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 理解词语和句子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含答案)

第三阶段入境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第一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亲爱的同学,下面一段话中有两个很奇的词语“战利品”和“武将”,请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个词语指什么?1.赶海①“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唱起这支歌,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次假赶海的趣事。
②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有幸跟爸爸去青岛旅游,爸爸说要带我去赶海,我高兴地答应了,我们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昨地往回流,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③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还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们抓住了!我高兴得起来,那边一个小伙伴儿,正埋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冲我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小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理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鳌夹住了他的手。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我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④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满载而归我也提着“战利品跟着爸爸往回走海风吹拂,我感到舒服极了。
我一边走,一边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思路点拨1.先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事情?2.文中的“战利品”和“武将”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称呼的?是对哪个对象的称呼? 短文中的“武将”指一只大虾;“战利品指我们捉到的小螃和大虾。
2.学会感恩①在林中小道上走着两个人——爷爷和小孩。
天很热,他们多么想喝口水啊。
②旅行者走到一条小河旁。
清凉的河水发出轻轻的潺潺声。
他们弯下身子,喝了起来。
③“谢谢你,小河。
”爷爷说。
④男孩笑了起来。
⑤“您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他问爷爷,“要知道,小河不是活人,它听不到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
”⑥“是这样,如果狼喝了小河的水,它是不会说谢谢的。
小学阅读——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第二节怎样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句子表达的意思1、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方法大致有:①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璧归赵”这个词语,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对“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是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③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2、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主要方法有:①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教师要加以必要的注释疏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小学语文测试题词语解释与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测试题词语解释与阅读理解一、词语解释1. 流传(liú chuán)解释:信息、事物等在各处传递、传扬。
示例:这个故事流传了很多年,现在大家都知道。
2. 线索(xiàn suǒ)解释:引导思路,帮助理解或者追求事物真相的提示或者暗示。
示例:他根据受到的线索,找到了丢失的钱包。
3. 特征(tè zhēng)解释:事物的独特属性或标志。
示例:这个地方的特征是四季如春,温暖宜人。
4. 奇特(qí tè)解释:特别怪异,与众不同。
示例:他的颜色斑斓、形状奇特的衣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5. 缘故(yuán gù)解释:原因,起因。
示例:因为不小心踩到了一根香蕉皮,他摔倒了,这就是他摔倒的缘故。
二、阅读理解曹冲称象按照古代中国的传统,身为高官的父亲曹操,经常给儿子曹冲出一些题目来考察他的智慧和才能。
一次,曹操让曹冲画一个象,要求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现象的真实特征。
曹冲拿到纸笔后,思考了一会儿。
随后,他拿起毛笔,画了一个大大的眼睛,笔触清晰生动。
接着,他用粗线勾勒出宽大的耳朵,仿佛能听见象一迈步发出的声音。
最后,曹冲画出一条粗粗的鼻子,一眼就能看出是大象。
曹操看了曹冲的作品,赞叹不已。
他深深明白曹冲的答案所蕴含的智慧和独到见解。
他意识到,曹冲并没有画象的全身,却通过关键的特征,让观者立即联想到了大象。
这个简洁而准确的表达方式,正是他所期望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的人善于运用关键信息,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意图和想法。
无论是在困难的考试中,还是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学习曹冲的智慧,善于捕捉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及用简洁而准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通过这次阅读理解,我们不仅了解了词语的解释,更通过故事中的曹冲引发了对于智慧和表达方式的思考。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不同场合下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也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表达。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一、同步知识梳理小学阅读理解句子具体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①能联系文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推想、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②能就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③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④正确理解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反问句、排比句、设问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⑤通过句式变换,领悟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
二、同步典型例题分析题型1: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修辞手法入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分析:把“老桥”比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好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钦佩。
(读者的感受)题型2:读读下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分析: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题型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画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分析: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
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师教案)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师教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阅读理解——某个词在文中的含义辨别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问题”:A: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B:故障、麻烦C: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D:关键、要点①重要的问题在于善于研究。
()②这次考试共有十个问题。
()③那辆车又出问题了。
()④渔夫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一、词的含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四)词的象征义:象征: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含义。
如:“春风又绿江蓝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月”,本义为月亮,这里象征思乡、思念亲人。
绿色:象征自然,和平,和谐,健康。
希望。
花语:红色玫瑰——爱情红色康乃馨——祝愿母亲健康长寿你能举几个例子吗?1、请分析某个词语的内涵?2、了解/品味句子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寄义?3、结合文章分析某词有几层含义?4、某个词指的是什么,说说你的了解。
5、某个加点词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阐发某个词语在句子或文中的寄义寄义:原义+语境义语境:上下文、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场合、写作背景等。
1、辨析多义词:瞻前顾后,准确捕捉高低词、高低句以至高低段的关键信息,以及供给词义、色彩、感情暗示的词。
2、理解指代词或指代内容,要理解词语前后语句的关系,确定指代对象的内容和范围。
答题方法:1.审题—2.在句中/文中找出词语(确定关联对象)—3.分析词的本义—4.分析词的语境义答题模板:……(词语)指/(原指)……,此处/文中指……(表达/表现……)例1二、常考方式一)词的本义:词最初的意义,也叫“基本意义”。
汇:河流汇合在一起骄:自满,自高自大劳:劳动,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确定本义的方法:1)查找工具书2)组词法: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它的意义。
如:汇—汇合;骄—骄傲;劳—劳动3)对应互释法: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后句中小流—江海古诗讲究对仗工整跬步——千里跬步:小步、半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含义

部编版⼩学四年级语⽂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含义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含义【课前导⼊】【导学⼀】例题⼀根据句⼦的意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空:①天空;②⾥⾯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③⽆着落,⽆成效。
1、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2、我天没亮就去他家找他,结果还是扑了个空.。
()胜:①赢,占优势;②超过;③优美的;④尽;⑤能承受。
3、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盆放在⼀起,免得它⾛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4、抗⽇战争取得了伟⼤胜.利。
()观:①看;②看到的景象;③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5、这不是很伟⼤的奇观.吗?()6、请⼤家畅所欲⾔,积极发表⾃⼰的观.点。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头;③⽅⾯,项⽬;④(事情)开头;⑤平举着拿。
7、这些⽯钟乳和⽯笋,形状变化多端.。
()8、他端.着⼤碗⾛出厨房。
()9、近⽇,刘涛受邀为《淑媛》杂志拍摄了⼀组全新⼤⽚,以端.庄⼤⽅的形象亮相。
()练⼀练结合语境,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平静:①没有动荡;②⼼情平和安静。
1、他以平静..的⼼态参加了中队⼲部的改选。
()2、平静..的湖⾯犹如⼀⾯硕⼤的银镜,在⽉光下闪着灵动的光华。
()成熟:①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②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3、⽣活的磨炼,使这个孩⼦过早地成熟..了。
()4、稻⾕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像⼀块⽉光镀亮的银毯。
()反复:①⼀遍⼜⼀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不利的情况)重新出现。
5、⼤丈夫说⼀不⼆,决不反复..。
()6、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飞⾏的秘密。
()7、医⽣告诉家属,这种病容易反复..,要有思想准备。
()【导学2】例题⼆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1)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夜的⼯作。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劳苦:劳:;苦:简朴:简:;朴:(2)医⽣劝蔡⽼师戒烟,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得了很严重的肺病。
理解词语含义与句子含义

理解词语含义与句子含义理解词语含义及句子含义导入: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
有了词语的“绿叶”,大树才有其蓬勃的生命;同样,只有与树枝、枝干紧紧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闪烁生命的光彩。
因此,所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叶”与文章的“枝、干”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地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一、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地说,散文中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所谓文中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所说的“语境”。
常见的词语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词性活用)。
?答题思路:(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
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桃花心木》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方法指导
从书面获得信息的过程叫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如果你的阅读仅从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出发,那么这样的阅读,将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
如果你能在阅读时既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你就能与文章对话,与作者沟通,因为你的阅读不仅是读文字,而是一种思想碰撞。
阅读既能扩大知识面、活跃思维。
陶冶情操,又能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
词句的阅读
1.理解词义的方法
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有以下两种:
(1)借助字典和词典,联系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如:齐国人怎么这么没出息,干这种事出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有四个义项:○1指发展前途或志气;○2长进;○3培养使
有出息;○4收益。
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这里的出息选第一个
意思.
结合句子或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理解词义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孤立的就词解词,应结合句子或联系上下文揣摩词义。
如: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立了!”
句子的“废寝忘食”,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做事勤奋专心。
但这样理解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词语。
“废寝忘食”
在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
2.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所谓句子含义,指的是有些句子除了能够表达出字面所具有的意思之外,还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更深刻的意思。
理解句子含义,主要包括:
○1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句话所要说明和揭示的道理;
○3它与全文思想内容的关系;
这句话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等。
理解句子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结合时代背景。
如: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
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为什么一个中国工程师在
自己国土上修铁路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联系当时的时代
背景,就很容易理解了,当时中国饱受外国人的欺压,这一
次清政府敢于任命自己国家的工程师,而詹天佑敢于接受这
项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所以全国都轰动
了。
(2)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有些句子抓住了关键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句子的含义也就理解了。
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就是这个意思。
如:老师暗示大家先不管他,开始上课。
理解时我们抓住“暗示““暂时”
两个词,从中可以体会到这是老师对卡罗纳此时心情的一种理解和尊重,这是不管中的管,是另一种方式的劝,体现了老师的关爱。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句子的深层含义,往往和具体的语言环境——这个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的内容有关。
因此,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体会出句子字里行间的意思。
如: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单单看这句话,似乎很简单就是说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但是,句子加了“多么”这一修饰词我们就要深入理解周总理的工作是怎样劳苦,生活又是多么简朴。
而这些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得到真切体会。
进而我们懂得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周总理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格的高度概括。
(3)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子意思。
有些句子我们要透过表面来探究它的言外之意,往往这种“弦外之音”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如:她俩在光明与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并非说明她们真的得到了幸福和快乐,而是说明这种幸福和快乐只有到另一个世界中才能实现。
(4)分析句子的修辞方法,理解句子含义。
(5)作者在写作中,常常会借助一些修辞方法,使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含蓄,深刻起来。
(6)因此,仔细体会、揣摩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助于从中
领悟作者在句子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如:啊老桥,您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里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赞扬了老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