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连通器教案
连通器教案(北师大版)

连通器教案(北师⼤版)第⼋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依据新课程标准,在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的科学探究能⼒、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素养,我本节设计了较多的学⽣活动,满⾜学⽣强烈的探究、解答⽣活中⼀些现象,发现未知规律的欲望。
让学⽣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案设计、进⾏实验、分析归纳及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究者、发现者。
这种“探究式”的学和教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学⽣多了动脑、动⼿、动⼝的机会和时间,因⽽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
也是课堂教学更加⾼效。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标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出连通器。
2.了解⽤“假想液⽚法”解释连通器的原理。
3.能⽤连通器原理解释⼀些简单实际问题。
4.了解船闸的⼯作过程。
过程与⽅法⽬标1.通过实物演⽰和图⽚认识连通器,培养学⽣的观察能⼒和概括能⼒。
2.经历⽤“假想液⽚”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培养学⽣的抽象思维能⼒,提⾼学⽣利⽤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
3.通过动⼿制作“⼈⼯喷泉”,提⾼学⽣的动⼿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1.通过分析⽇常⽣活、⽣产中应⽤连通器的事例,使学⽣体会物理与⽣活、⽣产的密切联系,培养学⽣将物理知识主动应⽤实践的能⼒。
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特别是对葛洲坝和三峡船闸的了解,培养学⽣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和应⽤【教学难点】⽤“假想液⽚”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时液⾯总相平。
【教学器材】茶壶、⾃制的可移动U形管、铁架台、红墨⽔、⽜奶、橡⽪软管、连通器模型、漏⽃、⾃制教具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三、连通器→(应⽤)⽔塔的供⽔系统上端开⼝(构造)←连通器电热⽔器的⽔位计底部连通(原↓理)牲畜⾃动饮⽔器船闸连通器中只装⼀种液体,那么液体静⽌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总是相平的。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3《连通器》教案设计

连通器一、教学内容:连通器及其原理,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连通器,能辨认连通器。
②了解用“假想液片法”解释连通器原理。
③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④了解船阀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物认识连通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②经历“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的原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体会它是研究物理的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用于生活中。
②通过对船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及应用2、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原理四、教学准备U形管、连通器、三角尺等五、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现在通过图片来展示大坝的风采(出示三峡大坝图片),三峡大坝它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方面,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如:发电、防洪、灌溉农田等。
但是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它截断了长江,那么上下游的船只如何通行呢?由此引入新课。
连通器(多板书)(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连通器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个简单的连通器,教师出示U形管,用胶头滴管从管口滴入红色液体。
学生观察。
总结,上部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
(多板书)活动1:由于刚才这两位同学表现的非常突出,在加上同学们上了三节课非常的累,老师我请你们和饮料。
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杯子及两根吸管(一根吸管底部被堵住)。
其中一位同学顺利的喝到饮料,另一位喝不到。
分析原因:喝不到的同学因为吸管底部被堵住了,液体不能进入到吸管,那么当吸管插入饮料中时它们不是连通器;而另一个杯子吸管没有被堵住,把吸管插入饮料中构成连通器。
知识点2连通器的原理同学们观察这个玻璃容器是否是连通器,出示连通器。
(1)首先来判断是否是连通器。
学生通过定义判断。
(2)用手封闭其中任一管口,判断此管口与其它管口是否形成连通器。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3《连通器》教案

《连通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及其原理。
2.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感受连通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连通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原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连通器的例子,比如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器等等。
你知道这些连通器应用什么原理吗?你知道拦河坝上的船闸是怎样工作的吗?你所见到的最大的连通器是什么呢?这一节中,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连通器的问题。
方案二:观察教材图810甲所示的茶壶,“茶壶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图甲中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的高度有什么关系?图乙所示的茶壶在设计上有什么问题?水可以装满吗?推进新课【什么是连通器】提出问题:1.茶壶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观察图813,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总结:壶嘴和壶身是连为一体的,壶嘴本身是开口的,壶身通过盖上的小孔也与外界连通,所以茶壶的结构是上部开口、下部连通的。
像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的原理】为了让学生对连通器及其原理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几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一:选择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并滴入几滴红墨水利于观察。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连通器各容器灌入水时、连通器倾斜时、倒出水时连通器的各容器液面相平;在注入水或倒出水时,堵住其中一容器的管口,观察水面是否相平,使学生理解连通器概念中的“上部开口”。
演示实验二:如图所示,用橡皮管把两根玻璃管连通起来,固定在铁架台上,先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向一根玻璃管里注入红色水,然后缓慢松开夹子,水就从这一根管流向另一根管,直到两根管里的水面相平。
把另一根管升高、下降、倾斜,观察两根管里水不再流动时水面总相平。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连通器》教案-新版

第八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出连通器。
2.了解用“假想液片法”解释连通器的原理。
3.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认识连通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制作“人工喷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应用实践的能力。
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特别是对葛洲坝和三峡船闸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液面总相平。
【教学器材】
茶壶、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铁架台、红墨水、牛奶、橡皮软管、连通器模型、漏斗、自制教具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它的工作原理。
《连通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连通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4)经历分析论证连通器液面相平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5)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养成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连通器的工作原理、连通器的应用教学难点:连通器的工作原理、连通器的应用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连通器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情境引入】长江三峡升船机模型演示.mp4》。
教师口述:我国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
三峡大坝上、下游的水位差可达113m 。
巨大的落差有利于生产可观的电力,但也带来了航运方面的问题:下游的船只驶往上游,怎样把这些船只举高一百多米?上游的船只驶往下游,又怎样让船只徐徐降落一百多米?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修建船闸或升船机。
讲授新课一、连通器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认识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教师设问:为什么连通器内静止液体的液面总是相平的呢?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连通器内静止液体的液面总是相平的原因。
在连通器中,设想在两容器连通的部分有一“液片”。
当容器内的液体静止时,这个“液片”也是静止的。
这说明"液片"两个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压强也相等。
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可知,左右两管中液体的液面高度必定相同,即液面相平。
教师设问:是不是连通器的液面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平的?如果在U形连通器原来盛的液体是水,然后向U形连通器的一端注入油,液面还会相平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理答。
二、连通器的应用师生活动:列举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8.3连通器教案

连通器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能在实质状况中辨识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归纳能力;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说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3、认识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经过剖析平时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案例,培育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设想液片 "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成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领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培育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经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领会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课要点:连通器的特色和应用.教课难点:用“设想液片”法剖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教课过程:一、连通器及其特色1、引出问题鉴于学生对于三峡大坝采集的资料,发问: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何下游的船只还可以驶到上游?它们是如何" 翻越 "大坝的?同学之间互相沟通采集的资料.抓住学生议论中的闪光点,逐渐设问:(1)水位高度能够调理吗?(2)水库大坝采纳什么方法调理水位?(3)有没有同学知道此中采纳了什么原理?(4)什么是 " 连通器 " ?可能一些学生已经采集到有关资料,提到连通器及连通器原理.比方: " 大坝旁都要修筑1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能够调理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实现通航 .给出“连通器”观点:连通器是上端张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2、研究连通器的特色列举生活中的连通器.如:茶壶、污水办理厂的污水办理池等.出示自己制作的简单连通器,把两支注射针筒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调理两边针筒等高,向管中注入水 .让学生察看并描绘两管内水面的关系;用一根红线系在两铁架台间,表记出此时水面所在地点,两边针筒等高时,学生察看到两边水面相平 .问:假如举高或降低一边针筒,水面会变化吗?如何变?为何?迟缓调理一边针筒,使两边针筒显然不等高.要修业生察看、描绘现象,进行总结.要求填写下边半命题: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将相平(等高).3、利用液体压强知识解说连通器原理剖析液体不流动时液片的受力.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可推知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依据液体压强公式推导出液柱高度相等的结论.4、应用、议论解说一下船闸的工作原理.剖析船闸的构造,联合连通器原理解说船闸的工作原理.二、液压技术1、压强在液体中的传达经过剖析船闸阀门的工作,指出开启和封闭阀门需要特别的装置,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成效 .生活中能见到好多" 四两拨千斤 " 装置 .比方修车时用的千斤顶等.演示实验,先放大砝码,再放小砝码,最后两边均衡仔细察看实验现象.让学生描绘现象后解说.注意重申两边条件的对照:面积的比率关系要和砝码质量比率对应起来 .在教师率领下,逻辑清楚地比较有关要素.推导出两边压强相等的结论.得出结论:密闭液体中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达.在教师总结的提示下,明确压强在液体中传达的规律.2、液压技术及应用1653 年,帕斯卡发现了上述规律(帕斯卡原理).在此基础上,人们发了然液压技术,宽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师生共同举出一些利用液压技术的机械.比方,千斤顶,推土机、2发掘机顶用到的操作杆,汽车的液压刹车系统,机械顶用的液压密封等等.踊跃思虑,举出生活中可能用到液压技术的装置.以汽车液压刹车系统为例简单剖析.问:(1)哪部分相当于实验中的小针筒?(2)哪部分等效于大针筒部分?(3)系统是如何实现制动的?三、讲堂小结(1)连通器的定义、原理.(2)生活中常有的连通器.(3)知道液压技术和压强在液体中传达的规律,知道一些利用液压技术的装置及工作原理.四、实践活动采集生活、生产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选用一个例子与实验装置进行类比,剖析工作原理 .3。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3《连通器》 教案设计

开动脑筋:这个水壶存在什么问题?四、连通器的应用:探究活动三:师:课本中图8—16中的物品是连通器么?说说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
师: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放船闸的录像带,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叙述,教师补充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六、课堂能力训练:1.连通器是上端_________,下部_________的容器.只有往连通器中注入_________液体,而且当液体__________________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才会保持相平。
2.如图1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A. 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B. 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C. 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3.如图2 ,所示的敞口容器中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 A.容器A的顶端 B.容器B的顶端 C.容器C的顶端 D.无法确定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积极思考,解释各种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讨论、检测、巩固图24.下列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喷泉. B.钢笔吸水. C.洒水壶 D.液体压强计.课后作业导学案中的【课后拓展提升】、自制小喷泉能力提升改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学生猜想、观察、思考、分析,层层深入,逐步得出结论。
理解连通器原理要注意强调两点:(1)连通器内只有一种均匀液体;(2)对液体不流动的情况成立。
2、本节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实验时,水加一点颜色便于学生观察。
备注。
连通器(精选4篇)

连通器(精选4篇)连通器篇1北师大版《8.3 》教学重点和难点:1.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自带一茶壶 2.教学器材:u形管、关于船闸录像带、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茶壶连通器的应用连通器的特点什么是连通器连通器教学设计图示: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题连通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葛洲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仪器材料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教学方法讲授、探索试验、讨论相结合板书设计第三节连通器一、什么是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二、连通器的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总相平. 分析: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液体静止-----液片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 ----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液面相平三、连通器的应用茶壶、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装置、船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很亲切,引起学生兴趣和热情引入:师: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学生回答师: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 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 师:猜想一下,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会不会平?学生猜想教师演示实验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 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 师: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教师演示实验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 师:为什么?用刚才的方法分析. 师: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生:这时液面不相平. 师:课本中图8—12中的物品是连通器么?说说它们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 师: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放船闸的录像带,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叙述,教师补充观察、讨论学生观察、讨论学生猜想观察讨论、分析、推理课后作业教学反馈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学生猜想、观察、思考、分析,层层深入,逐步得出结论. 本节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备注连通器篇2(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静止-----液片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
----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液面相平
三、连通器的应用
茶壶、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装置、船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很亲切,引起学生兴趣和热情
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
师: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
教师演示实验
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
师:为什么?用刚才的方法分析.
师: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学生猜想、观察、思考、分析,层层深入,逐步得出结论.
本节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备注
教案示例
第三节连通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自带一茶壶
2.教学器材:U形管、关于船闸录像带、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茶壶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
教学课题
连通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葛洲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生:这时液面不相平.
师:课本中图8—12中的物品是连通器么?说说它们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
师: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
放船闸的录像带,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叙述,教师补充
观察、讨论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猜想
观察
讨论、分析、推理
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
教学重点
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
仪器材料
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教学方法
讲授、探索试验、讨论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三节连通器
一、什么是连通器?
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二、连通器的特点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总相平.
师:猜想一下,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会不会平?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
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
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
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
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
引入:
师: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
学生回答
师: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
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