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STM32F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STM32F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STM32F1单片机的电子秤的设计1.本文概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普及,电子秤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与传统的机械秤相比,电子秤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更强的功能性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STM32F1单片机的电子秤。

该设计不仅专注于电子秤的称重和单位转换等基本功能,而且通过使用STM32F1微控制器,赋予电子秤更智能的功能,如数据存储、传输和用户界面交互。

文章首先介绍了STM32F1单片机的特点和适用性,然后详细阐述了电子秤的设计原理、硬件选择和软件实现。

本文还包括对系统的测试结果和分析,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设计,有望为电子秤领域提供一种创新实用的解决方案。

2.系统设计原则在这种电子秤的设计中,STM32F1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能力:STM32F1系列微控制器基于ARM CortexM3内核,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高效的能耗比。

其最大工作频率可达72MHz,足以处理电子秤所需的复杂计算和数据传输任务。

集成:该系列微控制器集成了丰富的外围接口,如ADC(模数转换器)、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I2C(集成电路总线)等。

这些接口对电子秤的设计至关重要。

稳定性和可靠性:STM32F1微控制器具有优异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工业应用,确保了电子秤在复杂环境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子秤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用于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

在该设计中,选择了压力传感器作为主要测量元件。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弹性变形。

当物体受到压力时,传感器内部的电阻应变计变形,从而改变电阻值并通过惠斯通电桥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

信号放大和滤波: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通常较弱,需要通过信号放大器进行放大。

为了提高信号质量,设计了滤波电路来去除噪声,保证信号的准确性。

模数转换:通过STM32F1微控制器内置的ADC将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使微控制器易于处理和计算。

单片机电子秤设计报告完整版样本

单片机电子秤设计报告完整版样本

单片机电子秤设计报告秤是一种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测量器具。

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称量装置逐步被淘汰, 电子称量装置电子秤、电子天平等以其准确、快速、方便、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和传统秤相比较, 电子秤利用新型传感器、高精度AD转换器件、单片机设计实现, 具有精度高、功能强等特点。

本课题设计的电子秤具有基本称重、键盘输入、计算价格、显示、超重报警功能。

该电子秤的测量范围为0-10Kg, 测量精度达到5g, 有高精度, 低成本, 易携带的特点。

电子秤采用液晶显示汉字和测量记过, 比传统秤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

另外, 该电子秤电路简单, 使用寿命长, 应用范围广, 能够应用于商场、超市、家庭等场所,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须品。

一、功能描述1、采用高精度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测量量程0-10kg, 测量精度可达5g。

2、采用电子秤专用模拟/数字( A/D) 转换器芯片hx711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转换, HX711 采用了海芯科技集成电路专利技术, 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电子秤而设计的24 位A/D 转换器芯片。

3、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实现称重、计算价格等主控功能。

4、采用128*64汉字液晶屏显示称重重量、单价、总价等信息。

5、采用4*4矩阵键盘进行人机交互, 键盘容量大, 操作便捷。

6、具有超量程报警功能, 能够经过蜂鸣器和LED灯报警。

7、系统经过USB电源供电, 单片机程序也可经过USB线串行下载。

二、硬件设计1、硬件方案单片机电子秤硬件方案如图1所示:图1 单片机电子秤硬件方案称重传感器感应被测重力, 输出微弱的毫伏级电压信号。

该电压信号经过电子秤专用模拟/数字( A/D) 转换器芯片hx711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转换。

HX711 采用了海芯科技集成电路专利技术, 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电子秤而设计的24 位A/D 转换器芯片, 内置增益控制, 精度高, 性能稳定。

单片机电子秤设计报告

单片机电子秤设计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单片机电子秤设计报告秤是一种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测量器具。

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称量装置逐步被淘汰,电子称量装置电子秤、电子天平等以其准确、快速、方便、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和传统秤相比较,电子秤利用新型传感器、高精度AD转换器件、单片机设计实现,具有精度高、功能强等特点。

本课题设计的电子秤具有基本称重、键盘输入、计算价格、显示、超重报警功能。

该电子秤的测量范围为 0-10Kg,测量精度达到 5g,有高精度,低成本,易携带的特点。

电子秤采用液晶显示汉字和测量记过,比传统秤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

另外,该电子秤电路简单,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商场、超市、家庭等场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

一、功能描述1、采用高精度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测量量程 0-10kg ,测量精度可达 5g 。

2、采用电子秤专用模拟 / 数字( A/D)转换器芯片 hx711 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转换, HX711 采用了海芯科技集成电路专利技术,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电子秤而设计的 24 位 A/D 转换器芯片3、采用 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实现称重、计算价格等主控功4、采用 128*64 汉字液晶屏显示称重重量、单价、总价等信息。

5、采用 4*4 矩阵键盘进行人机交互,键盘容量大,操作便捷。

6、具有超量程报警功能,可以通过蜂鸣器和 LED灯报警。

7、系统通过 USB电源供电,单片机程序也可通过 USB线串行下载。

二、硬件设计1、硬件方案单片机电子秤硬件方案如图 1 所示:图 1 单片机电子秤硬件方案称重传感器感应被测重力,输出微弱的毫伏级电压信号。

该电压信号经过电子秤专用模拟 /数字(A/D)转换器芯片hx711 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转换。

HX711 采用了海芯科技集成电路专利技术,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电子秤而设计的 24 位 A/D 转换器芯片,内置增益控制,精度高,性能稳定。

基于单片机的实用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实用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实用电子秤设计一、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电子秤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称重传感器。

常见的称重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电容式等。

在本设计中,我们选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其原理是当物体的重量作用在传感器上时,传感器内部的电阻应变片会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重量。

2、信号放大与调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常比较微弱,需要经过放大和调理才能被单片机处理。

我们使用高精度的仪表放大器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滤波电路去除噪声干扰,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单片机选型单片机是整个电子秤系统的控制核心。

考虑到性能、成本和开发难度等因素,我们选用 STM32 系列单片机。

STM32 系列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电子秤的设计需求。

4、显示模块为了直观地显示测量结果,我们选用液晶显示屏(LCD)作为显示模块。

LCD 显示屏具有功耗低、显示清晰、视角广等优点。

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在 LCD 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物体的重量、单位等信息。

5、按键模块为了实现电子秤的功能设置,如单位切换、去皮、清零等,我们设计了按键模块。

按键模块通过与单片机的连接,将用户的操作指令传递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6、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整个电子秤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我们使用线性稳压器将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适合各个模块工作的电压,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算法1、重量计算算法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放大调理电路的参数,我们可以建立重量与传感器输出信号之间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物体的实际重量。

2、滤波算法为了消除测量过程中的噪声干扰,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常见的数字滤波算法有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

在本设计中,我们选用中值滤波算法,其原理是对连续采集的若干个数据进行排序,取中间值作为滤波后的结果。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简易电子计量秤摘要本设计给出了以MSP430混合信号单片机为核心的低功耗电子秤的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包括电阻应变片电桥模块,差模信号放大模块,A/D转换模块,段式LCD显示模块.应变片电桥将所称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压量,仪表运放和高精度运放分别完成电桥电压的双端到单端转换和后级放大,A/D转换器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传送给MSP430单片机,经软件控制计算后送LCD 显示。

关键词:电子秤应变片仪表运放 MSP430 低功耗.一、系统设计1.1任务要求根据下面框图设计一简易的电子计量秤通过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和软件控制,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基本要求:1、称重范围:最小称量:10g 最大称量:5Kg感量(单位):Kg 解析量:10g2、测量相对误差:≤±1%3、使用750mA(3.6V)的锂电池供电,持续工作时间大于一年;且具有自动待机功能;4、4位数码显示不能使用集成一体化压力传感器;5、成本控制在100元人民币以下;发挥部分:1尽量延长工作时间(大于一年);2、提高测量精度(≤±5%);3、采用交直流两种设计, 交流优先。

1.2 方案论证与设计方案设计1.2.1称重传感器方案方案一:采用分立式电阻应变片重物使电阻应变片产生弹性形变从而改变其阻值,通过阻值的变化即可得到重量的变化.分立式应变片的优点是价格较低廉,选择范围灵活.但是现有条件下难以得到能和应变片阻抗相匹配的桥臂电阻,并且温度系数也无法匹配,而且安装十分复杂.方案二:采用集成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实际上也是用分立应变片制成,但是厂商已经将其配成平衡电桥,作为使用者就免去了粘贴,安装,和电桥平衡的调整等极其复杂的过程.对于以上两种方案,考虑到方案一在现有条件下可实现性很低,故采用第二种方案,即集成称重传感器.1.2.2 电阻变换方案方案一:采用恒流源应变片的电阻变化并不能直接测量,必须转化为电压等可测量的量,此方案采用恒流源驱动应变片,由于电流恒定,因此电阻的变化将直接导致电阻上的压降的变化.缺点是恒流源的显著的温度漂移,成本高.方案二:采用不平衡电桥由图可知,电桥简单的将电阻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并且通过匹配桥臂电阻,可以使温度漂移相互抵销.综合考虑两种方案,第二种方案更加简洁精确,容易制作成本低廉,故采用电桥变换方案.1.2.3 信号放大方案方案一:由高精度低漂移运算放大器构成差动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具有高输入阻抗,增益高的特点,可以利用普通运放(如OP07)做成一个差动放大器。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一、【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二、【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如下:(1)设计一款电子秤,用LCD液晶显示器显示被称物体的质量(2)可以设定该秤所称的上限(3)当物体超重时,能自动报警。

三、【设计过程】1.【方案设计】微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达到了日新月异的地步。

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能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增加了打印和通讯功能,可以实现和其他机器或设备(包括上位PC机和数据存储设备)交换数据.除此之外,系统的微控制器部分选择了兼容性比较好的AT89系列单片机,在系统更新换代的时候,只需要增加很少的硬件电路,甚至仅仅删改系统控制程序就能够实现。

另外由于实际应用当中,称可以有一定量的过载,但不能超出要求的范围,为此本设计提供了过载提示和声光报警功能。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主要设计方案是: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因压力变化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电压放大电路放大,然后再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把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

单片机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得出当前所称物品的重量及总额,然后再显示出来。

此外,还可通过键盘设定所称物品的价格。

主要技术指标为:称量范围0~5kg;分度值0.01kg;精度等级Ⅲ级;电源DC1.5V(一节5号电池供电)。

其设计框图如图3.1所示。

这种高精度智能电子秤体积小、计量准确、携带方便,集质量称量功能与价格计算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商业贸易和居民家庭的使用需求。

图3.1 系统设计框图2.【器件选择】2.1单片机选择本设计由于要求必须使用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而且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的设计,可以容易地将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组成新型的只需要改变软件程序就可以更新换代的“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

考虑到本设计中程序部分比较大,根据总体方案设计的分析,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的系统,可以选用带EPROM 的单片机,由于应用程序不大,应用程序直接存储在片内,不用在外部扩展存储器,这样电路也可简化。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是一种集成数字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子秤系统。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

一、系统设计原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主要由称重传感器、AD转换模块、单片机、LCD显示模块和通信接口模块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称重传感器智能电子秤的核心部件是称重传感器,用于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

常用的称重传感器有应变式、电阻式、电容式等。

它们能够根据物体的质量变化而改变输出电信号,作为下一步处理的输入信号。

2. AD转换模块AD转换模块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

通过AD转换模块,可以将称重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以理解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基础。

3. 单片机单片机是整个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AD转换模块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LCD显示模块将结果实时显示出来。

同时,单片机还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4. LCD显示模块LCD显示模块用于将称重结果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提供直观的测量结果给用户。

5. 通信接口模块通信接口模块允许智能电子秤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如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上传和下载。

二、系统设计方法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硬件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称重传感器和AD转换模块,并通过电路设计将其与单片机和LCD显示模块进行连接。

此外,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接口模块。

2. 软件设计编写单片机的控制程序,包括AD转换的初始化和读取、数据处理、LCD显示等功能。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功能,如单位选择、重量校准等。

3. 系统测试将硬件和软件进行组装后,进行系统测试。

通过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秤量,检查显示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测试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单片机电子秤设计报告

单片机电子秤设计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单片机电子秤设计报告秤是一种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测量器具。

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称量装置逐步被淘汰,电子称量装置电子秤、电子天平等以其准确、快速、方便、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和传统秤相比较,电子秤利用新型传感器、高精度AD转换器件、单片机设计实现,具有精度高、功能强等特点。

本课题设计的电子秤具有基本称重、键盘输入、计算价格、显示、超重报警功能。

该电子秤的测量范围为0-10Kg,测量精度达到5g,有高精度,低成本,易携带的特点。

电子秤采用液晶显示汉字和测量记过,比传统秤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

另外,该电子秤电路简单,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商场、超市、家庭等场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

一、功能描述1、采用高精度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测量量程0-10kg,测量精度可达5g。

2、采用电子秤专用模拟/数字(A/D)转换器芯片hx711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转换,HX711 采用了海芯科技集成电路专利技术,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电子秤而设计的24 位A/D 转换器芯片。

3、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实现称重、计算价格等主控功能。

4、采用128*64汉字液晶屏显示称重重量、单价、总价等信息。

5、采用4*4矩阵键盘进行人机交互,键盘容量大,操作便捷。

6、具有超量程报警功能,可以通过蜂鸣器和LED灯报警。

7、系统通过USB电源供电,单片机程序也可通过USB线串行下载。

二、硬件设计1、硬件方案单片机电子秤硬件方案如图1所示:图1 单片机电子秤硬件方案称重传感器感应被测重力,输出微弱的毫伏级电压信号。

该电压信号经过电子秤专用模拟/数字(A/D)转换器芯片hx711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转换。

HX711 采用了海芯科技集成电路专利技术,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电子秤而设计的24 位A/D 转换器芯片,内置增益控制,精度高,性能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技术专业:______ 通信工程_______ 班级:AP10057班学号:_________ 11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李绍杰指导教师:周开利设计时间:2013年1月2日评定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课题题目:电子秤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 本次的课程设计任务是设计一个电子秤,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子秤的基本的背景和设计意义。

电子秤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被被人们广泛运用。

它是一个现代化的称重仪器,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数字技术等等的很多的高科技技术。

电子秤,属于衡器的一种,是利用胡克定律或力的杠杆平衡原理测定物体质量的工具。

电子秤主要由承重系统(如秤盘、秤体)、传力转换系统(如杠杆传力系统、传感器)和示值系统(如刻度盘、电子显示仪表)3部分组成。

按结构原理可分为机械秤、电子秤、机电结合秤三大类。

[电子秤拥有许多过去的简单的机械化的称重技术所没有的优点。

例如,第一方面:电子秤的重量轻,体积小,容易携带,并且容易维修;第二方面:因为电子秤是运用了以单片机为中心控制单元,通过称重传感器进行模数转换单元,再通过配合键盘、显示电路及强大软件来组成,所以电子秤的准确率高,并且很快速,能够让人们很直观地看到称重的结果,这样更加深受人们的喜欢。

第三方面:电子秤不仅仅只是客观的物体,它通过了压力传感器采集到被测物体的重量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

然后通过前端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准确的线性放大最后把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经A/D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量被送入到主控电路的单片机中,再经过单片机控制译码显示器,从而显示出被测物体的重量。

这是一个很高端,很人性化的发展,能够实现人机的信息转换。

第四方面:电子秤不再像过去的机械称重器那样功能局限,如今的电子秤更是能够广泛应用在商业,工农业,科技,交通等等很多方面。

并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以电子元件:称重传感器,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电路,显示电路,键盘电路,通讯接口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组成。

2. 设计要求此次的课程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重系统。

本课题的主要设计任务如下所述:(1)系统可实现电子称基本的称重功能(称重范围为0〜2Kg,重量误差不大于土O.OOIKg)【师要求的是9.99Kg的,但是由于ADC0809芯片只有8 位即255个数字显示,所以该做量程为2Kg的。

】(2))系统超出最大测量范围2Kg时应有报警指示功能(LED红灯闪烁报警提示、LCD会显示超重的提示标语)二、课题分析与方案选择2.1课题分析:设计课题是制作以单片机为控制系统的电子称,该设计系统由应变式电阻传感器采集数据、经由A/D对数据做出模数转换、转换后的数字量传送给单片机、然后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用LCD液晶显示出来物体的重量。

2.2方案选择:2.2.1 方案一:该设计方案的结构原理图如下所示:如上图所示电路,传感器采集数据后经由A/D转换后再传给单片机最后给LCD液晶显示。

2.2.1 方案二:结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传感器采 集数据㈡放大电路|=>A/D 转换 数据单片机处理 数据该设计方案中的放大电路目的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线性放大,然后再传送给 A/D 芯片进行模数。

这样设计的优势是使传感器采集的 数据经由放大器将数据放大到合适A/D 芯片的分辨率。

还有,本系统的设计还有一个超重报警提示系统, 提示用户所测重量过大, 这样可以避免传感器因过重而毁坏。

综合上面两个方案,最后选择方案二。

三、单元电路分析与设计3.1该设计系统是以单片机STC89C52为控制芯片的电路,由七部分组成: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信号放大系统、 A/D 转换系统、CPU 控制系统、超重提醒系 统、LCD 显示系统。

其结构原理如下图所示:3.2单元电路分析与设计3.2.1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单片机正常工作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如单电源5V 直流电压、晶振电路 等。

本次的的设计中,CPU 控制系统的设计如下图所示:该电路包含复位电路、震荡电路、P0 口作为LCD 的数据端口,P1 口作为AD 转换后的信号输入端口、 P2 口作为超重提示和LCD 的控制端口、P3 口作为AD 的控制端口。

3.3 A/D 的转换模块根据ADC0809芯片提供的时序图我很设计电路的要求,设计如下图所示:AL占A4■ •AJLjkiiJ Ll: FJ1 iJr LZDC3ECflk523IKJf_J»2£_»3JS DLcra»'l||ow ||H£EC F. IDEJTO _ m ~ nj办§D 1-------------3 J 咖IflSU L芯片工作频率的计算:单片机的ALE 管脚输出的6分频;D 触发器是2分频;故:该电路的时钟信号是由单片机的 ALE 口输出的是大单片机晶振的 6分频输入到74HC74的3管脚,经过74HC74的后再4分频,最后输入到 ADC0809 芯片的10管脚的时钟输入端口,该时钟频率为460KHz 。

ADC0809芯片的数据输出端与单片机的 P1 口连接。

A/D 芯片的分辨率:S=(5-0)/255=19.6mV3.4信号放大电路设计如下图所示:ADT1厂 ||,GND|vce由于该芯片的输入频率最搞可以达到650KHZ ;4密3'CC|—二-5?151Q -由于还没有对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所以未能确定放大器的放大系数, 故设计了该放大电路。

第一级放大系数:Au=1+R13/R12=1+100K/10K=11第二级放大系数:Au=1+R11/R10第二级的放大系数可以有多圈可调精密电阻调节得到。

该电路是以LM324作为放大电路的运放芯片。

放大器的第一级的放大系 数是11,放大器的第二级的方法级数是可调节的,总的放大系数是两级相乘 所得的乘积。

3.5 LCD 显示电路设计如下图所示: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

它由若干个5X7或者5X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114 工13 311 4]156二7 9pft匸 1 21S3 24K13 ICCk啟,c聊 lay二 PI之间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不能 很好地显示图形(用自定义CGRA M 显示效果也不好)。

1602LCD 是指显示的内容为 16X2,即可以显示两行,每行16个字符液晶模块(显示字符和数字)。

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1.总原理图2.元件清单序号型号主要参数 数量备注74hc74 74HC74 1adc0809 ADC08091Y1 XTAL11.0592MHz1stc89c52 STC89C52 1S2 SW-PB 1Im324LM3241!c!c 114■]!1. 1匸-r r £M*l2「IE」・-「............... 一祉ai u卜三=n-ir if「竺 c M a V »五、安装与调试5.1制作步骤:设计与绘制原理图$绘制PCB图并打印热转印与吊板5.2系统的调试a)用c语言编写程序代码;b)把生成的HEX文件烧到单片机里;c)调试程序;在调试过程中,给电路板供电是,发现LCD只是显示“ WEIGH”的静态显示,而动态显示部分则是乱码的形式。

故作以下设想:1、传感器模块不正常工作;2、放大器模块不正常工作;3、AD模块不正常工作;4、代码出错;5、显示模块出错;通过测试,设想的1、2、3都是正常工作的。

则很有可能是代码编写出错。

经过检验和校对引脚的连接和ADC080芯片的时序图,对编码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后,最后下载到单片机里还是不能够正常工作。

至今都还没有找到原因。

程序代码:#in clude<reg52.h>#defi ne uchar un sig ned char#defi ne uint un sig ned intuchar shuju;sbit rs16=P2A2;sbit rw16=P2A3;sbit en 16=卩2八4;sbit adoe=P3A3;sbit adeoc=P3A4;sbit adsa=P3A5;sbit led=P2A。

;void delay( uint z){uint x,y;for(x=z;x>0;x__)for(y=110;y>0;y--);}void write_com(uchar com) {rs16=0;rw16=0;en 16=0;P0=com;dela y(5);en16=1;dela y(5);en 16=0;}void write_date(uchar date) {rs16=1;rw16=0;en 16=0;P0=date;dela y(5);en16=1;dela y(5);en 16=0;}void init(){uint num;uchar code table[]="WEIGHT"; uchar code table2[]="0.000kg";P1=0;en 16=0;led=0;write_com(0x38);write_com(0x0C);write_com(0x06);write_com(0x01);write_com(0x80+0x04);for(num=0; num <6; nu m++){write_date(table[ num]);dela y(5);}write_com(0x80+0x45);for(num=0; num<7;nu m++){write_date(table2[ nu m]);dela y(5);}}/*void write(uchar * str, uchar len gth) {uchar i;for(i = 0; i < len gth; i++)write_date(str[i]);}} */void AD(){uint num;uchar code table3[]="OVERWEIGHT!!!"; 〃P仁Oxff;adsa=0;adoe=0;adsa=1;delay(1);adsa=0;delay(50);〃if(adeoc=1)〃{adoe=1;delay(20);adoe=0;delay(10);shuju=P1;/*if(shuju!=0){led=1;}*/〃shuju=0xc8;if(shuju=0xc8){uint t;for(t=0;t++;t<6){led=1;delay(500);led=0;write_com(0x80+0x01);for(num=0; num <14; nu m++){write_date(table3[ nu m]);dela y(5);}}}//}}void write_shuju(uchar add,uchar shu){write_com(0x80+0x45+add);write_date(shu);}void display( uint v){//uint num;uchar a,b,c,d;un sig ned int tmp=v;// uchar code table2[]={a,b,c,d,"g"}; a=tmp/1000; write_shuju(O,a);b=tmp%1000/100;write_shuju(2,b);c=tmp%1000%100/10;write_shuju(3,c);d=tmp%1000%100%10/10;write_shuju(4,d);/*for( num=0; num <5; nu m++){write_date(table2[ nu m]);dela y(5);} */}void mai n(){in it();dela y(5);AD();display(shuju);while(1);}5.3实物图片六、性能测试与分析通过安装和多次的调试,在确定电路板和各个芯片都没有扫坏的情况下,还是没有可以使电路正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