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介绍

元曲介绍
元曲介绍

元曲介绍

元中有[越调、双调、中吕、南吕、黄钟、正宫、仙吕、般涉调、商调]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元曲共十二宫调335个曲调。十二个宫调是:

(1)黄钟(2)正宫(3)大石调(4)小石调

(5)仙吕(6)中吕(7)南吕(8)双调

(9)越调(10)商调(11)商角调(12)般涉调

元曲最常用的是正宫、仙吕、中吕、南吕和双调;其次是越调和商调,再次是大石和黄钟。小石、商角和般涉三调最罕见。七种常用宫调的曲牌是:

1.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塞鸿秋、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芙蓉花、菩萨蛮、月照庭、六么遍(柳梢青)、甘草子、三煞、煞尾;

2.仙吕:端正好、赏花时、八声甘州、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后庭花、寄生草、那吒令、鹊踏枝、醉中天、忆王孙、一半儿、瑞鹤仙、六么令、四季花、双雁子、太常引、柳外楼、赚煞尾;

3.中吕:粉蝶儿、醉春风、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迎仙客、普天乐、喜春来(阳春曲)、满庭芳、快活三、尧民歌、朝天子(谒金门)、四边静、齐天乐、苏武持节(山坡羊)、卖花声(升平乐)、摊破喜春来、煞尾;

4.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牧羊关、玄鹤鸣(哭皇天)、乌夜啼、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楚江秋)、贺新郎、梧桐树、红芍药、四块玉、草池春、鹌鹑儿、玉交枝、黄钟尾;

5.双调: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夜行船、银汉浮槎(乔木查)、庆宣和、庆东原、风入松、雁儿落(平沙落雁)、得胜令(阵阵赢、凯歌回)、水仙子(凌波仙、湘妃怨)、滴滴金(甜水令)、折桂令(秋风第一枝、天香引、蟾宫引、步蟾宫)、乔牌儿、步步娇、沽美酒、梅花酒、收江南、清江引、牡丹春、汉江秋、庆丰年、小阳关、捣练子(胡捣练)、太平令、快活年、行香子、锦上花、碧玉箫、楚天遥、天仙令、大喜人心、醉东风、减字木兰花、青玉案、鱼游春水、离亭燕带歇指煞、离亭燕煞;

6.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小桃红、天净沙、调笑令(含笑花)、秃厮儿(小沙门)、圣药王、麻郎儿、络丝娘、东原乐、绵搭絮、拙鲁速、雪里梅、古竹马、寨儿令(柳营曲)、三台印(鬼三台)、梅花引、南乡子、唐多令、雪中梅、煞、尾声;

7.商调:集贤宾、逍遥乐、挂金索、上京马、梧叶儿(知秋令)、醋葫芦、浪里来、金菊

香、双雁儿、望远行、玉抱肚、秦楼月、高平煞、尾声。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从上列曲牌可以发现,有同一曲牌分别列入两种(或更多)宫调而名称略有不同的,如仙吕【双雁子】 (双燕子)即商调【双雁儿】。第二,有些曲牌相同而字、句完全不同的,如【端正好】 (正宫与仙吕不同)、【上京马】 (仙吕与商调不同)、【红芍药】 (中吕与南吕不同)等等。

根据任中敏《散曲概论》一书统计,北曲曲牌中,小令专用的曲牌有五十多个,这就是: 【正宫】: 【醉太平】、【叨叨令】、【塞鸿秋】、【鹦鹉曲】、【小梁州】;

【仙吕】: 【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游四门】、【太常引】、【后庭花】、【青哥儿】、【四季花】;

【中吕】: 【山坡羊】、【红绣鞋】、【阳春曲】、【迎仙客】、【卖花声】、【醉春风】、【朝天子】、【快活三】、【尧民歌】、【上小楼】、【满庭芳】、【乔捉蛇】、【鹘打兔】、【齐天乐带过红衫儿】;

【南吕】:【四块玉】、【阅金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双调】:【清江引】、【殿前欢】、【水仙子】、【折桂令】、【落梅风】、【庆东原】、【拨不断】、【沉醉东风】、【雁儿落带得胜令】、【驻马听】、【庆宣和】、【风入松】;

【越调】:【天净沙】、【小桃红】、【寨儿令】、【糖多令】、【凭栏人】;

【商调】:【知秋令】、【玉抱肚】、【秦楼月】、【商调水仙子】、【蝶恋花】;

【黄钟】:【人月圆】、【刮地风】、【昼夜乐】等。

其中常用曲牌,只有【山坡羊】等几个(其中标“△”号的为最常用的):

【黄钟宫】:【昼夜乐】、【人月圆】、【红衲袄】、【贺圣朝】;

【正宫】:【黑漆弩】、【甘草子】、【汉东山】;

【仙吕宫】:【锦橙梅】、【太常引】、【三番玉楼人】;

【南吕宫】:【干荷叶】;

【中吕宫】:【山坡羊】、【乔捉蛇】、【鹘打兔】、【摊破喜春来】;

【大石调】:【百字令】、【喜梧桐】、【初生月儿】、【阳关三叠】;

【小石调】:【青杏儿】、【天上谣】;

【高平调】:【木兰花】、【于飞乐】、【青玉案】;

【商调】:【秦楼月】、【桃花浪】、【满堂红】、【芭蕉延寿】;

【越调】:【凭栏人】、【糖多令】;

【双调】:【新时令】、【十棒鼓】、【秋江送】、【大德乐】、【大德歌】、【袄神急】、【楚天

遥】、【青玉案】(与词同)、【殿前喜】、【皂旗儿】、【枳郎儿】、【华严赞】、【得胜乐】、【山丹花】、【扫晴娘】、【鱼游春水】、【骤雨打新荷】、【河西水仙子】、【河西六娘子】、【百字折桂令】。

北曲曲牌中,小令和套曲兼用的曲牌,有六十多个,其中常用的有三十几个:

【黄钟宫】:【刮地风】、【出队子】;

【正宫】:【塞鸿秋】、【叨叨令】、【醉太平】、【小梁州】、【六么遍】、【白鹤子】;

【仙吕宫】: 【后庭花】、【醉扶归】、【游四门】、【寄生草】、【醉中天】、【节节高】、【金盏儿】、【一半儿】、【忆王孙】、【赏花时】;

【南吕宫】:【金字经】、【四块玉】、【玉交枝】、【梁州】;

【中吕宫】:【满庭芳】、【喜春来】、【醉高歌】、【红绣鞋】、【普天乐】、【朝天子】、【上小楼】、【迎仙客】、【四边静】、【四换头】、【挂枝儿】;

【般涉调】:【耍孩儿】;

【商调】:【梧叶儿】、【凉亭乐】、【醋葫芦】;

【越调】:【天净沙】、【小桃红】、【寨儿令】、【黄蔷薇】、【雪里梅】;

【双调】:【折桂令】、【水仙子】、【庆东原】、【驻马听】、【拨不断】、【清江引】、【落梅风】、【沉醉东风】、【步步娇】、【碧玉箫】、【沽美酒】、【殿前欢】、【阿纳忽】、【庆宣和】、【卖花声】、【得胜令】、【春闺怨】、【风入松】、【胡十八】、【月上海棠】、【快活年】、【牡丹春】。

北曲带过曲,有三十几种,其中常用的,约七种:

【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小梁州带风入松】;

【仙吕宫】:【后庭花带青哥儿】、【那吒令带鹊踏枝寄生草】;

【南吕宫】:【骂玉郎带采茶歌】、【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

【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醉高歌带喜春来】、【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醉高歌带红绣鞋】、【快活三带朝天子】、【快活三带朝天子四换头】、【快活三带朝天子四边静】、【齐天乐带红衫儿】;

【越调】:【水仙子带折桂令】、【雁儿落带得胜令】、【雁儿落带清江引】、【雁儿落带清江引碧玉箫】、【一锭银带大德乐】、【沽美酒带太平令】、【沽美酒带快活年】、【对玉环带清江引】、【楚天遥带清江引】、【梅花酒带七弟兄】、【竹枝歌带侧砖儿】、【江儿水带碧玉箫】、【锦上花带清江引碧玉箫】;

【中吕带双调】:【醉高歌带殿前欢】、【满庭芳带清江引】;

【正宫带双调】:【叨叨令带折桂令】。

南曲曲牌中,小令用的曲牌,也只有几个:

【仙吕宫】

原调:【皂罗袍】、【桂枝香】、【排歌】、【浪淘沙】、【月儿高】、【傍妆台】、【月中花】、【解三酲】、【河西柳】、【春从天上来】;

集曲:【醉罗歌】、【月云高】、【甘州歌】、【解袍歌】、【一封书】、【解酲歌】、【醉花云】、【香转南枝】、【月照山】、【闹十八】、【九回肠】、【十二红】、【醉归花月渡】、【二犯桂枝香】、【二犯月儿高】、【二犯傍妆台】;

【正宫】

原调: 【玉芙蓉】、【锦缠道】;集曲: 【锦亭乐】;

【大石调】

原调: 【催拍】、【两头南】、【两头蛮】、【红叶儿】;

【中吕宫】

原调: 【泣颜回】、【驻云飞】、【普天乐】、【驻马听】、【石榴花】、【永团圆】、【番马舞秋风】;

集曲: 【榴花泣】、【倚马待风云】;

【南吕宫】

原调: 【一江风】、△【懒画眉】、【梁州序】、【大胜乐】、【贺新郎】、【宣春令】、【销金帐】、【香罗带】;

集曲:【罗江怨】、【三学士】、【七犯玲珑】、【六犯清音】、【梁州新郎】、【梁溪刘大香】、【浣纱刘月莲】、【六犯碧桃花】、【七贤过关】、【巫山十二峰】、【九疑山】、【八室妆】、【仙桂引】、【仙子步蟾宫】;

【黄钟宫】

原调: 【侍香金童】、【传言玉女】、【啄木儿】、【画眉序】;

【越调】

原调: 【绵搭絮】;

【商调】

原调:【黄莺儿】、【集贤宾】、【山坡羊】、【高阳台】、【水红花】;

集曲:【金络索】、【黄罗歌】、【莺花皂】、【山羊五更转】、【梧蓼金罗】、【黄莺学画眉】;

【小石调】

原调:【骤雨打新荷】、【象牙床】;

【羽调】

原调: 【马鞍儿】

集曲: 【胜如花】、【四季盆花灯】;

【双调】

原调:【玉抱肚】、【锁南枝】、【风入松】、【四块金】、【玉交枝】、【柳摇金】、【朝天歌】、【江儿水】、【孝顺歌】、【步步娇】、【淘金令】、【转调淘金令】、【锦法经】、【四朝元】;

集曲:△【二犯江儿水】、【娇莺儿】、【江头金桂】、【孝南歌】、【二犯柳摇金】、【孝南枝】、【六么令犯】、【玉枝供】、【落韵琐南枝】、【摊破金字令】、【折桂朝天令】、【锦堂月】、【玉江引】;

此外,南曲带过曲有【仙吕入双调·朝天歌带朝元令】、【双调·锁南枝带罗江怨】等,南北兼带有【中吕·南红绣鞋带北红绣鞋】、【南吕·南楚江情带北金字经】等。曲牌和词牌就有很多名称相同,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细别之,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名称和字、句同的,有:

点绛唇太常引忆王孙风入松(同词的第一体) 糖多令秦楼月(同上片或同下片) 南乡子念奴娇鹊踏枝(双调) 青杏儿鹧鸪天

(2)名称相同而字、句大致相同的,有:

青玉案忆帝京粉蝶儿昼夜乐喜迁莺女冠子归塞北(望江南) 醉春风夜行船梅花引集贤宾瑞鹤仙

(3)名称相同则字、句不同的,有:

捣练子调笑令醉太平贺圣朝鹊踏枝(仙吕) 感皇恩离亭宴(燕) 六么令八声甘州哨遍踏莎行应天长后庭花望远行乌夜啼贺新郎满庭芳最高楼(醉高歌) 女冠子滚绣球天下乐朝天子齐天乐卖花声玉交枝驻马听滴滴金减字木兰花金蕉叶逍遥乐黄莺儿玉抱肚垂丝钓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艺术丰碑。小编整理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欢迎欣赏与借鉴。 〔般涉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 〔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南北曲中都有。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

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黄钟〕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古近二体。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全同宋词。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又叫〔青衫湿〕。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定格11句。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 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套数首牌。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叨叨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对句,五、六两句叠,“也么哥”是定格。通体都是去声叶韵。有叠字体,叠字须有平声。定格共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元曲四大家作品简介

元曲四大家作品简介 论及歌诗曲献兴衰,凡上古乃至宋元皆存后人莫能忘尘之魁首。或《诗》、《书》之于春秋,或大赋之于汉学,或诗词之于唐宋,其弗谓江山代有乎?故言至元朝,九儒十丐,时蹇 命乖。遂文人纷投曲坛创演一纪之辉煌,或曰:“元曲,宋词之果,戏曲之祖。集雅、赋、诗、词之所长,雅俗共赏。” 元曲四大家作品简介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 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作品简介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 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 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 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墙头马上》元·白朴 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故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千金这一形象。共四折。剧情是: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

唐诗宋词元曲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介绍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 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 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 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 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 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 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 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 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 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 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 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 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 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 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 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 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 缺陷。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 之胜。 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 而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

10首经典元曲的赏析

10首经典元曲的赏析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元曲的赏析,欢迎参考~ 四块玉.关汉卿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负责任背景]关汉卿的[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四首。中国古代士人的处世态度,总而言之就是入世、出世两种。但大凡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不论入世也好,出世也好,总是要和现实产生矛盾,和世俗发生齿龃龉,因此他们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常常需要一反流俗,孤标独立。关汉卿这组小令,可以说是这种意识的代表。他向往那种闲适清静、无拘无束的散诞生活,而对那“官囚”、“利牢”的名利场、是非海,则感到厌倦、蔑视和憎恨。 [注解] 没:尽。 新醅:新酒。醅,没有过滤的酒。 泼:倾倒。

老瓦盆:粗陋的盛酒器。 和:吟诗唱和。 南亩:指农田。 东山卧:指隐居。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典故。 [译文]老酒喝光了,新酒也心情地喝了,老瓦盆边几个良朋好友围坐一团,喜笑颜开,意气扬扬。和山野中的和尚、田叟一起饮酒赋诗,吟咏唱和。今天他拿来一对鸡,我带来一头鹅,大家在这里自在消受一番,好不快活。 在南边地里耕种,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么多,闲暇时把往事一点点再想一遍。聪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有什么可争的呢! 白鹤子.关汉卿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注解] 春意两丝牵:春意即春情,指男女恋情。丝指情丝。两下里情丝相连。 金鸭鼎:铜制的鸭形焚香器具。鼎,三足两耳的香炉。 [译文]鸟儿在花影里啼叫,少年站在墙头观看。姑娘和他情意相连,清澈的眼波溜溜的转。金鸭鼎里焚上了香,姑娘悠闲地倚在小楼旁。月儿挂在柳树枝头,二人约会在黄昏之后。

最新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1.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 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简略地说,唐诗堪称诗中之冠,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唐诗作品内荣丰富、题材多样、技巧娴熟、名家辈出,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珠。词源于唐,盛于宋,成为宋代的代表文学。宋词是词中精典,它与唐诗一样,是古代韵文字精华,词采斐然、韵律优美。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意境广阔, 内容新颍、丰富,形式灵活、自由。 唐诗、宋词、元曲各领一代文学之风骚,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三座丰碑。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唐诗、宋词、元曲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 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 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 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 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

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 (一)诗歌 一条线索,两大传统: 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 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11 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诗”。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 篇。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代表作家、作品: 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长扬赋》《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 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诗歌以五、七言为主,间以杂言。诗题有“歌、行、引、曲、吟”。同时,有诗就有歌,在当时都有曲谱可以传唱。一直到唐代,诗与歌才算真正分开,撇开音乐注重社会内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变乐府为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木兰诗》选自宋·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这两首诗被人们称为“乐府双璧”。大家熟悉的《敕勒歌》《陌上桑》等也都是乐府名篇。 汉魏六朝诗:这一时代诗歌以曹氏父子为代表。名篇有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词,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等。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著

元曲常识

元曲常识 一、曲及元曲 曲,比之诗词,更为灵活,也更接近民间。曲,兴之于元代,所以后人为了同唐诗宋词相区别,就冠名以“元曲”。元曲即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及带、过、兼曲、组曲,套曲等。唐诗是豪情,宋词是柔肠,而元曲就是嬉笑怒骂的童真率性,是艺术性的俚语(既民间俗语或地方方言)表现。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可以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二、元曲的组成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三、元曲的体制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元曲简介

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社会形态出现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宋词元曲简介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

套两种。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介绍

元曲介绍 元中有[越调、双调、中吕、南吕、黄钟、正宫、仙吕、般涉调、商调]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元曲共十二宫调335个曲调。十二个宫调是: (1)黄钟(2)正宫(3)大石调(4)小石调 (5)仙吕(6)中吕(7)南吕(8)双调 (9)越调(10)商调(11)商角调(12)般涉调 元曲最常用的是正宫、仙吕、中吕、南吕和双调;其次是越调和商调,再次是大石和黄钟。小石、商角和般涉三调最罕见。七种常用宫调的曲牌是: 1.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塞鸿秋、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芙蓉花、菩萨蛮、月照庭、六么遍(柳梢青)、甘草子、三煞、煞尾; 2.仙吕:端正好、赏花时、八声甘州、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后庭花、寄生草、那吒令、鹊踏枝、醉中天、忆王孙、一半儿、瑞鹤仙、六么令、四季花、双雁子、太常引、柳外楼、赚煞尾; 3.中吕:粉蝶儿、醉春风、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迎仙客、普天乐、喜春来(阳春曲)、满庭芳、快活三、尧民歌、朝天子(谒金门)、四边静、齐天乐、苏武持节(山坡羊)、卖花声(升平乐)、摊破喜春来、煞尾; 4.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牧羊关、玄鹤鸣(哭皇天)、乌夜啼、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楚江秋)、贺新郎、梧桐树、红芍药、四块玉、草池春、鹌鹑儿、玉交枝、黄钟尾; 5.双调: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夜行船、银汉浮槎(乔木查)、庆宣和、庆东原、风入松、雁儿落(平沙落雁)、得胜令(阵阵赢、凯歌回)、水仙子(凌波仙、湘妃怨)、滴滴金(甜水令)、折桂令(秋风第一枝、天香引、蟾宫引、步蟾宫)、乔牌儿、步步娇、沽美酒、梅花酒、收江南、清江引、牡丹春、汉江秋、庆丰年、小阳关、捣练子(胡捣练)、太平令、快活年、行香子、锦上花、碧玉箫、楚天遥、天仙令、大喜人心、醉东风、减字木兰花、青玉案、鱼游春水、离亭燕带歇指煞、离亭燕煞; 6.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小桃红、天净沙、调笑令(含笑花)、秃厮儿(小沙门)、圣药王、麻郎儿、络丝娘、东原乐、绵搭絮、拙鲁速、雪里梅、古竹马、寨儿令(柳营曲)、三台印(鬼三台)、梅花引、南乡子、唐多令、雪中梅、煞、尾声; 7.商调:集贤宾、逍遥乐、挂金索、上京马、梧叶儿(知秋令)、醋葫芦、浪里来、金菊

元曲常识介绍

元曲常识介绍 ?? 元曲概述 ??曲源 ??曲律 ??声情 ??小令专用曲牌 ??小令套数兼用曲牌 ??小令杂剧兼用曲牌 ??带过曲所用曲牌 ??定格句 ?小令作法 ?散套作法 ?杂剧体制 ?著名元曲 ? 元曲概述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

唐诗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唐诗基础知识 一.中国文学发展历史 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各时期,文学样式发展达到颠峰 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 “高岑”、“新乐府”“小李杜”等 五代词:李煜 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 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 三、唐诗发展过程,了解唐各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名作。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四杰”为代表)(“风神初振”语出于明朝的)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是唐诗从陈隋遗风到形成风骨兼备的盛唐之音的过渡阶段。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绮靡婉媚,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初唐四杰的出现开始冲破了这一诗风的束缚,使诗歌的题材从宫廷台阁之中移向了市井边塞,从应付应酬,歌功颂德的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历史选择了陈子昂,来完成这为唐诗展开一个新天地的使命,陈子昂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提倡必须清除诗歌的形式主义,恢复富于思想内容的汉魏诗精神的积极的复古主张。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初唐前期的诗坛除自隋入唐的王绩独标一格之外,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到了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元曲基础知识教案资料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统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融歌唱、说白、舞蹈为一体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读到的元杂剧其实就是供元倡优舞台演出的剧本。 在结构上,杂剧剧本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折,首先是剧本剧情的一个自然段落,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人物、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加强前后剧情的联系,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一楔子的形式。有的将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长的戏,可写多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在角色分类上,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旦、末、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外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是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如驾(皇帝)、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洁郎(和尚)等。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 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一)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完整word)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推荐文档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情 1.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白头吟》 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5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6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7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 8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9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10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1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12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诗中花 1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2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居洛初夏作》 3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画梅》 4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落梅》 5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6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 单介绍 篇一 : 唐诗宋词元曲知识简单介绍 一、唐诗唐诗一般指的是格律诗。格律诗是成于唐并盛于唐的1种讲究格律的诗体,所以唐人就把它叫做今体诗或近体诗。它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3类,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5种。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讲究平仄,中间两联对仗。 七言律诗:是在五言的每句前面加上平仄相对的两字。 绝句:则是绝取律诗的一半。有4种绝法:一、二、七、八句,三、四、五、六句,一、二、三、四句,五、六、七、八句。 二、宋词 词是成于唐,盛于宋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开始叫曲子,后来也叫乐府。它的句子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内容多写诗之外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又称诗余。 每首词都有1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该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约有八百多种。 分小令、中调、长调3类。词的分段叫“片”或“阕”,如果是三 段以上则叫一叠、二叠、三叠…… 三、元曲

元曲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别。大概念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数和小令。散曲相当于元杂剧的一折,但无宾白科介,即一套曲子组成的清唱。小概念的元曲是小令,小令即单只曲子,我们平常所讲的元曲指的就是小令。 元曲是元代兴起的1种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 元曲4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4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梧桐雨》白朴 元曲4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6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曲的每1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五个,每1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常识积累:元曲四大喜剧盘点

常识积累:元曲四大喜剧盘点 一、《拜月亭》 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关汉卿的代表作。 简介: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二、《西厢记》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王实甫的代表作。 简介:主要写了崔莺莺、张生的爱情和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歌颂了青年男女为爱情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作者根据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塑造了莺莺、张生和红娘三个典型形象。后来人们把红娘指代媒婆也是出自这部作品。其次,曲作诗情画意般的描绘,

细致入微的内心活动的抒写,华美清丽的语言,都成为后来写爱情剧争相模仿的范本。到现在很多爱情剧都能看的到这部作品的影子。 三、《墙头马上》 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白朴的代表作。 简介:该剧讲述李千金独居深闺,心里苦闷,于春暖花开的季节到花园中游玩,在墙上看望,遇见品貌兼优的裴少俊坐在马上经过。两人一见倾心,私下结成夫妻,并生了子女。但裴少俊怕被父亲裴行俭知道,便把李千金及子女藏在自家花园之中,住了七年。后来被裴行俭发现,斥李千金为娟妓,把她赶走。裴少俊后来进士及第,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肯。这时裴行俭夫妻也去恳求,她也不允。最后由于儿女的痛哭哀求,才夫妻团圆。 四、《倩女离魂》 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郑光祖的代表作。 简介:主要讲述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