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IO系统
io设备课程设计

io设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io设备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方式和主要性能指标,能够正确选用和使用io设备,提高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效率。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io设备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接口,掌握各种io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io设备,进行基本的安装、调试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io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io设备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方式和主要性能指标。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io设备概述,介绍io设备的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第二章:io设备的工作方式,讲解io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式、中断处理和直接内存访问(DMA)。
3.第三章:io设备的硬件结构,包括io接口、总线和存储器等方面的知识。
4.第四章:io设备的软件接口,介绍io设备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编写方法。
5.第五章:常见io设备,分析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常见io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6.第六章:io设备的选购与维护,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io设备以及如何进行维护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io设备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工作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io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io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互动交流。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io设备教程》,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io设备知识。
2.参考书:推荐一些有关io设备的经典著作,供学生深入研究。
精选设备管理IO设备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3) 这种分类方式可将I/O (1) 独占设备。 (2) (2) 共享设备。 (3) (3) 虚拟设备。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2. 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接口
至设备 控制器
数据信号线 状态信号线
控制信号线
I/O设 备 缓冲 转换器
控制逻辑
信号 数据
图 5-1 设备与控制器间的接口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5.1.2 设备控制器
1. 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1) 接收和识别命令 2) 2) 数据交换 3) 3) 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 4) 4) 地址识别 5) 5) 数据缓冲 6) 6) 差错控制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2. 设备控制器的组成
CPU与 控 制 器 接 口
数据线
地址线 控制线
T3(缓 冲 3)
T4(缓 冲 4)
(b)
M1
M2
M3
M4
C1
C2
C3
C4
(2) 内存地址寄存器MAR。在输入时,它存放把数据从 设备传送到内存的起始目标地址;在输出时,它存放由内存 到设备的内存源地址。
(3) 数据寄存器DR。用于暂存从设备到内存,或从内存 到设备的数据。
(4) 数据计数器DC。 存放本次CPU要读或写的字(节)数。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3. DMA工作过程 设置AR和DC初值
一是其指令类型单一,这是由于通道硬件比较简单, 其所能执行的命令,主要局限于与I/O操作有关的指令; 再 就是通道没有自己的内存,通道所执行的通道程序是放在主 机的内存中的, 换言之,是通道与CPU共享内存。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2. 通道类型 1) 字节多路通道(Byte Multiplexor Channel)
第五章 IO端口、输入捕捉

• 图5-2: 共用的端口结构框图
• 5.3.1 I/O 与多个外设复用
• 对于有些dsPIC30F 器件,尤其是那些带有少量 I/O 引脚数较少的器件,其每个I/O 引脚可能要 复用多种外设功能。图5-2 所示为两个外设与同 一个I/O 引脚复用的示例。
• 和TRISx 寄存器以及该端口引脚将读作0
5.3 外设复用
• 当某个外设使能时,与其相关的引脚将被禁止作为通 用I/O 引脚使用。可以通过输入数据路径读该I/O 引脚, 但该I/O 端口位的输出驱动器将被禁止。
• 与另一个外设共用一个引脚的I/O 端口总是服从于该外 设。外设的输出缓冲器数据和控制信号提供给一对多 路开关。该多路开关选择是外设还是相关的端口拥有 输出数据的所有权以及I/O 引脚的控制信号。图11-2 显示了端口如何与其他外设共用,以及与外设连接的 相关I/O 引脚。
• 参照图5-2,外设多路开关的结构将决定外设输 入引脚是否可以通过使用PORT 寄存器用软件控 制。
• 当图中所示的概念化的外设在功能被使能时,会断开 I/O 引脚与端口数据的连接。一般而言,下列外设允许 通过PORT 寄存器手动控制它们的输入引脚:
• 外部中断引脚 • 定时器时钟输入引脚 • 输入捕捉引脚 • PWM 故障引脚 • 大多数串行通信外设在使能时,将完全控作0 • bit 13 ICSIDL:输入捕捉模块在空闲时停止控制位 • 1 = 输入捕捉模块在CPU 空闲模式将停止 • 0 = 输入捕捉模块在CPU 空闲模式将继续工作 • bit 12-8 未用:读作0 • bit 7 ICTMR:输入捕捉定时器选择位 • 1 = 捕捉事件时捕捉TMR2 的内容 • 0 = 捕捉事件时捕捉TMR3 的内容 • 注: 可供选择的定时器可能会和上述不同。 更多详细
CXServer手册五(44-53)

OMRON 第五章-IO表组件第五章IO表组件本章叙述适用于C系列PLC、CV系列PLC和CS1系列PLC的IO表组件,及其创建、恢复和编辑经过配置的PLC机架和地址数据的能力。
IO表组件允许使用适用的硬件作为参考,在PLC内配置机架、槽和单元。
一个PLC具有三个版本的IO表,这些表在理论上应该具有相同的内容。
IO表组件的编辑允许操作表的内部版本和修改PLC硬件如何配置的视图。
这三个版本是:♦实际IO表。
上电时PLC单元和槽的实际硬件配置。
♦注册IO表。
内部PLC表:这是PLC运行时使用的表,不管实际硬件的状态如何它可以由CX-Server软件读出,并且对于C2000 PLC、CV系列PLC和CS系列PLC,它还可由CX-Server软件写入。
♦CX-Server IO 表。
CX-Server 理解的IO配置。
它可直接创建和修改,与PLC无关,并且可用程序传送(对于CV系列和CS1系列PLC)。
可以通过PC改变注册表和CX-Server表,但实际配置需要对PLC硬件的直接操作。
只能把C2000、CV和CS1系列PLC的注册IO表传送到PLC。
对注册IO表中的各个IO单元的编辑只在C1000H、C2000H、CS1系列和CV系列PLC上有效。
IO表组件显示为一个分层结构。
IO表视图可扩大以显示所有远程终端(RT)和IO的条目。
可显示活动的PLC的所有机架和单元,尽管它们未必全部在使用中。
可显示对应于每个机架、槽或单元的地址和IO字串,用于表示单元的输入和输出特性。
状态栏显示所选的PLC和CPU型号,以及PLC的当前操作方式。
当增加一个远程终端(RT)时,它可被扩展以提供终端视图,显示该远程机架上的所有条目。
机架左边的图标表示安装在扩展机架的单元、SYSBUS/SYSBUS2远程机架或IO终端。
为查看IO表的内容,双击某机架。
每个槽的单元地址将显示在括号中。
44OMRON 第五章-IO 表组件45此图标代表一个空机架。
计算机控制(第五章开关IO电机控制步进电机)

(七)电磁阀接口技术 电磁阀对气体、液体管道的开关进行控制。广泛应用于液 压机械、空调系统、热水器、自动机床等系统中。 电磁阀可分为交流和直流两类,根据其阀位和通道数目有 两位三通、两位四通、三位四通等。 下图为电磁阀的结构原理图。
交流电电磁阀常要使用双向可控硅驱动或用一个直流继 电器作为中间继电器控制。
下图为交流电磁阀的接口电路。MOC3041为光电耦合 器,用于触发双向晶闸管KS,以及隔离单片机和电磁阀系统。
(八)报警程序的设计
常用的报警方式有: 1、 声语言报警:电铃,电笛,频率可调的蜂鸣震 荡音响,集成电子音乐芯片,语音芯片等。 2、 显示报警:LED指示灯,闪烁的白炽电灯, LED、LCD数码管,LED、LCD图形显示器,CRT 显示器等。 3、 图形、声音的混合报警。
三、电机控制接口技术
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电机分为动力电机和控制电机。 现代化生产对电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精度、速度、带 负载能力、灵活性、智能化等。 电机的控制用自动化控制设备,朝向集成化、微型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微机和单片机使电机控制产生革命性的飞跃。目 前已研制出了许多微机或单片机控制电机的系统及专用控制板。 不远的将来,智能化调速系统、电机一体化等会广泛应用。 (一)小功率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调速可通过控制电枢平均电压来实现。 用微机或单片机控制,通过改变电枢电压接通时间与通电周期的 比值(即占空比)来控制电机速度——此即脉冲宽度调制PWM。 电机转速由电枢电压Ua决定, Ua越大,电机转速越高。 电机通电时速度增加,断电时速度逐渐减小,控制通、断时间比 即可控制电机转速。 设电机全通电时的转速为Vmax,占空比为D=t1/T,则电机的 平均速度为:Vd=Vmax×D (近似的线性关系)
第5章 IO接口电路的设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C018~C01F C020~C027
C028~C02F C030~C037 C038~C03F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x x x x x x x x x
C000~C007 C008~C00F C010~C017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开始 初始化 读入状态
N
数据准备好
Y
输入数→CPU
数→内存缓冲区
N Y
传送完? 结束
9
例5-4
查询式输出方式的接口电路
输出 /ACK 设备
数 据 锁存器 (8位) R C
选通 信号 +5V
D7~D0 /WR(写数据) 2 /CS2 /CS1 1
I/O 译码
M//IO A15~A0
Q
D
D触发器
/RD(读状态) D1(数据总线)
10
设:状态口的地址为P_S2,输出口地址 为P_OUT,传送数据的总字节为C_2, 则查询方式输出数据的程序段为: MOV CX,C_2 READ_S2:IN AL,P_S2 TEST AL,02H JZ READ_S2 MOV AL,输出数据 OUT P_OUT,AL LOOP READ_S2 ……
第五章测试

1.下列选项中,能引起外部中断的事件是( )A.键盘输入B.除数为0C.浮点运算下溢D.访存缺页2.单级中断系统中,中断服务程序内的执行顺序是( )I.保护现场II.开中断Ⅲ,关中断Ⅳ.保存断点v.中断事件处理Ⅵ.恢复现场Ⅶ.中断返回A.I—V一Ⅵ一II一ⅦB.Ⅲ一I—V一ⅦC.ⅡI一Ⅳ一V一Ⅵ一ⅦD.Ⅳ一I—V一Ⅵ一Ⅶ3.某计算机有五级中断L4~L0,中断屏蔽字为M4M3M2MIM。
,Mi=l(。
≤i≤4)表示对L级中断进行屏蔽。
若中断响应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L4- L0-L2-L1-L3,则L1的中断处理程序中设置的中断屏蔽字是( ).A. 1 1 1 1 0B.0 1 1 0 1C.00011D.0 1 0 1 0 4.某计算机处理器主频为50MHz,采用定时查询方式控制设备A的I/。
,查询程序运行一次所用的时钟周期数至少为500.在设备A工作期间,为保证数据不丢失,每秒需对其查询至少200次,则CPU用于设备A的I/。
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至少是( ).A.0.02%B.0.05070C.0.20070D.0.50%5. 响应外部中断的过程中,中断隐指令完成的操作,除保护断点外,还包括( ).I.关中断II.保存通用寄存器的内容Ⅲ,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并送PCA.仅I、ⅡB.仅I、Ⅲc.仅II、Ⅲ D. I、II、Ⅲ6.设置中断排队判优逻辑的目的是( ).A.产生中断源编码B.使同时提出的请求中的优先级别最高者得到及时响应C.使CPU能方便地转入中断服务子程序D.提高中断响应速度7.中断判优逻辑和总线仲裁方式相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在总线仲裁方式中,独立请求方式响应时间最快,是以增加控制线数为代价的II.在总线仲裁方式中,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有一根总线请求(BR)和一根设备地址线,若每次计数都从0开始,则设备号小的优先级高Ⅲ.总线仲裁方式一般是指I/。
设备争用总线的判优方式,而中断判优方式~般是指I/。
第5章 字符串和文件IO

String Subset函数应用
• 参见第5章 例3-2
Scan From String函数
•用于扫描字符串,并将有效的数值(0到9,正负,e, E和分号)转换成数值。如果连接了一个格式字符串, 它将根据字符串指定的格式进行转换,否则将进行默 第一个字符的偏移地址是0。
认格式的转换。该函数从偏移地址的string处开始扫描。
• Write To Spreadsheet File VI——用于将单精度 数值组成的一维或者二维数组转换成文本字符串 (LABVIEW自动转换),再写入一个新建文件 或者已有文件。该VI先打开或者新建文件,再写 入,之后再关闭文件(自动完成)。可以用于创 建能够被大多数电子表格(文本编辑)软件读取 的文本文件。 • Read From Spreadsheet File VI——用于从某 个文件的特定位置开始读取指定n行的内容,再 将数据转换成二维或者一维单精度数组 (LABVIEW自动转换)。该VI先打开文件,再读 数据,之后再关闭文件(自动完成)。可以用于 读取用文本格式存储的电子表格文件。
第5章例9保存datalog
注意
• refnum:标识号,用以代表已经打开的文 件。 • 此处涉及文件的低级操作,先打开,再写 入(读出)数据,最后关闭文件,释放 refnum。
第5章例10打开 datalog
第5章例11保存datalog(数组), 然后再打开datalog (数组)
思考题
• Write Characters To File VI——用于将一个字 符串写入一个新建文件或者已有文件。该VI打开 该文件、写入数据,再关闭文件(自动完成) 。 • Read Characters From File VI——用于从某个 文件的特定位置开始读取指定个数的字符。该VI 先打开文件,读取数据,之后再关闭文件(自动 完成) 。 • Read Lines From File VI——用于从某个文件的 特定位置开始读取指定n行的内容。该VI先打开文 件,读取指定的行,之后再关闭文件(自动完 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异步应答信号:与总线控制权信号共同实现现应答
选择回答(STACK):主设备获得总线控制权后发出,表明它已获得 总线控制权。 主同步(MSYNC):主设备获总线控制权后发出以启动一次总线传送 操作。 从同步(SSYNC):从设备对主同步的回答,表明数据传送结束
13
同步控制信号
(4)总线控制权信号
(6)优先权
排队链输入(PCI)、排队链输出(PCO):用于构成链式判优结构
(7)数据传送控制信号
存储器读(MEMR)、存储器写(MEMW)、I/O读(IOR)、I/O写(IOW)、 高字节允许(BHEN)(用以选择高、低字节)
14
总线的设计要素
(二)总线的时序 1、同步控制总线操作
以上的时序状态图描述了同步方式下的总线操作过程 (DMAC)
23
5.3 直接程序传送方式及接口
一、基本思想 CPU直接利用I/O指令编程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二、接口模型
接口占用二个端口地址:即命令/状态寄存器和数据缓冲寄存器各占一个 端口。 命令字:CPU通过I/O指令设置,体现对外设的具体控制命令。 状态字:反映外设的工作状态,也可由CPU初始化。现设二位:“忙 (B)”及“完成(D)”。若BD为00则外设处于空闲状态,该状态可 由CPU编程设置,称为“接口清0”。
19
总线的设计要素
(三)总线的仲裁
当多个设备竞争总线时,由总线仲裁器进行仲裁,在微 机中就是南北桥芯片组。 仲裁方式分集中和竞争二种方式。
1、集中式仲裁:
分配原则是:优先级高的设备可以剥夺优先级低的设备 的总线使用权。 当仲裁器接收到总线请求时,就发出总线授权信号。 设备的优先级由设备和仲裁器的逻辑距离决定。 当设备较多时,可采用分级仲裁方式。
28
中断系统的软、硬件组织
(2)内部硬件中断 掉电中断(8); 溢出中断(9); 校验错中断(10); (3)软中断 INT 11~n,根据需要进行扩充,作为系统调用命令。 2、针对各种中断源,分别编制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3、对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进行组织,形成中断向量 表。
29
中断系统的软、硬件组织
(2)按时序划分
同步接口:与同步总线连接的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 间的数据传送由统一的时序信号(由CPU或专门的系统 总线时序信号)控制。 异步接口:与异步总线连接的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 间的传送采用异步应答的工作方式。
(3)按信息的传送控制方式划分
中断接口、DMA接口、磁盘存储接口等。
11
5.2 系统总线
16
总线的时序
2、异步控制方式的总线操作 异步方式无统一的时钟周期划分,采用应答工作方式。各信号间的关 系有如下三种:
(1)不互锁:设备1的请求信号触发设备2的回答信号,但请求及回答 信号的撤消均由设备本身定时决定。 (2)半互锁:设备1请求信号的撤消是当接收到设备2的回答信号后;而 设备2的回答信号的撤消由设备2定时决定。 (3)全互锁:由回答信号撤消请求信号;由请求信号的撤消信号撤消回 答信号。 采用互锁方式:时间安排紧凑;但控制复杂。 采用非互锁方式:较易实现,可靠性较高;但总线效率低。
9
接口的功能与分类
3、I/O接口的分类 (1)按数据传送格式划分 并行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及I/O间均以并行方式传送 数据。 串行接口:接口与I/O间以串行方式,而与系统总线间 以并行方式传送数据。
…
I/O接口
系统总线
…
I/O接口 I/O设备 串行接口
…
I/O设备
同步控制信号
(1)复位信号(RESET) (2)同步定时信号:
处理器时钟(CLOCK):CPU产生,系统的定时信号及基本时钟。 附加同步(ASCLOCK):多处理机间的同步或外部输入到CPU的定时 信号。 刷新同步(REFRESH):动态存储器刷新的同步信号。 CPU机器周期同步(MCSYNC):表示一个机器周期的开始,I/O据 此与CPU同步。 状态信号(S0、S1):系统总线的周期状态,供有关的I/O作为辅助定 时。
25
5.4 程序中断方式及接口
一、二个基本问题 1、中断的本质是程序切换 2、中断的特点是随机性: (1)随机出现的事件; (2)主观上有意调用外设,但以随机提出请求方式 实现处理; (3)随机插入的软中断。
26
5.4 程序中断方式及接口
二、中断方式的典型应用 1、以中断方式管理中低速的外设,使CPU与外 设并行工作; 2、软中断,如INT n,n为中断号; 3、故障处理,如:
5
5.1 概述
二、总线类型与总线标准 1、从系统组成角度的分类 常见的术语有: 单总线、系统总线、 I/O扩展总 线、局部总线、高速存储总线、内总线、外总线等。 2、按据传送格式分
串行总线:如USB(通用串行总线)、FC(光纤通道); 并行总线:SCSI(小型机系统接口)
3、按时序控制方式分类
硬件故障:掉电、校验错、运算错; 软件故障:溢出、地址越界、使用非法指令等。
4、实时处理,如时钟、实时监控对象异常; 5、多机通信 6、人机对话
27
程序中断方式及接口
三、中断系统的软、硬件组织 中断系统:与中断功能有关的软件、硬件。 1、模型机中的各种中断请求 (1)外部硬件中断源 IREQ0:系统时钟; IREQ1:实时时钟,供实时处理; IREQ2:通信中断; IREQ3:键盘; IREQ4:CRT显示器; IREQ5:硬盘; IREQ6:软盘; IREQ7:打印机。
系统总线的功能是连接系统内所有的功能部件。其设计主 要涉及到总线宽度、时序控制、仲裁等几个方面。 一、总线的设计要素 (一)总线宽度: 关系到系统的数据传输率、可管理内存的大小、集成度和 硬件成本等。 地址线(AB):确定内存的字数 如8086提供20根;80386提供32根地址线。 数据线(DB):确定内存的宽度 如8086提供16根;80386提供32根数据线。在现代计 算机中一般地址线和数据线分时复用以降低硬件成本。 控制线(CB):确定CPU控制功能的强弱 用于传送包含状态在内的有关的控制信号,主要包括如 下信号:
5.1 概述
三、接口的功能与分类 1、接口: 泛指设备部件(软、硬)间的交接部分。主机的系统 总线与I/O或其它外部系统间的接口逻辑,称为I/O接 口或外围接口
软件接口:软件模块间的交接部分。 软硬接口:软、硬件相互作用,所涉及的硬件逻辑与软件 ,如硬件信号引发相应软件模块的调用,如中断系统及中 断服务程序。 接口技术:硬件接口及相应的控制软件。
2
主机与外设间的连接模式
2、多总线结构:
3
主机与外设间的连接模式
3、高性能的多总结构
4
主机与外设间的连接模式
4、I/O通道和I/O处理机 通道是一个弹性较大的概念。 I/O处理机是由通道发展而来的,IOP比通道具有 更强的功能,类似于CPU,只是更为专业化,主 要面向输入输出管理及处理。
总线请求(BREQ):要求总线控制权的设备发出(如DMAC) 总线批准(BACK):总线请求的批准,由CPU或总线控制器发出 总线忙(BUSY):主设备获得总线控制权后发出,持续到释放总线 控制权
(5)中断请求与中断批准信号
中断请求线(IREQ0 ~IREQ7) :外设中断请求 系统的中断请求(INT):中断控制器发出 中断响应(INTA):CPU响应INT后发出
第五章 输入/输出系统
基本要求:掌握总线的功能及分类、接口的功能 及分类、直接程序传送方式接口的工作原理、程 序中断方式接口的工作原理 重 点:接口的功能、程序中断方式接口的工作 原理 难 点:程序中断方式接口的工作原理
1
5.1 概述
I/O系统包括I/O设备、接口及系统总线。 一、主机与外设间的连接模式 1、单总线 总线型也是其它连接模式的基础。
20
集中式仲裁器
21
总线的仲裁
2、竞争式仲裁 分配原则: 优先级不同的设备同时申请总线,则分配给高优先级的 设备; 先来先占用:谁先抢占总线,只要该设备没有释放总线, 则其它优先级高的设备不能强行占用总线。
22
总线的设计要素
(四)PCI总线
器件周边互连总线,可作为中间层或直接连接I/O设备; 早期:主频33MHZ,32位,带宽大133MHZ 发展:主频66MHZ(最高达133MHZ),64位 同步时序总线 地址线和数据线复用,支持64位地址和数据 集中式仲裁 支持32位和64位扩展卡 支持单个和多个处理器 支持突发数据传输
24
直接程序传送方式及接口
三、接口的工作过程 1、CPU通过启动命令启动外设; 2、启动后:D=0、B=1,此时,外设开始工作; 3、CPU查询外设状态字,查询结果是:DB=01,说明未准备 好,CPU就继续查询等待; 4、外设准备好,则置位状态字DB=10: (1)若是输入设备,则外设将数据送到数据缓冲寄存器后,使 DB=10,CPU经查询判断得知数据准备好,便通过输入指令 取走数据,同时设置DB=01; (2)若是输出设备,则当接口中的数据缓冲寄存器为空是,使 DB=10,CPU经查询判断得知外设准备好接收数据,便通过 输出指令送出数据,同时设置DB=01;
17
异步控制方式
异步总线的操作过程:
18
异步控制方式
以DMAC为例说明工作过程如下: (1)DMAC发出总线请求BREQ; (2)前一个主设备降下总线忙BUSY信号,表示前一个总线 周期的结束,CPU经判断发出总线批准信号BACK; (3)DMAC接收到BACK信号后,撤消总线请求,并发出选 择回答STACK信号,表示已接收到批准信号BACK,于是 CPU结束批准信号,放弃总线控制权。 (4)DMAC接管总线,升起总线忙BUSY信号,同时,向总 线送出地址码和传送命令; (5)DMAC向从设务发出主同步信号MSYNC,启动总线传 送操作; (6)传送结束时,从设备发出从同步信号SSYNC,DMAC 接收后,发出撤消选择回答信号STACK、总线忙信号BUSY 及主同步信号MSYNC。 至此,一个总线周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