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调模拟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刚劲.靓.妆根茎.不胫.而走曲径.通幽B.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C.甲壳.讥诮.撬.动翘.首以待七窍.生烟D.陌.路蓦.然病殁.拐弯抹.角没.齿不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聆听原形毕露兵慌马乱渡过难关B.牟利乔装打扮销声匿迹轻歌慢舞C.坐落变本加厉一枕黄粱仗义执言D.整饬食不裹腹熏陶渐染湮没无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4月5日,“勇气”号火星车了在火星上的第91天。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它标志着“勇气”号这次火星之行的原定使命都已圆满完成。
②每当闲暇之时,坐在江边,听听江笛唱答,钟声应和,帆船往来,鸥影翻飞,一切烦恼与忧愁都烟雨蒙蒙,大江东去。
③最近,MSN 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
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 将免费下去。
A.度过赋予误解/始终B.渡过付与曲解/始终C.度过付与误解/一直D.渡过赋予曲解/一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历经八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表明侵权责任法也将呼之欲出....。
B.做人须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一是一二是二,一言九鼎....,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受到朋友、同行的信任,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
C.齐白石画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D.用“嫦娥”命名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可谓顺理成章....。
没有人比这个栖居于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凄美女子,更怀念她的桂树,她的玉兔。
2021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最新】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成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山青水秀睚眦必报豁然开朗提纲挈领B.言简意赅涣然一新如火如荼走投无路C.世外桃源怡然自得铤而走险无精打采D.张弛有度无事生非再接再励弄巧成拙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李娜中网首轮出局,继续着她在法网辉煌之后的长时间离谱低迷,这主要原因是她自己、团队以及外界给她的压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B.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我们多措并举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十二五”的工作重点。
D.经济体制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触及到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所以社会的运行机制也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红楼梦》中,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后,哭闹着要去找黛玉,得知林妹妹已死,便昏死过去。
醒来后,坚持去了潇湘馆,哭祭黛玉,并写下祭文《芙蓉女儿诔》。
B.《女神•天狗》中,敢于冲破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的“天狗”意象,正是“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狂飙突进精神的写照。
C.《雷雨》中,周朴园让周萍跪下认侍萍(周萍的生母),四凤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冲向花园,触电而死。
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
D.《老人与海》中,小男孩马诺林是“硬汉子性格”的最佳补充,他从老人那里学到的不仅是捕鱼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会懂得男人的责任。
E.《哈姆雷特》中,国王克劳迪斯发现自己罪行暴露,便让王后去责问哈姆雷特,并派遣波洛涅斯去偷听二人谈话,结果被哈姆雷特误杀。
二、语言表达4.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
(30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细读”是一种专注的阅读,也是一种开放式的阅读。
“细读”要求读者先自己的立场和想法,从写作者的角度看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评估文本是否能够、言之有据、论之有理。
“细读”还要对文本的内容有所思考和判断,看它是否普遍道义原则,如尊重他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A.搁置自圆其说符合 B.搁置无懈可击吻合C.放弃无懈可击符合 D.放弃自圆其说吻合2.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下列各句,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古代官僚贵族荒淫享乐以致误国,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要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和朋友在暑期里,乘船沿江而下,祖国壮美的山川深深地打动了我。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我们也要拥有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
,。
,。
,。
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有答案)参考答案及赋分说明1.C 〔A互为因果错误;B曲解文意;D无事生非〕2.C 〔强加因果〕3.B 〔扩展范围,应为〝一些〞〕4. A.〝沽名钓誉〞不对。
5.〔6分。
答出两处即可,每处情节1分,手法1分,剖析1分。
在阅卷时允许摘引作答,但讲题时分还应该提示先生学会概括剖析〕①或概括情节:白嘉轩到鹿家商量修祠堂事情,却不与鹿子霖商量。
或摘引情节:鹿子在厢房里听见一阵生疏的脚步声就走到庭院,看见白嘉轩出去,便忙拱手问候。
白嘉轩停住脚说:〝我找大叔说件事。
〞鹿子霖回到厢房就有些被轻贱被压低了的不自在。
——这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心思描写。
〝生疏的脚步声〞这一细节点出两人的疏离,〝有些被轻贱被压低的不自在〞的心思描写表现出鹿子霖内心对白嘉轩的族长身份颇为介意,并不想低人一等。
〔说出一点即可〕②或概括情节:白嘉轩提出想法被鹿泰恒指摘。
或摘引情节:〝早都该翻修了。
〞白嘉轩听了当即就品出了三种滋味:应该翻修祠堂;祠堂早应该翻修而没有翻修是自己的父亲老族长白秉德的尽职;新族长忙着娶媳妇埋死人如今才腾出手来翻修祠堂咧!——这处运用言语描写、心思描写,表现出老一辈上白鹿两家也暗暗较劲,鹿泰恒对白嘉轩父子的族长任务暗含指摘。
③或概括情节:修祠堂时分白鹿村弥漫出友好谐和欢乐气氛。
或摘引情节:〝白鹿村弥漫着一种友好谐和欢乐的气氛,欢悦喜庆的气氛把白鹿两姓的人融合到一同了〞。
这种局面描写〔白描〕也暗示着往常白鹿村〔白家和鹿家两个家族〕有着不谐和。
6.〔6分。
留意题干所强调〝作为族长〞的性情,答出三点即可〕①有担当〔有责任〕——主张修学堂;②有隐忍——被晚辈鹿泰恒嘲讽;③有心计〔有方案,心思缜密〕——找鹿泰恒商量修祠堂〔〝修复祠堂的详细缜密的方案〞〕;④有仁义——或:兴办学堂,不只是为自己家的孩子学习;或:修祠堂,自己和鹿家合包三分之一费用,村中人量入为出;〔答出一点即可〕⑤重教育——谋划修祠堂、办学堂、请先生;7.〔3分〕D〔略低于,错〕8.〔3分〕C〔A范围扩展,应为浙江抢先;B人才匮乏最为主要,无事生非;D一样大,比拟不明白〕9.〔6分。
2021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综观近年来我国的科普图书市场,销量位居前列的多是国外引进版图书,原创科普书籍籍无名,无论是公共书展还是私人书架,原创优质科普书“缺席”是常态。
如今,提到科普书,大多数家长会想到英国某品牌的儿童百科全书;提到原创科普书,最知名的仍是60年前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由于《十万个为什么》名气过于响亮,目前同名书就有百余种,从中亦可一窥我国科普图书原创乏力,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201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年均科普新书出版超过万种,但与每年四五十万的新书出版总量相比,原创科普书仍略显“小众”。
就市面上的那些科普图书而言,其中不少还夹杂着“伪科学”,呈现着落后的科学观。
从国外引进的科普书已是优质版本,那么,原创还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小到身边的动植物,大到自然与科技,科普作家总会站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书写身边的事物。
有科研人员说,现在的孩子在科普书里认识了非洲、美洲的动物,却不了解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
此外,语言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认知科学专家认为,儿童阅读科普图书不只是学习科学知识,还是学习逻辑严谨的科学语言,而这种科学语言的背后就是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科普图书的语言要逻辑严密更要深入浅出,但科普译著却达不到母语的水平。
当阅读水平不高的儿童拒绝一本不好读的科普书时,也就少了一次爱上科学的机会。
科普创作并非易事,我们也曾有过“大科学家写小科普”的岁月。
出版家胡愈之曾倡导编撰一批“知识丛书”,华罗庚编撰“数学小丛书”,茅以升主编“自然科学小丛书”,那些高质量科普书为破除迷信起到过重要作用,也引领了一代青年走上科学的道路。
科普创作也并非小事,好的科普图书讲科学,也讲反思科学,著名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揭示了化学物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被称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
海南省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海南省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距离墨西哥奇瓦瓦州东南80公里的沙漠里,有一条寸草不生的山脉,名叫奈卡山脉。
2000年,几位矿工在山底错综复杂的地下洞穴中作业,一个奇异的世界豁然展现在他们眼前。
这个空间大概9米宽,将近30 米长,洞顶、四壁、地面,都排布着光滑透亮的石膏晶体。
这些晶体可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用在项链儿上的小水晶,而是像山一样大,人都能往上爬。
2009年,科学家柯蒂斯·萨特尔到访水晶洞。
他和同事从洞穴的水洼里舀了一些水,带回实验室分析。
如果你知道萨特尔的研究领域,一定会觉得他去分析洞里的水简直是莫名其妙。
萨特尔研究的是病毒。
水晶洞里从来也没有人,又不会感染什么病毒,事实上,洞里甚至连一条鱼也找不到。
这个神奇的洞穴在几千万年间一直与世隔绝,仿佛是生物圈外一个独立的存在。
然而,萨特尔的确不虚此行。
他把从水晶洞里带回的水放在显微镜下,大片大片的病毒展现在他眼前,每滴水里都足有2亿个病毒。
病毒世界向科学家打开了大门。
从深深的地下,到撒哈拉沙漠的沙里,再到南极冰盖之下1英里深藏的湖水中——新发现的病毒无处不在,数量之巨令科学家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逐一仔细研究。
病毒学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
几千年来,我们对病毒的全部了解只是它们会让人得病,甚至取人性命。
而直到现在,我们尽管看到了病毒对人的影响,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连“病毒”这个词也是自相矛盾。
它承自罗马帝国,当时的意思是蛇的毒液或者人的精液。
这一个词被赋予了“毁灭”和“创造”两层意思。
经历几个世纪,病毒这个词逐渐呈现出另一层含义,它可以指代任何有传染性的物质,比如伤口流出的脓液,或者能神秘地通过空气传播的物质,甚至有的“病毒”能渗透在纸张内部,只要用手指头摸下就会染病。
直到19世纪晚期,“病毒”这个词才比较接近我们现在采用的意思,而这一转变还要归功于一次农业的大灾难。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时下,每天都是霓虹流转,光怪陆离....,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着自己的梦想,宁静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_______,沉静下来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心情,(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地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什么都不做,只寻一个恬淡的去处。
我曾多次(领略/领教)过北欧咖啡厅的别致风味。
咖啡厅里,几乎座无虚席....,但却宁静得让人心悸,人们一个个安祥..地(翻阅/翻检)着手中的一本书、一张报纸,或是什么都不做,只优雅地目视着前方,而眼前的一杯咖啡,抑或是一杯红酒,似乎只是个简单的道具而已。
那样的宁静,实在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大美。
朋友也曾在冬至时带我到海边寻觅“静”。
举目四顾,昔日宛若步行街般兴旺的海滨,早已繁华落尽,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慈祥、安静、从容。
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极目,见海天茫茫处的渔村,掩映在层层浓密的芦荡之中,__________。
天高地迥....,远黛苍茫....,海风阵阵,鸟鸣啾啾,一颗躁.动.抑郁的心也随之静若幽谷。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霓虹光怪陆离B.奢侈座无虚席C.安祥天高地迥D.躁动远黛苍茫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气定神闲领教翻检B.气定神闲领略翻阅C.从容不迫领略翻阅D.从容不迫领教翻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清晰可见有几缕炊烟B.因此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依稀有炊烟袅袅升腾C.但是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依稀有炊烟袅袅升腾D.因此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清晰可见有几缕炊烟【答案】1.C2.B3.C【解析】1.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
在当代社会,最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引人注目排山倒海B.洞察备受瞩目铺天盖地C.瞥见引人注目铺天盖地D.洞察备受瞩目排山倒海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
C.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D.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
3.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组词语是(3分)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
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④⑥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括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A.⑤②③①④B. ④①③⑤②C. ⑤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⑤5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山崖崩塌了,在它的伤口一一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鬂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打目的地。
B.世间美好事物的诞生,常常伴随艰辛和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语文一调模拟考试试题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
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
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
B.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
C.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
D.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B.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D.文章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
B.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C.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
因为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许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陷入了孤独无助。
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
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
“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散发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
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
“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
”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
“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找茬”的珍妮。
“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
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
”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曾经的住户找贝蒂交流过,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
但这个珍妮不一样,笑容明净,温柔和善,令人不忍拒绝。
“哦,可以啊!我行动不便,你进来开窗户吧!”贝蒂回头看看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
“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开口。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子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树木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起来。
“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示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的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
珍妮鼻子有些发酸,略思忖,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我又有哪遮住你了吗?”贝蒂有些疑惑。
“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任何人,更是很久未与人共用过餐了。
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凉孤寂的心。
“当然可以。
”贝蒂爽快地答应。
从此,在贝蒂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冠做的餐桌边用餐。
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
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还会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的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的阳光。
那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安详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几个月后,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
“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
”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
“遗嘱?”“是的,这是贝蒂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继承人是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的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美好的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值的。
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环境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面C.最初,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小说主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5.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6.“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完成7~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一:xx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
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就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
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打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声,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
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
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
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图1: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晚点率对比图2: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关国西部航空公司在西海岸五大机场航班晚点率对比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
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