涸而担忧。
②为水眼重新盈满、全村人生存得以维系而庆幸。
每点 2 分。
意思相近即可。
11.(4 分)①笤帚是村里人约定俗成的秩序的证明。
②“慧”字形象地说明智慧源于对心灵杂质的清扫。
③借笤帚、石碾等意象表达对重秩序、尚自律的传统的崇尚。
答出①②各给 1 分,答出③给 2 分。
意思相近即可。
12.(6 分)①钟具有象征的意味,是忧患意识和精神警示的形象化。
②采用拟人手法,以真切的感性体验(“疼”“欢快”)来表达深邃的思考。
③通过今昔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人们失去危机感的忧思。
每点 2 分。
意思相近即可。
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高考语文的备考,做模拟考试题是必要的。
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体美德的养成,即使在政治实践中也明确倡导德政,就此而言,将儒家伦理视为一种德性伦理是恰当的。
然而,德性修养不是儒家伦理的最终旨归,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将二者割裂开来。
如果说“修己”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
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是起点,“安百姓”才是终极目标。
他还认为,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
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分。
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
管仲因其为人处世与儒家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
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
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
从孔子本人一生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儒者,他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天下的社会理想。
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一派,重视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人生苦短,去日苦多,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生活的内涵繁纷复杂,一个人用全部的心力去应付尚不能周全一二,用全部的感情去体验尚不能经历万一,何必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用超然的姿态躲避人生的酸甜苦辣呢?哭当淋淋漓漓地哭,笑当痛痛快快地笑,像月季花一样灿烂,像流星一样闪耀,即便没有甜美的果实,即便顷刻化做尘埃,也没白活一世,有何愧悔?心扉洞开了,心情舒畅了,我又恢复了本来的我,该追求的追求,该参与的参与,该苦恼的苦恼……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
白天没有什么遗憾,晚上竟也能入梦!丈夫问我怎么回事,然后愕然。
又是如歌的长夜。
“叭”的一声,壁灯亮了,这次失眠的不是我,是丈夫。
他摇醒我,像我过去对他那样对我述说失眠的苦恼。
他很矛盾,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如今觉得找到了自我,又不知是否应当摆脱这种生存方式……我想,该轮着他听我的夜歌了。
我的夜的舞台是什么样子?也是热烈的静谧抑或静谧的热烈吗?我才不去想它呢!1.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我”和“丈夫”失眠的原因。
(4分)(1)起初“我”失眠的原因是:___(2)后来“丈夫”失眠的原因是:___2.答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下文起什么作用?(4分)答3.结合文意,说说你对“与其这样躲躲闪闪地偷生,还不如月季大起大落任凭风吹雨打去”这一句话含义的理解。
(4分)答4.第9自然段划线句子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分析分别说出你的理由。
(6分)(1)太超脱了,成不了大家:(2)太在意,也成不了大家: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1)白天过得太累(1分)(如答“过得不轻松”。
或答“为实现一个小小的承诺……我心驰神往乐此不疲”也给1分)。
各种各样的追忆。
各色各等的希冀。
在眼前翻飞。
在脑海中飘洒。
使得神经突跳。
头晕目眩。
思绪纷乱。
(2分)(2)他很矛盾。
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
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2分)如今觉得找到了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官德在现代社会是一种主体性道德,具体表现为官德的主导性、示范性和高层次性,这 意味着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和“领头羊”。道德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而人又是 处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实践着的人。在道德生活中,道德活动的主体是多层次的,根据其不 同层面可以分为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 个体主体, 即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道德实践活动的 个人,它是社会道德活动主体的基本单元。群体主体,即为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协同从事 道德实践活动的人的各种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小到家庭、班组、各种社会团体,大到民族、 政党和国家。 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在道德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个体主体一般处于 个别或部分的地位,而群体主体则是处于一般或整体的地位。同时,就个体主体而言,越是 对社会起作用大的人, 其道德要求就越高。 就群体主体而言, 它是由若干个体主体所组成的, 也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同,其主体性也不同,道德要求也不同。无论从个体主体,还是 群体主体而言,官员都是一个社会的道德主体。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正因为官员的这种决定作用,社会和人 民才赋予他们以道德上的极高期望, 官德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处于社会领导地位、 担负不同领域和不同社会层面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的道德取向直接 显示着社会的道德导向。 官德建设取得的成效, 具有社会道德建设其他内容均不可能具有的 强烈示范效应。 另外,官德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在中 国传统道德中,政治和道德是融为一体的,表现出明显的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特征。 伦理政治化就是通过把伦理所产生的一切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与政治联系起来, 扩大和加强 伦理的政治功能,来保证封建政治制度能够在一系列伦理原则的规范和调节下有序地运行; 政治伦理化则是把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政治权力、政治秩序等归结于伦理观念,进而从伦 理的角度证明封建政治制度的合理性。 难怪一些思想家把德治、 政德看作是国家兴亡的重大 问题。早在《尚书》中,就提出了“德惟治,否德乱”的主张,即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 乱。孔子也强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再三 说:“以德为国者,甘于饴蜜,固于胶漆。”这种思想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孙中山先生就 明确指出:“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但道德对国家政治的重要作用,要靠 人去实践,政德要靠为政者去实践,因此,官德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问题。 官德在现代社会日益凸显出公共性特征, 这是由政治生活公共性的本质决定的。 作为政 治生活主体的官员,其政治美德建构与实施无疑是与法治分不开的。 (摘编自《官德在法治化时代的独特价值》) 语文试卷 A 第 1页(共 8 页)
绝密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德的主导性、示范性和高层次性使官德在现代社会中表现为一种主体性道德,社 会道德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和“领头羊”是官员。 B.现实中的人是处在社会历史活动中实践的个体,是道德的主体,而道德活动的主体 可以分为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C.国家官员就是一个社会的道德主体,不管是从个体主体来看,还是从群体主体来看, 他们对社会影响作用大,其道德要求也相应更高。 D.由于官员的决定作用,官德在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和人民才赋予 他们以道德上的极高期望,显示着社会的道德导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领导干部的道德取向直接显示着社会的道德导向,具有社会道德建设其他内容无法 相提并论的强烈示范效应,因为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B.把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政治权力、政治秩序等归结于伦理观念,再从伦理的角度 证明封建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这是政治伦理化。 C.官德实是一种政治道德,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日益凸显出公共性 特征,也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有着巨大影响。 D.官德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问题,孔子、董仲舒、孙中山都认识到了道德对国家政治 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德治、政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而官德在现代社会是一种主体性道德,那么可以说, 官员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道德主体。 B.家庭、班组、各种社会团体、民族、政党和国家等,都是道德活动的群体主体,这 类群体主体在很多方面都迥异于个体主体。 C.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把德治、政德看作是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由此看出,在中国 传统道德中,政治和道德是融为一体的。 D.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采用例证法,论证自古以来我国一些思想家把德治、 政德看作是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杀鹿 崔立 7 岁的儿子病了,还很严重。 李卫从乡下跑到城里的医院。在医院上上下下地跑,各种检查全做。医生看着单子,面 色很凝重,说,这病,可不乐观啊。李卫汗都下来了,说,医生,就不能治了吗?您放心, 我哪怕是砸锅卖铁……医生摇摇头,说,不是钱的问题。把儿子拉回了家,李卫一筹莫展。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才好? 一朋友出主意,他们那儿有个神医,据说特别神奇,许多医院治不好的病,到他那儿, 竟然就给治好了。 李卫半信半疑,以前他从不信这个。为了儿子,李卫咬咬牙,要不就试试吧。 神医住在深山老林之中,李卫好不容易把儿子带到那里。神医一把脉,也皱了眉。李卫 的心又慌了,说,神医,您可一定要尽力啊!神医说,这病,也不是不能治,关键是,缺一 味药。李卫说,什么药?神医说,鹿茸。李卫说,鹿茸没有卖吗?神医点点头,说,是,没 有卖,最好是梅花鹿的鹿茸,疗效更好。你要能找到鹿茸,就带儿子来找我。 语文试卷 A 第 2页(共 8 页)
李卫以前做过猎人。他知道有座山,好像是有梅花鹿。 李卫找出以前的猎枪,好多年不用,猎枪都有些锈了。李卫还找出以前打猎的帽子、衣 裳,全部的行头弄利落,李卫就进了山。 这梅花鹿,真不好找。 李卫在山里找了三天,除了几只蹦蹦跳跳的野兔子外,什么动物都见不着。李卫有些泄 气,儿子的病,难道真没治了吗? 在山里的第五天,李卫疑似看到了梅花鹿。李卫揉了揉眼,梅花鹿又不见了。 第七天。梅花鹿就在李卫眼前跑了过去,似乎还看了他一眼。李卫追了几步,没追上。 李卫举了枪, 可等他把枪举起瞄准时, 梅花鹿已经跑成了一个小黑点。 李卫是绝对打不中的。 他有些泄气。 很快, 李卫发觉一个问题, 这次发现梅花鹿的地方, 和前两天看见的地方, 是惊人的近。 也就是说,这里,应该有梅花鹿的一个窝。至于窝在哪里,相信自己认真地找,一定是可以 找到的。李卫摸了摸枪,想,若是这梅花鹿在枪的十米射程以内,自己完全有把握射中的。 为了儿子,拼了!李卫咬了咬牙。 第十天,李卫找到了梅花鹿的窝。是在一处山脚下,一旁是一条小河,大大小小的几头 梅花鹿亲密地站在一起,低着头喝水。李卫匍匐着隐蔽起来,然后把枪对准了其中一头大的 梅花鹿,上膛,准备扣动扳机。原本,是早就可以扣动扳机的。李卫忽然犹豫了一下,那几 只梅花鹿,有两只大的,像一对亲密的夫妻,还有三只小的,是它们的孩子。李卫想到了儿 子,儿子经常会指着马路上那一对对幸福的三口之家,问李卫,爸爸,为什么别人都是爸爸 妈妈跟着,我妈妈却不在呢?李卫的妻子,在多年前生病走掉了。李卫就总是鼻子酸酸的, 摸摸儿子的头,想说什么,却又什么也说不出。是不是自己的这一枪,也会让一个完整的家 庭,从此支离破碎呢? 好久,李卫再抬头,眼前的梅花鹿竟已不见。李卫又在山里找了几天,梅花鹿的踪影竟 一点也看不到了,仿佛梅花鹿根本没出现一般。不知道儿子现在的状况怎么样了?要不,等 看完儿子再来找梅花鹿吧。李卫突然想要回家了。 李卫回到家。这几天,儿子是爸妈在照顾着,看起来,小家伙精神状态竟有所好转。家 里的电话响了,是医院打来的。医院说,你是李长河的家属吗?你能来一趟医院吗?李长河 是儿子的名字。李卫说,好。 到了医院,院长亲自见李卫。院长握住李卫的手,很是惭愧的表情,说,对不起,对不 起,是我们工作的失职。李卫有些纳闷,说,怎么了?院长说,我们的工作人员,拿错了病 历,其实您儿子的病,并无什么大碍。这可真是峰回路转啊!李卫有些喜极而泣,这是真的 吗?那我儿子,肯定是没问题了?院长连连点着头,说,是,是。院长努力想挣开李卫紧紧 握住自己的手,握得太紧。院长已被握得生疼。 那一晚,李卫做了个梦,梦中,李卫看到了那几只梅花鹿,还看到了远去的妻子,妻子 说,李卫,你做得对…… 又过了一段日子, 李卫看电视, 看到了警方破获一起冒充神医肆意倒卖鹿茸的犯罪团伙 的新闻。画面上的神医,竟是给儿子看病的那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不相信神医的李卫为了儿子最终决定“咬咬牙”试试,“咬咬牙”写出了李卫的 决心,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B.神医住在深山老林中,既符合传统上人们的认知心理,又为后文揭示神医的真实身 份设置了合理的环境。 C.李卫没有射杀梅花鹿与儿子实际是误诊的事例告诉我们要多做善事,反之就会像假 神医一样“多行不义必自毙”。 D.文中“院长已被握得生疼”,通过写院长的感受,表现出李卫得知儿子的病情其实 语文试卷 A 第 3页(共 8 页)
并没有大碍之后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5.请简要赏析文章中画线部分的内容。(5 分) 6.有人觉得最后一段可以不要,也有人觉得最后一段必须保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钱谷融:“认识你自己” 舒心 和钱谷融先生在一起,总是特别放松,身心愉悦,如沐春风。我想,这肯定不只是我一 个人的感受。我们都喜欢京剧,钱先生喜欢老生,我喜欢花脸;我们也都喜欢自由,无拘无 束。2016 年冬,在北京第九次作代会临别时,我求先生送一句话。他写道——“认识你自 己。” 钱谷融的父亲是私塾老师,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随意,只在读书上要求严格。钱谷融在刚 上学时读的是《千字文》,稍大后,钱谷融对小说产生了极大兴致。除了读旧小说,他也看 了不少笔记,像《子不语》《萤窗异草》《阅微草堂笔记》等,并开始喜欢上了中国的古典 诗词和散文名篇。 虽然,钱谷融当时还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但从此就种下了遗落世事、淡于名利的癖 性。 对钱谷融影响最大的人要算是伍叔傥先生了。 当年, 钱谷融报考了当时内迁至重庆的国 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钱谷融说:“作为伍先生的弟子,我别的没学到,唯独对他懒 散、随便、不以世务经心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刻骨铭心,终于成为我性格中的一部分。” 1942 年毕业后,由伍叔傥介绍,钱谷融去了国立交通大学教国文。1951 年,华东师范 大学成立。钱谷融调至华东师大中文系任教,当了 38 年讲师,直到 1980 年才晋升教授。有 此同样经历的还有北京大学的名师吴小如。 1957 年,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学术讨论会,许多兄弟院校都推派了代表参 加。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向教师们发出号召,要求提交论文。于是在这一年的二月,他的《论 “文学是人学”》问世。但在那次讨论会上,许多与会者都对《论“文学是人学”》提出了 批评意见。不久, 《文艺月报》的一位编辑听说了这篇文章,看过之后决定发表。 《文汇报》 还以《一篇见解新鲜的文学论文》为题刊发了消息。学校同事看到了这则消息,有的为钱谷 融高兴,有的认为这是为了引起人们注意,号召大家起来批判。钱谷融对此“姑妄听之”。 他想,真理总是愈辩愈明,所以也不急于更正《文汇报》报道中不符自己原意的地方。 没想到的是,“反右”扩大化愈演愈烈,对于他的批判也逐渐从学术转向政治。对于那 段岁月,钱谷融说:“我的心情很压抑。但我也看得开了。批判完了,我就骑一辆三轮车, 一家四口吃馆子去。学生们私下里还是对我很好的。” 钱谷融对批判过自己的人和事,都采取了宽容态度。他说,宽容是自己人生的一种基本 态度。因一篇论文而招致的批判,使钱谷融几十年间一直遭遇不公,但是,他自1957年 提出“文学是人学”的观点,却从未改变过。“我说文学是人学,主要是说文学是写人的, 是表现人影响人的,是对人的判断,讲人道主义。我从来没认为自己错。我心怀坦荡。”钱 谷融说。 作为文艺理论家, 钱谷融对自己的为人与为文看得很轻很淡: “我从来不刻意追求什么。 平日与朋友相处,总是亲切随和,我认为做人必须正直、诚恳,治学必须严谨、踏实。我自 知并无多大学问,只是老老实实地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决不故弄玄虚,而且力求说自己有真 切感受和体会的话,不随声附和。” 有人说,钱先生的眼睛很厉害,在他面前不可能伪装。“先生是很散淡的人,但是又极 语文试卷 A 第 4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