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介绍
著名元曲十首

著名元曲十首范文一:关于著名元曲十首大家好,今天我来介绍一下著名的元曲十首。
元曲是中国南宋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散曲、杂剧等多种文学类型的综合,它不仅吸收了唐诗宋词的影响,也结合了当时社会风俗、民间艺术和曲艺,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首要介绍的是《汉宫秋》。
这首曲子给人的感觉是悠扬、抒情,通过对话和对景的烘托,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是《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首是《满江红》。
这首曲子以描写官场幕僚为题材,表现了官场上的阴谋和欲望,展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政治斗争世界。
第四首是《青玉案·元夕》,这首曲子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的曲子,通过寄托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当时人们团聚思亲的情怀。
第五首是《蝶恋花》,这首曲子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女子地位和家庭观念。
第六首是《长恨歌》,这首曲子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背景,以大气磅礴的风景和女子悲天悯人的心情埋下暗示,既描绘了唐玄宗的历史气质,又展现了儒家孝道思想和女子的爱情观。
第七首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曲子以凄美的音乐表现了墨客们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感,主要是寄托对诗人的思念之情。
第八首是《浣溪沙·瑶台怨》,这首曲子以著名的宫廷传说《牡丹亭》为背景,展现了宫廷生活、宫廷人物、个人命运和个人愿望。
第九首是《南乡子·别恨欲语》。
这首曲子用深沉的音乐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感慨,描写了不同阶层间的爱情,表现了世界的残酷和复杂。
第十首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曲子以中原往西的大漠为背景,以唐人世界的战乱、胡风的肆虐和诗人的孤独为主题,以虚无和轻盈的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典型的“山水”思考方式。
这些著名的元曲十首,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了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元曲欣赏常识

元曲欣赏常识一、曲的特点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的出现,给百花争艳的中国文学园囿增添了一朵奇葩,带来新的繁荣时期,出现了新的高峰。
清李调元在《雨村曲话》中,引《弦索辨讹》称: “三百篇后变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
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之北。
北曲不谐于南而始有南曲。
”明王世贞《曲藻》则称: “曲者,词之变。
”“词不快兆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而后有南曲。
”这些都说明曲与词有渊源关系。
曲是由词演变而成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曲的宫调、调名和体制,有不少来源于词。
一些词调直接变成了曲调;曲的小令,源于寻常的词;曲的联套源于联章词;北曲的带过曲,源于词的犯调等。
为什么词会变而为曲?这是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
还是王世贞说的: “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
急缓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眉之。
”到了南宋,尤其是到了元代,一种与燕乐不同的胡乐在北方兴起,并逐步代替燕乐。
因而,为胡乐配词的曲,便逐渐代替了为燕乐配词的词。
至于杂剧,则是我国戏曲艺术,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形成和发展之后,用北曲谱写而成的。
元曲,包括无科白串连的清唱曲和有科白串连的戏曲两种。
散曲,有三种体裁:一是小令,与词的小令基本相同,不过几乎全是单调的;二是套数,它是根据不同调的性质,如“黄钟”、“南吕”、“双调”等组织起来的;三是带过曲,是从套数里摘出来两支或三支连唱的曲调,如中吕调的【十二月带尧民歌】、双调的【雁儿落带清江引碧玉箫】,是间于小令、套数之间的体裁,跟双叠或三叠的词调相似。
戏曲,即金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杂剧。
它的构成,有动作、有说白、有歌唱。
表示动作的术语叫做“科”,两人对话叫做“宾”,一人自说叫做“白”。
整个剧本的重点是歌唱,每折戏都由主角一人(生或旦角)担任,一唱到底,其他角色都有说无唱。
戏中主角的唱词,就是各种曲调组成的散曲。
散曲的兴起,在元杂剧之先。
元曲的发展历史简介

元曲的发展历史简介元曲的发展历史简介在元代兴起的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曲包括杂剧与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而散曲则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因所述是诗歌发展史,故具体来介绍元散曲。
元代的散曲作者根据风格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马致远为代表,他们的散曲风格豪放;另一类以张可久为代表,他们的散曲风格清丽。
(这一分法参见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
马致远及其他1.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以后),字千里,号东篱。
青年时仕途坎坷,中年进进士,晚年隐居田园。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马致远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十七首。
其散曲中既有对于现实的愤懑不平,又有陶情山水的放逸潇洒。
其散曲于豪放外兼有清逸,是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天净沙秋思》是其代表作。
2.张养浩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
张养浩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他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约存散曲一百五十多首。
张丛林曾说其:“在大部分散曲中表现的`勤政爱民兼善天下的人道精神,全身远害寄傲林泉的避世思想……”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3.贯云石贯云石(1286年-1324年),字浮岑,号酸斋。
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后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
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的徐再思的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
他的散曲现存小令八十余首,套数九首。
代表作《正宫塞鸿秋》、《双调清江引》等。
张可久及其他1.张可久张可久(1270年?-1350年?),字小山(一说字伯远)。
喜游览山水,其散曲中多隐居和游荡江湖的生活。
他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介绍元曲。

发展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 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 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 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 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 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 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 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 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 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 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 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 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 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 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
元曲的定义: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 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 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 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 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 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 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 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 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 定格)。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的格式和韵律

元曲的格式和韵律元曲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格式和韵律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下面将从格式和韵律两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元曲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元曲的格式。
元曲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引子、承子、转子、合子和尾声。
引子主要是为了引出故事情节和铺垫后续动作,通常由较慢的曲调和缓慢的舞蹈演绎。
承子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展开阶段,通过对话和动作交流,引导观众进入故事的核心部分。
转子承接了前两个部分的情节,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和高潮做好准备。
合子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人物的情感冲突和剧情的发展达到了顶点。
尾声则是为故事做收尾工作,将最后的情节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种格式的设置,使得元曲各个部分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使得观众在观看时能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阐述。
其次,我们来说一说元曲的韵律。
元曲的韵律以唱词和腔调为主要特点。
唱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感,通过韵律的编排和押韵的运用,使得词句更加优美动人。
腔调则是元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不同的声腔和音调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元曲的腔调包括了多个流派,如南曲、北曲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这种韵律的运用,使得元曲在音乐艺术上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和美感,让观众在欣赏时能够被音乐所感动,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起来,元曲的格式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使得其成为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格式的设置,使得故事情节有序展开,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而韵律则给予了元曲独特的音乐性和艺术感,让观众在欣赏时能够得到更丰富的艺术享受。
因此,学习和传承元曲的格式和韵律对于提高戏曲表演水平和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和研究元曲,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8055ea4aeaad1f347933f25.png)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篇一 : 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一、唐诗唐诗一般指的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成于唐并盛于唐的1种讲究格律的诗体,所以唐人就把它叫做今体诗或近体诗。
它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3类,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5种。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讲究平仄,中间两联对仗。
七言律诗:是在五言的每句前面加上平仄相对的两字。
绝句:则是绝取律诗的一半。
有4种绝法:一、二、七、八句,三、四、五、六句,一、二、三、四句,五、六、七、八句。
二、宋词词是成于唐,盛于宋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开始叫曲子,后来也叫乐府。
它的句子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
内容多写诗之外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又称诗余。
每首词都有1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该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牌约有八百多种。
分小令、中调、长调3类。
词的分段叫“片”或“阕”,如果是三段以上则叫一叠、二叠、三叠……三、元曲元曲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别。
大概念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数和小令。
散曲相当于元杂剧的一折,但无宾白科介,即一套曲子组成的清唱。
小概念的元曲是小令,小令即单只曲子,我们平常所讲的元曲指的就是小令。
元曲是元代兴起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
元曲4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4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梧桐雨》白朴元曲4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6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曲的每1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元曲的基本常识

散曲
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散曲
Hale Waihona Puke 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 歌曲、 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 宾白、 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 样式。 样式。 体例:四折一楔子。 体例:四折一楔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 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 高潮和结局。 一楔子,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 一楔子,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元曲的基本常识: 元曲的基本常识
曲: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是配乐歌 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 的诗。 唱 的诗。 体制:曲牌和宫调(宫调 即现代音乐的C 宫调, 调等)。 体制:曲牌和宫调 宫调,即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 曲牌:规定了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曲牌 规定了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宫调: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 宫调 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 干个曲牌。 干个曲牌。
[注解] 注解]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建中兴宙宇:为民族中兴建立功业。宙宇,指国家社稷。 建中兴宙宇:为民族中兴建立功业。宙宇,指国家社稷。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事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指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事。 闪杀人:害死人。 闪杀人:害死人。 旌节:军队。 旌节:军队。 士夫:人民。 士夫:人民。 丘陵:指祖宗陵墓,此指中原。 丘陵:指祖宗陵墓,此指中原。 銮舆:天子车驾, 指天子,即宋高宗赵构。 銮舆:天子车驾,代指天子,即宋高宗赵构。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元曲常识介绍

元曲常识介绍•• 元曲概述••曲源••曲律••声情••小令专用曲牌••小令套数兼用曲牌••小令杂剧兼用曲牌••带过曲所用曲牌••定格句•小令作法•散套作法•杂剧体制•著名元曲•元曲概述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
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介绍元中有[越调、双调、中吕、南吕、黄钟、正宫、仙吕、般涉调、商调]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元曲共十二宫调335个曲调。
十二个宫调是:(1)黄钟(2)正宫(3)大石调(4)小石调(5)仙吕(6)中吕(7)南吕(8)双调(9)越调(10)商调(11)商角调(12)般涉调元曲最常用的是正宫、仙吕、中吕、南吕和双调;其次是越调和商调,再次是大石和黄钟。
小石、商角和般涉三调最罕见。
七种常用宫调的曲牌是:1.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塞鸿秋、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芙蓉花、菩萨蛮、月照庭、六么遍(柳梢青)、甘草子、三煞、煞尾;2.仙吕:端正好、赏花时、八声甘州、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后庭花、寄生草、那吒令、鹊踏枝、醉中天、忆王孙、一半儿、瑞鹤仙、六么令、四季花、双雁子、太常引、柳外楼、赚煞尾;3.中吕:粉蝶儿、醉春风、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迎仙客、普天乐、喜春来(阳春曲)、满庭芳、快活三、尧民歌、朝天子(谒金门)、四边静、齐天乐、苏武持节(山坡羊)、卖花声(升平乐)、摊破喜春来、煞尾;4.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牧羊关、玄鹤鸣(哭皇天)、乌夜啼、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楚江秋)、贺新郎、梧桐树、红芍药、四块玉、草池春、鹌鹑儿、玉交枝、黄钟尾;5.双调: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夜行船、银汉浮槎(乔木查)、庆宣和、庆东原、风入松、雁儿落(平沙落雁)、得胜令(阵阵赢、凯歌回)、水仙子(凌波仙、湘妃怨)、滴滴金(甜水令)、折桂令(秋风第一枝、天香引、蟾宫引、步蟾宫)、乔牌儿、步步娇、沽美酒、梅花酒、收江南、清江引、牡丹春、汉江秋、庆丰年、小阳关、捣练子(胡捣练)、太平令、快活年、行香子、锦上花、碧玉箫、楚天遥、天仙令、大喜人心、醉东风、减字木兰花、青玉案、鱼游春水、离亭燕带歇指煞、离亭燕煞;6.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小桃红、天净沙、调笑令(含笑花)、秃厮儿(小沙门)、圣药王、麻郎儿、络丝娘、东原乐、绵搭絮、拙鲁速、雪里梅、古竹马、寨儿令(柳营曲)、三台印(鬼三台)、梅花引、南乡子、唐多令、雪中梅、煞、尾声;7.商调:集贤宾、逍遥乐、挂金索、上京马、梧叶儿(知秋令)、醋葫芦、浪里来、金菊香、双雁儿、望远行、玉抱肚、秦楼月、高平煞、尾声。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从上列曲牌可以发现,有同一曲牌分别列入两种(或更多)宫调而名称略有不同的,如仙吕【双雁子】 (双燕子)即商调【双雁儿】。
第二,有些曲牌相同而字、句完全不同的,如【端正好】 (正宫与仙吕不同)、【上京马】 (仙吕与商调不同)、【红芍药】 (中吕与南吕不同)等等。
根据任中敏《散曲概论》一书统计,北曲曲牌中,小令专用的曲牌有五十多个,这就是: 【正宫】: 【醉太平】、【叨叨令】、【塞鸿秋】、【鹦鹉曲】、【小梁州】;【仙吕】: 【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游四门】、【太常引】、【后庭花】、【青哥儿】、【四季花】;【中吕】: 【山坡羊】、【红绣鞋】、【阳春曲】、【迎仙客】、【卖花声】、【醉春风】、【朝天子】、【快活三】、【尧民歌】、【上小楼】、【满庭芳】、【乔捉蛇】、【鹘打兔】、【齐天乐带过红衫儿】;【南吕】:【四块玉】、【阅金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双调】:【清江引】、【殿前欢】、【水仙子】、【折桂令】、【落梅风】、【庆东原】、【拨不断】、【沉醉东风】、【雁儿落带得胜令】、【驻马听】、【庆宣和】、【风入松】;【越调】:【天净沙】、【小桃红】、【寨儿令】、【糖多令】、【凭栏人】;【商调】:【知秋令】、【玉抱肚】、【秦楼月】、【商调水仙子】、【蝶恋花】;【黄钟】:【人月圆】、【刮地风】、【昼夜乐】等。
其中常用曲牌,只有【山坡羊】等几个(其中标“△”号的为最常用的):【黄钟宫】:【昼夜乐】、【人月圆】、【红衲袄】、【贺圣朝】;【正宫】:【黑漆弩】、【甘草子】、【汉东山】;【仙吕宫】:【锦橙梅】、【太常引】、【三番玉楼人】;【南吕宫】:【干荷叶】;【中吕宫】:【山坡羊】、【乔捉蛇】、【鹘打兔】、【摊破喜春来】;【大石调】:【百字令】、【喜梧桐】、【初生月儿】、【阳关三叠】;【小石调】:【青杏儿】、【天上谣】;【高平调】:【木兰花】、【于飞乐】、【青玉案】;【商调】:【秦楼月】、【桃花浪】、【满堂红】、【芭蕉延寿】;【越调】:【凭栏人】、【糖多令】;【双调】:【新时令】、【十棒鼓】、【秋江送】、【大德乐】、【大德歌】、【袄神急】、【楚天遥】、【青玉案】(与词同)、【殿前喜】、【皂旗儿】、【枳郎儿】、【华严赞】、【得胜乐】、【山丹花】、【扫晴娘】、【鱼游春水】、【骤雨打新荷】、【河西水仙子】、【河西六娘子】、【百字折桂令】。
北曲曲牌中,小令和套曲兼用的曲牌,有六十多个,其中常用的有三十几个:【黄钟宫】:【刮地风】、【出队子】;【正宫】:【塞鸿秋】、【叨叨令】、【醉太平】、【小梁州】、【六么遍】、【白鹤子】;【仙吕宫】: 【后庭花】、【醉扶归】、【游四门】、【寄生草】、【醉中天】、【节节高】、【金盏儿】、【一半儿】、【忆王孙】、【赏花时】;【南吕宫】:【金字经】、【四块玉】、【玉交枝】、【梁州】;【中吕宫】:【满庭芳】、【喜春来】、【醉高歌】、【红绣鞋】、【普天乐】、【朝天子】、【上小楼】、【迎仙客】、【四边静】、【四换头】、【挂枝儿】;【般涉调】:【耍孩儿】;【商调】:【梧叶儿】、【凉亭乐】、【醋葫芦】;【越调】:【天净沙】、【小桃红】、【寨儿令】、【黄蔷薇】、【雪里梅】;【双调】:【折桂令】、【水仙子】、【庆东原】、【驻马听】、【拨不断】、【清江引】、【落梅风】、【沉醉东风】、【步步娇】、【碧玉箫】、【沽美酒】、【殿前欢】、【阿纳忽】、【庆宣和】、【卖花声】、【得胜令】、【春闺怨】、【风入松】、【胡十八】、【月上海棠】、【快活年】、【牡丹春】。
北曲带过曲,有三十几种,其中常用的,约七种:【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小梁州带风入松】;【仙吕宫】:【后庭花带青哥儿】、【那吒令带鹊踏枝寄生草】;【南吕宫】:【骂玉郎带采茶歌】、【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醉高歌带喜春来】、【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醉高歌带红绣鞋】、【快活三带朝天子】、【快活三带朝天子四换头】、【快活三带朝天子四边静】、【齐天乐带红衫儿】;【越调】:【水仙子带折桂令】、【雁儿落带得胜令】、【雁儿落带清江引】、【雁儿落带清江引碧玉箫】、【一锭银带大德乐】、【沽美酒带太平令】、【沽美酒带快活年】、【对玉环带清江引】、【楚天遥带清江引】、【梅花酒带七弟兄】、【竹枝歌带侧砖儿】、【江儿水带碧玉箫】、【锦上花带清江引碧玉箫】;【中吕带双调】:【醉高歌带殿前欢】、【满庭芳带清江引】;【正宫带双调】:【叨叨令带折桂令】。
南曲曲牌中,小令用的曲牌,也只有几个:【仙吕宫】原调:【皂罗袍】、【桂枝香】、【排歌】、【浪淘沙】、【月儿高】、【傍妆台】、【月中花】、【解三酲】、【河西柳】、【春从天上来】;集曲:【醉罗歌】、【月云高】、【甘州歌】、【解袍歌】、【一封书】、【解酲歌】、【醉花云】、【香转南枝】、【月照山】、【闹十八】、【九回肠】、【十二红】、【醉归花月渡】、【二犯桂枝香】、【二犯月儿高】、【二犯傍妆台】;【正宫】原调: 【玉芙蓉】、【锦缠道】;集曲: 【锦亭乐】;【大石调】原调: 【催拍】、【两头南】、【两头蛮】、【红叶儿】;【中吕宫】原调: 【泣颜回】、【驻云飞】、【普天乐】、【驻马听】、【石榴花】、【永团圆】、【番马舞秋风】;集曲: 【榴花泣】、【倚马待风云】;【南吕宫】原调: 【一江风】、△【懒画眉】、【梁州序】、【大胜乐】、【贺新郎】、【宣春令】、【销金帐】、【香罗带】;集曲:【罗江怨】、【三学士】、【七犯玲珑】、【六犯清音】、【梁州新郎】、【梁溪刘大香】、【浣纱刘月莲】、【六犯碧桃花】、【七贤过关】、【巫山十二峰】、【九疑山】、【八室妆】、【仙桂引】、【仙子步蟾宫】;【黄钟宫】原调: 【侍香金童】、【传言玉女】、【啄木儿】、【画眉序】;【越调】原调: 【绵搭絮】;【商调】原调:【黄莺儿】、【集贤宾】、【山坡羊】、【高阳台】、【水红花】;集曲:【金络索】、【黄罗歌】、【莺花皂】、【山羊五更转】、【梧蓼金罗】、【黄莺学画眉】;【小石调】原调:【骤雨打新荷】、【象牙床】;【羽调】原调: 【马鞍儿】集曲: 【胜如花】、【四季盆花灯】;【双调】原调:【玉抱肚】、【锁南枝】、【风入松】、【四块金】、【玉交枝】、【柳摇金】、【朝天歌】、【江儿水】、【孝顺歌】、【步步娇】、【淘金令】、【转调淘金令】、【锦法经】、【四朝元】;集曲:△【二犯江儿水】、【娇莺儿】、【江头金桂】、【孝南歌】、【二犯柳摇金】、【孝南枝】、【六么令犯】、【玉枝供】、【落韵琐南枝】、【摊破金字令】、【折桂朝天令】、【锦堂月】、【玉江引】;此外,南曲带过曲有【仙吕入双调·朝天歌带朝元令】、【双调·锁南枝带罗江怨】等,南北兼带有【中吕·南红绣鞋带北红绣鞋】、【南吕·南楚江情带北金字经】等。
曲牌和词牌就有很多名称相同,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细别之,有以下三种情况:(1)名称和字、句同的,有:点绛唇太常引忆王孙风入松(同词的第一体) 糖多令秦楼月(同上片或同下片) 南乡子念奴娇鹊踏枝(双调) 青杏儿鹧鸪天(2)名称相同而字、句大致相同的,有:青玉案忆帝京粉蝶儿昼夜乐喜迁莺女冠子归塞北(望江南) 醉春风夜行船梅花引集贤宾瑞鹤仙(3)名称相同则字、句不同的,有:捣练子调笑令醉太平贺圣朝鹊踏枝(仙吕) 感皇恩离亭宴(燕) 六么令八声甘州哨遍踏莎行应天长后庭花望远行乌夜啼贺新郎满庭芳最高楼(醉高歌) 女冠子滚绣球天下乐朝天子齐天乐卖花声玉交枝驻马听滴滴金减字木兰花金蕉叶逍遥乐黄莺儿玉抱肚垂丝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