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上册《散文诗两首》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1. 作者简介。
2. 文体知识。
-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既有诗的意境美、节奏感,又有散文的自由灵活。
3. 诗歌内容。
- 情节梳理。
- 开篇写“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个“假如”为下文的想象奠定了基础。
- 接着写“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第一次,“我”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体现了孩子的调皮与对母亲的爱,想给母亲一个惊喜。
- 第三次,“我”在母亲到牛棚时,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恢复原形,求母亲讲故事。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也从侧面反映了母爱的伟大。
- 艺术特色。
- 富有童趣的想象:孩子想象自己变成金色花,这种想象奇特而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美丽而圣洁,用它来象征孩子与母亲之间圣洁美好的关系。
- 细腻的心理描写: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但通过孩子的行为,如“匿笑”“暗暗地”等词,细腻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以及在与母亲嬉戏时那种既想亲近又想调皮一下的心理。
- 清新的语言风格:语言简洁明快,充满诗意。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样的句子,以孩子的口吻,清新自然地表达了孩子的想法。
1. 作者简介。
2. 诗歌内容。
- 情节梳理。
- 文章开篇描绘了父亲的朋友送“我”莲花的场景,引出下文对莲花的描写。
- 接着写“我”在园中看到红莲在雨中的遭遇:- 先是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这一描写为后文荷叶的庇护做铺垫,衬托出红莲的娇弱。
- 然后写荷叶倾侧过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我”被这一画面所感动,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歌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考点精析: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考点精析: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考点一: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考点解析:
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首先有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2.考题印证
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参考答案:A
解析:
A.没有任何修辞;
B.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
当然,本句也有夸张成分;
C.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
D.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故选A。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散文诗》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散文诗》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散文诗两首》知识点归纳一、了解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二、《金色花》1.作者简介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字词拼音嗅( xiù ) 闻(气味)花瓣( bàn )罗摩( mó )衍(yǎn)那: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三、《荷叶·母亲》1.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2.字词拼音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花中的祥瑞。
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清单

散文诗二首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一)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泰戈尔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和情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她的作品以歌颂母爱、童真和自然为主题,语言清新婉约,情感真挚细腻。
二、创作背景(一)《金色花》《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
《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出版于1913 年。
当时,泰戈尔的妻子和孩子相继离世,他处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然而,泰戈尔并未因此而消沉,他以儿童的视角和心态创作了这部诗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荷叶·母亲》《荷叶·母亲》出自冰心的散文集《往事》。
冰心创作《往事》时,正值“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浪潮。
冰心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女性的尊重。
三、文体常识(一)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四、字词梳理(一)重点字词拼音1.匿(nì)笑:偷偷地笑。
2.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3.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4.攲(qī)斜:倾斜,歪斜。
(二)重点字词解释1.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2.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3.荫蔽:遮蔽;庇护。
五、文章结构(一)《金色花》1.第一部分(第1 3 段):“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②,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字词全解】①[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②[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句解】人是喜欢花的,而花也以自身的美丽惠及人,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想法新奇而美妙。
这句中的动词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段解】诗的开篇大胆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
【字词全解】③[匿笑]偷偷地笑。
【句解】写孩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④儿,看着你工作。
【字词全解】瓣(bàn)花瓣④辨(biàn)分辨辫(biàn)辫子辩(biàn)辩论【句解】变成了花后仍然依恋着母亲,是对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段解】“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是无私的,只求母亲生活得更加第一部分(1~3):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⑤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⑥的小庭院时,你会嗅⑦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字词全解】⑤[沐浴]洗澡⑥[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⑦[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句解】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这是“我”失踪后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或者说是对母亲第一次无私的回报。
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出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正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段解】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去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⑧,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字词全解】⑧[《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散文诗二首》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著名的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这部诗集是诗人对母爱与童真两大主题热情赞颂的结晶。
诗集出版于1886年,当时,诗人25岁,风华正茂。
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第一个女儿又刚诞生,诗人初为人父,身心愉悦,且精力充沛,文思泉涌,事业上也如沐春风,频频有著作发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集出版后,立即在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诗人也因之获得了“儿童诗人”的美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核心。
1923年,冰心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小诗诗集,共收小诗三百余首。
这些诗深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记录了诗人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后轰动一时,造成了一个“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并使小诗成为“五四”新诗一个独特的品种。
知识积累1.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匿.笑(nì):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3.《罗摩.(mó)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力,和妻子在森林中生活了14年。
4.菡萏..(hàndàn):荷花。
5.攲.(qī)斜:倾斜,歪斜。
6.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 B ) A. 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 抒情义味。 B. 第 ③段中“他好像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 枝头”一句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形象 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向往。 C. 阅读第③ 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 的浑厚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 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 个晶莹的红灯笼” 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 出了橘子熟了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 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7. 散文诗二首
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7. 散文诗二首
链接中考
7. 散文诗二首
链接中考
考点透视
考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 阅读中常考的考点之一。理
解句子的 含义,关键要看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和句子在文中的
位置,以及文章所要 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情等。如《荷叶·母
①抓住关键性词语理解。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联系实际理解。 ④从比喻、象征意义中理解。 ⑤联系文章主旨理解。 ⑥联系语句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 ⑦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理解。
7. 散文诗二首
经典题型
❶ 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❷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 ❸ 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说说这句话给了你什 么启示。
再分析其表达效果。从特点来看,“团团”和“簇簇”是叠词,富有音
韵美;从表达效果来看,“团团”和“簇簇”突出花蕊的多,体现了作
者对橘子花的爱好之情。
[答案]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爱好之情。
7. 散文诗二首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 了,开在我的 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的含义?
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一、《小蝌蚪找妈妈》1. 概括这首散文诗描述了一只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它始终不放弃,最终找到了妈妈的故事。
2. 内容①小蝌蚪孤零零地游泳,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妈妈。
它看到了各种动物,问过了许多动物,但是没有一个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②小蝌蚪因为饥饿而感到疲惫,它打算先休息一下再继续寻找。
就在这时,它看到了一个影子,于是追随着这个影子,最终它找到了妈妈。
③故事讲到,小蝌蚪是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如何在困难面前不气馁,而是一路坚持下来,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3. 感悟这首散文诗通俗易懂,描写了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也展现了一个人或动物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毅力与勇气。
二、《星星》1. 概括这首散文诗是以星星为主题,描述了星星的生命历程、它的短暂而珍贵的一生和它光芒闪烁的美丽形象。
2. 内容①诗中首先讲到了星星出生的那一刻,当它开始闪烁时,它的光芒就会渐渐地透出来,那些光芒就像是安静地,努力地一步步走向前出发。
②随着星星的成长,它身体上的颜色也逐渐变化和演化。
而每颗星星的颜色、光芒和形状都各不相同,使得它们更显出独特的个性。
③诗中讲到,每一个星星的生命都是短暂的,它们最终会坠落,但是在它们瞬间的闪耀中,它们已经展示出了生命的价值和美丽,这便是它们的光芒所代表的真正意义。
3. 感悟这首诗感性地描述了星星的美丽形象和短暂而珍贵的一生。
不管是人还是星星,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渺小的一员,但是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可以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光芒闪闪地去迎接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散文诗两首》
《七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1.词语:
匿名(nì míng)林阴(lín yīn)敷衍(fū yǎn)
膝盖(xī gài)并蒂(bìng dì)浓阴(nóng yīn)
莲蓬(lián pãng)菡萏(hàn dàn)敧斜(qī xiã)
慈怜(cí lián)荫蔽(yīn bì)荫庇(yìn bì)
覆盖(fù gài)祷告(dǎo gào)姊妹(zǐ mâi)
木梗(mù gěng)沐浴(mù yù)遮蔽(zhē bì)
徘徊(pái huái)嗅觉(xiù juã)揣摩(chuāi mó)
2.多音字
荷:荷叶(hã)负荷(hâ)
闷:闷热(mēn râ) 闷闷不乐(mân mân bú lâ) 烦闷(fán mân)
会:会计(kuài jì)会议(huì yì)
卷:试卷(shìjuàn)卷入(juǎnrù)
便:便宜(piányí) 方便(fāng biàn)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3、《散文诗两首》生字词
匿笑、并蒂、桔(jiã)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攲斜、菡萏、慈怜
4、《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
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攲斜:倾斜、歪斜。
5.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6、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
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
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7、《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
①让母亲嗅到花香
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
8、《金色花》中心思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9、《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10、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11、文章第⑧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1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理解:本段是文章的主旨。
把母亲比喻成荷叶,把“我”比喻成红莲,“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托物言情的写法)
13、《荷叶母亲》中心思想
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