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翻译赏析
祖逖传原文及翻译

祖逖传原文及翻译导语: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祖逖传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祖逖传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②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③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④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译文】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
”于是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队伍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他的私人队伍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回来的话,就像这江水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祖逖传读后感这个小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祖逖传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父寔,魏黄初中为幽州刺史。
逖少孤,家贫,博学,善属文,与刘琨俱为司空刘琨之友。
及琨为并州刺史,以逖为参军,共图进取。
会石勒之乱,琨奔晋阳,逖乃率宗族子弟,收合义士,起兵讨勒。
石勒败走,逖收其众,复立刘琨,还并州。
逖留其将贾南风守晋阳,自领兵马,北伐胡、赵,所向披靡。
会刘琨死,逖乃还晋阳,立琨子刘聪为帝,自称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摄朝政。
【注释】1.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祖逖,字士稚,是范阳遒地的人。
2. 父寔,魏黄初中为幽州刺史:他的父亲祖寔,在魏黄初年间担任幽州刺史。
3. 少孤,家贫,博学,善属文:祖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学识渊博,擅长作文。
4. 与刘琨俱为司空刘琨之友:他与刘琨一起成为司空刘琨的朋友。
5. 及琨为并州刺史,以逖为参军,共图进取:当刘琨担任并州刺史时,祖逖成为他的参军,共同追求进步。
6. 会石勒之乱,琨奔晋阳,逖乃率宗族子弟,收合义士,起兵讨勒:适逢石勒叛乱,刘琨逃往晋阳,祖逖于是率领家族子弟,收罗义士,起兵讨伐石勒。
7. 石勒败走,逖收其众,复立刘琨,还并州:石勒败走后,祖逖收编他的部众,重新拥立刘琨,回到并州。
8. 逖留其将贾南风守晋阳,自领兵马,北伐胡、赵,所向披靡:祖逖留下将领贾南风守卫晋阳,自己率领军队,北伐胡、赵,所向无敌。
9. 会刘琨死,逖乃还晋阳,立琨子刘聪为帝,自称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摄朝政:刘琨去世后,祖逖回到晋阳,拥立刘琨之子刘聪为帝,自称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揽朝政。
【翻译】祖逖,字士稚,是范阳遒地的人。
他的父亲祖寔,在魏黄初年间担任幽州刺史。
祖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学识渊博,擅长作文,与刘琨成为司空刘琨的朋友。
当刘琨担任并州刺史时,祖逖成为他的参军,共同追求进步。
适逢石勒叛乱,刘琨逃往晋阳,祖逖于是率领家族子弟,收罗义士,起兵讨伐石勒。
石勒败走后,祖逖收编他的部众,重新拥立刘琨,回到并州。
祖逖留下将领贾南风守卫晋阳,自己率领。
祖逖文言文翻译小学

原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父武,有勇略,仕魏为将。
逖少而好学,善骑射,年十六,从父征蜀,以功拜郎中。
后魏乱,逖随父归晋,拜骑都尉。
晋室南迁,逖留北方,与石勒、刘琨等结盟,共讨国难。
时刘琨为并州刺史,逖为前锋都督,率众击石勒,大破之。
石勒败走,逖追击,直至并州。
刘琨惧,欲与逖合兵,逖不从。
刘琨遂叛晋,投石勒。
逖率众北伐,收复冀、并二州,威震北方。
晋帝闻之,拜逖为镇西将军,封范阳侯。
逖以疾辞官,退居洛阳。
后石勒死,其子石虎继位,欲灭晋,逖起兵讨之。
石虎败走,逖追击,直至长安。
石虎惧,遂降。
晋帝以逖功封中山公,拜大将军。
逖卒,年六十一。
译文:祖逖,字士稚,是范阳遒地的人。
他的父亲祖武,有勇猛的才略,曾在魏国担任将领。
祖逖从小好学,擅长骑射,十六岁时,跟随父亲征讨蜀地,因功被封为郎中。
后来魏国发生动乱,祖逖随父亲归附晋朝,被封为骑都尉。
晋朝南迁后,祖逖留在北方,与石勒、刘琨等人结盟,共同抗击国难。
当时刘琨担任并州刺史,祖逖担任前锋都督,率领士兵击败石勒,大获全胜。
石勒战败逃走,祖逖追击,直至并州。
刘琨害怕,想要与祖逖联合兵力,但祖逖没有答应。
刘琨于是背叛晋朝,投靠石勒。
祖逖率领士兵北伐,收复冀、并二州,威震北方。
晋帝得知此事后,封祖逖为镇西将军,封为范阳侯。
祖逖因病辞去官职,回到洛阳。
后来石勒去世,他的儿子石虎继位,想要消灭晋朝,祖逖起兵讨伐。
石虎战败逃走,祖逖追击,直至长安。
石虎害怕,于是投降。
晋帝因为祖逖的功绩,封他为中山公,封为大将军。
祖逖去世时,享年六十一岁。
祖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勇猛善战,忠诚正直,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了忠诚、勇敢的代名词。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祖逖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属文。
弱冠之年,便以文才名噪一时。
后仕魏,历官侍中、征东将军。
魏帝崩,司马昭篡位,逖遂归晋,累官至征东大将军、兖州牧。
时值晋室南迁,中原丧乱,逖遂领兵北伐,志在恢复汉室。
时敌强我弱,逖临危受命,以弱胜强,屡建奇功。
尝率精兵五千,横渡黄河,直捣敌营,所向披靡,威震敌国。
然逖性刚直,不事权贵,故虽功高震主,而不为时所重。
及晋室东迁,逖亦随迁,遂家于江左。
虽居南方,心系中原,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每有战事,必请缨北伐,以报国恩。
然逖年事已高,屡请北伐,而朝廷以老病为由,屡屡不许。
逖忧心如焚,遂发病卒。
临终,遗命其子祖约,曰:“吾生为晋室之臣,死当为晋室之鬼。
吾死后,汝宜继吾志,北伐中原,勿忘先帝之托。
”祖约遵命,遂继父志,北伐中原,虽未能成功,然其忠义之心,足以垂名后世。
译文:祖逖,字士稚,是范阳的遒地人。
他年轻时就热爱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写作。
在他二十岁时,就因为文才而名声大噪。
后来在魏国做官,历任侍中、征东将军。
魏帝去世后,司马昭篡位,祖逖于是归附晋朝,官至征东大将军、兖州牧。
当时晋朝南迁,中原地区陷入混乱,祖逖于是领兵北伐,立志恢复汉室。
当时敌强我弱,祖逖在危难时刻受命,以弱胜强,屡次建立奇功。
曾经率领五千精兵,横渡黄河,直捣敌营,势不可挡,威震敌国。
然而祖逖性格刚直,不阿谀奉承权贵,因此虽然功高震主,却不被当时的人所重视。
等到晋朝东迁,祖逖也随着迁都,于是定居在江左。
尽管住在南方,但他心系中原,常常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每当有战事,他必定请求北伐,以报答国家的恩情。
然而祖逖年纪已高,多次请求北伐,但朝廷以他年老多病为由,屡次不允许。
祖逖忧心如焚,最终因病去世。
临终前,他留下遗命给儿子祖约,说:“我生前是晋朝的臣子,死后应当成为晋朝的鬼魂。
我死后,你应该继承我的志向,北伐中原,不要忘记先帝的嘱托。
”祖约遵从父亲的遗命,继承了父亲的志向,北伐中原,虽然未能成功,但他的忠义之心,足以流传后世。
祖逖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1)祖逖(tì):(266—321)东晋名将。
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2)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
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
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
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祖莹偷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祖莹偷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
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
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注释】范阳遒:范阳郡遒县。
位:官职。
耽:迷恋,沉溺恐:担心。
驱逐:赶走。
蔽塞:遮盖。
为……所:被。
由是:因此。
尤:特别。
甚:很。
盛:大。
属(zhǔ):撰著。
每:常常。
悉:全,都。
遗:遗漏。
严毅:严厉,严肃,要求严格。
以:凭借。
拜:授予官职。
恐:担心,害怕。
披:通“被",指被子。
【翻译】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
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
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
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
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
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
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主讲。
学生们都聚集来听。
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不知道天亮了。
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却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去听课。
祖逖文言文实词翻译

1. 祖逖(zǔ dié):祖,姓氏;逖,字。
祖逖,字士稚,晋朝末年著名将领。
2. 士稚(shì zhì):士,古代对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的尊称;稚,年轻。
士稚,指年轻有才德的人。
3. 勇猛(yǒng měng):勇,勇敢;猛,勇猛。
勇猛,形容人勇敢而勇猛。
4. 晋朝(jìn cháo):晋,朝代名;朝,朝代。
晋朝,指公元265年至420年的朝代。
5. 将领(jiāng lǐng):将,军事首领;领,领导。
将领,指军事首领或领导。
6. 智谋(zhì móu):智,智慧;谋,计谋。
智谋,指智慧和计谋。
7. 著称(zhù chēng):著,显著;称,称赞。
著称,指因某种特长或成就而受到人们的称赞。
8. 末年(mò nián):末,末期;年,年代。
末年,指一个朝代的末期。
9. 奋发(fèn fā):奋,振作;发,激发。
奋发,指振作精神,激发斗志。
10. 勤奋(qín fèn):勤,勤奋;奋,奋发。
勤奋,指勤奋努力。
11. 坚定(jiān dìng):坚,坚定;定,稳定。
坚定,指意志坚定,不易动摇。
12. 志向(zhì xiàng):志,志向;向,向往。
志向,指个人的抱负和理想。
13. 辅佐(fǔ zhuó):辅,辅助;佐,帮助。
辅佐,指帮助或协助。
14. 君主(jūn zhǔ):君,君主;主,主人。
君主,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15. 忠诚(zhōng chéng):忠,忠诚;诚,真诚。
忠诚,指对君主、国家或朋友的真诚和忠实。
16. 忠勇(zhōng yǒng):忠,忠诚;勇,勇敢。
忠勇,指忠诚勇敢。
17. 贤能(xián néng):贤,有才能;能,能力。
贤能,指有才能和能力的人。
18. 事君(shì jūn):事,侍奉;君,君主。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附参考答案与译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
晋愍帝建兴元年,左丞相睿以为军语祭酒。
逖• •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令遗氐瓯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希鱼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原,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晋元帝大兴三年夏六月,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出入相守四旬。
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
豹兵逐之, 弃担而走。
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
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冯铁邀击于汴水,悉获之。
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
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
后赵王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 •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
后赵王斩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
将军之恶,犹吾悉也。
”逖深德之。
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甲戌,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
八月,豫州刺史祖逖以戴渊吴士,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雍容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将有内难,知大功不连,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豫州士女若丧父母,• •谯、梁间皆为立祠。
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B.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C.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D.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祭酒,官职名,亦指各类首席、主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翻译赏析
文言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
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注释】①赒:周济,救济。
②书记:泛指书籍。
③该:广博,完备。
④赞:辅佐,帮助。
【翻译】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
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
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
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