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21.1一元二次方程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一、情境导入

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

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

次方程的是( )

A.x2+

1

x2

=1 B.3x2-2xy-5y2=0

C.(x-1)(x-2)=3 D.ax2+bx+c

=0

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

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

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

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

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

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

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

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

的最高次数是 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

足,缺一不可.

【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

定字母系数

关于x的方程(k+1)x|k-1|+kx+1

=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

⎩⎪

⎪⎧|k-1|=2,

k+1≠0,

⎩⎪

⎪⎧k=3或k=-1,

k≠-1.

∴k=3.

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

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

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

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

字母取值.

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

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

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2=5x;

(2)9x2=16;

(3)2x(3x+1)=17;

(4)(3x-5)(x+1)=7x-2.

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

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5x-

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

常数项是-2.

(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2-16=0,

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

是-16.

(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2+2x-17

=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

数项是-17.

(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9x-3=

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

数项是-3.

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

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

(2015·深圳一模)在一张矩形的

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

积为1.6m 2

.已知床单的长是2m ,宽是1.4m ,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 ,则由图可知剩下部分的长为(2-2x )m ,剩下部分的宽为

(1.4-2x )m.∵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

,∴可列方程(2-2x )(1.4-2x )=1.6.

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

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方程x -2x =0的解为( ) A .x 1=1,x 2=2 B .x 1=0,x 2=1

C .x 1=0,x 2=2

D .x 1=1

2,x 2=2

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 中的x 1=0,x 2=2都能使方程x 2-2x =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

已知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

+x +1=0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

A .1

B .-1

C .0

D .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由此得,(m -1)+1+1=0,解得m =-1,此时m -1=-2≠0,∴m =-1.故选B.

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21.2.1 配方法 第1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

1.学会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2.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 +m )2

=n 的方程. 3.体验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情境导入

一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为10,若设其边长为x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可列出怎样的方程?用怎样的方法可以求出所列方程的解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直接开平方法 【类型一】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运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4x 2

=9;

(2)(x +3)2

-2=0.

解析:(1)先把方程化为x 2

=a (a ≥0)的

形式;(2)原方程可变形为(x +3)2

=2,则x +3是2的平方根,从而可以运用开平方法求解.

解:(1)由4x 2=9,得x 2

94,两边直接

开平方,得x =±32,∴原方程的解是x 1=3

2

x 2=-32

.

(2)移项,得(x +3)2

=2.两边直接开平

方,得x +3=± 2.∴x +3=2或x +3=- 2.∴原方程的解是x 1=2

-3,x 2=-2-3. 方法总结:由上面的解法可以看出,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这是解一元二次

方程的基本思想;一般地,对于形如x 2

=a (a ≥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

得x 1=a ,x 2=-a .

【类型二】直接开平方法的应用 次方程ax 2=b (ab >0)的两个根分别是m +1与2m -4,则b

a

=________.

解析:∵ax 2

=b ,∴x =±

b

a

,∴方程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m +1+2m -4=

0,解得m =1,∴一元二次方程ax 2

=b (ab

>0)的两个根分别是2与-2,∴b

a

=2,∴b a

=4,故答案为4.

【类型三】直接开平方法与方程的解的综合应用

若一元二次方程(a +2)x 2

-ax +

a 2-4=0的一个根为0,则a =________.

解析:∵一元二次方程(a +2)x 2

-ax +

a 2-4=0的一个根为0,∴a +2≠0且a 2

-4=0,∴a =2.故答案为2.

【类型四】直接开平方法的实际应用

有一个边长为11cm 的正方形和一

个长为13cm ,宽为8cm 的矩形,要作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的正方形,边长应为多少厘米?

分析:要求新正方形的边长,可先求出原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之和,然后再用开平方计算.

解: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根据题意得x 2=112+13×8,即x 2

=225,解得x =±15.因为边长为正,所以x =-15不合

题意,舍去,所以只取x =15.答:新正方形的边长应为15cm.

方法总结:在解决与平方根有关的实际问题时,除了根据题意解题外,有时还要结合实际,把平方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负值舍去.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过程.同时体会到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就是一个“降次”的过程.

第2课时 配方法

1.了解配方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探索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一、情境导入

李老师让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x 2

-6x -5=0,同学们都束手无策,学习委员蔡亮考虑了一下,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4,再把方程左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你能按照他的想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配方法 【类型一】配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

-4x

=5时,此方程可变形为( )

A .(x +2)2=1

B .(x -2)2

=1

C .(x +2)2=9

D .(x -2)2

=9 解析:由于方程左边关于x 的代数式的二次项系数为1,故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将方程左边写成完

全平方式的形式,右边化简即可.因为x

2

-4x =5,所以x 2

-4x +4=5+4,所以(x -2)2

=9.故选D.

方法总结: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使方程的左边只留下二次项和一次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类型二】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

解析:二次项系数是1时,只要先把常

数项移到右边,然后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

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配成(x+m)2

=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解:移项,得x2-4x=-1.配方,得x2

-4x+(-2)2=-1+(-2)2.即(x-2)2=3.

解这个方程,得x-2=± 3.∴x1=2+3,

x2=2- 3.

方法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实质上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转化成开

平方所需的形式.

【类型三】用配方解决求值问题

已知:x+4x+y-6y+13=0,

x-2y

x2+y2

的值.

解:原方程可化为(x+2)2+(y-3)2=

0,∴(x+2)2=0且(y-3)2=0,∴x=-2

且y=3,∴原式=

-2-6

13

=-

8

13

.

【类型四】用配方解决证明问题

(1)用配方法证明2x-4x+7的

值恒大于零;

(2)由第(1)题的启发,请你再写出三个

恒大于零的二次三项式.

证明:(1)2x2-4x+7=2(x2-2x)+7=

2(x2-2x+1-1)+7=2(x-1)2-2+7=

2(x-1)2+5.∵2(x-1)2≥0,∴2(x-1)2+

5≥5,即2x2-4x+7≥5,故2x2-4x+7的

值恒大于零.

(2)x2-2x+3;2x2-2x+5;3x2+6x+

8等.

【类型五】配方法与不等式知识的综合

应用

证明关于x的方程(m2-8m+17)x2

+2mx+1=0不论m为何值时,都是一元二

次方程.

解析:要证明“不论m为何值时,方程

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需证明二次项系数

m2-8m+17的值不等于0.

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17=m2-

8m+16+1=(m-4)2+1,又∵(m-4)2≥0,

∴(m-4)2+1>0,即m2-8m+17>0.∴不论

m为何值时,原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配方法解方程就是将方程

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因此需熟练掌

握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21.2.2 公式法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 2.会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及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3.经历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写了4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是否有解,大家都才解第一个方程呢,小强突然站起来说出每个方程解的情况,你想知道他是如何判断的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类型一】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 2+3x -4=0; (2)x 2-x +14=0; (3)x 2-x +1=0. 解析:根据根的判别式我们可以知道当b 2-4ac ≥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而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我们不解方程就能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解:(1)2x 2

+3x -4=0,a =2,b =3,c =-4,∴b 2-4ac =32

-4×2×(-4)=4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 2-x +14=0,a =1,b =-1,c =14.

∴b 2-4ac =(-1)2

-4×1×14

=0.∴方程有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x 2

-x +1=0,a =1,b =-1,c =1.∴b 2-4ac =(-1)2

-4×1×1=-3<

0.∴方程没有实数根. 方法总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不

解方程,可由b 2

-4ac 的值的符号来判断方

程根的情况.当b 2

-4ac >0时,一元二次方

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 2

-4ac =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

【类型二】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

定字母系数的取值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

1)x 2

-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a <2

C .a <2且a ≠1

D .a <-2 解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

的实数根,判别式大于0,得到一个不等式,

再由二次项系数不为0知a -1不为0.即4-4(a -1)>0且a -1≠0,解得a <2且a ≠1.选C.

方法总结:若方程有实数根,则b 2

4ac ≥0.由于本题强调说明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因此本题还是一道易错题.

【类型三】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

次方程根的情况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2

+kx -1

=0,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证明:Δ=k 2-4×2×(-1)=k 2+8,

无论k 取何值,k 2≥0,所以k 2

+8>0,即Δ

>0,∴方程2x 2

+k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方法总结:要说明一个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只需求出该方程根

的判别式,分析其正、负情况,即可得出结

论.

【类型四】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的

实际应用

小林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

一根长为4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把每一段各围成一个正方形.小峰对小林说:“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cm2”,他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解:假设能围成.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x),由题可得,x2+(10-x)2=48.化简得x2-10x+26=0.因为b2-4ac=(-10)2-4×1×26=-4<0,所以此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小峰的说法是对的.

探究点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一】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6=0;

(2)x2+4x=2;

(3)5x2-4x+12=0;

(4)4x2+4x+10=1-8x.

解析:方程(1)(3)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

般形式,可以直接确定a,b,c的值,并计

算b2-4ac的值,然后代入求根公式,即可

求出方程的根;方程(2)(4)则需要先化成一

般形式,再求解.

解:(1)这里a=2,b=1,c=-6,b2

-4ac=12-4×2×(-6)=1+48=49.∴x

-b±b2-4ac

2a

-1±49

2×2

-1±7

4

,即

原方程的解是x1=-2,x2=

3

2

.

(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得x2+4x-2

=0.∵b2-4ac=24,∴x=

-4±24

2

=-

2± 6.∴原方程的解是x1=-2+6,x2=

-2- 6.

(3)∵b2-4ac=-224<0,∴原方程没有

实数根.

(4)整理,得4x2+12x+9=0.∵b2-4ac

=0,∴x1=x2=-

3

2

.

方法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时,一定要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确定

a,b,c的值.

【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运

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和6,第三

边是方程x2-10x+21=0的解,则第三边的

长为( )

A.7 B.3

C.7或3 D.无法确定

解析:解一元二次方程x2-10x+21=

0,得x1=3,x2=7.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三边还应满足4

<x

<8.所以第三边的长x

=7.故选A.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解一元

二次方程,并会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

取舍.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用判别式去判断方程根的

情况,首先需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同时公

式法的得出是通过配方法来的,用公式法解

方程∴前提是Δ≥0.

21.2.3 因式分解法

1.认识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知道ab =0,那么a =0或b =0,类似的解方程(x +1)(x -1)=0时,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x +1=0或x -1=0来解,你能求出(x +3)(x -5)=0的解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一】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

一元二次方程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 2

+5x =0;

(2)(x -5)(x -6)=x -5.

解析:变形后方程右边是零,左边是能分解的二次三项式,可用因式分解法.

解:(1)原方程转化为x (x +5)=0,∴x =0或x +5=0,∴原方程的解为x 1=0,x 2=-5; (2)原方程转化为(x -5)(x -6)-(x -5)=0,∴(x -5)[(x -6)-1]=0,∴(x -5)(x -7)=0,∴x -5=0或x -7=0,∴原方程的解为x 1=5,x 2=7. 【类型二】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

二次方程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 2

-6x =-9; (2)4(x -3)2-25(x -2)2

=0.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x 2

-6x +9=0,

则(x -3)2

=0,∴x -3=0,因此原方程的解为:x 1=x 2=3.

(2)[2(x -3)]2-[5(x -2)]2

=0,[2(x -3)+5(x -2)][2(x -3)-5(x -2)]=0,(7x -16)(-3x +4)=0,∴7x -16=0或-

3x +4=0,∴原方程的解为x 1=167,x 2=4

3

. 方法总结: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

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就得到两个一元

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

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探究点二:用因式分解法解决问题

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a 、b 、c 满足a 2-ac -ab +bc =0,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先分解因式,确定a ,b ,c 的关系,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a 2

-ac -ab +bc =0,∴(a -b )(a

-c )=0,∴a -b =0或a -c =0,∴a =c 或a =b ,∴△ABC 为等腰三角形.

三、板书设计

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否分解

是关键,因此,要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提高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的能力.在使用因式分解法时,先考虑有无公因式,如果没有再考虑公式法.

*

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

系数的关系 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会不解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解决问题.

一、情境导入

一般地,对于关于x 的方程x 2

+px +q =0(p ,q 为已知常数,p 2

-4q ≥0),试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解x 1、x 2,算一算x 1+x 2、x 1·x 2的值,你能得出什么结果?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类型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方程根的代数式的值 已知m 、n

是方程2x -x -2=0的两实数根,则1m +1

n

的值为( )

A .-1 B.12 C .-1

2 D .1

解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出

m +n 和mn 的值,再将原代数式变形后,整

体代入计算即可.因为m 、n 是方程2x 2

-x -2=0的两实数根,所以m +n =1

2,mn =-

1,1m +1n =n +m mn =1

2-1=-12.故选C. 方法总结:解题时先把代数式变形成与两根和、积有关的形式,注意前提: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时,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

【类型二】根据方程的根确定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是

4和-5,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x 2-6x +8=0

B .x 2

+9x -1=0

C .x 2-x -6=0

D .x 2

+x -20=0

解析:∵方程的两根分别是4和-5,

设两根为x 1,x 2,则x 1+x 2=-1,x 1·x 2=

-20.如果令方程ax 2

+bx +c =0中,a =1,则-b =-1,c =-20.∴方程为x 2

+x -20

=0.故选D. 方法总结:先把所构造的方程的二次项

系数定为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一元二次方程一次项系数和常数

项. 【类型三】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方

程的解 (2014·云南曲靖)已知x =4是一

元二次方程x 2

-3x +c =0的一个根,则另一

个根为________.

解析:设另一根为x 1,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4=3,∴x 1=-1.故答案为x =-1.

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 【类型四】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

的关系确定字母系数 )关于x 的方程

x 2-ax +2a =0的两根的平方和是5,则a

的值是( )

A .-1或5

B .1

C .5

D .-1

解析:将两根平方和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设方程两根为x 1,x 2,由

题意,得x 21+x 22=5.∴(x 1+x 2)2

-2x 1x 2=

5.∵x 1+x 2=a ,x 1x 2=2a ,∴a 2

-2×2a =5.

解得a 1=5,a 2=-1.又∵Δ=a 2

-8a ,当a =5时,Δ<0,此时方程无实数根,所以舍去a =5.当a =-1时,Δ>0,此时方程有两实数根.所以取a =-1.故选D.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将与方程两根有关的式子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问题.注意不要忽略题目中的隐含

条件Δ≥0,导致解答不全面.

【类型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

系和根的情况的综合应用

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 -6)x 2

+2ax +a =0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a ,使-x 1+x 1x 2=4+x 2成立?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

(2)求使(x 1+1)(x 2+1)为负整数的实数a 的整数值.

解:(1)根据题意,得Δ=(2a )2

-4×a (a -6)=24a ≥0.解得a ≥0.又∵a -6≠0,∴a ≠6.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 1+x 2=-

2a

a -6

,x 1x 2=a

a -6

.由-x 1+x 1x 2=4+x 2得x 1+x 2+

4=x 1x 2,∴-

2a a -6+4=a a -6

,解得a =24.经检验a =24是方程-

2a a -6+4=a

a -6

的解.即存在a =24,使-x 1+x 1x 2=4+x 2成

立.

(2)原式=x 1+x 2+x 1x 2+1=-

2a a -6

+a

a -6+1=6

6-a 为负整数,则6-a 为-1或-2,-3,-6.解得a =7或8,9,

12.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通过求根公式得到的,在利用此关系确定字母的取值时,一定要记住Δ≥0这个前提条件.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1.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2.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得更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掌握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

一、情境导入

某细菌利用二分裂方式繁殖,每次一个分裂成两个,那么五次繁殖后共有多少个细菌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一】疾病传染问题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

后共有64人患了流感.

(1)求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多

少个人?

(2)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多

少人被传染?

解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

x个人,根据题意可知,在第一轮,有x个

人被传染,此时,共有(1+x)人患了流感;

到了第二轮,患流感的(1+x)人作为“传染

源”,每个人又传染给了x个人,这样,在

第二轮中新增加的患了流感的人有x(1+x)

人,根据等量关系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答.

解:(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

了x个

人,由题意,得1+x+x(1+x)=64,

解之,得x1=7,x2=-9(不合题意,舍去).

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7个

人.

(2)7×64=448(人).

答:又将有448人被传染.

方法总结: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一元二

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读懂题意,正确的

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分裂增长问题

月季生长速度很快,开花鲜艳诱

人,且枝繁叶茂.现有一棵月季,它的主干

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

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

是73.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

题意得:1+x+x2=73,解得:x1=8,x2=

-9(舍去).

答:每个支干长出8个小分支.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

题的步骤和关键.特别是解有关的传播问题

时,一定要明确每一轮传染源的基数.

第2课时平均变化率与一元二次方程

1.掌握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会解有关“增长率”及“销售”方面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月季花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有一定的关系.每盆植3株时,平均每株盈利4元;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每株盈利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5元,每盆应多植多少株?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

【类型一】增长率问题

(2014·辽宁大连)某工厂一种产

品2013年的产量是100万件,计划2015年

产量达到121万件.假设2013年到2015年

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相同.

(1)求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

的年增长率;

(2)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

万件?

解析:(1)通过增长率公式列出一元二

次方程即可求出增长率;(2)依据求得的增

长率,代入2014年产量的表达式即可解决.

解:(1)设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

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00(1+x)2=121,解

得x1=0.1,x2=-2.1(舍去).

答: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0%.

(2)100×(1+10%)=110(万件).

答: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110

万件.

方法总结:增长率问题中可以设基数为

a,平均增长率为x,增长的次数为n,则增

长后的结果为a(1+x)n;而增长率为负数

时,则降低后的结果为a(1-x)n

.

(2014·新疆乌鲁木齐)某工厂使

用旧设备生产,每月生产收入是90万元,

每月另需支付设备维护费5万元;从今年1

月份起使用新设备,生产收入提高且无设备

维护费,使用当月生产收入达100万元,1

至3月份生产收入以相同的百分率逐月增

长,累计达364万元,3月份后,每月生产

收入稳定在3月份的水平.

(1)求使用新设备后,2月、3月生产收

入的月增长率;

(2)购进新设备需一次性支付640万元,

使用新设备几个月后,该厂所得累计利润不

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累计利润是

指累计生产收入减去旧设备维护费或新设

备购进费)

解析:(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

长率为x,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即3个

月之和为364万元,解方程时要对结果进行

合理取舍;(2)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关系:

前三个月的生产收入+以后几个月的收入

减去一次性支付640万元大于或等于旧设备

几个月的生产收入-每个月的维护费,然后

解不等式.

解:(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

率为x,根据题意有100+100(1+x)+100(1

+x)2=364,即25x2+75x-16=0,解得,

x1=-3.2(舍),x2=0.2,所以2月,3月生

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20%.

(2)设m个月后,使用新设备所得累计

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根据题

意有364+100(1+20%)2(m-3)-640≥90m

-5m,解得,m≥12.所以,使用新设备12

个月后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

累计利润.

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或是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得到方程,通过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当方程的解不只一个时,要根据题意及实际问题确定出符合题意的解.

【类型二】利润问题

一学校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向某

园林公司购买了一批树苗,园林公司规定:

如果购买树苗不超过60棵,每棵售价为120

元;如果购买树苗超过60棵,每增加1棵,

所出售的这批树苗每棵售价均降低0.5元,

但每棵树苗最低售价不得少于100元.该校

最终向园林公司支付树苗款8800元.请问

该校共购买了多少棵树苗?

解析:根据条件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

苗,根据“售价=数量×单价”就可求解.

解:∵60棵树苗售价为120元×60=

7200元<8800元,∴该校购买树苗超过60

棵.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苗,由题意得

x[120-0.5(x-60)]=8800,解得x1=220,

x2=80.当x1=220时,120-0.5(220-60)

=40<100,∴x1=220不合题意,舍去;当

x2=80时,120-0.5(80-60)=110>100,

∴x2=80,∴x=80.

答:该校共购买了80棵树苗.

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或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得到方程,当求出

的方程的解不只一个时,要根据题意及实际

问题确定出符合题意的解.

【类型三】方案设计问题

(2014·内蒙古兴安)菜农李伟种

植的某蔬菜计划以每千克5元的价格对外批

发销售.由于部分菜农盲目扩大种植,造成

该蔬菜滞销,李伟为了加快销售,减少损失,

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以每千克3.2元的

价格对外批发销售.

(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

(2)小华准备到李伟处购买5吨该蔬菜,

因数量多,李伟决定再给予两种优惠方案以

供选择:方案一,打九折销售;方案二,不

打折,每吨优惠现金200元.试问小华选择

哪种方案更优惠?请说明理由.

分析:第(1)小题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

分率为x,列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舍去不

合题意的解;第(2)小题通过计算进行比较

即可求解.

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

由题意,得5(1-x)2=3.2,解得x1=0.2=

20%,x2=1.8(舍去).∴平均每次下调的百

分率为20%;

(2)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理由

如下:方案一所需费用为:3.2×0.9×5000

=14400(元);方案二所需费用为:

3.2×5000-200×5=15000(元),∵14400

<15000,∴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解决有关增长率及利润问

题时,应考虑实际,对方程的根进行取舍.

第3课时 几何图形与一元二次方程

1.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继续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3.通过探究体会列方程的实质,提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如图,在长为10cm ,宽为8cm 的矩形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使得留下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你能求出所截去小正方形的边长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问题 【类型一】利用面积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模型 (2014·甘肃陇南)用10米长的铝材制成一个矩形窗框,使它的面积为6平方

米.若设它的一条边长为x 米,则根据题意可列出关于x 的方程为( )

A .x (5+x )=6

B .x (5-x )=6

C .x (10-x )=6

D .x (10-2x )=6 解析:设一边长为x 米,则另外一边长为(5-x )米,根据它的面积为6平方米,即可列出方程得:x (5-x )=6,故选择B.

方法总结:理解题意,恰当的设未知数,把题中相关的量用未知数表示出来,

用相等

关系列出方程.

(2014·黑龙江农垦)现有一块长

80cm 、宽60cm 的矩形钢片,将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 cm 的小正方形,做成一

个底面积为1500cm 2

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求小正方形的边长. 解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长

方体盒子底面的长、宽均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再根据面积,即可建立等量关系,列

出方程. 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可得

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的长是(80-2x )cm ,宽是(60-2x )cm ,根据矩形的面积的计算方

法即可表示出矩形的底面积,方程可列为(80-2x )(60-2x )=1500,整理得x 2

-70x

+825=0,解得x 1=55,x 2=15.又60-2x >0,∴x =55(舍).∴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5cm.

方法总结:要从已知条件中找出关键的

与所求问题有关的信息,通过图形求出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整理即可.

【类型二】整体法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模

(2014·甘肃兰州)如图,在一块长为22米,宽为17米的矩形地面上,要修建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两条道路

分别与矩形的一条边平行),剩余部分种上草坪,使草坪面积为300平方米.设道路宽

为x 米,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为

______________.

解析:解法一:把两条道路平移到靠近

矩形的一边上,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草坪的长为(22-x )米,宽为(17-x )米,根据草坪的面积为300平方米可列出方程(22-x )(17-x )=300.

解法二: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列方程:

22×17-22x -17x +x 2

=300.

方法总结:解答与道路有关的面积问题,可以根据图形面积的和差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求解;也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把道路平移构建特殊的图形,并利用面积建立方程求解.

【类型三】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动点

问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C =

90°,AC =6cm ,BC =8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边AC 向点C 以1cm/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

(1)如果P 、Q 同时出发,几秒钟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

(2)点P 、Q 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这是一道动态问题,可设出未知数,表示出PC 与CQ 的长,根据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解.

解:(1)设x s 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8cm 2

,所以AP =x cm ,PC =(6-x )cm ,CQ =2x cm.则根据题意,得1

2·(6-x )·2x =8.整

理,得x 2

-6x +8=0,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4.所以P 、Q 同时出发,2s 或4s

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8cm 2

.

(2)设点P 出发x 秒后,△PCQ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一半.则根据题意,得12(6

-x )·2x =12×12×6×8.整理,得x 2

-6x +

12=0.由于此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不存在使△PCQ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一半的时刻.

三、板书设计

与图形有关的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常见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或补全成规则图形,找出各部分面积之间的关系,运用面积等计算公式列出方程;对图形进行分割或补全的原则:转化成为规则图形时越简单越直观越好.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准备.联系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的基本知识,继续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章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转化法,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利用转化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建模思想,如:在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一元二次方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1.1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4课时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方程模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来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 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确定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意义,能够运用代入法检验根的正确性. 数学思考: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问题解决: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ax2+bx+c=0(a≠0)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洋葱小视频分享一、有关解方程的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洋葱小视频分享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讲解,激发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提前预习,轻松学习知识。 (一)、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题目,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1.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元”是指__1个未知数__,“一次”是指__未知数的次数是1__,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都是__整式__的形式.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ax+b=0(a,b是常数,且a≠0)__.若关于x的方程(m+1)x|m|+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1____. 3.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若已知x=1是方程ax+3=0的解,则a=__-3__. (二)、【课堂引入】 问题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21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21.1一元二次方程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一、情境导入 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 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 次方程的是( ) A.x2+ 1 x2 =1 B.3x2-2xy-5y2=0 C.(x-1)(x-2)=3 D.ax2+bx+c =0 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 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 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 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 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 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 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 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 的最高次数是 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 足,缺一不可. 【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 定字母系数 关于x的方程(k+1)x|k-1|+kx+1 =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 ⎩⎪ ⎨ ⎪⎧|k-1|=2, k+1≠0, ∴ ⎩⎪ ⎨ ⎪⎧k=3或k=-1, k≠-1. ∴k=3. 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 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 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 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 字母取值. 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 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 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2=5x; (2)9x2=16; (3)2x(3x+1)=17; (4)(3x-5)(x+1)=7x-2. 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 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5x- 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 常数项是-2. (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2-16=0, 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 是-16. (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2+2x-17 =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 数项是-17. (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9x-3= 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 数项是-3.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 -1 (2)mx +n =0 (3)1 x +1=0 (4)x 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 -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 .0 B .1 C .2 D .3 活动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 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 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 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准备.联系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的基本知识,继续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章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转化法,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利用转化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建模思想,如:在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一元二次方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1.1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4课时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方程模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来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 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1~P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1: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解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_cm__,宽为__(50-2x)_cm__.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课题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重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式、系数。 导学流程 【自主预习】------不议不讲 (一)温故知新 问题1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________,宽为__________. 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_________. 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_____个队各赛1场, 所以全部比赛共_________________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二)探索新知 请回答下面问题: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 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_______,只含有_____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二次)的方程. (三)、总结归纳 1.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 21.1 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复习课)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复习教案 一、教材分析: 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在课标中的要求是: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中学方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后续内容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和工具。一元二次方程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作好准备。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后的一节复习课,已经掌握了学生的薄弱点: 1.易错点:直接开平方法中,学生容易只取正的这一个根; 2.配方法中,学生容易把一次项系数不除以2直接平方,个别学生会忘记平方,方程左边加了常数项,右边忘记加;公式法中,学生容易把公式中的-b记错成b,个别学生再代入系数的时候会忘记前面的负号;等等。 2.不能灵活选择解法,由于不会根据方程系数的特征找到最优解法,造成错误率提高,用时过长的弊端,从而影响到了少数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会根据方程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适当 的方法解方程。 2.避免易错点,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方程的特征选择不同解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降次”的数学方法,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小结与复习教案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小结 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二、本章知识点概括 1、相关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用“夹逼”法估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取值范围. 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三元方程 整式方程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 *(4)有理方程高次方程: 分式方程 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其步骤是: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②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③化二次项系数为1; ④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使方程左边是完全平方式, 从而原方程化为(mx+n)2=p的形式; ⑤如果p≥0就可以用开平方降次来求出方程的解了,如果p<0,则原方程无实数根。(2)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其方法为: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 将a、b、c代入求根公式x= a2 ac 4 b b2- ± - (b2-4ac≥0)就得到方程的根.

(3)分解因式法: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步骤是: ①通过移项将方程右边化为0; ②通过因式分解将方程左边化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③令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判别式。 (2)运用根的判别式,在不解方程的前提下判别根的情况: ①⊿=b 2-4ac >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②⊿=b 2-4ac =0 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③⊿=b 2-4ac <0 方程没有实数根; ④⊿=b 2-4ac ≥0 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3)应用: ①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②已知方程根的情况确定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③应用判别式证明方程的根的状况(常用到配方法); 注意:运用根的判别式的前提是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即:a ≠0。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本部分内容为选学内容)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 ≠0)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 那么a c x x a b x x =-=+2121, (2)应用: ①验根,不解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检验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 ②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及未知系数的值; ③已知方程的两根满足某种关系,求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④不解方程可以求某些关于21,x x 的对称式的值,通常利用到: 2122122212)(x x x x x x -+=+ 212212214)()(x x x x x x -+=- ()| a |x x 4x x ||2122121∆=-+=-x x 当21x x +=0且21x x ≤0,两根互为相反数;

九年级数学: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建议:本小节新授课可分为两学时,其中第一学时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第二课时着重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能分清二次项、一次项与常数项等概念.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及用数学的意识. 问题解决: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经历方程解得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得认识,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加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注意a≠0.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判断方程的解是否为实际问题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高元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在突出重点时,主要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让学生真正经历模型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探索交流,分析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差异,从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这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注意a≠0.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和系数,主要为后面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下基础.因此应要求学生逐渐熟悉各项的系数,在此会有一部分学生把项和项的系数的关系混淆,应加以强调.另外,应该特别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中a≠0的条件,引导学生找出a≠0的理由,a≠0是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都是方程在一般形式下定义的,所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第二个难点是找关系列方程,列方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一元二次方程却高于学生以往的认知要求,对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列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的热情,为能积极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提供了保证. 鉴于教材内容是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故选用类比方法突破难点,类比一元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配方法(第1课时)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 2.初步了解形如(x+n)2=p(p≥0)方程的解法. 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成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第1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形如x2=p(p≥0)的方程. 【教学难点】 把一个方程化成x2=p(p≥0)的形式. 五、课前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平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怎么样表示?(出示课件2)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a(a≥0)的平方根记作:. x2=a(a≥0),则根据平方根的定义知,x=. 2. 求出下列各式中x的值,并说说你的理由.(出示课件3) ⑴x2=9;⑵x2=5. 解:⑴x=±3 ;⑵x=. 思考:如果方程转化为x2=p,该如何解呢? (二)探索新知 探究直接开平方法 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出示课件5)教师问:设一个盒子的棱长为xdm,则它的外表面面积为6x2dm2,10个这种盒子的外表面面积的和为10×6x2,由此你可得到方程为10×6x2=1500,你能求出它的解吗? 学生思考后,共同解答如下:. 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x2dm2, 可列出方程: 10×6x2=1500, 由此可得x2=25.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类比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类比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类比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ax2+bx+c= 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定义,并能使用定义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的分别。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 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 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回忆一下 方程的有关概念. 1.什么是方程?什么的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经学过的方程?分别是什么方程? (1)3x+2=0;(2)2x−3y=8;(3)2 5x +3 y =0;(4)1 3 y=4;

(5)x2−2x+1=0;(6)y(y−8)=24;(7)5+1 x−3=1;(8)2x 3 −y 2 =2. 3.什么的元?什么的次?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问题1、2,要求学生列出方程,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 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各切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该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提问: (1)问题1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所列的方程为,化简后为。1 (2)问题2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为什么要乘1 2 ?所列的方程为,化简后为。 注意:(1)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是否清楚; (2)学生能否说出每一步骤的关键和应注意问题. 说明:由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让学生体会方程这一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观察方程 (1)x2−75x+350=0;(2)x2−x−56=0. 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几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结论:(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3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仍是进一步争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简单程度上又有了新的进展。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依据详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依据详细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究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展描述; (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学问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进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觉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加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意点、引、激、评,注意学生探究力量的培育。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学问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同时,留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舞培育学生们大胆猜测,当心求证的科学讨论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精确列出方程来解答。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沟通,兵教兵从而到达进展学生思维力量和自学力量的目的,开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依据学生的学问构造,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活动1复习回忆解决课前参加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长 活动4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表达了学问发生、形成和进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看、猜测、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复习回忆解决课前参加 由学生展现课前参加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忆常用几何图形的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体验数学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识别方程中的“项”及“系数”.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课件展示问题)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高为2m,设计者当初设计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即下部高度的平方等于上部与全部的积,如果设此雕像的下部高为xm,则其上部高为(2-x)m,由此可得到的等量关系如何?它是关于x的方程吗?如果是,你能看出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吗? 【教学说明】设置上述从美学角度而构建的人体雕像(教师可适时补充有关简单黄金分割问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增强求知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由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得到x2=2(2-x),即x2+2x-4=0.显然这个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x的最高次数为2,这类方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探究1见教材第2页问题1.(课件展示问题) 【教学说明】针对上述问题可给予5~8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可相应设

置如下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如果设四角折起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m,则制成的无盖方盒的底面长为多少?宽为多少?由底面积为3600cm2,可得到的方程又是怎样的? 【讨论结果】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盒底的长为(100-2x)cm,宽为(50-2x)cm,由此可得到方程(100-2x)(50-2x)=3600,整理为:4x2-300x+1400=0,化简,得x2-75x+350=0,由此方程可得出所切去的正方形的大小. 探究2见教材2~3页问题2. 【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 (1)这次排球赛共安排场; (2)若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每个队与其它个队各赛一场,这样共应有场比赛; (3)由此可列出的方程为,化简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建模过程,同时注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课件展示) 【讨论结果】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通过分析可得到1 2 ·x·(x-1)=28,化 简,得x2-x=56,即x2-x-56=0. 观察思考观察前面所构建的三个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得出这些方程的特征: (1)方程各项都是整式; (2)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结论】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想一想 1.二次项的系数a为什么不能为0? 2.在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时,a、b、c都一定是正数吗?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导学案(全章)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共21课教案)人教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 1 课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整式方程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叫做什么方程? (l)3x+4=l ;(2)6x-5y=7; 3.结合上述有关方程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 引入新课 1.方程的分类: 通过上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答出: 学过的几类方程是 没学过的方程是 x2-70x+825=0 , x(x+5)=150. 这类“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而在整式方程中,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据此得出复习中学生未学过的方程是 (4)一元二次方程: x2-70x+825=0 , x(x+5)=150 . 同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方程分为两大类: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方程 x2-70x+825=0 2 和方程 x(x+5)=150 ,即 x +5x=150, 2 可化为: x +5x-150=0 .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ax2+bx+c=0(a ≠ 0) 的形式.并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强调,其中ax 2,bx,c 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 b 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要特别注意:二次项系数 a 是不等于 0 的实数 (a=0 时,方程化为bx+c=0 ,不再是二次方程了) ; b, c 可为任意实数.例把方程 5x(x+3)=3(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 数项. 讲解例题 课堂练习P5-6 1、2 课堂小结 1.方程分为两大类: 判别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还是二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经化简形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 高次数是2,则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ax2+bx+c=0(a ≠ 0) ,其中 b,c 均可为任意实数,而 a 不能等于零. 作业:教材中相关习题. 第 2 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情况下的解方程,小结、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c=0(a > 0,c <0) 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难点:正确地表示方程的两个根. 三、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回忆数的开方一章中的知识,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解决问题的依据.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 x2=225; 2 . x2 -169=0 ; 3. 36x 2=49; 4 . 4x2-25=0 . 回答解题过程中的依据. 解题的依据是: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