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依从性问题研究
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脱落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探讨

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脱落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探讨【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脱落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对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进行药物临床试验者118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兵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中脱落原因。
结果:导致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中脱落的主要原因有:个人原因、不良反应、用药途径、治疗环境等。
结论:针对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中脱落的原因,对患者于家属进行系统教育,尽早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提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脱落原因 ;处理对策; 受试者; 试验质量【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139-01药物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对药品进行系统的研究,来揭示药品的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药品分布、排泄、代谢与分布,目的是进一步的确定药品的安全性与疗效[1]。
怎样在获取可靠、精确、科学结论的同时对受试者进行有效的保护,是药物临床试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降低受试者脱落率[2],本文对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中的脱落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对应的处理措施,具体情况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药物临床试验的病例11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92例住院病例,789例门诊病例,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抽查的药物临床试验病例资料,对临床药物试验时间、药品名称进行详细记录,并分析受试者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发生脱落的原因,并分析受试人员个人因素、不良反应、用药途径以及治疗环境对受试人员脱落与依从性的影响。
1.3统计学分析将统计分析所得的病例资料纳入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x2比较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用(%)表示,t检验分析其中的计量资料,用()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家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依从性管理

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依从性管理摘要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依从性依从性差是导致试验结果产生偏倚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受试者依从性问题贯穿于整个临床试验过程的始终。
现就依从性的意义、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等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药物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中行的关于新药效应的一系列临床实验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目的是确定试验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性。
依从性(compliance)是指病人执行医嘱的客观应答的程度。
在新药临床试验中,依从性可定义为受试者按照规定的药物剂量和疗程服用试验药物的程度。
1 依从性问题的提出新药临床试验只有客观、准确地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才能保证人们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种药物能否发挥其应有的疗效,首先取决于该药物是否被正确地服用,不依从或依从性差是导致治疗无效的最常见的原因,在分析结果时,也是造成偏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受试者的依从性与试验结果的质量密切相关。
提高依从性还可以节约时间、经费,缩小试验规模。
然而,在新药临床试验中,不依从是非常普遍的。
受试者如果不能按照研究者的要求、或部分按照研究者的要求进行临床试验,那么得到的数据将会使终的研究结果不可靠,或缺少价值。
随着我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正式颁布,提高依从性将会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2 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受试者的依从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受试者本身、受试者处的环境、研究者、治疗等均可影响依从性。
2.1 受试者受试者是引起不依从的最主要的因素。
年龄、个性、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种族、有无不良嗜好等均可对依从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忘了”或者“服药不方便”是病人不按规定服药的2个最常见的原因。
受试者对试验过程不了解,对药物疗效不信任,也是导致不依从的重要因素。
患有精神分裂症或慢性疾病的病人往往依从性较差。
2.2 环境因素受试者住处如果距研究中心很远,这很容易引起不依从的发生。
临床试验中的脱落、退出和失访

临床试验中的脱落、退出和失访
在临床试验中经常用脱落 (drop out) 、退出(withdrawal) 或失访 ( loss to follow up)来描述受试者的依从性,但这三者概念很容易混淆,有必要梳理一下这三个概念:
脱落
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进入临床试验后,受试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成试验规定的全部流程的病例。
脱落常见的原因:如失访,AE、SAE、自觉疗效不佳等。
这里强调无论何种原因只要没有完成临床试验者都视为脱落。
由于 20% 以上脱落率可严重影响试验的内部真实性,研究结果基本难以成立,故在样本量计算时,常考虑 10% ~20% 的脱落率。
退出和失访是脱落最典型的两种形式
退出
退出:可分为研究者实施的退出和受试者主动退出临床试验的情况。
研究者实施的退出:受试者在试验中出现符合方案规定的中止标准时如: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药物过敏反应、依从性差、病情加
重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停止试验药物治疗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时,研究者让受试者退出试验。
受试者实施的退出:如疗效不佳、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希望采取其他治疗方法或无任何理由主动退出试验。
失访
失访则是在研究过程中,受试者可能按照要求进行治疗,但由于种种原因受试者没有按时随访导致研究者无法得到最终的观察结果,多由于随访时间较长、搬家、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导致。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对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及管理策略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对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及管理策略梁锦诗;黄凯文【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对受试者依从性影响的特点,探讨提高受试者依从性的策略.方法选取该院2017—2018年8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的入组受试者共82例进行分析.结果无按时按量使用试验药物、无按时到医院回访做相关检查和无按照要求填写每日记录是受试者无遵照研究方案的最主要的原因.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因素中,口服途径、上市后研究、少于6个月的访视时间、每季度的回访频率、整个项目少于3次的检查、补偿总额少于1000元的项目,受试者依从性较好(P<0.05);对于治疗环境因素,门诊受试者和住院受试者的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通过在试验立项时对试验方案复杂程度进行评估、受试者入组后进行充分知情和依从性教育、试验实施阶段试验机构管理流程的顺畅、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知识宣传等措施,将对提高受试者依从性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9(016)011【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临床试验方案;受试者;依从性;管理策略【作者】梁锦诗;黄凯文【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广东佛山 528308;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广东佛山 5283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临床试验是验证药物在人体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方法,因此受试者群体是临床试验必不可少的参与者。
然而目前从事药物临床试验一线人员的共同感受是公众参与度不高,各个类型的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困难,严重影响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1],而成功招募受试者后各类试验项目仍面临着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不依从而脱落的情况[2]。
因此,受试者的管理是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中最为关键和困难的环节[3]。
研究方案是由主要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制定的,是临床试验实施的依据。
与临床诊疗常规习惯差异较大的试验方案本身就可以导致试验方案违背、受试者脱落等问题。
临床试验中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终 主动 承担起社会责任。
2 3 完 善 法 律 , 制 企 业 责 任行 为 . 规
切都 导致企业缺少 承担社会责任 的外部机制 , 进而 导致企业 只
企 业的任何行 为都 必须在法 律的框架 内进 行 , 应以法律来规 制、 引导企业 的社会责任感 , 企业 知道 发展方式 , 让 明确发展 目的 。 虽然新《 公司法》 第五条 明确 了企业 的社会 责任主体地位 , 但这 只 是一个 原则性 条款 , 对企业社会责任 的概念 、 质、 性 内容 , 以及企业 不 履行其社会 责任所要承担 的法律后果等并 没有明确 的规定 。 具 体 到药品企业 , 品监管部 门应针对药品 的特殊性 , 合我 国药 品 药 结 市场的现状 , 制定药 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的方法方式 , 以及 药品企 业 违背社会责任 所要承担 的法律 责任 , 国家强制 力保证药 品企 用 业在追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 的同时 , 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 2 4 政策扶持 , . 科学合理引导企业 用 法律来规范企业承 担社会责任 , 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要求 , 不 可能对许多细节性 问题予 以规定 ; 同时 , 国幅员辽阔 , 区与地 我 地
书仅仅流于形式 , 告知信息不够全 面、 真实 、 详细 ; 夸大预期的利益
或 轻 描 淡 写 可 能 产 生 的 风 险 , 有 说 明补 偿 机 制 , 而 难 以 保证 知 没 从
试验过 程中 , 发现部分研究 项 目质量存在一 定的不足 , 究其原 因 , 主要 与研究者和受试 者的依从性 有关 。 笔者就近年我 院开展临床
21 0 2年 1月 2 日 第 2 卷 第 2期 0 l
Vo. , . ,a u r 0 2 2 121 No 2 J n ay2 , 01
浅谈I期药物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的管理及健康教育

浅谈I期药物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的管理及健康教育作者:孙艳伏,陈红,蔡丽伟,李虹彦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2年第5期孙艳伏陈红蔡丽伟李虹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人体试验的伦理原则——《赫尔辛基宣言》指出,医学的进步是以研究为基础的,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最终有赖于以人作为受试者的试验。
一期临床药物试验研究中多选择健康受试者,即无严重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及药物滥用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的健康志愿者。
健康受试者对试验的依从性是一期临床药物试验成功的关键,受试者的管理及知情同意、自我保护、医学知识等方面的宣教,既可最大程度地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又可提高受试者对试验的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受试者脱落的发生率。
关键词:健康受试者;依从性;管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149—02一、临床资料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从2011年5月至11月共完成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的药物试验11项,健康受试者140人。
男女比例为8.6:1,平均年龄为22.6岁。
19-24岁在校大学生占90.7%。
二、管理(一)病房管理——创造安全、温馨、舒适的环境确保受试者的安全不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人体试验必须遵从的伦理原则。
I期病房的安全、温馨的环境,能提高受试者安全感,从而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
1.病房的窗户要安装外观优美安全网,即安全又要受试者没有被束缚的感觉。
病房内避免摆放锐角家具确保受试者安全。
2.病房张贴紧急逃生路线图,楼道内逃生指示要醒目,应急灯定时检查、维护。
3.病房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受试者入住前后用“肯格王”动静两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动态为紫外线空气消毒,采用室内空气循环风方式,加装层过滤和高效紫外线灯管,在迅速过滤掉空气中的尘埃的同时直接杀灭病毒、细菌,从而阻断疾病传播途径,并能持续对空气消毒灭菌。
药物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原因及对策分析

药物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药物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原因,研究降低受试者脱落率相应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药物I期研究室2017年5月—2019年11月完成的51项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病例资料,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受试者脱落的原因。
结果:1025例受试者入选参加试验,发生脱落33例,脱落原因有发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12例,依从性差9例,受试者因个人原因8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失访各占1例,个人其他原因2例。
结论:重视受试者试验中的安全性,提高不良反应防范、处置的能力,对受试者试验前有关临床试验风险和信息充分告知,加强试验病房管理及受试者心理干预,将有助于增强受试者的依从性,降低受试者的脱落率。
【关键词】药物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8-0240-02初步了解新药物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及体内代谢动力学特征是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也是制定临床给药方案的依据[1]。
在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受环境、受试者自身原因、AE 等多因素影响,允许一定受试者的脱落率,现就受试者脱落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11月已完成的51项药物I期临床试验总计参加试验的1025例受试者病例资料,统计发生脱落3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6例,年龄在18~40岁之间。
1.2 方法通过图表、对比等形式归纳总结、对比分析。
2.结果2.1 脱落原因有发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12例,依从性差9例,受试者个人原因8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失访各占1例,个人其他原因2例,主要原因为发生AE,占比最大,而依从性差位居第二位,见表1。
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对临床研中方案违背或偏离报告的管理

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对临床研中方案不依从/违背或偏离报告的管理1、不依从/违背或偏离方案的定义目前国际国内法规中对不依从/违背或偏离方案没有明确的区分,《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中称之为不依从/违背方案,定义为指对伦理委员会批准试验方案的所有偏离,并且这种偏离没有获得伦理委员会的事先批准,或者不依从/违背人体受试者保护规定和伦理委员会要求的情况。
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描述为方案偏离,且定义为指有意或者无意地未遵循临床试验方案要求的情形。
ICH E3则描述为偏离方案,其规定为研究者/研究机构应当依从由申办者同意、管理当局(如有要求)批准,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的试验方案。
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应在试验方案或类似的合同(如在美国,研究者要求签署FDA-1572表)上签字以确认对方案的依从。
如没有和申办者达成一致并事先得到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书面同意,研究者不能有任何偏离方案的行为,除非必须立即消除对受试者的伤害,或只是涉及事务上的或管理方面的变化(如监查员变更、电话号码的变更)。
研究者/研究机构或申办者方面有不依从方案/SOP/现行法规的行为时,申办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以保证对方案的依从。
不依从/违背方案的责任主体可以是研究者/研究机构、受试者、申办者或申办者委托的CRO相关人员,按严重程度一般分为轻微和重要两级。
2、不依从/违背或偏离方案报告范围ICH E3中对偏离方案的报告范围有一定要求,报告范围描述为与研究入选或剔除的标准、试验的实施、患者的管理或评估有关的重要偏差,具体分类为:① 患者不符合入选标准,但进入研究;② 患者符合退出标准,但没有退出;③ 患者接受错误的治疗和不正确的剂最;④ 患者使用了研究禁止的伴随药物。
我国的相关法规或指南如《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10年)中写明不依从/违背方案的审查是指对临床试验进行中发生的不依从/违背方案事件的审查;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16年)中对偏离方案的报告要求研究者应当及时向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报告,并经其及时通报申办者、报告伦理委员会影响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健康或者临床试验科学性的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包括请求偏离和报告偏离,在我国开展的临床试验应优先遵循我国的相应法规和指南要求对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不依从/违背方案事件进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