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论海明威笔下“硬汉子”身上的“美国梦”的精神内涵

论海明威笔下“硬汉子”身上的“美国梦”的精神内涵本文根据“美国梦”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海明威的具体作品,对不同时期,不同生存状态下的“硬汉”形象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这些形象都具有“硬汉”勇敢、坚毅、自信的特征,同时体现出“美国梦”中乐观、冒险、理想主义等特点。
标签:美国梦;硬汉;精神内涵“美国梦”对美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作为一种驱动力,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美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乐观精神和追求幸福的坚定信念而努力奋斗。
美国文学中也充满了对这些抱着不同的“美国梦”的主人公的描述,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们身上便闪烁着“美国梦”的精神内涵。
一、“硬汉”们对“美国梦”中乐观主义精神的继承。
海明威所处的时代早已不是拓荒的时代,他自己也不是定居边疆,但他笔下的“硬汉”们却几乎都被置于“边疆”中:野兽四伏的丛林深处、大鲨鱼潜藏的深海、白雪覆盖的山颠、汹涌澎湃的急流……他直接将“硬汉”们送到当年先辈们开荒拓野,危险与激情并存的背景当中。
边疆是文明与野蛮,社会与自然的汇合点,代表着遥远和未知。
在不确定中,人们追寻着一切可能。
海明威就是将他笔下的英雄们推入孤立、无助,甚至是死亡逼迫的境地,让他们在粗犷的大自然背景中,迸发最原始的生命力和最闪光的精神。
“硬汉”们在自由冒险的活动中,少不了乐观主义精神的保驾护航,这种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得相当明显。
在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硬汉”杰克的遭遇。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弹片炸伤,失去了性能力,伤残使他不能与真心相爱的勃莱特结合,只能和她保持朋友的关系。
他痛苦而迷惘,但强忍内心的痛苦,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不懈的努力,用乐观的态度去抗衡现实中的绝望与悲观——他向比利牛斯山出发,寻找生命的真谛。
他最终如愿以偿,在另外一位“硬汉”——西班牙斗牛士罗梅罗的身上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罗梅罗在斗牛时所显现出的勇敢、冷静和优雅的风度让他着迷,被情敌十几次打翻在地,罗梅罗仍顽强地站起来,直至最终击败对手,这让他看到了敢于单身迎战,对痛苦无动于衷和藐视死亡的“硬汉精神”。
谈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综述

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谈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摘要:海明威在他的一生中创造出了很多“硬汉式”人物,出现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
这些“硬汉式”人物在肉体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勇气。
无论是士兵、斗牛士、猎手或者渔夫,其肉体上的潜能往往在最险恶的对抗中被激发出来,给人以极强的生命动感。
本文试图通过对海明威“硬汉形象”本质的探讨来论述硬汉形象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海明威硬汉形象精神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于1899年7月21日在芝加哥郊外一个叫橡胶园的小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生。
母亲教会了他审美,父亲教会了他打猎、捕鱼。
海明威从小热爱自然,继承了父亲的粗犷。
后来做记者,参军打仗。
战争给海明威提供了生存环境。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是海明威的著名格言。
他一生笔耕不辍,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是海明威自己向往的模式,一种英雄的模式,这种模式因表现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及人性的尊严而被文学评论界和广大读者接受,并以“硬汉形象”成为海明威之风的重要标志。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贯穿于海明威创作的始终,最早的一个当推对暴力、邪恶虽悲观,但并未丧失勇气的尼克·亚当斯(《尼克·亚当斯的故事》),继而是维护个体荣誉的斗牛士曼努尔·加西亚(《打不败的人》),随后是突破个人小圈子,为人类和平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罗伯特·乔丹(《丧钟为谁而鸣》),最后在厄运面前不屈不扰的老渔民桑提亚哥(《老人与海》)。
他是“硬汉”性格的发展和总结,他明知等待他的不是胜利,但依然挺起胸膛无畏地向象征着自然的鲨鱼宣战并搏斗到底,最后虽然他英雄地失败了,但却用自己的全部行动证明了一个辉煌的真理:“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战胜。
”一、重压下优雅的行动者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让后人感到敬仰的人物,他们表现出了一种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_老人与海_中硬汉形象的象征意义

大 众 文 艺107进入‘魔界’就更加困难。
意志薄弱的人是进不去的。
”川端康成正是籍由江口将这种观点表达得非常清晰。
在这一夜,陪伴江口老人的是两个姑娘,一白一黑。
在那位肤色发黑的姑娘身旁,“江口老人蓦地产生一闪念;据说福良老人因心绞痛发作而死,陪他的会不会是这个黝黑的姑娘呢?缘此,今夜才让两个姑娘来作陪的吧?”当江口探摩她那黝黑的肌体,仿佛感到有股“传给我生的魔力”的战栗,流遍全身。
可是,当江口从睡梦中醒来时,她突然死去了。
这一带有很强象征意义的情节是颇使人费解的。
正如日本川端文学研究者鹤田欣也所说:“黑姑娘确实代表了过多的生命力。
江口老人一见到黑姑娘时,就为她的野蛮的生命力所打动。
为此,使他连福良的死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一边看着黑姑娘的胸,江口不由自主地喃喃道:‘这就是生命吧!’。
这与第一次见到那个姑娘时产生的‘简直像是活的吗’成为很好的对照”。
也许是由于黑姑娘力量过剩,不断把江口往床外挤。
这一行为可以使人考虑到作为男人的人生在江口这里已所剩无几了。
”⑷在这夜里,江口老人想到他最初的女人是母亲,这时,他开始回归生命的原初,在人生接近终点时从罪恶和混乱走向了心理的纯净和安宁,他的所有罪恶感都在睡美人这里得到了抚慰和净化,这些熟睡不醒的少女使江口彻底地得到了精神上的拯救和解脱。
所以“他在姑娘青春的温馨与柔和的芳香中醒来,犹如幼儿般甜美。
”这里的矛盾之处在于江口一方面将熟睡的少女看做拯救自己灵魂的“佛”,一方面又脱离不了诱惑的企图在亲近少女的过程中获得快感和青春的活力,在遥不可及的佛与唾手可得的年轻肉体之间,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纯真和贪婪是一对永远的共生体。
从第一夜到最后一夜,在六位不同少女的陪伴下,江口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回顾,也在这回顾中洗涤了自己的罪恶,虽然作品在黑姑娘死去时便戛然而止,但我想,在所剩不多的岁月中,想必江口老人可以走的很安然。
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作家,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在成熟期创作的这部作品,其思想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此,这也许不是《睡美人》的惟一主题,但我们无法否认它是作者所想要展现的、蕴涵很深却又不容忽视的一个主题。
海明威作品硬汉形象赏析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读《老人与海》有感《老人与海》一部连孩童都听过或者读过的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强烈推荐该书,那时候的我只是懵懂的理解着那个和鲨鱼搏斗的老人,想象着他的强壮。
时隔十年,在大学的课堂上,荧幕上深蓝的海,偶尔掠过海面的水鸟,衣衫褴褛的老人都深深吸引着我。
老人手上一道道的血痕,他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他陷入梦中的呢喃,他向上帝祷告的画面,都让我忍不住捧起《老人与海》,细细品读。
通过老师对海明威语言特色的分析讲解,伴随着第二节课上强烈的视觉冲击,我对“硬汉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小说开篇有这样一句话“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一个曾参加过战争,后靠打渔为生的老人,一个连续84天没逮上一条鱼的老人,他身体上的疤痕向我们默默诉说着几十年来打渔生活的艰辛,多少日夜,伴着腥咸的海风,他就这么孤单一人,却又那么顽强的枕着报纸入眠,踏着夜色,带着自己捕鱼的家伙,一次又一次的来往于神秘莫测的大海之上。
那么多日一无所获,老人也许绝望过,可他从未放弃,他用他的执着和坚持造就了大马林鱼的奇迹,他又用他的勇敢和智慧,用他那无与伦比的耐力与鲨鱼搏斗,与自然的力量相抗争,最后他精疲力尽地返回家中,这依旧是一个奇迹。
在归来的途中,老人遭到鲨鱼群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得反击,拼上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和鲨鱼搏斗以守卫历尽艰辛掉来的大鱼,当他的小船驶回港口时,大马林鱼早已被鲨鱼吃了个精光,只剩下一副巨大的白骨架,这意味着老人又一次的失败。
可老人的精神却被传承了下来,这是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
这里有陆地也有海洋、有蓝天也有白天、有老人也有小孩、有孤独也有欢聚、有斗争也有和平、有穷有富、有爱有恨,就像大海总是风平浪静的,可在那平静之下是波涛汹涌;老人生活的村子是宁静的,也许作者只是讲述了一个老人、一片海、一条鱼的故事,可在故事之下,是热烈,是悲壮,是与自然搏斗的伟大力量。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

浅析《⽼⼈与海》中的“硬汉”形象2019-08-12摘要:《⽼⼈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代表,这部⼩说通过描写⽼渔民圣地亚哥捕鱼的冒险经历,把作者⼀⽣所赞美和推荐的硬汉形象及⼈⽂精神提到了哲理的⾼度。
本⽂就⼩说中的主⼈公圣地亚哥百折不挠、永不服输、⾃信乐观⽽⼜悲壮的“硬汉”形象进⾏初步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硬汉本⾊。
关键词:《⽼⼈与海》海明威 “硬汉”形象海明威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他塑造了许多令⼈赞叹的硬汉形象。
《⽼⼈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对以往作品中塑造的“硬汉”的发展和升华,是“硬汉”形象的代表,该⼩说讲述的是⼀个简单的故事:古巴⽼⼈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有打到鱼了,不顾同伴的嘲笑,伙伴的离开,第85天他依然继续驾孤⾈独⾃出海,最终钓到了⼀条⽐他渔船还⼤⼆倍的⼤马林鱼。
由于这鱼实在太⼤了,把他的⼩帆船在海⾥拖了三天才筋疲⼒尽,最后才被他杀死。
⽼⼈把流⾎的鱼系在船尾,结果招来了鲨鱼群的袭击。
但他仍然凭着⼀股不屈的精神和鲨鱼搏⽃,不断地驱赶着鲨鱼,最后回港时那条⼤马林鱼只剩下⼀副巨⼤的⽩⾊⾻架。
在与⼤海、⼤马林鱼和鲨鱼的较量中,圣地亚哥不断承受着不幸命运的挑战,以他的勇敢、坚毅、顽强⼀次次向⼈⽣的种种磨难宣战,向⼈的⽣命极限挑战、战胜厄运并超越它。
这篇⼩说短⼩精悍,成功塑造了主⼈公圣地亚哥这⼀不朽的艺术形象――⼀个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拼搏、永不放弃、⾃信乐观⽽⼜悲壮的“硬汉”形象。
⼀、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是⼀个很好的捕鱼者,可是他“倒了⾎霉”,独⾃在湾流中连续捕鱼84天,没逮上⼀条鱼。
其他渔夫,都在嘲笑⽼⼈,把⽼⼈视为⼀个失败者。
连他唯⼀的伙伴,⼩男孩马诺林也在⽗母的威逼下上了另外的船。
⾯对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窘境,⽼⼈决⼼在第85天驶向远⽅去钓⼤鱼,这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类要征服⾃⾝懦弱的表现,更是坚持不懈、永不服输的精神的体现。
终于皇天不负有⼼⼈,在第85天捉到⼀条前所未有的⼤马林鱼,⽼⼈异常⾼兴。
简析《老人与海》中的“硬汉”精神

外国文学简析《老人与海》中的“硬汉”精神文/李想摘要: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典型硬汉形象,他的行为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精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
”本文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硬汉”精神的内涵,探索其时代意义。
关键词:海明威;《老人与海》;“硬汉”精神《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
故事发生于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没有丧失信心,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老人终于杀死大鱼,将它拴在船边。
谁料在返航途中,一群饥饿的鲨鱼循着血腥味尾随而来,企图吞食他的战利品。
老人耗尽全部的力量与鲨鱼做殊死搏斗。
最终,筋疲力尽的老人只拖回一副鱼骨架。
尽管如此,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小说中的这句独白精确地概括了“硬汉”精神的精髓,对于当时的美国和当今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硬汉”精神的内涵《老人与海》中的“硬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老人有着永不泯灭的信心。
连续84天打渔一无所获,别人说他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
然而,时运不济并没有使得老人自怨自艾、一蹶不振。
在他满头的白发之下、在那布满皱纹和疤痕的脸上,却闪烁着一双“像海水一样蓝”的眼睛,“愉快而不肯认输,永远是神采奕奕,战斗精神十足”。
孩子告诉老人,是自己的爸爸让他走的,因为他的爸爸没多大的信心,老人说:“可是我们有,可不是吗?”“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
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
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于是,第85天一大早,老人还是执着地驾船远航。
圣地亚哥老人的信心并不盲目,而是建立在对自我能力有所认知的基础上。
他说:“我也许不像我自以为的那样强壮了,可是我懂得不少窍门,而且有决心。
海明威作品硬汉形象体现探析

海明威作品硬汉形象体现探析概要:今天,海明威,这不仅仅是一个作家的名字,更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一种精神的代名词。
他用自己的作品诠释生命的坚强和顽强,也用自己的生命面对莫测的自然,演绎生命的尊严。
虽然他已去世54年了,但他的“硬汉精神”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并教给我们做人和处事的道理。
今天的我们,已不可能再有机会体验海明威的经历,也无法企及海明威的生活世界,但我们可以去体验阳刚和磨难,蔑视坎坷和死亡,在精神的世界里永远战胜自己,不被打败!海明威的早期作品,主要表现对硬汉子精神在不义战争中被压抑和扭曲的不满,呼唤这种精神的正常发展。
典型代表作有《打不败的人》和《太阳照样升起》。
《打不败的人》中的主人公曼努尔是一位年老的斗牛士,曾以武艺超群和刚勇顽强而威震斗牛场,但青春的大好时光一经消逝,他便不再受到青睐。
为了保持住青年时代的荣誉,他执意再上斗牛场,与公牛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
最终他以压倒一切的经历战胜公牛,从而保住了“打不败的人”的称号。
这正是一场为个人的荣誉与尊严,不惜以死抗争的战斗。
而在《太阳照样升起》中,叙述了美国青年杰克,在一战后寻找生命的意义的经历。
他在战斗中失去了男性的机能,虽然和英国女人勃瑞特相爱,但最终不能结成良缘。
在斗牛士身上,他看到了蔑视死亡,敢于拼搏的硬汉精神,小说对男人身心受到的摧残,硬汉精神遭到损害的控诉,是通过小说的反战主题得到深刻体现的。
在第二个阶段中,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最成功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硬汉,作者给他们灌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崇高信念。
主人公乔丹,他的腿断了,敌人就要围上来了,他不愿拖累战友的撤退,他无法和他心爱的姑娘去马德里。
面对死亡,乔丹没有畏惧和后悔,有的只是骄傲和欣慰。
他把不幸承担了下来,这正是硬汉性格的出发点。
即使死,也要保持住自己的体面和尊严。
他的奋斗超出了单纯的为个人荣誉而战,他是一个为人民的事业为正义而战的英雄。
在第三个阶段,海明威创造了最后的完美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老人与海》的主人公。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启示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启示张伟平【摘要】@@ 美国小说名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厄纳斯特·海明威,一生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虽然这些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各异,但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这些人物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厄运.显出一种重压下的优雅风度.海明威塑造的这些形象,已被文学评论界广大的读者以"硬汉"形象所普遍接受.这些硬汉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逐渐完善的过程.而这些硬汉的刻画无不受到海明威自身经历的影响,解析这些硬汉形象对现代人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33)003【总页数】2美国小说名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厄纳斯特·海明威,一生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虽然这些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各异,但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这些人物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厄运,显出一种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海明威塑造的这些形象,已被文学评论界广大的读者以“硬汉”形象所普遍接受。
这些硬汉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逐渐完善的过程。
而这些硬汉的刻画无不受到海明威自身经历的影响,解析这些硬汉形象对现代人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在我们的时代里》的涅克是海明威早期硬汉形象的雏形。
涅克爱好课外活动,勤奋学习,富于冒险精神。
长大后参加了战争,带着战争的创伤和失落感返回家园。
涅克·亚当斯预示了另一个人物杰克·巴恩斯的产生。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巴恩斯也参加了战争,在战争中身心受到伤害,他在观看斗牛的生死拼搏后,重新找到生活的真谛。
与巴恩斯相比,海明威对亨利的刻画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亨利敢于采取行动,当他认识到战争的无意义后,毅然退出战争。
但这两者都缺乏生活的目标,是迷惘的抗争者。
如果说这两者厌战、反战是基于自身利益和战争的无价值,那么《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就具有较大的社会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