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元曲基本文学知识

元曲基本文学知识

元曲基本文学知识
元曲基本文学知识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立的一座艺术丰碑,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有小令和套曲两类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杂剧的语言包括曲词、说白和科介。

曲词、说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与诗、词相比,戏曲的语言通俗,多用口语;与其他戏剧种类相比,戏曲的语言具有以“曲”为形式的诗剧特点。

超现实的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前者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后者则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元曲的知识点总结中考

元曲的知识点总结中考

元曲的知识点总结中考一、元曲的特点1.多样化的剧种形式元曲包括“元杂剧”、“元杂曲”、“元曲牌”、“元曲牌子”、“元曲子”、元曲”等“元”字命名的剧种形式。

这些剧种形式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包括快板、慢板、七言律诗、杂曲牌、牌子曲等形式。

2.歌舞性强元曲以其歌舞性强的特点而著称。

它不仅注重对音乐舞蹈的表现形式,而且重视对人物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支独特的民族戏曲。

3.生动多彩的表演形式元曲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方式,能够全面展现演员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4.强烈的人文情感色彩元曲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非常丰富,能够深刻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作用。

二、元曲的发展历程元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元曲的起源元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的戏曲表演受到了当地的音乐舞蹈的影响,发展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元曲形式。

2.元曲的鼎盛时期元曲的鼎盛时期是在元朝至明代之间,当时的元曲剧种形式和表演风格相继形成,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

3.元曲的变革与传承元曲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元曲的衰落,但其影响深远,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后世的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元曲的影响一直存在,多方面的作品受到元曲的影响。

三、元曲的代表作品元曲有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窦娥冤》、《汉宫秋》、《贵妃醉酒》、《牡丹亭》等。

这些作品在音乐、剧本、舞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1.《窦娥冤》《窦娥冤》是元曲中的一部悲剧作品,讲述了窦娥的冤屈和感人故事。

该剧的音乐、表演、舞蹈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元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2.《牡丹亭》《牡丹亭》是元曲中的一部爱情戏曲,由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所作。

该剧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精致的表演,成为元曲中的经典之作。

3.《汉宫秋》《汉宫秋》是元曲中的爱情悲剧,讲述了汉文帝与昭君的感人故事。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元曲的分类元杂剧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

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

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

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

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

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散曲散曲释名一、元代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二、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

三、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

四、 20世纪以来的学者的论文,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

散曲作为文体概念做终被确定下来。

散曲的产生与发展一、散曲的产生1、发源于金词根据学者研究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产生于民歌俚谣。

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

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金词中的许多词牌实际上已经是亦词亦曲,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已经接近后代的曲。

2、散曲输入文坛成为散曲文学的主要途径。

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仕这条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而大量名妓会制乐府、唱曲,她们将民间的歌曲大量修改、传唱。

元曲基本知识

元曲基本知识

元曲基本知识《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寨儿令》天欲明,觉寒生,打书窗只闻风有声。

步出柴荆,遥望郊坰,滚滚势如倾。

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

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

巧丹青,怎画绰然亭?【沉醉东风】万树枯林冻折,千山高鸟飞绝,兔径迷,人踪灭,,载梨云小舟一叶。

衰笠翁耐冷的别,独钓寒江暮雪。

概念一:元曲的定义元曲:又称词余、乐府,内容是散曲与元杂剧的曲文。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元曲虽有固定格格式,但并不生硬死板,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衬字:曲谱规定的必需的正字之外增加的字。

不规定平仄,用于调节句法、补充语义和语气。

有“衬字不过三”的提法。

幺篇:写作过程中连续使用同一个曲牌时候,后面各个曲牌不再标出,而写作“幺篇”或“幺”。

南曲称“前腔”。

重头:凡是同一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几十遍,用韵互异,首尾句法完全相同的,称重头。

换头:重复使用同一曲牌,后曲换前曲的头一句或几句,稍稍增减字数,性质与幺篇相同.犯:程式标识,即使用同一宫调或相同笛色的不同宫调内选取不同曲牌的节句集合的新曲。

集同一宫调曲牌者叫“犯本宫”,不同宫调相集者称“犯xx宫”。

符号厶:表示此处应填的字宜去可上,去,指去声字,上,上声字二:句式:除了诗词中讲的一字至七字句外,多出了八、九、十、十一字句。

其中:八字句(复合式单句)以上三下五最常用,上二下六也偶尔见之。

九字句(复合式单句)基本是上三下六,其次为上四下五句式。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1. 嘿,你知道吗,元曲其实分成杂剧和散曲哟!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主食和零食一样。

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杂剧的经典例子呀,那情节,真让人揪心!
2. 哇塞,元曲的宫调可重要啦!这就好比一首歌有不同的调调,能表达出各种不一样的情绪呢。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的就是越调呀,那种凄凉感扑面而来。

3. 元曲里的曲牌名可有意思咯!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像“山坡羊”,好多元曲都用它呢,比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4. 嘿呀,元曲作家们那可都是才华横溢的呀!他们就像是璀璨的星星在文学天空中闪耀。

白朴不就是其中的一位嘛,他的作品超棒的哟!
5. 元曲中的对仗也很绝呢!就如同工整的对联,让曲子读起来朗朗上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不就是绝好的例子嘛。

6. 元曲的语言那叫一个生动形象啊!好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古道西风瘦马”,哇,这画面感,太强了吧!
7. 元曲里还有好多故事呢!像一个个小电影,吸引着我们。

王实甫的《西厢记》不就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吗。

8. 元曲对后来的文学影响可大啦!就如同火种,点燃了更多的文学之光。

这么重要,你能不了解一下?
9. 总之,元曲真的特别精彩,充满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去品味呀!。

元曲的基本常识

元曲的基本常识
#1.
散曲
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散曲
Hale Waihona Puke 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 歌曲、 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 宾白、 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 样式。 样式。 体例:四折一楔子。 体例:四折一楔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 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 高潮和结局。 一楔子,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 一楔子,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元曲的基本常识: 元曲的基本常识
曲: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是配乐歌 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 的诗。 唱 的诗。 体制:曲牌和宫调(宫调 即现代音乐的C 宫调, 调等)。 体制:曲牌和宫调 宫调,即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 曲牌:规定了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曲牌 规定了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宫调: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 宫调 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 干个曲牌。 干个曲牌。
[注解] 注解]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建中兴宙宇:为民族中兴建立功业。宙宇,指国家社稷。 建中兴宙宇:为民族中兴建立功业。宙宇,指国家社稷。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事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指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事。 闪杀人:害死人。 闪杀人:害死人。 旌节:军队。 旌节:军队。 士夫:人民。 士夫:人民。 丘陵:指祖宗陵墓,此指中原。 丘陵:指祖宗陵墓,此指中原。 銮舆:天子车驾, 指天子,即宋高宗赵构。 銮舆:天子车驾,代指天子,即宋高宗赵构。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元曲基本知识

元曲基本知识
元曲基本知识
一、元曲:
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两者都采用 北曲的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 主体。
二、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三、杂剧:
1.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 前期的剧坛领袖。
2.元杂剧的特点:
(1)一本杂剧由“四折一楔子” 组成;
(2)角色:
正旦:女主角; 正末:男主角;
科:人物所做的动作、表情及舞台 效果; (5)杂剧能使用“衬字”;
四、散曲:
1.散曲有小令和套数(套曲)两种。 (1)小令:由单支曲:由两支以上
属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连缀而成;
2.散曲的特点:
(1)散曲通首同韵,句句押韵, 不能换韵; (2)散曲能用“衬字”来增添字 句;
净:地位低下的带有喜剧性的人物;
杂:除了旦、末、净三类人外的所 有人;
(3)音乐方面:
元杂剧的每一折戏只能由一个人演 唱:由正旦演唱,称为旦本;由正 末演唱,称为末本;
元杂剧每一折戏都是在同一宫调下
由若干曲牌连缀而成;
(4)杂剧舞台由唱、白、科三部
分组成。
唱:唱歌、演唱;
白:道白,××云;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艺术丰碑。

小编整理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欢迎欣赏与借鉴。

〔般涉调〕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

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

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

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

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

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

南北曲中都有。

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

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

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

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

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黄钟〕元曲宫调之一。

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

古近二体。

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

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

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全同宋词。

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

又叫〔青衫湿〕。

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

定格11句。

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

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

套数首牌。

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艺术丰碑。

小编整理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欢迎欣赏与借鉴。

〔般涉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

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

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

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

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
〔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

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

南北曲中都有。

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

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

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

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

定格9句,定格字句:
七、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黄钟〕
元曲宫调之一。

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

古近二体。

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

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

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全同宋词。

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

又叫〔青衫湿〕。

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

定格11句。

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
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

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

套数首牌。

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叨叨令〕曲牌名,小令兼用。

前四句多作对句,五、六两句叠,“也么哥”是定格。

通体都是去声叶韵。

有叠字体,叠字须有平声。

定格共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塞鸿秋〕曲牌名,小令兼用。

亦入〔仙吕〕、〔中吕〕宫调内。

格式与〔叨叨令〕基本相同。

凡叶韵处皆须作平平去。

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小梁州〕曲牌名,小令兼用。

又名〔小梁州〕。

亦入〔中吕〕、〔商调〕。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与诸宫调〔梁州〕。

始调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四、七、三、五、,计25字。

〔幺篇〕换头,与始调不同,定格七句,定格字句:七、三、四、三、三、四、五、,计29字,全曲共50字。

〔醉太平〕曲牌名,小令兼用。

又名〔凌波曲〕亦入〔仙吕〕、〔中吕〕,首二句须对,五六七三鼎足对。

北曲入正宫单曲、平韵,也入南曲,仄韵,定格8句,定格字句:四、四、七、四、七、七、七、四、,共44字。

〔菩萨蛮〕曲牌名,散套首曲,亦入〔中吕〕。

同词牌,惟不用换头,亦不换韵。

定格4句。

定格字句:七、七、五、五,共24字。

〔黑漆弩〕曲牌名,小令用。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白贲以此凋咏《渔父》,句首为:“侬家鹦鹉洲边往”,后人又称此调为〔鹦鹉曲〕。

因白氏曾官至学士,所以,此曲还称〔学士咏〕。

定格8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六、七、六、七、七、共54字。

〔绿幺篇〕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

又名〔柳梢青〕。

开头两个三字句;只乔吉写过一首,大约是乔吉自度曲。

乔吉的曲。

开头两句都有衬字,定格9句,定格字句:三、三、四、四、四、四、七、二、七,共38字。

〔大石碉〕
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

周德清《中原音韵》:“大石风流蕴籍。


〔青杏子〕散套首牌,亦入〔小石〕,名作〔青杏儿〕,小令用。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

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三、四、七、四、四、四,共31字。

〔仙吕〕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仙吕清新缅邈。

”员杂剧第一折多用仙吕宫套曲。

〔赏花时〕曲牌名,散套首牌。

亦入〔商调〕。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五、四、五共28字。

〔八声甘州〕曲牌名,散套首牌。

〔幺篇〕同始调,南曲极相似,宋词牌不同。

定格9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六、七、七、五、四,共45字。

〔点绛唇〕曲牌名,多用作杂剧或套数的首曲,其后紧接〔混江龙〕。

定格5句,四、四、三、四、五,共20字。

〔寄生草〕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商调〕。

首末二句对,中间三句须作鼎足对。

整齐匀称是本曲特点。

定格7
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七、七、七,共41句。

〔一半儿〕曲牌名,小令兼用,属北调。

与〔忆王孙〕实为一体,因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故名〔一半儿〕。

曲中多用此体,用〔忆王孙〕甚少。

定格5句。

定格字句:七、七、七、三、九,共33字。

〔游四门〕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商调〕。

一字句可减。

定格六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五、一、五,共30字。

〔后庭花〕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中吕〕、〔商调〕。

小令首句必叶韵,套数可不计;第六句反是。

小令不能增句,套数可增句增句在末句后,先将末句五字改作六字折腰句,增句即照作,句数多少不拘,须每句用叶韵,小令均用平韵。

与词牌异。

定格7句。

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三、四、五,共32字。

〔后庭花破阵子〕曲牌名,格律与〔后庭花〕基本相同。

定格7句。

定格字句:五、五、五、五、三、四、五,共32字。

〔中吕〕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吕宫高下闪赚”。

〔迎仙客〕曲牌名,属北曲,小令兼用。

诸宫调同,南曲略同。

亦入〔正宫〕。

定格7句,定格字句:三、三、
七、三、三、四、五,共28字。

〔红绣鞋〕曲牌名,属北曲,小令兼用。

又名〔朱履曲〕。

亦入〔正宫〕。

定格6句,定格字句:六、六、七、三、三、五,共30字。

〔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亦入〔正宫〕。

南北曲都有此曲牌,但句法不同,全首多对偶句,定格12句。

定格字句:三、三、四、四、三、三、七、三、四、四、四、四,共46字。

〔喜春来〕曲牌名,又名〔喜春风〕、〔惜芳春〕、〔阳春曲〕、〔喜春儿〕。

是散曲中常用的调子。

格调和律诗中的七绝,词牌中的望江南、捣练子等相近,亦入〔正宫〕。

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三、五,共29字。

〔上小楼〕曲牌名,小令兼用。

有〔么篇〕换头,小令不同,套数宜用。

亦入〔正宫〕。

定格9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四、三、三、四、七,共37字。

〔满庭芳〕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满庭霜〕。

〔中吕〕宫中一个常用曲调。

与词调满庭芳相同,但词中多双叠,用韵也疏些,中间两个七字句要求上萨那下四句法。

亦入〔正宫〕、〔仙吕〕。

定格10句,定格字句:四、四、四、七、四、七、七、三、四、五,共49字。

〔朝天子〕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谒(y è)金门〕、〔朝天曲〕、。

亦如〔正宫〕、〔双调〕。

两字可重韵。

定格11
句,定格字句:二、二、五、七、五、四、四、五、二、二、五,共43字。

〔山坡羊〕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苏武持节〕。

亦入〔黄钟〕、〔商调〕。

北曲属〔中吕〕,南曲入〔商调〕,二者小异。

定格11句,定格字句;四、四、七、三、三、七、七、一、三、一、三,共43字。

〔卖花声〕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升平乐下〕、〔秋云冷〕。

亦入〔双调〕。

定格6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四、七,共36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