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_21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同来感受历史【课件】(21张)

战战国国
汉汉
北魏
唐
北宋
明
一一、、画画遂为为心缨心声络声以糜羁,归锁于庭厩。——[东汉]王延寿的《王孙赋》
?猴翻与与译马马:?遂用绳子来系住,把它们锁在庭院和马厩中。
孤证不立:如果只一条证据支持某结论,那么该结论不成立。
四川成都曾家包 东汉画像石
战国
汉汉
北魏
唐
北宋
明
一、画为心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百马图》
•
1.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 意功能 和美学 功能无 法截然 分开。 汉字一 直保持 着对称 平衡的 形态, 与其最 初扮演 的“饰 ”的角 色有相 当关系 。如果 没有在 青铜器 上度过 自己的 童年, 中国的 书法艺 术很可 能跳不 出美术 字的窠 臼,无 从获得 那种自 由奔放 的生命 感和力 量感。
战国
汉
北魏
唐
北宋
明明
二、话为心声
( 二) 马上封侯
马上 逢猴
鄂尔多斯出土的猴马铜饰
山东东阿邓庙一号汉墓出土画像拓本局部
二、话为心声
蜂猴挂印 封侯挂印
北京旧宅门前石墩(清朝或民国)
三、画话心声
(一)看画识话 连年有余
莲年有鱼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三、画话心声
(一)看画识话 多(百)子多福
[南宋]苏汉臣 《百子嬉春图》
“画”为 心 声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 天宁寺塔(952年)
文峰塔(1772年) 文风
安阳千年古刹——文峰塔
“画”为心声
一、画为心声 二、话为心声 三、画话心声
图一:战国时代齐临淄 半瓦当
图三:四川新津三号石 棺后挡画像【汉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和文物的理解。
教材内容可能涉及历史文物、文字演变、书籍演变、货币演变、服饰演变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有限,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局限于课堂学习,对历史的认识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文字、书籍、货币、服饰等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
学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如搜集历史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采访老年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历史世界。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文物和场景。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历史文物或复制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历史纪录片或展示一张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讲授新课:文字演变: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图片,讲解文字的演变过程。
书籍演变:介绍竹木简、帛书、线装书、现代书籍等书籍的演变过程,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视频展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引入大家好,我是XX学校历史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注意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和兴趣。
因此本课是一节以活动为主的思想性、艺术性课程。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介绍了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李约瑟的事迹。
通过学习李约瑟的生平事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科学思想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下列知识:(1)认识李约瑟,了解他的成就和贡献;(2)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历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和追求的热情;(3)培养学生对优秀人物的敬重和崇拜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课文理解和文本分析;2.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设计。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认识历史,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1.唤起学生对李约瑟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介绍,让学生对李约瑟有初步了解。
2.快乐竞猜提出问题:李约瑟为什么会誉满全球?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竞猜,并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
3.辩论活动分组辩论:李约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历史家?让学生通过准备辩辞,展开辩论,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模拟实验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
通过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Activity 1: 历史人物扮演、Activity 2: 历史场景再现、Activity 3: 历史文物展览。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停留在课堂知识的记忆上,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五. 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历史人物扮演、历史场景再现和历史文物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资料,以便在活动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为活动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七年级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市一等奖】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连湾实验学校赵丹慧〖活动内容〗历史造就城市气质,传承城市精神,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历史是城市的魂魄和筋骨,是一座城市发展振兴的内在潜力和精神动力。
匮乏历史的城市,是没有根的城市。
葫芦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名人故事、朝代更迭、古今演变、文化衍兴。
本节活动课通过对葫芦岛著名的旅游景点发生过的历史故事来让学生共同感受家乡历史的深沉与厚重,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系!〖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葫芦岛本土历史概况;知道发生在葫芦岛的著名历史事件:绥中碣石、宁远保卫战、张学良驻港、百万日侨大遣返、塔山阻击战、重庆号起义;能说出家乡每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
过程与方法;课前搜集整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走访、调查、网络搜索、文献查阅等形式搜集相关资料。
课中展示探究:学生展示搜集整理成果,教师课堂大屏幕展示相关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了解相应历史事件,从中感受家乡承载的历史沧桑。
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上述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以及运用调查、走访等学习和认识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家乡历史故事、著名人物,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历史的厚重,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养成以历史的眼光观察事物的习惯,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学习,励志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葫芦岛现在的标志性图片)大家看到这些图片是不是特别的熟悉对!就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再出示葫芦岛过去的一系列图片进行对比)大家再看,这些图片是我们葫芦岛过去的样子……历史造就城市气质,传承城市精神,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历史是城市的魂魄和筋骨,是一座城市发展振兴的内在潜力和精神动力。
匮乏历史的城市,是没有根的城市。
葫芦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名人故事、朝代更迭、古今演变、文化衍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属于历史学科中的活动课。
本课旨在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分组活动,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同时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进一步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2)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3)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活动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2)设计有关历史时期、文化、思想、领袖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素材,发放给各组。
2.活动进行1)选择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分配的素材进行发言。
2)小组交流各个小组内部自由交流,准备好下一项活动。
3)小组互动各个小组之间开始互动。
4)小组汇报各组发言人对学习、交流、互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向全班汇报。
3.活动后反思1)回答问题教师提出历史知识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2)学习感受学生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并结合历史知识,自由发言。
3)活动评价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1.引言通过简短的讲解,呼吁学生们要对历史保持好奇心,要学会感受历史。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并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
最后,向全班总结本次活动。
3.回答问题通过提出历史知识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4.学习感受学生们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一节活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资料,还有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掌握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参观博物馆等途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21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1.活动内容本课内容是一节活动课,要求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边的事物都有历史,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探究。
而身边的历史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去感受身边的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根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活动重点确定为:【活动重点】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2.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技能,还要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确定活动目标如下:【活动目标】1.通过本课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黄石市名的由来;华新水泥厂的历史沿革;同学们家族的变迁。
2.通过小组的展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3.活动过程一、课前收集整理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三个小组:“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探究的内容。
3.给学生介绍资料的搜集方法。
搜集资料形式多样,可以是查阅书籍,网络搜索,也可以是咨询老师和父母介绍等。
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本小组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如文字说明,课件展示等。
二、课中展示探究(一)学生展示探究成果黄石市名溯源组:首先,展示小组搜集、整理的有关黄石市名由来的资料。
然后,由小组成员给大家介绍黄石市名的由来。
1.历史悠久早在1亿6千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对地质构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大约七万年的地质运动作用,孕育了独特的黄石山水和丰饶的矿产资源。
30万年前,古人类在河口章山石龙头一带栖息劳作,钻木取火,繁衍生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了解对联的发展历史、形制的变化、基本内容和深刻寓意;
能通过特定春联了解分析历史变化;能仿写出1-2副反映历史变迁的春联。
课前整理搜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查寻、文献查阅等形式搜集资料,并案春联的发展史、形制变化、基本内容和深刻寓意等几个方面整理好资料。
课中展示探究:形式展示搜集整理成果;教师提供特定对联,引导学生返校了解相对应历史,从中感受春联承载的历史沧桑。
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人探究的方式,按上述两个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上述活动,提升学生实际、整理资料以及使用调查、走访等方法学习和理解历史的水平。
通过探究春联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变化及其寓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养成以历史的眼光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析:
了解对联的发展历史、形制的变化、基本内容和深刻寓意;
能通过特定春联了解分析历史变化;能仿写出1-2副反映历史变迁的春联。
教学过程:
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鼠牛兔龙蛇
虎
狗
马羊猴鸡猪现在我们从对联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
二、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