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教案(2)(1)
DNA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设计人教版

3.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A与T配对,C与G配对。这个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例如,在DNA复制过程中,新合成的DNA链会与模板链进行互补配对,形成新的DNA分子。
4. 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举例说明:囊性纤维化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个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异常,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 探索DNA复制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DNA的复制过程,如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NA,观察复制过程中的放射性分布情况。
七、课后作业
1. 根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画出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出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的排列方式。
2. 描述DNA复制的场所、条件、过程和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DNA复制的场所、条件、过程和特点:学生难以理解DNA复制的具体过程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图解或动画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3)DNA复制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DNA复制对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基因突变、遗传病等)来帮助学生理解。
(4)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半保留复制是如何实现的,教师可以通过图解或动画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6. 遗传病:
- 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等。
- 了解遗传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分子的结构与複製教案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1)dna分子的结构。
(2)硷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重要性。
(3)dna分子的多样性。
(4)dna複製的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1)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複製过程。
3.教学疑点dna分子中只能是a—t、c-g配对吗?能不能a—c、g—t配对?为什幺? 4.解决办法(1)充分发挥多**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化学组成、立体结构和dna 的複製过程等重、难点知识编製成多**课件。
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2)通过製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配合适当的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4)通过单环化合物、双环化合物所佔空间及硷基对之间氢键数的稳定性,来说明只能是a—t、c—g配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言:我们经过学习,已经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幺,dna为什幺能起遗传作用呢?我们来学习dna的结构。
(二)教学过程1.dna的结构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着名的dna双螺旋模型,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为了理解dna的结构,先来学习dna的化学组成。
(1)dna的化学组成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看懂图6-4及银幕上出现的结构平面图,基本单点阵图。
学生回答下列问题:①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幺?每个基本单位由哪三部分组成?②组成dna的硷基有哪几种?脱氧核苷酸呢?dna的每一条链是如何组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①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由一个脱氧苷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硷基组成。
②组成dna的硷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有四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NA的结构和复制教案

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网络】(一)DNA的分子结构1.组成:(1)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组成](2)组成: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百上千个4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简称DNA。
2.结构:独特双螺旋结构(1)主要特点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链按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c.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与T配对(氢键有2个),G一定与C配对(氢键有3个)。
(2)特性a.稳定性: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成主链的方式不变,两条主链之间以氢键相连;碱基严格互补配对不变;氢键越多越稳定,双链比单链稳定。
b.多样性:是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c.特异性:是由于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d.遗传信息:DNA分子中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NA分子能够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二)DNA分子的复制1.概念: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是随着染色体复制完成的。
3.主要场所:细胞核4.过程:(1)解旋: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实质是氢键断裂。
(2)合成子链:分别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方式特点:(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方式。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特点。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DNA两条链;原料是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需要能量ATP和DNA解旋酶与DNA聚合酶等。
4.2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第1课时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4.2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DNA的结构●课标要求1.描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识记DNA分子结构中有关的数量关系。
如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间的数量关系;双链DNA分子中,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的关系等。
3.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DNA的化学组成、平面结构及立体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课标解读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地位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与DNA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本课的内容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的生殖等知识有关系。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对DNA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及相关计算的考查尤为突出。
●教法指导1.DNA双螺旋结构属于分子水平且为三维立体结构,对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DNA的空间结构3D 动画,化抽象为直观。
2.教学以“基本单位-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为主线,逐步深入。
知识间以问题串衔接,环环相扣,主动参与。
建议将后面的碱基对序列的探究整合到了学生自制的DNA模型中,更直观、教学效果更好。
3.建议在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时可归纳为“5、4、3、2、1”,即5种元素:C、H、O、N、P;4种碱基:A、T、G、C,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3种小分子: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2条长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1种螺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新课导入建议1.屏显“9.11事件”图片,展示问题:(1)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被掩埋在废墟里上千具尸体(的身份)鉴定出来?(2)为什么检测DNA就可以确定他们的身份呢?2.DNA 的雕塑-矗立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的一个具有独特形状的雕塑,你以前见过这样的雕塑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雕塑有什么特点?这种设计是依据DNA分子的结构还是功能?那DNA分子究竟有什么样的结构呢?●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59-61相关内容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知识3,完成思考交流1、2”。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分子复制过程和复制意义。
2.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高效率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如:比较法、类推法、示意图法。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即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习的潜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难点确定:因为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解决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结构模型、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复制的模板、原料等条件和复制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讲授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模型建构法、课件演示法、探究式学习法等五、教具准备:课件六、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了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
2.根据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七、教学过程1.利用科学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总结科学研究方法。
如:从化学角度上讲,生物大分子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它们在分子水平的运动都遵循量子力学的规律;结晶DNA的获得必须应用化学和物理的原理和方法;X射线衍射技术则主要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而对DNA的X射线衍射图的分析又需要借助于数学方法。
可见,科学发现史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方法,蕴含着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各学科间联系紧密。
2.以DNA的模型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采用“空间顺序平面结构单链结构基本单位”的顺序,即由立体到平面,由大分子到组成单位,使学生逐步认识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平面结构以及化学组成。
(1)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化学成分、结构以及DNA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有两种(RNA 中的是核糖、DNA 中的是脱氧核糖),碱基共5种(RNA 有A 、U 、G 、C 四种,DNA 有A 、T 、G 、C 四种),所以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各4种共有8种;(2)理解DNA 的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3.DNA 分子的复制(1)对DNA 分子复制的推测:全保留或半保留?(2)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利用同位素示踪法验证DNA 半保留复制(课本P53)。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教案(1)(1)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一、教学目的:DNA分子复制的进程和意义(二)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复制(三)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进程二、板书设计:一、概念:2、发生时刻:3、复制的条件:4、复制的进程五、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三、教学进程:导言:前面咱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明白DNA分子是要紧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什么缘故能起遗传作用呢?学生先阅读教材。
教师投影出示如下问题:分子复制发生在什么时刻?分子复制进程怎么进行?分子复制进程需要哪些条件?分子复制进程有何特点?分子复制的概念是什么?分子复制有何生物学意义?学生阅读完毕以后,先简单提问。
依照学生回答情形进行点拨、讲述:(1)DNA分子复制依照前面三种细胞割裂方式学习可知发生在无丝割裂之前或有丝割裂间期;在配子形成时那么要紧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割裂之前的间期。
(2)DNA分子复制进程:教师播放DNA分子复制的多媒体课件,将这部份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把握的知识。
观看完毕后,师生一起总结,有以下三点:a.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解旋为两条平行双链,此进程叫解旋。
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b.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依照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合成两条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c.子母链结合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进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相互盘绕成螺旋结构,解旋完即复制完,形成新的DNA分于,如此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即边解螺旋边复制。
(3)从上述观看DNA分子复制进程的多媒体课件及师生归纳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条件有精准的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大体条件。
高三生物《DNA的结构与复制》教学设计

听写问题:1、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组成单位?2、DNA分子外侧由什么构成基本骨架?3、内侧碱基对由什么连接?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DNA复制的场所、时间?6、DNA复制的模版、原料、酶分别是?7、DNA复制的特点?
(2)复制的场所
DNA 复制的场所主要是在_______
思考:除了在细胞核中进行DNA复制,在其他场所能否进行DNA复制?请举例说明。
(3)复制的时间
细胞核中的DNA复制时间是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思考:是不是细胞中所有DNA的复制都在同一时期?请举例说明。
(4)DNA复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强调复制的过程,后者强调复制的结果,它是指新复制出的DNA分子,一条链是_____________的,另一条链是_________的。
A___T
A____U
G__C
G≠C
G____C
G____C
A+T/G+C=k
A+T/G+C=
A+T/G+C=
A+U/G+C=
A+G/T+C=1
A+G/T+C=a
A+G/T+C=
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50%碱基总数,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等于一半碱基总数。
3、培养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重、难点
教学重点: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教学难点: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DNA的结构和复制》教案

《DNA的结构和复制》教案
高中生物DNA的结构和复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DNA分子的结构。
2、DNA分子的复制。
解决方法:
(1)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和DNA 的复制过程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
将这些很难理解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2)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配合适当的练习,将知识化
难为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通过介绍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了解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
(3)使学生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
(4)利用DNA的性质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
2.能力目标:(1)在尝试模拟制作基础上,结合资料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性,反思建模过程,体会建模的思想,提高建模能力。
(2)通过DNA复制的学习,体会DNA半保留复制的方法。
(3)通过建构DNA的双螺旋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交流课题研究中搜集的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相关资料,体验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艰辛与曲折,体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的分析。
(2)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难点:(1)制作DNA结构模型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特点.(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基础知识与经典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自然流畅、逻辑清晰的教学过程。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学习新知识。
3.以讲述法、谈话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搜集J.D.沃森和F.H.C.克里克建立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资料,制作一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概述DNA复制的时间、过程、条件、分子基础和特点,揭示DNA复制的实质。
2.教师的教学准备:(1)DNA分子结构的教学,应充分运用相关的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领悟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以及DNA分子构型的稳定性、特异性和多样性。
(2)组织学生搜集J.D.沃森和F.H.C.克里克建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资料,制作一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模型,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活动拓展和引申有关DNA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
(3)通过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对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设疑,并结合DNA的复制过程图解进行强化理解。
一个图群是“DNA分子复制的示意图”,教师可利用图群上部分内容概述DNA复制的场所、复制过程及半保留复制特点,利用图群下部分内容解释复制过程所需要的条件。
(4)直观教具——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的课件,按照“DNA分子复制的示意图”所做的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坐落于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塑,以简洁而独特的双螺旋造型吸引着过往的行人,很少有谁注意到它的旋转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
但同样是一座以DNA 双螺旋结构为基础设计的雕塑,却因旋转方向的问题,曾引发一起北京世纪盛典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起诉北京大学的雕塑合同纠纷案件。
案件是由于DNA空间结构的旋转方向问题引起的,那DNA到底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呢?自从认识到DNA是遗传物质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它的深入研究,到20世纪中期,人们已经了解了DNA的化学组成。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必修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学生:脱氧核糖核苷酸。
教师:DNA是人体的遗传物质,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中DNA都是相同的,不同人的DNA 则是不同的,这些都与DNA的分子结构有关。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节DNA的分子结构。
(课件展示)(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回眸历史——探究DNA的结构阅读课本P59-P61边做边学相关内容,并结合图4-6和图4-7,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问1〗随着商品防伪难度的增大和DNA有关知识的普及,近几年来,许多商家尝试着用DNA作防伪标记。
其原理是什么?【讲述】DNA分子的特异性,即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问2〗孩子既像父亲,又像母亲,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讲述】父母的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内的DNA都要经过复制,然后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子代。
所以子代细胞中含有父母的DNA,所以表现的性状和父母相似。
〖问3〗请同学们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中找出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看看你能找到几种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讲述】4种类型,只在碱基上有区别,有A、G、C、T四种。
〖问4〗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名称?请学生拿起模型回答。
【讲述】脱氧核糖核苷酸共有4种碱基,模型中较长一些的代表的是腺嘌呤和鸟嘌呤两种碱基,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双环结构,较短一些的是胞嘧啶和胸腺嘧啶两种碱基,二者是单环结构。
这4种类型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仅在碱基上有所差别,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碱基为其命名。
〖问5〗如果把脱氧核糖核苷酸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相比,二者有什么区别呢?【讲述】五碳糖不同(脱氧核糖和核糖);碱基的差别:尿嘧啶与胸腺嘧啶的区别。
〖问6〗回首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呢?【讲述】创新思维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要敢于向权威挑战;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成果,博采众家之长;要有合作探究的意识;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
〖问7〗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资料,分析模型和刚才的操作过程,分析总结一下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
【讲述】①首先是DNA分子含有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两条链按照反向平行方向并向右盘绕成双螺旋。
(螺旋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每个螺距有10个碱基对,两个相邻碱基对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34nm)②结构的外侧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交互连接而成的长链,构成DNA分子的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结构内侧,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碱基对,即A与T配对,G 与C配对,A与T间二个氢键相连,G与C间三个氢键相连。
〖问8〗DNA分子的特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上?【讲述】DNA分子的特异性就体现在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
DNA分子的特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多样性: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②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③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探究二 DNA的复制阅读课本P63-P64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图图4-8和图4-9,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问9〗DNA分子复制发生在什么时间?【讲述】发生在无丝分裂之前或有丝分裂间期;在配子形成时则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前的间期。
〖问10〗“新”DNA的形成过程怎么进行?【讲述】有以下三点:a.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解旋为两条平行双链,此过程叫解旋。
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b.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c.子母链结合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解旋完即复制完,形成新的DNA分于,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即边解螺旋边复制。
〖问11〗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哪些条件?【讲述】DNA分子复制的条件有精确的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新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的—条链。
〖问12〗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讲述】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
解旋的目的就是为复制提供准确模板。
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问13〗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讲述】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链称为子链。
一条母链复制一次能形成一条子链。
〖问14〗DNA的复制是否就像洗照片似的,有一张底片就可以洗出许多照片来?【讲述】不是,与洗照片不同。
因为DNA分子的复制结果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的DNA分子,而是形成了一半新、一半旧的两个DNA分子。
〖问15〗复制的DNA如何保证准确呢?【讲述】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问16〗研究DNA复制常用的方法是什么?【讲述】研究DNA复制的常用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常标记3H、15N、32P,通过离心在试管中形成不同位置。
〖问17〗DNA复制能否在体外进行?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讲述】能进行。
①体外也可进行,即PCR扩增技术,除满足一般条件外,还应注意温度、pH 的控制及引物的加入。
②影响细胞呼吸(ATP供给)的所有因素都可能影响DNA复制。
七、板书设计第二节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一、回眸历史——“解开DNA结构之迷”二、DNA的结构1.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2.脱氧核苷酸间通过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多核苷酸链3.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4.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DNA分子的复制1、概念:2、发生时间:3、复制的条件:4、复制的过程5、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八、教学反思本节能力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学中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分析图解(这节内容的流程图解较多)、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内与小组间的合作使知识从深度要求达到广度要求。
在较好地实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