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是什么代的诗人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
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
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诗人柳宗元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

诗人柳宗元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文学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鲜为人知的是,他的祖辈曾是皇亲国戚,而他本人则是曾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他的故事,希望你喜欢!祖辈曾是皇亲国戚柳宗元出身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氏。
唐朝人喜欢说自己先世出于高门,许多是不能相信的,但柳宗元的家族却是货真价实的门阀贵族。
北朝时期,黄河以东地区的柳氏,就与薛氏、裴氏一起,并称“河东三著姓”。
唐朝立国后,柳氏也被皇室倚重。
唐高宗李治一朝(公元649年—683年),柳家光在尚书省(相当于国务院)同时做官的就达20多人,权倾一时。
但也就是在高宗时期,柳家开始走向衰败。
当时,柳宗元的高伯祖(与柳宗元之高祖子夏为兄弟),高宗第一任皇后王皇后是高宗宰相的外甥女。
后宫斗争中,王皇后败于武则天,柳宰相也受到牵连,先是被贬,后来干脆被诛杀。
武则天上台主政后,打击旧姓,柳氏从皇亲国戚降为普通人,仅剩下良好的家风不绝如缕。
柳宗元的老朋友韩愈,说柳宗元正直、真诚,不计利害,为理想奋不顾身。
柳宗元的这种品性正遗传自他的父亲柳镇。
柳镇曾在晋州(今山西省境内)做官,他的上司是个粗暴而嗜杀的武夫,官府里的人都不敢得罪他。
看到无辜受刑的人快要被打死时,只有柳镇会去据理力争,甚至亲身为无辜者抵挡鞭笞棍棒,即使上司暴怒也毫不退避。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也出身世家,通晓诗书,文采不凡。
柳宗元4岁时,父亲孤身在外,卢氏带着孩子们暂住长安西郊乡下。
家中没有书籍,她就背诵口授。
稍大一些,柳宗元开始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游历,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文采。
十一二岁时,他随父亲在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李兼的幕府中生活了一段时期。
李兼幕府中人才很多,像当时著名的文人权德舆、杨凭都在其中。
柳宗元在父辈的圈子里,已经受到瞩目,被看成是“童子有奇名”者,杨凭还将9岁的女儿许配给他。
公元789年,柳镇担任殿中侍御史,是个监察部门的小官员,却在审理案件时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宰相窦参,被陷害而贬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简介ppt课件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之一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黔之驴》
探究
▪ 黔之驴.被人们视为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成了 “无能平庸”的代名词。
▪ 从“虎”的角度分析 :1、“虎”作为百兽之王,面 对着一只无犬齿利爪的“驴”,竟“以为神”, “立蔽林间”,当“驴一鸣”,虎便“大骇,远 遁”,“终不敢搏”。可见,虎虽凶猛,但愚昧中 干。
▪ 由此,我们可揭示出“任何貌似强大的凶恶之徒, 其本质都是虚弱的”寓意。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一方面精确准确
《始得西山宴游记》 再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使读 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
《钴鉧(gǔ mǔ)潭记》 面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忧愤
《钴鉧潭西小丘记》 心情编织进去,处处浮现着自
己的身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
《小石潭记》
融,使永州笼罩上了一层浓郁
《袁家渴记》
的凄幽的情调。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 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 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 ,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 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诗人柳宗元的资料

诗人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美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挖苦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古代诗人名人柳宗元人物介绍PPT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古文运动
柳宗元和韩愈等人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打着复古的旗号进行文 体和文风的改革。首先柳宗元在韩愈重视文章以道德教化为主的基础上, 提出了“文以明道”的具体主张,柳宗元的道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其 次,柳宗元在其文章中率先提出“文有二道”的思想主张,文学有辞令、 褒贬、导扬、讽谕四种作用以及文学有本于著述和本于比兴两大部类, 文如何发挥明道的作用规定了具体的途径,对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学规定 了内容和形式的基本要求;再次,柳宗元对文章的发展提出了广泛继承 和注重创新的见解,提倡反对骈文以学习古文。
诗词特点
诗歌
柳宗元的诗歌在繁荣的唐代诗坛上具有独特风格,他擅长运用简练 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情感,内涵丰富而深入。 《掩役夫张进骸》表达了对一位劳动者真诚的同情,同时抒发了唯 物主义思想和基本平等观念。《韦安道》是一首在古典诗歌中十分 罕见的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的诗歌,生动地叙述并高度赞美了韦安道 的英勇侠义行为和品质,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柳宗 元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作与山水游记相似,通过描绘幽深的林谷、清 澈的溪流和寒冷的花朵来塑造自己忧伤的形象。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 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目 录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诗词特点 相关资料
第一部分
人物生平
诗人生平
早年经历
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长安,他原籍河东(今山西省 永济县),因世代外任官职,家在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安家落户, 视长安为第二故乡。父亲柳镇曾任录事参军、长安主簿、殿中侍御史等职, 母亲卢氏,贤惠有才。童年时,柳宗元在母亲的培养下勤奋学习,四岁时 已熟读多篇古代辞赋。十三岁时随父亲在湖北、江西等地游历,见识众多 优秀人物。他年少时已展露文学才华,在文坛有名声。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柳宗元和刘禹锡:
1、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朝诗人、著名文学家。
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柳宗元与庞统、刘禹锡同为历史上的伟大文学家的代表。
他的诗歌流传甚广,关于社会主义、教育内容等各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2、刘禹锡
刘禹锡是晚唐诸子之一,也是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
他擅笔唐诗,但宣扬题材多为民主主义,受到当时官方的抑制,很多诗作无法发表。
但他的精神观念、思想意识给后代文学家们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3、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
柳宗元、刘禹锡两人是唐朝一代大文学家,曾有过深厚的友谊。
据记载,柳宗元慷慨大度,对刘禹锡的诗歌曾进行了大量的推崇。
后来刘禹锡因犯了官宦罪,被判流放,柳宗元也当即义正言辞,不辞而别,义无反顾,为刘禹锡作说客,令免被贬。
柳宗元真诚友爱,刘禹锡也深感柳宗元给予他的重宝,于是把他著名的《咏怀诗》投献给柳宗元,赞为“时术颂”,记于史册,永载史籍,以宣示与柳宗元的友情。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773年一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江雪》、《渔翁》、《秋词》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据《新唐书・柳宗元传》记载:“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J据此可知,柳宗元于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调任柳州刺史。
当时他的好友刘禹锡被贬谪到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因为播州是当时非常荒凉的地方,生活艰苦,柳宗元怕好朋友吃不消,就上书朝廷,请求将自己与刘禹锡的任职地对换。
而当时的宰相又嫉妒他们的才能,所以把他们分别发配到了更偏远的永州和柳州做官。
柳宗元被贬谪至柳州,他来到柳州后发现当地有很多不好的习俗。
其中有一个“买卖奴婢”的风俗,极为残酷。
当时,柳州十分贫困,当地的百姓们为了生计卖掉自己的儿女。
这些贫困人家的孩子到有钱人家去做奴隶,受尽欺凌虐待,往往还没有成年就悲惨地死去。
柳宗元看到这种悲惨的情况非常痛心,决心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
他下令禁止买卖奴婢,废除了这个残酷的旧俗。
他又自己出钱赎回了一些被卖作奴隶的人,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恢复了他们的自由。
他还提倡教育,鼓励贫苦人家送孩子去上学读书,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这一举措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从此以后,柳州再也没有出现过买卖奴婢的现象了。
柳宗元在任期间还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如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使得柳州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
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
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无能。
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争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
过了三年,柳宗元再一次遭受战乱,两次战争经历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清明朝廷,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
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
后来,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永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
柳宗元在仕途上非常坎坷,后来他寄情于山水之间。
每天研究文学散文和诗歌,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柳宗元在散文、哲学、辞赋、寓言等领域均有涉猎,并且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大多以描写山间景色为主,借美景衬哀思;柳宗元在寓言作品上,以小故事讽刺现实,语言辛辣发人深思。
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共享年47岁。
以现在的地名来说,柳宗元的祖籍为山西永济,柳宗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曾担任侍御史等职位。
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
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
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无能。
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争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
过了三年,柳宗元再一次遭受战乱,两次战争经历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清明朝廷,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是什么代的诗人
柳宗元,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柳宗元是什么代的诗人?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柳宗元是什么代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
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
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腐败无能。
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争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
过了三年,柳宗元再一次遭受战乱,两次战争经历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清明朝廷,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
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
后来,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永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
柳宗元在仕途上非常坎坷,后来他寄情于山水之间。
每天研究文学散文和诗歌,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柳宗元在散文、哲学、辞赋、寓言等领域均有涉猎,并且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大多以描写山间景色为主,借美景衬哀思;柳宗元在寓言作品上,以小故事讽刺现实,语言辛辣发人深思。
人柳宗元擅长于写什么柳宗元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最擅长写的还是散文体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和叙事散文《捕蛇者说》。
以《永州八记》为例,这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散文,因此柳宗元也被称为“游记之祖”。
《永州八记》不只是单纯的描写景色,柳宗元借以美景,抒发了内心深远的感情。
他给山水景色赋予了生机,读他的游记作品,仿佛置身于其中。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也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以描绘小石潭周边的景色为主,突出了小石潭清澈、幽静的环境。
柳宗元用了大量生动的语句来描绘小石潭,反衬出作者闲适的心情,抒发了柳宗元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中,也有借美景抒发苦闷之情,他将志向寄托于山水,从侧面体现大自然之美。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叙事散文中一篇代表作品。
柳宗元讲述了柳州一带捕蛇者的悲惨命运,他们祖祖辈辈以捕蛇为生,捕蛇者的祖父和父亲被蛇咬死,深知捕蛇危险的捕蛇者们依然依靠捕蛇来维持生计。
在文中,柳宗元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展现了捕蛇者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国家苛捐杂税的残酷严苛。
柳宗元的散文语言精练简短,多用短句使文章节奏明快;除此之
外,柳宗元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文章生动有趣。
柳宗元游记在游记散文上,柳宗元被称为“游记之祖”。
最有盛名的就是他在永州期间所写的游记作品,称之为《永州八记》。
其中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不只是单纯的描写景色,柳宗元借以美景,抒发了内心深远的感情。
他给山水景色赋予了生机,读他的游记作品,仿佛置身于其中。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称为《小石潭记》被选作为初中语文作品,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也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以描绘小石潭周边的景色为主,突出了小石潭清澈、幽静的环境。
柳宗元用了大量生动的语句来描绘小石潭,反衬出作者闲适的心情,抒发了柳宗元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中,也有借美景抒发苦闷之情,他将志向寄托于山水,从侧面体现大自然之美。
柳宗元因为新政失败而遭到了贬谪,来到永州之后,激发了柳宗元的文学才华。
十年时间,柳宗元走遍永州山山水水,结识了永州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柳宗元借以永州美景来吟唱出自己仕途失意之情,醉心于永州山水而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